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商鞅变法与军功爵制,秦军与六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浅析商鞅变法与军功爵制,秦军与六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94 更新时间:2024/1/25 11:02:47

[var1]

其实在这里我们走到的一个误区,即认为军公爵制是商鞅来到秦国后,随着其变法才出现的。事实是军公爵制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并且在商鞅变法前,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其实都已经开始实行军公爵制了。因此,其实商鞅并不是简简单单地给秦国带来了所谓的军公爵制、统一度量衡等,而是商鞅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与秦国的特殊性形成了十分微妙的反应。可以说不光光是商鞅成就了秦国,秦国自立国后形成的治国传统也成就了商鞅。

针对为何商鞅的秦国变法成功,但其余六国变法却失败这一话题,学术界已经有非常多的讨论。像是范文澜先生就指出:“正因为秦国腐化势力比较薄弱,所以新制度才得以实施”。甚至一代文豪郭沫若指出,“商鞅的成功仅仅是一偶然因素,他偶然幸运地碰到了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人)命长。”

[var1]

但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那样,其实历史上的商鞅真的是幸运的,但他的幸运并不是单单像郭沫若所说,仅仅是秦孝公活得时间长,而是他恰好来到了秦国这一特殊国家。秦国当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商鞅变法一定会在这里成功。

秦国与其他六国相比,地处西部蛮夷之地。这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但反过来却为商鞅变法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土地多。军公爵制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给战场上立功的士兵以赏赐,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换句话说就是,你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把他的头颅带回来,就可以升一级,还可以得到田地一顷,宅地九亩。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中国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人,从古自今近千年来,他们要求的就是土地。谁给他们土地,他们就跟谁干。而秦国的经济基础是什么?上文已经提到,地广人稀。这就使得秦国有大量荒地可以分给在战场上立功的士兵。并且秦国的国君子弟及王族贵戚皆无封土。这使得士兵获得土地这一过程并不会与秦国贵族之间发生直接矛盾。这是秦国军公爵制能推行下去的一重要原因。

[var1]

秦军士兵

当然,仅仅依靠秦国原本的经济基础,商鞅的改革也无法很好的推行下去。接下来就要说到人为因素了,也就是商鞅和秦孝公二人的努力。

商鞅是个狠人,决定釜底抽薪,彻底改变秦国的经济基础。变法中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一规定彻底惹恼了秦国的贵族,结果贵族联合了数千人,一同去秦国国都闹事,但不曾想却被君臣二人的铁血政策给压下去了。尤其是当秦国迁都咸阳之后,中央集权已经初具规模,周王朝时期形成的贵族制已彻底不再起作用了。

然后军公爵制的推动更加水到渠成,百姓在战场上杀死敌人后获得土地,也就使得大量百姓有了自给自足的条件,可以不再依附与贵族。在这基础上,普遍征兵制可以推行了。至此:打仗——杀敌——获得土地——耕作——征兵——打仗,这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故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商鞅只把已有的军公爵加以整顿,并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力。”《左传》中也有相关的记述:“军公爵制,非是商鞅尽新作也”。

[var1]

战国形势图

而反观六国的经济基础,与秦国完全不同。甚至现在出现一种新的史学观点,驳斥了董仲舒关于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这一说法说秦国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井田制。详情可见《试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秦国到底有没有井田制这点先不提,单就六国而言,其井田制的普及率一定是高于远在西北边陲的秦国,这是可以肯定的。

这就给六国在推行军公爵制这一制度带来很多不利因素。甚至有的国家比秦国实行军公爵制还要早,在初期也确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六国的经济基础却决定了他们在推行军公爵制时劲头不足。

比如说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通过吴起变法,魏武卒制度确立了。其实魏武卒制度就是军公爵制。只要你能通过筛选,成为武卒,首先就能解除你与原贵族主人的附属关系,成为自由人。另外还可以获得土地近百亩,并能通过军功获得爵位,并一路上升。咋一看上去,这就是商鞅变法中军公爵制的翻版,但魏国的经济基础与秦国却不尽相同。秦国因为地广人稀,且不存在井田制,使商鞅可以很顺利地将土地私有制推行下去,而后便形成一良性循环。

[var1]

但魏国则不然,贵族制的存在,使其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土地私有制,这就导致其不能像秦国一样实行普遍征兵制。魏国的武卒全都是精挑细选的,这一制度无法在全军中得到推广。所以通过军公爵制,秦国所有士兵上战场后都像一个个猛虎一样,扑向敌人。但在魏国只有武卒才可以做到这样。

从这点说来,魏国较秦国而言,更像西欧的那种封建社会,而秦国则更偏向于中国的这种封建社会。甚至到了后期,魏武卒制也面临崩盘的危险,因为在贵族掌握有大量土地的情况下,国王能发给士兵的土地是有限的,再加上与秦、齐等国交战的失败,使其可用土地迅速减少,最后武卒制度面临崩溃。而这就陷入一个与秦国完全相反的恶性循环——土地少、贵族多——参与军公爵制的士兵少——战败割地——土地少。

如果在六国中做一对比可以发现,齐国田氏子弟牢牢把握军政要职;燕国在“千金买骨”的燕昭王去世后,日趋保守;楚国的屈(屈原的家族)、景、项(项羽的家族)、昭四大家族就像民国蒋、宋、陈、孔四大家族一样,把控全国军政要务;韩国张家(张良的家族)五代为相......仅有赵国,相对而言中央集权较高,国家掌握的土地可较多,其在推行军公爵制时比仅次于秦国,所以战国末期,赵国能成为与强秦一决高下的国家。

[var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在高中、在大学经常听到这句话。但学习这句话时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其实这句话是真的就是真理,秦国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政治变革中能走的最远。虽然这么说有些淡化商鞅和秦孝公在历史上的功绩,但我们真的可以想想,战国时期的变法难道还少吗?李悝变法、吴起魏国变法、吴起楚国变法、西门豹变法、邹忌变法、申不害变法......这么多变法,为什么就商鞅变法成功了?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并且,为何其他六国大部分变法都人亡政息,在推行变法的仁君良士去世之后,又回归之前的老路。而仅仅是商鞅变法做到了“商君虽死,但秦法犹存”的地步?这虽然也应该强调秦惠文王的贡献,但主要原因就是大环境变了。秦国已在全国推行了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也建立起来了,在这种形状下,秦国的机器已经可以在没有商鞅、没有秦孝公的操纵下自行运转了。甚至我们在看关于后面相关历史资料时,也应该注意到这点,为何秦始皇在一统天下后,能选择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而不搞分封制。为何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大搞郡国并行制却失败了?这些原因都在于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

[var1]

秦国能出现商鞅,出现秦孝公这一君臣携手并肩的情况,我认为不是偶然的。何为改革,何为革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对上层建筑做出调整,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革命是自下而上的反抗,民众将政府推翻后,便会另外构建一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而秦国变法就是一场改革,这一改革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最小,而其他六国遇到的阻力也比其大得多。

历史说来有意思,秦国最初因为地处西北,受贵族制影响小,使其国力较东方六国而言非常弱小,但这也反过来成为其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引用文献:

《中国通史简编》

《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商鞅变法与秦国早期军功爵制》

《商书君·境内篇》

更多文章

  • 洛阳这座3000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千古奇人吕不韦的封侯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洛阳历史遗址一览表,历史文化古城洛阳,洛阳最古老的古城

    [var1] 其作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等朝代的首都,时间长达500多年。是我国古代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重要都城之一,城市形制变化极为复杂,是了解我国历史早、中期都城形制与发展变化的重要遗址,在我国都城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var1][var1] 汉魏洛阳故城现被确定为国家专项资

  • 经过六代人的开拓和坚持,秦国具备了六国合纵都打不倒的优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如何破合纵之策,秦国五国合纵联盟,秦国和六国合纵谁厉害

    经过六代人的革命,秦国已经从封建国家转变为集权国家。封建国家,就是一个共主,其它都是大地主。大地主只有在能够获得明显的巨大的好处时候,才能被国家动员。集权国家,只有一个王,只要需要打仗,国家可以动员三分之一的人口,还有几年的存粮,物资等。这些改革措施,基本上让秦国处于主动地位。秦国虽然主动,但是自然

  • 盗墓贼挖出战国史书,内容改写中国历史,正反两派争论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西晋初年,河南省汲县一个叫不准(音读“否标”)的盗墓贼偷偷打开了一座古墓。进入墓室后,里面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不准在地上摸了半天,终于是摸到了一把竹片。他将竹片点燃,并没有发现自己期望的金银珠宝,而是成捆成捆的竹片。对于一个盗墓贼来说,这些东西毫无价值,于是不甘心的不准将竹片翻了个底

  • 祖孙三代为秦国效力,父子合力灭亡五国,后代繁衍出两大豪门士族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的祖孙三代人,秦国三大士族是什么,秦国豪门士族

    蒙恬的祖父蒙骜是秦国名将,历经四任秦王,从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到秦王嬴政,都是秦国将军,不断率秦军出战,蒙恬的父亲蒙武,和大将王翦一起率军灭亡了楚国,蒙恬的弟弟蒙毅作为秦始皇的亲近内侍,一直居中辅佐秦始皇,而蒙恬本人则参与了秦灭齐国的战争以及秦始皇北击匈奴的战争,祖孙三代人都在为秦国效力。除

  • 秦王嬴政那么厉害,开始秦朝那么强大,为什么15年就灭亡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为啥呢?一、止分封,行郡县,操之过急。建国后,有人建议嬴政推行沿袭了几千年的分封制,可他不同意。他认为,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造成了诸侯混战,天下不宁。可他也应该知道,分封制给了周家近八百年的江山(公元前1046—256),他能灭周,焉知别人不能代秦?纷纷扰扰的春秋战国那个不想永世享国?好的政治纲领有

  • 秦国以一敌六,实际分为三大战区,王翦、王贲和蒙恬谁任务最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翦和蒙恬谁的官位高,秦朝王翦和蒙恬去哪了,王翦与蒙恬是政敌吗

    秦王嬴政继位之后,秦国因为历代国君的努力已经变得十分强大了,在嬴政继位之后,秦国的国力更是达到了顶峰,于是在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嬴政发动了灭国之战,以秦国一个国家的力量对他山东六国。[var1]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大家都是知晓的,山东六国无力抵抗秦国的攻势,一个接着一个轰然倒塌,最终山东六国被秦国所统

  • 刘禅最有血性的儿子,蜀汉灭亡时自杀殉国,千百年来备受世人称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禅投降后蜀汉有多惨,蜀汉灭亡后刘禅现状,刘禅和蜀汉五虎上将

    蜀汉后主刘禅以昏庸无能、窝囊无耻著称,而受其性格影响,他的儿子们也大都碌碌无为,毫无节气可言。不过,有一人却是例外,在国家覆亡之际不肯苟且偷生,最终自杀殉国,行为堪称无比壮烈。此人,便是刘禅第五子刘谌。刘谌之所以自杀,起因还要从蜀汉灭亡说起。邓艾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

  •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一计,无人能解!骗了后世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初,刘备在夷陵被打败后一病不起。临终前跟诸葛亮说,自从有他辅佐之后,才成就今天的帝业,可惜没有听他的话,最终导致夷陵惨败。之后,将国家之事托与诸葛亮,并说他的才华非凡。因此,如果太子刘禅能够作为主君辅助,那就辅助吧;如果不能,他大可以自立为王。这一说下来,忠直的诸葛亮连连表忠心。之后,诸葛亮亲自带

  • 董卓手下大将吕布第一,华雄第四,第二第三为何没人提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卓和吕布的真实历史,董卓吕布谁最厉害,董卓与吕布谁的武力厉害

    在演义中,华雄排名还在李傕、郭汜等人后面,最多第七在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确实是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华雄在遇到关羽前能来连杀联军四员大将,其中还包括了祖茂这样的好手,武艺也是非常出色。不过他在董卓军中的地位并不是太高。董卓原本是西凉刺史,在他接到何进的密诏以后,带了西凉的二十万大军前往洛阳。此时董卓手

  • 汉武帝最器重的女婿,封侯拜将佩戴6颗官印,因诈骗皇帝被腰斩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武帝最看重的人物,汉武帝最信任的将领,汉武帝最得力的大臣

    按照正史记载,汉武帝最喜爱的女儿,非长女卫长公主莫属。而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卫长公主的丈夫栾大自然便成了汉武帝最器重的女婿,不仅获得难以计数的封赏,而且一人佩戴六颗官印,委实荣耀无比。然而栾大最终的结局却很惨,被汉武帝处以腰斩的酷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由于正史记载阙如,关于栾大生年、籍贯、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