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真的喜欢比他大30岁的萧皇后吗,他们到底什么关系?

李世民真的喜欢比他大30岁的萧皇后吗,他们到底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35 更新时间:2024/1/26 22:49:33

萧美娘也叫萧皇后,是隋朝二世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袁天罡评她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有家势背景还美貌的萧皇后,是隋唐时期的抢手人物。在《隋唐演义》中,即便年轻貌美的武媚娘,远远看到了萧皇后抑扬婉转的背影,心中暗道:这萧皇后,可不似五十多岁阿,怪不得如此多英雄对她流连忘返。

当然这是演义的说法,不过武则天倒是真和萧皇后有过交集,袁天罡也点评过武则天,“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当为天下之主矣!”,想想这袁天罡也挺有两把刷子的。除此以外萧皇后是贞观四年被李世民迎接从突厥回来,而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入宫成为武才人,两人在李世民的后宫起码待在一起十年时间,萧美娘在贞观二十一年时,先一步李世民走了,两年后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忽然驾崩,而武则天就去了业感寺,以后来武则天的能力和人生轨迹,或者她还向萧皇后拜过师父都不一定。

毕竟你可能不知道,武则天比唐高宗大四岁,俗语说女大四,福寿至。武则天进了业感寺时才22岁,5年后27岁的时候再次遇上了唐高宗李治,才抓住了人生的唯一一次机会,28岁后再次进入唐朝后宫,一路由宫女开挂一样,经过了几年经营成功让王皇后下台,自己由武昭仪贵为武皇后。她的蝶变和手段可以看出,她是经过高人的指点的,因为数千年历史只有一个女皇帝,而她还是由后宫走上了金銮殿,协助唐高宗掌管天下,想想一个女子有如此的魄力和眼界,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做到狠辣和果断,不是一个长期处于深宫女子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所以她可以说是唯一,是否萧皇后有传承她什么经验,我们现在无法得知,可是以萧皇后和武才人两人不可争议的是,都是年龄比皇帝大,却能受到唐朝父子两位皇帝的敬爱和青睐有加,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野史中说这萧皇后六十岁年纪,第一次与李世民见面,还能让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心中的小鹿乱撞,许多人很疑惑是不是太演义了。其实不然,拿现在来看,60岁老人保养得当,拥有40岁风韵的大有人在,比如国外一位叫Christie Brinkley的超模,已经六十多岁,但是人看起来非常年轻,而且其颜值还是保持在超模的水平,依旧风采照人,国内的我们可以拿刘晓庆来举例,先不说高超的化装水平,拿她日常的照片看来,也还感觉很年轻,当然化了妆的刘晓庆,看起来不过40多岁而已,还有一位大家熟悉的黑木瞳,在最新的近照看来,也是保持的非常年轻,给人感觉是一位很贤淑的少妇,可是她今年已经60岁了,从这些现在的例子看出来,如果女人天生丽质加上保养的得当,还有在运动与饮食上懂得养生之道,那么即便是是年过花甲,也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所以也不用太过质疑萧美娘虽然年纪大李世民三十岁,可一样让李世民感觉惊艳,让武则天汗颜,因为她本身的确具有别人所没有的经历,而这也是李世民冒着被后世人各种戏说的风险,花了巨大代价在突厥迎回萧皇后的原因。

因为这萧皇后的身世可不一般啊,她的出身是兰陵萧氏,现在大家对着兰陵萧氏其实没啥感觉,可是在当时南北朝时期,这萧家可是有名的门阀世家,其在南朝的势力甚至开创了梁朝,而且追索源头,这萧家的先祖是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在萧衍通过各种手段取代了南齐以后,建立了梁朝,梁朝值得一说的就是梁武帝萧衍,他的一生经历很丰富,前期励精图治,后期相对昏庸,导致后因为侯景之乱,最后因为没东西吃归西。虽然他后半生几十年没碰过任何女子,可在前半生他还为了梁朝诞下了不少王子,而萧皇后就是昭明太子一脉的后人,这昭明太子萧统可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大咖人物,编著的一本《昭明太子集》,还有将《金刚经》分成三十二则,都是他的一手经办,并且取得了文学上的辉煌成就。

到了后来的陈朝,对门阀萧家都是恭敬有加,毕竟萧家的根深叶茂,轻易可是动不得,后来隋朝灭了陈国,陈国举国归附了隋朝时,还是的要给萧家几分面子,因为当时隋朝的势力可一时无法控制江东全景,需要和当地门阀世家的联合,而从岭南的冼夫人冯宝归顺中可以看出,隋朝的统一完成是依赖地方世家的支持。而此时隋朝杨坚通过关陇世家的支持已经坐稳了皇位,当然他深知门阀的重要性,所以就为自己的二王子杨广,找了一个南朝萧家的女子所妻子,这就是萧皇后,萧皇后嫁给杨广的时候,才十三岁左右,

而谁也没想到,萧皇后的极具才华,当时杨勇是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封为了太子。杨广也想和哥哥较量一番,执掌隋朝的江山。此时的萧皇后虽然年轻可是却非常配合杨广,两人的表演堪称影帝影后级别,成功的取得了独孤伽罗的信任,同时大家也知隋文帝扬坚是个妻管严,当然也就听了独孤伽罗的建议,最后废除了杨勇的太子位,改让杨广做储君,而这其中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但是萧皇后的起到的作用很大,她可是陪着杨广装穷和吃苦,从十三岁开始做晋王妃到三十九岁到皇后,期间经历的辛酸和曲折,只要她自己知道。可以说没有萧皇后的配合,杨广是无法坐上隋朝天子的龙椅,

当然萧皇后如此的配合杨广,一部分为了自己,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南朝萧家,虽然她早年经历有点坎坷,虽然出身是萧家人母亲还是张皇后,但是因为母亲不喜欢,被送给叔父们手收养,可叔父收养没一年就双双早逝,她是舅舅父张轲带大的,可是她毕竟是南朝萧家后人,而隋朝的独特性在于他自晋朝以后,分久必合的短暂统一皇朝,所以她必须代表着南朝门阀去抗衡关陇门阀,以让江南豪门在隋朝获得更多的话语权,而从隋炀帝屡次下江南,开通大运河可以看出他更青睐于江南豪门世家,这和隋文帝杨坚依靠关陇门阀不同,所以这也为隋炀帝的后来埋下了伏笔,当然其中也有他的好大喜功和各种的折腾,但是触动了门阀世家的利益,是最为根本的一个原因。

而萧皇后对于他登基后的种种作为,还是有进行过劝诫的,可是此时的杨广却什么也听不进去了,但是萧皇后毕竟还是和隋炀帝夫妻情深,在隋炀帝最后出巡江南时,依然跟了过去,最后隋炀帝给自己最信任的宇文化及被迫驾崩,隋朝至此实际意义的灭亡了,

而当时的萧皇后才只有五十多岁,她很幸运的就是许国皇帝宇文化及收留,让她随军回到家乡,其后宇文化及在洛阳被李密所击败,不久被窦建德灭了,而萧皇后就落入了窦建德手里,这时窦建德是建立了夏国,而窦建德可没敢接纳萧皇后入自己后宫,面对萧皇后自称为臣子,把萧皇后当祖宗一样的供着,本来萧皇后感觉日子也就这样,自己活着最终在窦建德这里安养天年。

可是命运通常是琢磨不透的,萧皇后有个小姑,当时嫁给了突厥的可汗为宠妃,听到了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朝,又打听到了窦建德这里供着萧皇后,立马让自己的老公处罗可汗去迎了自己嫂子回来,当然处落罗可汗也是知道萧皇后的大名的,也就欣然答应了,去窦建德处要人,这窦建德根本打不过突厥,所以很无奈的将萧皇后送去给了处罗可汗,可是这处罗可汗没高兴几年,就撒手归西了,儿子颉利可汗就按规矩,接纳了当时已经五十多岁的萧皇后入后宫,当然也包括义成公主。到了大唐建立不久,这突厥还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一直隐忍,在李渊和李世民平定了各地对手以后,最终任用了李靖忽袭突厥,最终拔出了突厥的威胁,为唐朝进入了强盛的贞观之治做了铺垫。

《隋书》卷三十六: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

李靖灭突厥之战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先后两次的忽袭打的强大的颉利可汗只剩下数十骑逃出生天,最后被唐将张宝相擒获,不可一世的塞外突厥自此没落,而大唐也迎回了隋朝的皇后萧美娘,此时萧美娘已经是年过六十多岁,而李世民才三十多岁而已,所以两人是否能擦出火花,我们现在无法知道,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当时一个人,就是唐高祖李渊,因为这个是后的李渊还在世,并且退休在后宫养老,据说还为李世民增加了不少的弟弟,而这个时候萧皇后和李渊肯定是见过一面的,

按辈分李渊要叫萧皇后一声表嫂,而他也很无奈,自己的年号叫武德,可是年轻人不讲武德,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只好让李世民好自为之了,但是对于萧皇后多少有点内疚的,毕竟杨广一家可对李渊非常照顾的,自己夺了人家的江山,确实有点不厚道。

李世民也好几次听取了萧皇后的意见和建议,以隋朝的得失作为借鉴,无过加免有过则改,才有了后来的贞观之治,其实历史上李世民和萧皇后的关系,根本不像野史一样说的是情侣,或者两人有感情,他可不是因为喜欢萧皇后而接她回来,主要是为了江南家族对唐朝的支持,毕竟当时的江南门阀世家势力还很强大,而萧皇后可以说是他们的代言人,所以只要得到了萧皇后的鼎力支持,他们唐朝在江南一带可以说是稳了,同时即便是按照亲戚份上,自己在突厥手中救出了萧皇后,也是名留青史的丰功伟绩一件,这样做只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世民迎回来六十岁的萧皇后,在唐宫中供养了十多年,出发点都是为了唐朝的江山社稷考虑,可以说是女大三十,送江山的来由,他可不是喜欢萧皇后,反而他是在尊重萧皇后,毕竟萧皇后是南朝的公主,隋朝的皇后,新兴的唐朝要江南一带门阀世家归顺,同时让老百姓能过上安乐的日子,必须的发扬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就是尊重老人,这样做法不但让李世民得来孝顺的名义,还能借此笼络江南世家,一举多得,而唐朝能够强盛,富庶的江南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绝对是没错的。

更多文章

  • 唐朝最为悲催的驸马,因迎娶公主而连升七级,但数年后却无罪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哪位驸马杀了驸马,唐朝驸马有多惨,唐朝最厉害的驸马

    在常人看来,迎娶公主,成为皇帝的女婿,绝对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他们踏上仕途升迁“快车道”的捷径。然而从史实来看,历朝历代的驸马们能够一生幸福者很少,而婚姻不幸或落得凄惨结局者却比比皆是。在这些“苦命者”当中,唐太宗的女婿韦正矩便是典型代表。韦正矩出身显贵,世代为三辅冠族,其父韦庆嗣曾做过李

  • 唐朝第一个被废的皇帝,因提拔岳父过快触怒太后,登基55天后下台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最废物的皇帝,唐朝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唐朝被宦官废立的皇帝

    作为唐朝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唐中宗李显首次在位的时间只有55天,随即被太后武则天赶下台。那么,李显究竟犯下哪些不可饶恕的错误,以至于在极短的时间便被废黜?一切,还要从李显登基说起。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驾崩,太子李显(武则天第三子)继位,是为唐中宗。李显即位时已经28岁,并且之前多次承担

  • 主考官误认颜姓举子为颜真卿子孙,把他选为状元,结果闹出大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颜姓名人颜真卿,颜真卿考取功名的故事,颜真卿官职高吗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如期进行,礼部侍郎郑薰奉命担任主考官,发誓要选出对国家有大用的栋梁之才。郑薰是文宗朝进士出身,在朝廷和地方上都做过官,按说阅历如此丰富之人,断不会在为国家选材这种大事上感情用事,犯低级错误。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薰恰恰因为自己的好恶,竟然在评选状元一事上闹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掉李元吉的5个儿子,为何却纳其妻为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的下场,李世民杀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和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中,早蓄夺储之心的李世民杀死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事后又秉持着“斩草除根”的理念,将二人各自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只饶过嫂子郑观音、弟妹杨氏,以及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儿们。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郑观音、杨氏都没有改嫁,而是在内宫深居简出,每日里抚养女儿们,并打算就此孤

  • 推翻武则天复兴唐朝的五位功臣,最终的结局如何?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推翻武则天的五大功臣的下场,谁杀了武则天光复了唐朝,武则天是怎么统治唐朝的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唐朝后,大肆封赏中兴功臣,其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因诛杀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等功劳,不仅全部担任宰相职务,并且都被封为郡公,一时间权势、威望无人能及,时人称之为“五公”。但让世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张柬之等人在朝中并未待多久,便全部遭遇灭顶之灾。

  • 武则天有多宠信狄仁杰?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废朝三日,大呼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为什么重用狄仁杰,武则天秘史狄仁杰,揭秘武则天和狄仁杰真实关系

    公元700年9月,狄仁杰病逝,终年71岁。得知狄仁杰去世的消息后,武则天悲痛不已,叹息说道,“朝堂空矣!”仅凭这四个字,就能感受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武则天还亲自为狄仁杰主持葬礼,并废朝三日,这是作为臣子的最高待遇。在中国,狄仁杰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断案能力更是被屡屡提及。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

  • 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连擒九将,献关一投降,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四大猛将罗士信,隋唐罗士信简介,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

    他不仅有飞镖,还有一些红绳,做成的套索。在当时他的武功是非常的高强,而且他的脑子也是非常的聪明。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智慧的。他还又杀了,当时非常出名的罗士信。和瓦岗寨大战中,他竟然擒获了九员大将。可是她的结局却并不是非常的好。当时秦权率领西魏的军队来攻打霓关,而他的哥哥被对方的将军披到了肩膀。所以

  • 李世民最重视的一员武将,被敌军抓获后,李世民用亲生女儿换回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最信任的将军,李世民最重要的谋臣,李世民手下最强的几大名将

    李世民选才用人向来不拘一格,但凡有出众超群之处,不论出身立场,他都来者不拒,大度接纳。唐朝名将李靖,早年犯罪当斩,被李世民从刑场上救下,才成就后来盖世伟业。李世民的死对头、太子李建成,有个心腹部将薛万彻,骁勇善战,玄武门之变中险些攻破秦王府,李世民不咎既往,用为大将。众所周知的尉迟敬德,当初也和李世

  • 玄武门之变后,有五个人的功劳并列一等,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玄武门之变功劳排名,唐玄武门,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早蓄夺储之心的秦王李世民,率心腹埋伏在玄武门,并在此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又威逼其父唐高祖退位,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论功行赏,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的功劳都排在第一等。那么,这五人在事变过程中都立下过哪些功劳?最终的结局如何?长孙

  • 一大将为国被乱箭射死,李世民评价咎由自取,简直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被乱箭射死,李世民有没有被箭射中眼睛,李世民杀过哪些猛将

    作为唐初武将,郭孝恪虽然不为后人所熟知,但是在正史的记载中却是个大人物,早年的他出身贫寒,在父亲与哥哥的眼中只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那时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已经开始大乱,于是趁着这个机会,他便出外拉起了一支队伍加入了名气颇大的瓦岗军。在他加入队伍的时候,李密已经成为了新任领导者,不过就在他和徐世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