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全景回顾高平陵:司马懿如何获胜?历史大势,曹家的是非不算啥

全景回顾高平陵:司马懿如何获胜?历史大势,曹家的是非不算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1/28 13:05:36

曹爽等人车驾

魏少帝曹芳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乘曹爽拥天子、百官祭祀先帝高平陵之机,在洛阳城发动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诛灭曹爽三族,翦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借以控制了曹魏的政局。高平陵政变是曹魏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司马氏篡魏建晋的开始。

一、冢虎蛰伏:司马懿的布局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病重,在弥留之际听信宠臣刘放孙资之言,以大将军曹真之子曹爽与司马懿辅政,曹爽为大将军、首席辅臣;司马懿为太尉,与曹爽共议国政。曹爽与司马懿各领三千甲士,宿卫内宫。曹爽在一开始还能尊重司马懿的意见,事事都与司马懿商量。但不久之后,曹爽自我膨胀,听信何晏、邓飏之言,奏请天子转司马懿为太傅,明升其职,实则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以退为进,明面上不问政事,实则在暗中部署反扑夺权的计划。

魏明帝曹叡养子,魏少帝曹芳

魏明帝之时,司马懿受命领兵于雍凉,对抗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司马懿长期在雍凉地区担任军队的主帅,根基深厚,关陇诸将多为司马懿旧部。曹爽秉政后,以表弟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以夏侯霸为讨蜀护军、右将军。作为交换,曹爽以司马师为中护军,掌握一部分禁军的任免权与指挥权。尽管曹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废除禁军中垒营、中坚营,但司马师在担任中护军之后,仍可以大力加强对禁军的整顿与管理。司马师掌握武官选举权,“为选用之法,举不越功,吏无私焉”,司马师对以往贿赂中护军以求得官职的风气大加整顿(太尉蒋济为护军时喜欢收受贿赂,因此被司马懿调侃,蒋济对以“洛中市买,一钱不足则不行”),规定武官升阶必须凭借一定的功劳。司马师赏罚分明,在禁军将士中建立了威信。除了训练禁军士兵外,司马师还暗中豢养了三千名训练有素的死士,“散在人间”,三千死士一朝集结,就成为司马氏政变的重要力量。

司马师

司马昭在政变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魏少帝正始初年,司马昭担任洛阳典农中郎将,负责管理洛阳周围的军屯、民屯。魏明帝末年崇尚奢侈浮华,百姓屯田负担加重,司马昭蠲除屯田的苛捐杂税,不夺农时,深得民心。司马昭转为散骑常侍后,备皇帝顾问,实际上充当了司马懿监视太后与皇帝一举一动的耳目。

《军师联盟》司马昭

二、洛阳城风云变幻:司马懿的反击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与天子祭谒先帝高平陵,蛰伏多年的司马懿悍然发动政变。司马懿太傅府和胞弟司马孚尚书令府中的千余名家兵,禁军五校营的两三千名士兵以及司马师早先豢养的三千死士在司马懿的指挥下,迅速占领了洛阳城中的各大战略要地。

三千死士乱京师

司马懿命长子司马师、胞弟司马孚占领司马门,隔绝洛阳城内外的联系。司马门自秦代起就是名副其实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朝见天子的诸侯、使臣才能从司马门出入。裴駰在《史记集解》中说:“凡言司马门者,宫垣之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主武事。总言之,外门为司马门也。”司马门规模庞大,“殿省门闼,至五六重,周卫击刁斗,近臣侍侧尚不得着勾带入房”。司马门可以屯兵,是皇宫禁军力量的主要集结地点,是进入皇城的必经要道,也是守卫天子的重要门户。曹魏时期实行由两支军队分别守卫警戒皇城内外的制度,更是加强了司马门沟通内外的功用。司马懿控制了司马门,就相当于切断了皇城内外的联系,皇城外的禁军不知皇城内的具体情形如何,投鼠忌器,不敢有多大动作:皇城内的禁军无法与城外的禁军取得联系,只好坐观后续发展,放任政变军队控制洛阳城。

司马孚

司马懿亲自率军攻占洛阳武库。武库是存放军械的国家武器仓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秦汉两朝在洛阳设置武库、敖仓,用以存放军械与粮食,借此控制东方。到了东汉,洛阳武库更是上升为一个政权立国的象征。皇帝、皇后的全套仪仗以及皇室收藏的各种奇珍异宝都放置于武库,正所谓“帝王威御之器所宝藏也,屋宇邃密”。

司马懿率军攻占洛阳武库

魏晋时期的禁卫军在非战争时期,都会将车马辎重、攻城器械放在武库中。禁军平时巡哨、扈卫皇帝出巡,只携带轻型武器,例如刀枪剑戟等。禁军普通士兵平时手中不能持有武器,直到战时才会配发武器,战后送回武库。如果违反条令,私自进入武库取出兵器,按律当斩。司马懿的家兵也不能持有太多武器,“春秋之谊,家不臧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利也”。司马懿只有在迅速攻占洛阳武库之后,才能武装跟随他政变的七千多人。而一旦控制了武库,就意味着司马懿能调动禁军。事实也表明,司马懿在控制武库之后,以皇帝的诏敕命令禁军不得轻举妄动,“按行武库,诏问禁军不得妄出”。

司马懿

除此之外,司马懿还令次子司马昭领兵控制郭太后居住的永宁宫。司马懿、司马孚和蒋济进入永宁宫后,在郭太后面前历数曹爽秉政期间的种种恶行,紧接着,司马懿向郭太后要求剥夺曹爽兄弟的兵权,让曹爽、曹羲、曹训三兄弟“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郭太后虽然也对这场可能威胁曹魏江山的政变有所察觉,但郭太后长期深居内廷,对政治事务并没有多少经验,因此只能暂时屈从于司马懿。司马懿及时控制了郭太后,以郭太后之名与曹爽抗衡,化被动为主动,多次利用皇太后诏发号施令,推动政变的发展。司马懿以皇太后诏假司徒高柔节,行大将军事,率兵占据曹爽大营,令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羲大营。司马懿又与太尉蒋济率兵出城,屯驻在洛水浮桥,迎接天子车驾。

魏明帝第二任皇后,明元郭皇后

三、曹氏宗室退出政治核心:曹爽投降

曹爽秉政期间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极大地损害了曹魏老臣的既得利益,曹魏元老把司马懿发动的这场政变视作周勃除吕安刘式的行为,他们支持,或者同情这场政变,很大程度上是想结束大将军曹爽的专权乱政行为,重新回到以前那种宗室与外臣相互制约平衡的局面,恢复原有的秩序,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司马懿利用了曹魏元老的这种不满情绪,以“除吕安刘”作为精神号召,吸引一大批元老支持,至少不反对自己的政变。

太尉蒋济致书曹爽,希望他主动放弃兵权,仍不失为富家翁。同时,蒋济出于维持政治平衡的需要,又请求司马懿在政变成功后不要诛杀曹爽,以延续曹真的血脉。此外,许允和尹大目也曾帮助司马懿劝说曹爽放弃抵抗,主动归降。

太尉蒋济

事实上,当时曹爽兄弟与出城禁军士兵的家眷财产都在城内,在不知道城中具体情况的时候,这支禁军的战斗力已经瓦解。而曹爽身边的少数禁军、临时招募的洛阳典农屯田兵手中还没有几件像样的武器,只有到许昌别库中才能获得武器。曹爽一行人出行仓促,没有准备足够的御寒衣物和粮食,虽然桓范可以凭借大司农印从全国征调,也难以解决当前的问题。曹爽出城后,城中禁军迅速倒戈,曹爽已无可以依靠的力量。高平陵政变发生之时,地方各军镇反应平平,虽有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手握重兵,屯驻淮南,但司马懿用兵多年,在晚年更是将兵法运用得出神入化,已经是后三国时期最为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地方军镇绝非司马懿敌手。

桓范建议曹爽挟天子以令诸侯,拥立皇帝曹芳到许昌,召集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这确实是一招妙棋,在皇权专制时代,君王是国家的最高象征,具有无上的权威。但司马懿事先就控制了曹芳的养母郭太后,在以孝治天下的汉魏时代,郭太后作为魏明帝的皇后、曹芳的养母,甚至具有比皇帝更高的权威。从封建道德法理上来说,天子之母是有权力废除不合道德的天子的,后来权臣司马师借郭太后诏废除曹芳即是例子。

曹爽本质上并无多少才能,还是一个纨绔子弟,因为孙资、刘放而意外获得大将军辅政的机会。司马懿迅速发动高平陵政变出乎曹爽的意料,而以上不利条件又让才能平庸的曹爽束手无策,加上蒋济等人对他做出的“不失为富家翁”的美好许诺,曹爽最终选择交出大将军兵权。

曹爽被夷三族

文史君说

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政变本质上是在曹魏元老支持或默许下发动的一场夺权政变,曹魏元老希望借此恢复原有的政治秩序,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司马懿老谋深算,周密布局,以退为进,在政变一开始就迅速攻占了武库和司马门,切断了洛阳城内外的联系;控制了永宁宫郭太后,取得了相对于曹爽的政治优势。曹爽本质上仍然是一个纨绔子弟,并没有多少才能,他最后选择交出兵权既是形势使然,也是自身性格使然。曹爽在交出兵权后不久便因谋反罪被夷灭三族,曹氏宗室最终丧失了反抗的力量。

现代人对司马氏家族的评价,往往还是受到一些历史上的“正统论”的影响。但如果我们跳出这些,不以曹家人的是非为是非的话,兴许能够更客观地去评价司马氏父子的这场政变活动。在势力、手段甚至个人能力方面取得全面压制的大好形势下,为什么不能选择更近一步呢?况且从我们后来人的角度去看,权力转移的过程固然血腥,但司马氏当政之后的几十年,确实也是推动着历史往前走了吧。这又岂是已经没落的曹氏勋贵能比的呢?

参考文献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96年。

[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作者:浩然文史·神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更多文章

  • 张飞当阳桥断后,曹操大将许褚、夏侯惇、张辽为何全都不敢出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飞大战许褚徐晃张辽,张辽曹操许褚战法,许褚夏侯惇张辽谁厉害

    张飞当阳桥断后是因为当时刘备兵败开始大逃亡了,逃亡就需要有断后路的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来说,相比较诸葛亮来说是差点意思的,和诸葛亮的交手未占到便宜,所以他面对张飞断后时犹豫不决也是正常的。因为他带领士兵对刘备穷追猛打,但看当阳桥一个又黑又壮的人在桥头,且身后好似有伏兵潜伏(注:根据《三国演义》的

  • 朱铄:同为曹丕的太子四友,我的存在感最低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朱铄,三国曹丕心腹朱铄,曹丕四友是谁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汉末一个势力想要有所发展,离不开各层官吏的支持,即便立嗣这种事也能看到泾渭分明的双方。本篇来聊聊朱铄shuò,字彦才。案陶渊明所作的《圣贤群辅录》,朱铄是豫州谯人,与曹操算是同乡。其实朱铄也没留下多少事迹,只不过他和司马懿、陈群、吴质同为曹丕的太子四友,这才显得他尤为

  • 浅谈刘备的用人:有他独到的一面,是一位非常识人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用人之道,刘备与刘备的用人之道,刘备用人最大的特点

    先来谈谈曹操的用人。曹操出于功利的目的,唯才是举,虚怀待人,不惜爵赏,使许多人都甘为其所用。当然,这里面固然有“以权术想驭”的问题,待人处世难免诡诈,有时把不合几意的人杀了,还要唏嘘流泪;有时表面和气而内心痛恨,伺机而除之。但却也不乏曹操以诚待人的事例。对待关羽就是明证。三国时期另一个善于网罗人才的

  • 刘禅宣布投降后,蜀中的百姓是怎么度过的?城中百姓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刘禅并非没有智慧,只不过他的智慧在诸葛亮的光芒下被隐藏了。《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曾留给刘禅这样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诸葛亮也在《与杜微书》中写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他们都对刘禅的才识给予了认可。蜀国逐渐走向衰弱后,魏

  • 搜神故事:早夭的双头连体婴儿,暗示汉少帝被董卓废黜谋杀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董卓废汉少帝,东汉神话故事,历史故事董卓

    汉灵帝光和二年,洛阳上西门外的一户人家发生了一件怪事。这户人家的妇人生了一个怪胎,这个怀胎是个男孩,长着两个脑袋,分别长在不同的肩膀上,但共用一个胸膛。因为婴儿两个肩膀方向都是向前长,导致怪胎的两个脑袋面目相对。妇人认为生下怪胎,不是吉兆,就把这个婴儿抛弃了。这件事发生之后,朝廷日益混乱,大臣专政擅

  • 搜神故事:在没有重婚罪的汉朝,一女嫁三夫生四子,法官如何判决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离婚判决书,古代与寡妇同居三个月是重婚罪吗,古代女人重婚罪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在燕地和岱地交界的地方,有三个男人共同娶了一个媳妇,并且生下了四个儿子。后来三个男人准备分家,但一个媳妇,四个孩子,怎么分都不能均分,于是把官司打到了官府。当时主持判案工作的范延寿看到诉状后,十分生气,做出判决说:“这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应该按照适合畜生禽兽的法律来判,这种事情,古

  • 误读搜神记:外嫁出宫的小宫女,八卦汉高祖宫闱秘事,逢年过节就要跳大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搜神记里面记载的经典故事,搜神记中最有趣的故事,搜神记婚恋故事对后世的影响

    贾佩兰是汉高祖宠妃戚夫人的婢女,在戚夫人死后,被外放出宫,嫁给了扶风人段儒,在和人聊天时,贾佩兰透露了一些自己在皇宫时的事情。贾佩兰说,皇宫里的人喜欢穿着各种妖冶的服装,在管弦伴奏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来庆祝节日。十月十五日,宫里人会到灵女庙祈福,用猪肉、黍酒等祭享神仙,吹笛击筑,演奏《上灵之曲》。演奏

  • 陈平牺牲2000少女,助刘邦突围,事后悲叹:我家必败于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代陈平个人资料,历史故事陈平,楚汉人物陈平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刘邦在张良等人的建议下忍辱负重,屈就“汉王”这一称号。而后趁着项羽率领部队平定齐国之乱时,刘邦征服了三秦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中王”,从此以后便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刘邦趁着项羽身陷齐国,大肆攻打项羽的国都彭城,号称有56万兵马之多。但没有料想到的是,项羽仅仅率领3万

  • 揭: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七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历史史实,诸葛亮祁山之战50字概括

    以诸葛亮的才智,刘备的仁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勇猛,却为什么不能北伐成功、兴复汉室?从天时地利人谋来看有五点结论。第一、战略方针的失误,刘备即使占据荆州和西川,一路由荆襄北进,一路再出祁山,直到宛城、洛阳,之间的距离太远,战略上配合作用并不大。第二、就天时来说,曹魏有统一的中原大地,早已

  • 她是古代最毒辣的女人,她的手段令人发指,吕后与其相比相差甚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史上最毒辣女人吕后,吕后手段,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吕后

    这件事情传到王昭平和王地余二人的耳朵中时,两个人因为嫉妒便想要准备计划一条计策,将昭信置于死地。但是这个昭信也不是一个好惹的人,她通过小道消息知道了这一事情,便使用了一个计策,让王地余衣袖中所藏的那把刀子掉了出来,这一场景正好让刘去看见,刘去看见后非常的生气,便立即叫人将王地余带下去进行严刑逼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