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当阳桥断后是因为当时刘备兵败开始大逃亡了,逃亡就需要有断后路的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来说,相比较诸葛亮来说是差点意思的,和诸葛亮的交手未占到便宜,所以他面对张飞断后时犹豫不决也是正常的。因为他带领士兵对刘备穷追猛打,但看当阳桥一个又黑又壮的人在桥头,且身后好似有伏兵潜伏(注:根据《三国演义》的场景,张飞应该是命令燕云十八骑在马尾上绑上树枝。十八人骑马来回奔跑,顿时尘土飞扬,好似千军万马。)曹操率军杀到之后因为多疑的性格,看见张飞身后烟雾缭绕,以为有伏兵因此不敢向前。这时,双方在僵持之中。这种情况,敌军又军力不明,如果贸然出战很容易遭受不该有的损失。
常山赵子龙当初在长坂坡是七进七出救出少主阿斗,关羽是互送嫂嫂千里寻兄。可以说了这两位将军为了刘备是丝毫不在乎个人的安危,因此才有了“赵子龙浑身都是胆”、“关云长为之义绝”之说。那么张飞呢?笔者认为也是毫不在乎个人安危的,但是张飞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代表别人能不管他死活,譬如爱才若渴的曹老板。若派手下大将擒拿张飞毕竟额付出代价的,曹操惜才是不想看到的,因为战场上刀枪无眼且张飞是以命相搏,另一点是曹操始终没有放弃过招揽那几位万人敌。最后重要的一点儿是,在《三国志》中曹操是看上刘备这种小势力的,为了这种不值当的小势力损失大将不值当。这时的曹操,已经生出了些许退意了。
曹操见到张飞独守当阳桥,本身就在犹豫不决。加之关羽曾向曹操说过: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这让身为一军主帅的曹操不得不深思了,为了要刘备的小命把自己的小命丢了不值啊!曹操也曾经见过,虎牢关前张飞和吕布的大战,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张飞在当阳桥前又一直不停的在挑衅对方:“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夏侯杰又是直接的被吓死。曹操是真怕惹恼了这厮性命不保,只能目送离去。
毛宗岗又曾这样批注:翼德喝退曹军,若非有云长昔日夸奖之语,曹操当时未必如此之惧也。
综上三个原因,只能说种种的原因,成就了张飞这次的壮举。在当下社会我们应该把握种种的机遇,方才能一鸣惊人。你又是怎么看待张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