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并非没有智慧,只不过他的智慧在诸葛亮的光芒下被隐藏了。《三国志》中记载,刘备曾留给刘禅这样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诸葛亮也在《与杜微书》中写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他们都对刘禅的才识给予了认可。
蜀国逐渐走向衰弱后,魏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大举伐蜀,诸葛瞻在抵抗邓艾进攻成都时战死绵竹。北地王刘谌请求背城一战,遭到了刘禅的拒绝,于是刘谌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刘禅最终听从谯周的建议,决定向邓艾军投降。那么,刘禅投降之后,蜀中百姓生活如何呢?
《三国志》对于刘禅投降的评价是“刘氏无虞,一邦蒙赖”,不仅刘氏家族可以安然无恙,一众蜀国百姓都可免于战乱。刘禅投降后,被软禁在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蜀地迎来了短暂的平静,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稳定,社会安宁。
但是好景不长,天下在司马家的统治下,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大批难民涌入蜀地,严重破坏了蜀中百姓的生活。而后贾南风被杀,战乱四起,蜀地再次陷入“旋涡”之中。
正巧此时刘备夺取汉中时,曹操强迫迁走的一个氏族首领李虎的后代李特来到川蜀。李特选择与当时的益州刺史赵廞合作,拿下益州。事成之后,赵廞打算杀了李特,但是计划失败,赵廞最终只杀了李特的弟弟李庠。自此蜀中的百姓又陷入了战乱,后赵廞南逃中被杀。李特占领成都后开始报复城内百姓,做出一系列暴行,民不聊生。
东晋王朝为了平息战乱,派罗尚来平复成都。罗尚任命后杀掉了李特,李特的三弟李流为了给哥哥报仇又发起了战祸。李流死后,他的侄子李雄在成都称帝,建立成汉。李雄死后,李班继位,后李班被李期所杀,李期被李寿所杀,李寿死后,李势继位,李势手段残暴,草芥人命,在他的统治下蜀地人民敢怒不敢言。
刘禅的投降不能称之为昏庸。刘禅虽然没有守护好自己的国家,但他对待自己的子民却是满满的诚意。当时成都的精锐部队都被调走了,剩下来的兵力很难支持这场战争。他为了让自己的子民免于战火,考虑各方面因素后选择投降。刘禅宣布投降后,蜀中的百姓有了片刻的安宁,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生活得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