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被朱元璋赐死的功臣,也算是位传奇人物了。
李善长,字百室,1314年时生于凤阳府定远县,算是朱元璋的半个老乡。不过,比起朱元璋的家境,李善长家可要殷实多了。李善长这个人读书并不多,但脑子十分灵光,是个很机智的人,史书称其“策事多中”。
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时,郭子兴的队伍开始壮大起来,占领了濠州。当时,朱元璋也开始投奔郭子兴,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重用。后来,朱元璋精心培养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并网罗了不少人才,而李善长也就跑去投奔了朱元璋。
自李善长投奔朱元璋开始,便开始深受重用。朱元璋建立政权后,李善长的职位也越来越高。比如,朱元璋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时,李善长便被任命为帅府都事;朱元璋建立吴国后,李善长则出任右丞相;在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又担任左丞相一职,同时还被授予了太子少保的荣誉。
可以说,明初的政坛上,很多地方都活跃着李善长的身影。可是,正所谓物极必反,李善长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还是栽了大跟头。
李善长的倒台,除了确实有过错外,主要输在了不识时务。
朱元璋虽然施行重典,但并非是一个昏庸残暴的皇帝。李善长之所以被赐以自尽并牵连家人,一方面是因为他确实翻了罪,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如何在皇权下生存。
李善长有罪,但也算不上大过。在位极人臣的几位元勋中,李善长曾经贪污受贿,也曾经尝试利用关系为罪犯疏通,还曾利用职务之便征调壮丁。可是,这些罪名都不至于使他受到严惩。
事实上,在李善长倒台前,朱元璋曾多次对其宽宥,甚至在接到告发后都不作审理。可是,此事再一再二难再三。这边朱元璋一再宽恕李善长,而另一边李善长却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恩典,并没有诚心诚意地去谢恩。
李善长的高冷,令朱元璋也很不舒服。后来,随着胡惟庸案的爆发,使得朱元璋对功臣也心存芥蒂,不敢太过相信。关键时刻,有人告发李善长和胡惟庸暗中勾结。重要的是,李善长与胡惟庸之间存在着政治联姻,这令朱元璋也心存怀疑。
最终,李善长奉命回家自尽,而他的儿子、侄子及许多亲人也都自尽或被处决,全家七十余口殒命。唯一曾娶了公主的儿子李褀被流放后,也很快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