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明13陵成为了重点保护的对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当时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打算挖掘明13陵,以此来研究明朝的历史,而最先提出这一想法的就主要有五位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联名提出了考古发掘明朝皇帝陵的计划,他们打算从明长陵(朱棣的陵墓)着手,可是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并没有那么时尚,为了防止出现意外,转而就对明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着手了。
当时这一消息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虽然最终对明定陵进行了探索,但是还是因为技术问题,造成了部分文物的损坏,那么当时提出探索明13陵的5位学者分别是谁?他们当时担任什么职务?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第一位相比大家都不会陌生,他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记得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还学过他的诗集,他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毕业于国外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等职位,1978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6岁。
其次第二位也是一位大学者,他叫做范文澜,熟悉历史知识的对他的大名绝对是耳熟能详,他是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成名中国历史学家。
他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其中他的《文心雕龙注》一书,征证详核,考据精审,究极微旨,为一时名著。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当时考古发掘明朝帝陵对于范文澜来说,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因此他积极参与其中。1969年他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6岁。
第三位可能大家都读过他的书籍,说起他的原名沈雁冰可能还有人比熟悉,不过说起矛盾,我想大家都认识吧!他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沈雁冰不管在诗词还是散文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央网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当时他也是联名提出挖掘明帝陵的代表之一,1981年沈老因病去世,享年85岁。
第四位叫作邓拓,福建闽县人,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后来成为了当代有名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书画收藏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网民日报》总编辑、社长。在挖掘明帝陵的考古工作中,他也是联名者之一,毕竟作为新闻工作者对于这种轰动的大新闻还是非常关注的,1966年邓拓去世,终年54岁。
最后一位也是这5位中的领头人了,他叫做吴晗,浙江义乌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随后又主持了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发掘工作,1969年吴晗去世,终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