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善长已功成身退且年过古稀,为何还会被朱元璋诛九族?

李善长已功成身退且年过古稀,为何还会被朱元璋诛九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21 更新时间:2024/1/25 15:53:29

首先,朱元璋不是天生冷血,他也有热血澎湃的时候,我相信举事初期,他跟众兄弟是肝胆相照的。

但后期当了皇帝,老朱跟刘邦一样,开始注意礼仪和威严,所以逐渐跟老兄弟拉开了距离。历朝历代开国皇帝都有这个经历,所以不稀奇。

我认为引发老朱变态的导火索主要还是太子主标的英年早逝。老朱是一个很奇特的人,儿子老婆虽多,但似乎只认马皇后这一脉。其实可以推断出老朱这人念旧情,不是喜新厌旧之徒。

朱标打小按照接班人标准培养,就算战事再艰难,老朱也从不让主标涉险……对比一下朱棣,也是儿子,老朱就完全散养,扔军营里了事,爱咋咋地。既没有家庭教育也懒得管生死,打仗了该上阵上阵,死了拉球倒……

朱标跟老朱的性子完全不一样,老朱有些霸道,刚愎自用,朱标则柔和许多,做事也婉转很多。按说朱标跟老朱如此反差萌,老朱应该不喜欢才是,其实不然,老朱是打心眼里喜欢,虽然嘴上不说,但他心里也知道,打天下和治天下完全两回事。打天下用霸道,治天下则需王道。别忘了,能说动老朱改变心意的也只有朱标了,马皇后虽然也行,但也不能每次都插手……毕竟后宫不干政……

我一直在想,要是朱标不死,也许明帝国会过成另一个光景,有位仁慈之主,也许就没有后来那么多杀戮。

老朱对朱标的厚爱,还体现在他破天荒的直接传位给孙子,同志们,历史书随便翻,这么干而且干成的就这么一位爷,其他有这想法的也最多走走迂回路线。譬如康熙,喜欢乾隆,所以改变心意传雍正(确实有这种说法哈,雍正沾了儿子光……我只是举例子不代表我同意这种说法)

但孙子年少,又无势力,老朱也活不到孙子翅膀硬了的那天,这下老朱疯狂了,朱标马皇后都死了,他身边再无可以给他泼冷水的人……其实他大肆屠杀开国元勋,都是为孙子执政铲路……其实这些事,明史有定论,老朱自己都毫不掩饰(所以我说他疯了),他就是担心他没了,孙子年幼,日后这些骄兵悍将老谋深算害孙子坐不稳江山……所以就不管不顾的杀。

其实很多人都整理过,他杀的都是进攻型将领,留了几个善守的。李善长很多人都认为跟胡惟庸案有关,但我估计跟蓝玉案也有关。蓝玉是老朱干儿子,骁勇善战,生擒元帝……我并不认为蓝玉后来什么尾巴翘上天,骄横跋扈……反而老朱觉得功高盖主,他这个干儿打仗又厉害,名声威势也到了顶点……妥妥日后要掀孙子的宝座。所以扣帽子杀呗,李善长老好人,说了几句公道话,企图劝说老朱……岂不知老朱这时已经疯了,为了给孙子扫清障碍和隐患,谁挡路谁可疑通通杀掉。

就是后面著名的八股文也是老朱一手炮制的,老朱设计了了一整套的东西,意思就是孙子你只管用,人和政策爷爷我都弄好了,按部就班走即可。

其实李善长原本不应该在被诛杀名单里,我说了,他是老好人,一直也没有掌军权,属于不用杀行列。但那时的朱元璋已经疯了,稍有逆耳之言就发作,李善长没法,乖乖领死吧!

我一直反复强调,老朱家的精神病应该属于遗传基因,我看来看去,就没看见明朝有几个稍微正常的皇帝,个个都是难以用常理去判断的主。

更多文章

  • 梁山最早看透宋江的好汉,借口照顾母亲回家,结果活到了八十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离开宋江的几位好汉,水浒传中唯一看透宋江的好汉,宋江入梁山前的主要事迹简介

    他就是入云龙公孙胜,其实,公孙胜在里面出现还是比较早的,最早的智取生辰纲就是公孙胜的提议下进行的,可见他还是有一颗出强凌弱的心的。之后,跟随着晁盖等人一起上了梁山落脚,而他在山上的角色就是军师一类的,加上他还会一些道法,所以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当然了,可能也是晁盖的人格魅力比较大,所以能够合作的

  •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与朱元璋谁的成就大,康熙的功绩跟朱元璋的谁高,康熙皇帝为什么见了朱元璋要下跪

    康熙对朱元璋的孝陵有多重视呢,先不说六下江南六拜孝陵,去参观过孝陵的朋友应该知道孝陵旁边有个大石碑,上面刻着“治隆唐宋”四个字。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治理天下超过唐朝和宋朝,如果说是朱元璋刻的就算了,可关键这是康熙命人刻下的。不仅如此,康熙在扫墓的时候并没有匆忙的走个过场,而是每一次都是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是怎么打败明朝的,李自成能够推翻明朝的主要原因,中国通史明朝李自成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少,李自成被明朝打败好多次,但是明朝没一次做到斩草除根,没在物理上消灭他,加上当时的明清争斗,明的西北,西南,中原一带的大环境,李自成终于做大,做强,1644年进了北京,当上了大顺的开国皇帝…可能这时李自成集团有一些膨胀,完后在讨伐吴三桂时被吴三桂和清军联手打败了,退回了陕西,山

  • 明朝皇帝的墓几乎没有被盗过,为何清朝的墓几乎频频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皇帝的墓都被盗了么,明朝皇帝所有的墓都没有被盗吗,明朝16帝墓为什么没有被盗过

    而至于民间盗墓者为什么没有去盗取明朝陵墓,大致可以归结为明朝陵墓修建的比较坚固,一般的盗贼是无法盗取的,清朝官方对明朝陵墓的保护也一直挺好,所以说在整个清朝的统治期间,明朝的陵墓一直没有盗取。时间发展到了民国时期,当时的政府更是要好好的保护明朝陵墓,因为他们本就是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对本是汉人建立的

  • 新中国成立后,这5人联名提起发掘明朝帝陵,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灭亡后,明13陵成为了重点保护的对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当时许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打算挖掘明13陵,以此来研究明朝的历史,而最先提出这一想法的就主要有五位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联名提出了考古发掘明朝皇帝陵的计划,他们打算从明长陵(朱棣的陵墓)着手,可是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并没有那么时尚,为了防止出现意

  • 明朝的卫所制度为何会走向衰落?卫所制在当今社会还适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知名卫所,明朝卫所相当于什么,明朝卫所制度怎么样

    1364年,朱元璋创建了卫所制,这个时间是要早于明朝的建立时间的,随着明军在全国范围内势如破竹,卫所制也是遍地开花、逐步完善,至明初时期,基本上完成了质的转变。那么,为何朱元璋会急于建立并推广卫所制?事实上,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明军过于冗杂。当时明军的主要来源有四种,即“从征”、“归附”、“谪

  • 在明朝沿海横行无忌的倭寇,到了清朝就销声匿迹了,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明倭寇,清朝防倭寇有哪些措施,明朝有哪些倭寇

    第一倭寇主要是日本人,当然了,其中也有不少是大明沿海地区的海盗等等与之的结合。但从日本的角度看,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到了嘉靖年间,日本进入了更加混乱的

  • 朱元璋不慎摔倒,众臣假装看不见,唯独他上前,事后朱下令:弄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群臣商讨殉葬,朱元璋跌倒如何处理,朱元璋死后怎么被处理的

    封建社会,很多皇帝都有疑心病,特别是得位不正或是出身底层的皇帝,例如曹操、雍正、朱棣、赵匡胤、朱元璋、刘彻等等。在中国400多位皇帝中,朱元璋是唯一农民起义成功的皇帝,是逆袭程度最大的皇帝。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疑心病特别严重,对身边的大臣做了很多试探。在他年过半百和徐达一起征讨蒙古取得巨大胜利班师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大宋皇室,女的瑟瑟发抖,男的忍气吞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靖康三耻让宋朝颜面尽失,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靖康二帝

    在“靖康之耻”中,悲惨的主要是那些北宋的皇室女子。她们大多沦为金朝权贵们亵玩淫侮的对象,从高高在上的金枝玉叶跌落为凡尘的娼妓。宋徽宗和宋钦宗的后妃、公主,都在靖康之变发生后被金朝掳回北方。这些女子都被金人奸污,几乎无人能幸免。史称其“十人九娼”,可见受害者之广泛。在沿途中,金朝士兵“皆拥妇女,恣酒肉

  • 北宋亡,南宋定都杭州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宋定都杭州,南宋灭亡后的杭州,北宋灭亡后南宋定都在哪

    吴越国自钱以后传了三代五王,享有国运72年。在这72年里,吴越统治者采取的是保境安民的政策,所以境内一直平安无事。这样就为境内的生产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条件。当时的吴越国,在整个中国的版图里,已颇具影响,一些北方移民,纷纷落脚江浙。为了网罗人材,钱派出专门人员进行物色招聘,使各方人材云集苏杭,各种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