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官员上朝时,帽子上为何会有两个长耳朵,这个到底是干嘛的?

宋朝官员上朝时,帽子上为何会有两个长耳朵,这个到底是干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4/3/17 23:25:11

宋朝官吏的帽子上,都有两根长长的翅膀,这种特别的帽子被称作“长翅帽”。

据说,长翅帽的发明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上朝的时候,经常发现底下的武大臣们在一起交头接耳,不知在说些什么,有一回早朝,他又见到有大臣在两侧说着些什么,赵匡胤心里很不高兴,但当时并没有发作。

退朝后,赵匡胤想了个办法,他让内侍省的人在原本的幞头纱帽的后面,加上了两根长长的帽翅,这种帽翅是用铁片或者竹片做成骨架制成,一顶帽子的两边,帽翅各穿出一尺多长。

之后,赵匡胤要求所有官吏都佩戴上这样的帽子,朝堂与正式场合必须佩戴,其他场合可以不用戴。

由于长翅帽戴上之后,头部就不能随便晃动,走路也不是很方便,说话只能面对面交谈,想要并排贴近说话,帽翅就可能抽到对方脸上,此后,朝堂上就甚少有人窃窃私语了。

当然,为了做表率,赵匡胤自己也在帽子上加了长长的帽翅,此后宋朝皇帝的帽子也是长翅帽的样式,君臣一样。

其实,宋朝的官帽叫“幞头”,这是从唐朝一直延续传承下来的,宋朝只是进行了改良。

宋代高等大员最常戴的是直脚幞头,而低阶者与皂隶,服装比较简单,戴的通常是交脚幞头,此外还有局脚幞头、朝天幞头、顺风幞头等。

直脚幞头

直脚幞头又叫做平脚幞头或者展脚幞头,就是我们印象中的那种宋代标准的官帽。

这种帽子有两根长长的矩形翅膀,而长翅膀原本是固定帽子用的带子,其实早在宋太祖之前上百年,这两根带子就被夸张伸展,人们以其长、挺为美。

长翅帽是从隋唐的幞头演变而来,宋代正式文献中称其“幞头”或者“折上巾”,原本的幞头后面打结用的两个角,就是长翅的原型,晚唐五代,各种稀奇古怪的幞头脚都有。

关于幞头,宋代的正式文献与诸多文人笔记中都有不少论述,但就是没有任提到直脚幞头是太祖赵匡胤本人发明出来的。

《宋史·舆服志》:五代渐变平直,国服之制,君臣通服平脚。

换句话说,这样的帽子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基本定型,宋朝只是沿用而已,当时无论是皇帝还是臣子,都佩戴这样的帽子。

原本的直脚幞头,两根帽翅是铁片做的,而且很长,要是有人靠近或者随便晃动脑袋,很容易伤到旁人,因此在北宋中期,帽翅变成了可以拆卸的款式,并不再固定不可拆卸。

交脚幞头

交脚幞头,也就是直脚幞头的两根长翅对折,在帽子上方交叉。

其实,直脚幞头只有一定品阶者才能佩戴,其他人佩戴的是别的帽子,在古代,“官”和“吏”是不一样的,高品阶的才叫官,低阶的称作吏。

宋代,一般“吏”一级别的人员,佩戴的都是交脚幞头,比如《水浒传》里的宋江,他原本就是郓城县的押司,他是不能佩戴直脚幞头的。

局脚幞头

所谓局脚幞头,就是弯曲的幞头脚,将直脚幞头的两根长翅尾端弯曲。

这种帽子一般都是翰林学士、状元之类的人佩戴,包拯当年再做翰林学士的时候,佩戴的就是这种局脚幞头。

朝天幞头

顾名思义,就是两根帽翅朝上,就像两根天线一般。

顺风幞头

将两根帽翅一起折一边,如同比目鱼,一边有两根帽翅,一边没有翅。

其实,关于宋代长翅帽是用于防止大臣交头接耳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元朝初期的《席上腐谈》一书之中。

“宋又横两脚,以铁线张之,庶免朝见之时偶语。”

不过,这本书被古人评价是一本“词意多肤浅无稽”的作品,大多数内容都是穿凿附会没有任何凭据的,对于其中所说宋代长翅帽的说法,还有赵匡胤的故事,都是后世编出来的。

其实,宋代的长翅帽,也就是直脚幞头,早在五代时期已经出现并且定型,宋代只不过是沿用而已,而当时直脚幞头的出现,只是纯粹因为那时的人喜欢折腾帽子,觉得好看罢了。

更多文章

  • 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明显是打赵构脸,健在的赵构为何不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是时移势易的作用,即所谓形势比人强。事实上,岳飞的平反工作一直进行得不顺利,拖拖拉拉六十多年后,才算完成了此项工作。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原因明摆着的,就是因为赵构。一、宋孝宗即位前,为岳飞平反的压力就存在岳飞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年底被害之后,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顶着“谋反”、“叛逆”

  • 宋江如果带108好汉,和方腊联手能推翻当时的北宋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宋江和方腊谁格局大,宋江方腊联手可以灭宋吗,宋江联合方腊能消灭宋朝吗

    历史上的宋江和方腊起义的结局都是失败的,如果两人联手抗宋,更是要失败的,原因如下:一 宋江和方腊的军事实力差别巨大在北宋时期,因为引进了越南优良的“占城水稻”,才使得全国人口从三千多万,增长到一亿多。所以,人口的增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而稳定的粮食产量和来源。没有足够的土地和粮食供应,人都吃不饱肚子

  • 谁曾想,“唐宋八大家”之首的王安石竟然是个不修边幅的邋遢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怎么样,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王安石吗,唐宋八大家除了王安石还有谁

    《宋史·王安石传》里面曾经记载他:"王安石节俭极了,衣服脏了不洗,脸脏了也不洗。"《石林燕话》也写过王安石:"经岁不洗沐。"这么多都记载他不爱洗澡,洗头,可见他是真的长年累月的就这么脏着,大家才能如此的记忆深刻。韩琦在当扬州知州的时候,王安石刚刚高中进士,在韩琦手底下做签书淮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那时候

  • 宋朝富庶不是没有道理,除了能抓住人心,还有特殊的宣传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富庶宣传方式,宋朝为什么那么富庶,宋朝富庶程度

    做生意无非讲究"低买高卖",以及抓住顾客的心理。有的时候,细节便能决定商品的热销程度。想要自家产品卖的好,使用广告宣传吸人眼球,是必不可少手段。这些都是如今传媒和广告学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不过放在宋朝时期,老祖宗也能做到无师自通。宋朝人卖东西的方式五花八门,有一种叫做"扑卖"手段让人印象深刻。所谓的

  • 宋徽宗和明英宗,一个被金俘虏一个被蒙古人俘虏,结局却为何天壤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徽宗和明英宗,历史真实的宋徽宗,宋徽宗与明英宗的区别

    一、国力问题:宋朝没有大量骑兵,一百多年无大的战士导致武备废弛。明朝开国以驱除鞑虏的口号把元朝赶到了漠北,经过明成祖的五征蒙古致使其分成瓦剌和鞑靼。之后仁宣之治到明英宗手上时国力强盛。宋朝由于开国之时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导致没有养马场和北方屏障,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只能依靠步兵去抵抗。到北宋末年宋徽宗只

  • 宋高宗赵构明明已经禅让,却为何还能控制朝堂?原因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高宗赵构现状,宋高宗赵构的快乐生活,宋高宗赵构深度解析

    正史中的真相事情发生在绍兴三十二年,刚开春没多久,赵构便透露出禅位的意图,五月的时候便立赵昚为太子,准备传位于太宗一脉,六月便下诏退位,宋孝宗登基。据《宋史》记载: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等当悉力以辅嗣君。从上文可以看出,赵构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年老体弱多病,

  • 宋江器重的一员猛将,武力远超林冲,死的却非常窝囊,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大刀关胜,三国著名武将关羽的后代,自己的打扮跟自己祖上关羽一模一样,都用一口青龙偃月刀,而且也有很长的胡子,武艺也是有万夫不当之勇,书读得很多,但是官职一直很低,得不到重用。当宋江带着梁山军马攻打大名府的时候,太师蔡京召集人马抵抗,多亏了跟关胜关系好的宣赞推荐关胜,关胜带着好兄弟郝思文一起

  • 宋朝骑兵为何数量越多,战斗力却越弱?真相如今终于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最强骑兵,宋朝步兵与骑兵的关系,宋朝最多有多少骑兵

    一、打压军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以军事武力夺取的政权,因此他在这方便十分忌讳,为了防止有人拥兵自重从而威胁到他的统治,就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旦打完仗就收走将军手里的兵权,让其赋闲在家,久而久之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杯酒释兵权即是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的一系列

  • 清军入关时只有20万人,为何能够征服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军入关与明朝大战,明朝清军实力,清军对明朝的优势

    假如是这三个政权团结抵御外敌的话,满清是不容易入关的,可是你叫这三个政权团结,那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我们不说农民军和南明政府联合起来,就光说同属起义军的大顺和大西都水火不容,当年张献忠是拿下湖北的,但是他看到李自成也奔湖北来了,就赶紧奔四川去了。张献忠为啥要躲着李自成?因为他们早在一起反明时候两个人就

  • 若多方面综合对比,李世民和朱元璋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和李世民谁的团队厉害,朱元璋能力对比李世民吗,朱元璋和李世民的共同特点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多维度对比才行,至于说到底谁厉害,本文也只能从个人搜集的历史资料做个简单对比!第一个维度就是出身起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并非开国君主,而朱元璋则是开国皇帝,这一点从情感上来说,朱元璋要比李世民得到更多的认同感!李世民的李氏家族,是关陇贵族集团之一!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太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