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要杀功臣曹洪,并不仅是他不借钱的恩怨,更有宗族斗争的原因

曹丕要杀功臣曹洪,并不仅是他不借钱的恩怨,更有宗族斗争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68 更新时间:2024/1/26 14:15:12

曹丕是曹魏政权的第一个皇帝,他通过艰苦的继承人斗争,才成为曹操的世子。在曹操死后,他通过禅让的方式篡夺了汉室江山,开创了曹魏朝代,做了他父亲所不敢做的事情。而曹洪则是曹操的堂弟,他是曹操起兵时的第一批部下,对曹操有救命之恩。按理说,曹丕和曹洪应该有君臣之义,骨肉之亲。但是,曹丕登基后,却要诛杀曹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曹丕要诛杀曹洪的经过。

曹洪是跟随曹操起兵的第一批部下,他是曹操的堂弟。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洪的描写不多,可是都突出写出了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对曹操忠心耿耿。而且曹洪的武力也不低,能够有超水平的发挥,算得上是曹营的一员勇将。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役中,曹洪就曾经救过曹操的性命。当时联军已经兵临洛阳,董卓也撤往长安。曹操极力劝说联军追击董卓,可是大家都心怀鬼胎,不愿意出兵。曹操一气之下,独自率军追击,结果在荥阳被董卓的部下徐荣击败。当时曹操的战马跑失,自己被追兵追得很急迫。曹洪见状,将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当曹操推辞的时候,曹洪说天下可以没有我,当时一定要有曹操。

在潼关之战中,曹操和马超屡战屡败。最危险的一次是在曹操和马超作战失败后,被马超追得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在被马超追入绝境的时候,是曹洪奋不顾身,拦住马超,救下了曹操。在这一战中,为了尽可能的拖延时间让曹操脱险,曹洪超水平发挥,硬是和马超拼战了四五十合。

在现实中,虽然没有曹洪在潼关之战中的记载,但是荥阳之战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从这些方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曹洪作为曹操的亲族大将,对曹魏政权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史书中记载,他在曹操时期就已经成为都护将军,拜国明亭侯。等到了曹丕建立曹魏政权后,曹洪更是成为骠骑将军,拜野王侯,封邑达到二千一百户。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曹魏的显赫功臣,险些陷入一场杀身之祸。

要杀曹洪的人正是当时的皇帝曹丕。当时曹洪的门客犯了法,曹丕便将曹洪抓了起来,要处死他。当时的大臣多方求情,曹丕也不答应赦免他。于是当朝的卞太后威胁曹丕最宠爱的女人郭后说,如果曹洪今天被处死,我明天就命令曹丕废了你。郭后闻言害怕,向曹丕求情,才免去了曹洪的死罪,但是依然削夺了曹洪的官职和爵位,仅仅没有抄曹洪的家。

二、曹丕要诛杀曹洪的原因。

按理来说,曹洪的门客犯法,曹洪最多也就是承担一个连带责任。但是,从曹丕对曹洪的处罚架势来看,他要对曹洪进行了惩罚是十分严厉的。他不但要处死曹洪,而且还要抄没曹洪的家产。当时曹洪免死后,曹丕还要抄没曹洪的家产,是在太后的劝说下才没有执行。曹洪以为自己已经死定了,因为得到活命,他还十分感激地上表谢罪。

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些迹象看出,曹丕对曹洪的处罚颇有小题大做的嫌疑。如果仅仅是一个门客犯法连坐,不应该对曹洪如此严厉。在历史上,对这件事的起因是这样解释的。说是曹洪这个人很会敛财,而且为人吝啬。在曹丕担任世子的时候,因为手头不宽裕,便向曹洪借一百匹绢周转。

但是曹洪却拒绝了曹丕的请求。曹丕因为这件事,对曹洪一直怀恨在心。这一回正好趁着曹洪的门客犯法,就将曹洪关进监狱,想要杀了曹洪来报复他。那么,曹丕作为开国的皇帝,应该有着他的肚量,为何为了仅仅百匹绢帛就对曹洪动了杀心呢?我们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就能够找到这背后的原因。

我们看曹丕向曹洪借绢帛的时候,是他当魏王世子的时候。我们知道,曹丕的人生道路十分坎坷。这全是因为曹操对他的能力并不满意。可是因为曹昂、曹冲早逝,才使得曹丕有了竞争世子的资格。但是,他的面前还有一位有力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他的兄弟曹植

在曹丕和曹植竞争世子之位的过程中,险象环生。双方都使尽了一切解数,在一段时间里,曹丕的命运岌岌可危。幸亏曹植自己由于性格和才能问题,犯下了一连串的错误,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成全了曹丕。可是这一段经历,也在曹丕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等到曹丕担任王世子的时候,曹丕的地位已经基本稳定了。在这个时候,按照常理来说,即便是曹操提倡节俭,曹丕的手头也不会太过贫乏。而且要借钱,一般想要向与自己友善的人借,而且那些人也会借的。但是,曹洪直接拒绝了曹丕的要求,说明曹洪与曹丕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

我们从曹丕向曹洪借钱这件事,能够清楚地看出他的目的,那就是为了试探曹洪对自己的态度。在当时,曹丕担任王世子,离最后继承魏王王位只有一步之遥。在这个情况下,曹丕要收拢曹操手下那些臣子之心,为下一步继位做准备。最重要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收服失败的竞争者曹植的支持者为己所用,从根本上消除竞争隐患。

从曹丕向曹洪借钱的举动,我们可以看出,曹洪其实不是曹丕的支持者,倒是更可能是曹植的支持者。因此曹丕向曹洪借钱,就是让曹洪表明自己的立场,是否站到自己的阵营里来。区区一百匹绢帛对于曹洪来说是九牛一毛,不存在借不起的问题。

但是,曹洪明确的拒绝了曹丕的要求,并没有站到曹丕的阵营里来,这才是曹丕仇恨曹洪的原因。在曹丕担任皇帝后,开始在朝野对那些敌对自己的势力进行清算。像曹洪这样明确抵触自己的人,自然首当其冲。曹洪心中也自然知道曹丕要处死自己的原因,这才会坐在监牢里等死,在免除死罪后大喜过望。因此,曹丕要杀曹洪,不仅仅是因为借百匹绢帛那么简单。

三、曹丕对亲族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

其实,曹丕对曹洪的处罚背后,也显露出曹丕建国后对亲族的政策。曹丕在他的继承人之争中,吃尽了兄弟相争的苦头。这种残酷的竞争,让曹丕心有余悸。因此,在他当上皇帝后,就开始大规模地镇压过去的对手,并将一切可能危害他皇帝地位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当年的曹洪胆敢公开的拒绝曹丕的要求,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他是曹操的亲族,位高权重。二是他自认为能够与曹丕的权威对抗,藐视皇权。在曹丕处罚曹洪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大批的人员去向曹丕说情,要求赦免曹洪。我们可想而知,如果曹洪这样的权臣过多,失去了制约,会给曹魏政权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因此,曹丕采取了一种近乎严苛的办法,来制约这种力量。他把曹洪这样的老臣投入监狱进行处罚,杀一儆百。而将曹彰、曹植这样的竞争对手剥夺权力,软禁起来。因此,在曹魏时代,就出现了一种特色,那就是皇帝除了最信任的亲族大臣外,其他的亲族都被软禁在封邑之中,形同囚徒。

这也影响了曹魏的命运。在没有亲族支持的朝廷里,充斥着权臣成长的因素。如果皇帝比较能干,这个朝廷还可以维持。如果失去了英明的皇帝领导,就很可能大权旁落。最终,曹魏的政权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司马懿轻易地就控制了洛阳,迫使曹爽等人交出了权力。这个时候整个朝廷上下都袖手旁观,而那些皇族则无力过问,曹魏就此灭亡。

但是,曹丕的这个亲族政策的后遗症并没有因此结束。到了晋朝,这个后遗症还在继续发酵。晋朝的皇帝在统一天下后,感到曹魏的对亲族的政策过于严苛,使得皇帝在朝堂之上没有外援。一旦朝廷之中出现权臣,就没有匡扶的力量。于是,晋朝反其道而行之,采取了分封诸王的政策。

这个政策就是把皇族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都拥有封地和军队。这样,当朝廷有难的时候,就可以出兵勤王。但是适得其反,这种政策却造成了八王之乱的灾难。拥有兵马的各方势力为了皇权进行混战厮杀,使得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天下进入了南北朝阶段。这都是曹丕当年的亲族政策带来的后遗症。

结语:

曹丕杀曹洪的借口是因为他的门客犯法,需要有连带责任。可是因为这种罪名,就要对一位位高权重的功臣处死抄家,未免有些过分。史书上解释说是当年曹丕当王世子的时候,向曹洪借百匹绢帛遭到拒绝,因而怀恨在心的报复。

其实,曹丕当时向曹洪借钱,是因为曹洪不是自己阵营的人。他企图通过借钱这个方式,让曹洪进行表态。可是曹洪依仗自己亲族的身份,已经功绩、地位,拒绝了曹丕的要求。在曹丕已经担任王世子的情况下,这种拒绝是对曹丕的反对,自然让曹丕怀恨在心。

因此,在曹丕当了皇帝之后,就对曹洪进行报复,并以此杀一儆百,震慑那些潜在的反对者。曹丕还为此制订了严苛的亲族制度,把那些亲族软禁在封地,不给他们分毫的权力。这使得司马懿政变的时候,皇帝孤立无援,大权轻易落到司马懿手中,曹魏也因此灭亡。晋朝建立后,对这个政策修改为分封制,结果引起了八王之乱,让百姓遭受了更大的灾难。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武艺如何,相当于曹魏哪些武将水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公孙瓒的实力,历史上的公孙瓒强吗,公孙瓒厉害之处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在众人的簇拥下,袁绍成为盟军盟主,并命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大将,各路诸侯一起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可是到了硬碰硬的时候,除去孙坚与曹操出力最多外,就属公孙瓒提枪上马,上阵对敌了。初战吕布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绍率领猛将攻打权臣董卓。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被关羽斩杀,锐气大伤,董卓于

  • 他因吃软饭被朋友鄙视,最后却被刘邦封王,多年后才明白他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邦封王一览表,刘邦的胆量有多大,刘邦封王的地方在哪里

    张耳曾经是魏国公子信陵君的门客,而陈馀也是魏国相当有名的名士,陈胜对于这两个人是早有耳闻,可惜从未谋面过。今天这两位贤才一同前来拜访陈胜,他的心里是相当高兴的,张耳和陈馀二人因此同时成为了陈胜军中的校尉。在他二人的劝说之下,陈胜派遣武臣为将军,令张耳、陈馀二人跟随其后,率领义军三千人马一路向北,直攻

  • 关羽三十回合未击败纪灵,为何张飞十回合刺死纪灵?奥妙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演义张飞斩纪灵,张飞大战纪灵,关羽十大经典之战

    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从纪灵大战关羽和张飞两次战斗,分析如下。纪灵大战关羽三十回合演义中第十四回中,刘备从徐州出发,讨伐袁术,关羽随行,张飞留守徐州。袁术听说徐州刘备竟然敢讨伐自己,先下手为强,派出自己手下上将纪灵,带领十万大军,杀奔徐州。纪灵和刘备军队在盱眙相遇,展开厮杀。纪灵,乃是一个山东大汉,力

  • 关羽是否真的不服马超?比武纯属虚构,诸葛亮才是明白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和马超到底谁最强,诸葛亮和关羽马超,三国关羽打得过马超吗

    第一,荆州地位相当重要,刘备把镇守荆州如此重任托付给关羽,关羽虽然是有点骄傲,但是作为一方统帅他对局势和大局还是看到很清楚的,当时应该是215年左右,这一年正是孙权和刘备为了争夺荆州摩擦不断的时候,双方为此差点兵戎相见,如此关键时刻关羽怎么可能会仅仅因为闻听马超武艺过人就丢下荆州不顾,要入川和马超比

  • 关羽挂印封金,曹营众将有何表现?一人忙里忙外,三人表示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挂印封金体现出他什么特点,正史中的关羽挂印封金,关羽挂印封金原因

    忙里忙外的无疑是张辽。当初出面劝降关羽的是张辽,和关羽关系莫逆的也是张辽,关羽出战颜良唯一表示担心有劝阻之意的还是张辽,“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羽这一次能安然离去当然主要原因是曹操有言在先“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但是和张辽的忙里忙外也不无关系,特别是在关羽被夏侯惇所阻

  • 刘邦讨厌吕雉偏宠戚夫人,为什么不废除吕雉,立戚夫人为皇后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吕雉对戚夫人到底有多狠,吕雉对刘邦有哪些帮助,刘邦是如何处理吕后的

    在刘邦整个创业的过程之中,我们就能够发现,这其中少不了吕雉的参与。在早年的时候刘邦只是一个亭长,生活也是非常的不规律,而且还有一个私生子刘肥。很多人都瞧不起刘邦,唯独吕雉的父亲觉得他很不一般,并且将吕雉嫁给了他。吕雉不但是没有嫌弃刘邦很穷困,反而是兢兢业业操持着自己家中的事情。后来吕雉还为刘邦生下了

  • 此人行事低调,在三国中只出手两次,却让枭雄曹操、刘备吃尽苦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刘备,刘备和曹操手下的猛将,曹操说刘备假仁假义

    阚泽漫画形象阚泽,字德润,三国东吴谋臣,如果说贾诩是“毒士”,那么阚泽则堪称是东吴的“良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吴在面对曹操、刘备大举进攻的危急时刻,在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中,阚泽都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东吴两次大战的胜利,阚泽都功不可没。曹操剧照在赤壁之战中,阚泽第一个发现了黄盖挨打是周瑜征对

  • 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为何随随便便就能养活军队好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年年争战,导致人们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由于没有多少百姓种地,所以,军队的供养也就成为了军阀们比较头疼的问题。古代人讲究厚葬,特别是帝王和王公贵族,盗墓也就成为了来钱最快的方式了。而我们熟知的枭雄曹操,他就曾经明目张胆的干过这种事。为了筹集资金,曹操真的干起了盗墓的事,专门成立了

  • 鸿门宴上,刘邦本来有6人,离开时却留下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鸿门宴中刘邦脱身逃走后将谁杀了,刘邦在鸿门宴中是怎么逃脱的,鸿门宴中刘邦是如何出逃的

    公元前206年,项羽与刘邦两人在咸阳的郊外鸿门进行了宴会,这场宴会的发生背景很复杂,过程更是惊心动魄,而最终的结局也让无数的后人,为之叹息扼腕不已。项羽与刘邦两人都是反秦义军的领袖,反秦义军名义上的领袖是楚义帝熊心,项羽尽管拥有实际上的兵权,但在名义上只是一名楚将。在公元前207年,熊心召集诸侯发表

  • 大汉王朝:哀帝驾崩董贤自杀,王葬掌权连贬四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董贤是何人,哀帝不让人吵醒董贤,汉哀帝之死与董贤有何关系

    董贤已任大司马,比不得此前在宫朝夕留侍,所以公事一了,回家休息。不防到了门首,一声怪响,门竟坍倒。董贤吓了一跳,自思门第新筑,结构甚坚,且是妻父将作大匠监工,何至遽朽?再令左右检验土木,原是牢固得很,不知何故倒坏?心甚不安。次日,有诏颁出,乃是修复三公职衔,董贤为大司马如故。改称丞相为大司徒,即令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