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汉王朝:哀帝驾崩董贤自杀,王葬掌权连贬四后

大汉王朝:哀帝驾崩董贤自杀,王葬掌权连贬四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397 更新时间:2024/2/17 13:22:49

董贤已任大司马,比不得此前在宫朝夕留侍,所以公事一了,回家休息。不防到了门首,一声怪响,门竟坍倒。董贤吓了一跳,自思门第新筑,结构甚坚,且是妻父将作大匠监工,何至遽朽?再令左右检验土木,原是牢固得很,不知何故倒坏?心甚不安。次日,有诏颁出,乃是修复三公职衔,董贤为大司马如故。改称丞相为大司徒,即令孔光任职。迁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这诏与董贤毫不关碍,董贤当然无虞。又过了一二旬,仍无变动情事,董贤把那大门倒坏的怪事,也淡淡忘却了。谁知内报传来,哀帝寝疾不起,急得董贤神色慌张,立刻入宫省视,只见哀帝卧在床上,委顿异常,一时也不好细问,只得约略请安。哀帝不愿多言,含糊答了数语,惟口中呻吟不绝。董贤也觉不佳,但思哀帝年未及壮,当不致一病即崩,自己宽慰自己,就在宫中留侍数日。偏偏哀帝病势日重,即于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中,奄然归天,年只二十六岁,在位只有六年。

傅皇后及董昭仪等入哭寝宫,董贤感哀帝厚恩,也在寝门外号恸不休。蓦由太皇太后王氏到来,抚尸举哀,哀止即收取御玺,藏在袖中。一面召董贤入问,丧事该若何调度。董贤从未办过大丧,且因哀帝告崩,如寡妇失去情夫,三魂中失去二魂,竟至对答不出。好一位大司马。太皇太后方说:“新都侯王莽曾奉先帝大丧,熟习故事,我当令他进来助汝。”董贤忙免冠叩首道:“如此幸甚!”太皇太后立即遣使,召入王莽。王莽倍道入都,进谒太皇太后,首言董贤无功无德,不合尸位,太皇太后点首称是。王莽遂托太皇太后意旨,命尚书劾董贤不亲医药,当即禁董贤出入宫殿。董贤闻知此信,慌忙徒跣诣阙,免冠谢罪。王莽竟传太皇太后命令,就阙下收董贤印绶,罢归就第。董贤怅怅回家,自思王莽如此辣手,定是来报前嫌,将来自己性命,总要被他取去,不如图个自尽,免得受诛。于是即与妻子说明意见,妻亦知无可挽回,情愿同死,两人对哭一场,先后自杀。

家人还道有大祸临门不敢报丧,遽将董贤夫妇棺殓连夜埋葬,事为王莽所闻,疑他诈死,复嘱有司奏请验尸,自行批准。令将董贤棺抬至狱中,开棺相验,果系不差。但因他棺用朱漆,殓用珠璧,又说他僭行王制,把董贤尸拖出棺外,剥去衣饰,用草包裹,乱埋狱中。再劾董贤父董恭骄恣不法,董贤弟董宽、董信淫佚无能一并夺职,徙往合浦。家产发官估卖,约值钱四千三万万缗。董贤平时厚待属吏朱诩。朱诩买棺及衣,至狱中收得董贤尸再为改葬,因即上书自劾,王莽大为不悦,另寻朱诩之罪,将他击死。大司徒孔光专知贡谀献媚,当即邀同百官,推王莽为大司马。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谓不宜委政外戚,自相荐举。太皇太后决意用王莽,竟拜王莽为大司马领尚书事。王莽自是手握大权,逐渐放出手段来了。

王莽既得专政,遂与太皇太后商议,迎立中山王刘箕子为嗣。刘箕子为哀帝堂弟,就是刘兴嗣儿。刘兴之母冯婕妤死后,箕子幸未连坐,仍袭王封。当下派车骑将军王舜持节往迎。王舜系王音之子,为王莽堂弟,太皇太后素来爱王舜,特使迎主立功。王舜奉命去后,宫中无主,太皇太后又老,一切政令,全由王莽独断独行。王莽即将皇太后赵氏贬为孝成皇后;皇后傅氏,逼令徙居桂宫。赵太后的罪状是与其妹赵昭仪专宠横行,残灭继嗣;傅后的罪状是纵令乃父傅晏,骄恣不道,未尝谏阻。罪案宣布以后,没一人敢与反对。王莽索性追贬傅太后为定陶共王母,丁太后为丁姬,所有丁、傅两家的子弟,一律免官归里。傅晏负罪尤甚,令与妻子同徙合浦,独褒扬前大司马傅喜召入都中,位居特进,使奉朝请。后再废傅太后、赵皇后为庶人,二后皆愤恚自杀。论起四后优劣,赵太后生前淫恶,该有此报,傅太后专擅过甚,也应有此报,丁姬因哀帝入嗣,不过是母以子贵,未闻干政,傅皇后更无过失,就是傅晏擅权,也由哀帝主见,并非傅后从中请求。王莽怎得不分皂白,一概贬黜?况王莽系汉朝臣子,怎得擅贬母后,无论丁姬、傅后,不应被贬,即如赵飞燕的淫恶,傅昭仪的专擅,罪有攸归,也岂王莽所得妄议。太皇太后王氏平时受着傅、赵二后的恶气,还道王莽为己泄忿,暗地生欢。那知王莽已目无尊亲,何事不可做得?履霜坚冰,由来者渐,奈何尚沾沾自喜呢!庸妪晓得甚么?

王莽既连贬四后,恣所欲为,惟见孔光历相三朝,为太皇太后所敬重,不得不阳示尊崇。特引孔光女婿甄邯为侍中兼奉车都尉。凡朝右百僚,但为王莽所不合,王莽即罗织成罪,使甄邯带着草案,往示孔光。孔光不敢不依旨举劾,王莽便持孔光奏章,转白太皇太后,无不邀允。于是,何武、公孙禄,坐实互相标榜的罪名,一并免官,令何武就国。董宏之子董武,嗣爵高昌侯,坐父谄佞,褫夺侯爵。关内侯张由,史太仆史立等,坐中山冯太后冤案,削职为民,充戍合浦。红阳侯王立,为王莽叔父,成帝时遣令就国,哀帝时已召还京师,王莽不免畏忌,又令孔光奏王立前愆,请仍遣王立就国。太皇太后亲弟只王立一人,不愿准奏。又经王莽从旁撺掇,谓不宜专顾私亲,太皇太后无可奈何,只好命王立回国。王莽遂引用王舜、王邑、王商之子为腹心;甄邯、甄丰主弹击;平晏(平当之子)领机事;刘歆刘向之子典文章;孙建为爪牙。布置周密,一呼百诺,平时欲有所为,但教微露词色,党羽即希承意旨,列入奏章。太皇太后有所褒奖,王莽假意推让,叩首泣辞。其实是上欺姑母,下欺吏民,口是心非,自便私图罢了。

大司空彭宣见王莽挟权自恣,不愿在朝,遂上书乞休。王莽恨他无端求退,入白太皇太后,策免彭宣官职,令就长平封邑。彭宣居长平四年,寿考终身。傅喜奉诏入都,也觉得孤立可危,情愿还国,王莽亦许他归去,亦得寿终。王莽因进左将军王崇为大司空,王崇为王吉之孙,与王太后母弟王崇同名异人,封扶平侯。

(本篇完)

更多文章

  • 大秦赋:李斯是韩非的同学,为啥还要毒杀他?你看这是谁指使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斯与韩非是什么关系,秦李斯为什么毒杀韩非,韩非与李斯谁更有才华

    随着大秦赋第70集的播出,国外终于被灭了,韩非也正式下线,临终前,他请李斯接手自己没完成的成书立说的理想,他本就是国外公子,不惜把命搭进去也要完成自己的家国大义,看着他和李斯之间,年轻时一起学习、一起谈理想,长大后各奔东西,最终成为对手,感觉他们其实就是彼此的知己,走到这一步让人好揪心,韩非的心怀大

  • 刘备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其实刘备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是假仁假义还是仁义之君,刘备是假仁假义的人吗,历史上刘备真的很仁义吗

    不过刘备念及当年刘表的收留之恩,加上他与刘表同宗,因此刘备不忍相夺。然而在赤壁之战后,刘备不仅占据了荆州部分地盘,还在此后攻入益州,并从同宗的刘璋手中将益州夺去。如此看来,刘备是一个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既然如此,刘备是一个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吗?事实上,刘备并不是一个伪君子,不过他也不是一个老好人,具体而

  • 刘备识人能力素来很强,为何他会托孤李严?因为李严的履历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托孤李严原因,李严为什么给刘备托孤,李严与刘备关系

    按理说,李严忽然高升,并成为托孤重臣是有违常理的,毕竟在此之前,李严不过是犍为太守,从未接触过统治核心。不过刘备识人的能力素来很强,在他起势之初,就看中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位绝世虎将,后来他投奔袁绍后,又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而选择来到荆州投奔刘表,最为关键的是,他敢重用比他小了二十岁,仅有名声而没有丝毫

  • 高欢和曹操命运高度相似,攀高枝得第一桶金,终其一生未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有些朝代命运真是极其相似,在大一统时代之间都有一个短命王朝,秦始皇扫六合之后,胡亥二世而亡,为刘邦的大汉穿了嫁衣;隋文帝杨广在独孤伽罗的辅助下夺取北周政权,有北周大臣,到国丈,再到开国皇帝的顺利转型,然而摊上一个不省心的儿子,隋炀帝,步子迈得太大了,葬送大隋江山,被李渊和李世民渔翁得利,为三百

  • 曹丕为何能最终战胜曹植?你看看他的朋友圈,连曹操都不得不低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评价曹丕和曹操曹植的关系,曹丕和曹植谁更厉害,曹丕最后是怎么击败曹植的

    故而曹丕为何能战胜曹植,历来是一热门话题!其实对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就是“朋友圈”决定论。在谈曹丕和曹植的朋友圈前,还是先看看另一个也很著名的继承人争斗事件,这便是刘邦晚年的太子之争。晚年的刘邦,由于宠爱戚夫人,使得戚夫人所生的赵隐王刘如意,一度威胁到了吕后所生的刘盈的太子地位。面对戚夫人和赵隐王

  • 刘备前来投靠时,两大谋士建议将其铲除,曹操为何婉言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备几次投靠曹操,刘备投靠曹操三种结果,刘备是怎么对抗曹操的

    却说玄德前奔许都,到城外下寨,先使孙乾来见曹操,言被吕布追逼。特来相投。操曰:“玄德与吾,兄弟也。”便请入城相见。次日,玄德留关、张在城外,自带孙乾、麋竺入见操。操待以上宾之礼。玄德备诉吕布之事,操曰:“布乃无义之辈,吾与贤弟并力诛之。”玄德称谢。操设宴相待,至晚送出。荀彧入见曰:“刘备,英雄也。今

  • 萧何向刘邦荐韩信,又向吕后献计杀韩信,萧何是在拿韩信当驴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萧何为什么和吕后合谋害死韩信,萧何为什么杀吕后和韩信,萧何为什么要联手吕后杀掉韩信

    提起“卸磨杀驴”,我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西汉第一任相国萧何,萧何身上有一个流传极光的成语,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讲的是西汉淮阴侯韩信发迹和被算计的故事,而韩信的这种遭遇,其实就是一个“卸磨杀驴”的故事。没错,在萧何眼中,韩信就是一头驴。鸿门宴后,项羽开赴咸阳,并在咸阳主持分封诸侯的仪式,分

  • 三国时期唯一完人,军功卓著还是海内大儒,现有韩国后裔三十万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时期真正厉害的人物,三国时期最厉害的人前五名,三国时期厉害的军事将领

    纵观历史,三国堪称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名扬一时甚至流芳千古的风云人物。在他们之中,才能卓越、武艺高强的比比皆是,然而真正称得上“完人”的却是寥寥无几。客观而言,魏武帝曹操太过自傲、吴大帝孙权优柔寡断,昭烈帝刘备则仁慈过度。在历史记载中,文武兼备且几乎找不到缺点的,唯卢植一人。▲卢植剧照

  • 陈余送去劝降信后章邯已欲投降,但项羽又给其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章邯投降项羽具体时间,章邯在哪投降项羽,陈馀劝降章邯的信

    实事求是地说,章邯这个时候主动撤退,以守为攻的部署,是没问题的。因为当楚军控制运粮甬道后,最稳妥的打法肯定是守住甬道,切断王离粮道,最后逼迫王离军团粮尽溃退。而一旦项羽这么干,给了章邯留出整顿兵马的时间了,主动权就在章邯手上了。然而令章邯没想到,也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项羽这个杀神会居然这么彪悍

  • 赤壁之战时曹军并未占绝对优势且士气不足导致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赤壁大战曹军失败,赤壁之战曹军的兵力,赤壁之战曹军将领排名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治水军八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