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果然仗义,为了夸朋友,不惜歪曲历史,得罪皇帝

李白果然仗义,为了夸朋友,不惜歪曲历史,得罪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145 更新时间:2024/2/17 3:31:56

唐朝,特别是盛唐的诗坛真是令人神往。不仅顶级文人如同井喷般爆发出来,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各自的清高和风骨。文人相轻的事情很少发生,也听不到龌龊之事。比如李白王维,两人肯定不来电,他们都是绝世骄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都同朝为官,但二人这么多诗歌,都没有提及对方。但是,除了脾气不对路之外,也没有两人互相攻击的故事。

对于不喜欢的人如此,如果遇到对路的人,诗人们的感情就更充沛,也不掩饰对朋友的喜爱、敬仰甚至崇拜之情。比如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就很真挚,他多次写诗赞美孟浩然,尤其以《赠孟浩然》最为直白而真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开篇第一句,李白就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敬爱。而且,他认为孟浩然不仅是自己爱,他的风流倜傥,天下闻名,天下都应该爱。

在第二句中,李白又将孟浩然描绘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物。这里的“红颜”并非女性的意思,而是指孟浩然年轻时的俊朗形象。李白说孟浩然年轻的时候就不贪念权位,挂冠而去,归隐山中。到了年老的时候,更是悠然自得卧于山峰之中,与白云作伴。

第三句中,李白还进一步描述孟浩然即便是醉酒,依然风度翩翩,宁愿迷恋乡野的花花草草,也不愿意服侍君王。看起来,一个醉鬼也那么儒雅,平时是多么潇洒。能够放弃人人羡慕的地位,这样的人又是多么洒脱。

最后的结尾,明显是化用了《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个典故。这首诗本来就是李白寻访孟浩然未遇,寄诗表达无限遗憾和崇敬之情的。这个典故用在此处,真是恰如其分。

然而,从整首诗看来,并不恰如其分的地方很多,甚至有极大的吹牛成分。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这两句。

它们都是为了表现孟浩然不恋权位,没有兴趣当官,更不阿谀奉承的高尚人品。然而,实际生活中的孟浩然,不仅渴望当官,而且还是个官迷。但终他一生,都没有能够踏入仕途,做了一辈子的白丁,又哪里有官帽给他抛弃?

孟浩然想当官是肯定的,在当时科举制虽然已经诞生,但录取名额很少,推荐当官依然是主流。孟浩然先后拜访过张说张九龄、韩思复、卢馔、王维等人,其中不乏红得发紫的文官,就是为了能谋得一官半职。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都错过了机会。

到了四十来岁,孟浩然认为还是科举靠谱,这才有参加考试。可惜那时候一场只取几十人,十几人甚至几人而已,他也名落孙山。不过他根本没有离开京师,反而长住在那里,到处走动拉关系,希望能被引荐。

机会也不是没有,有一次,他在王维的府上时,突然听说唐玄宗驾到。因为当时的规矩很多,布衣百姓并不能见到皇帝,所以孟浩然躲在床下,王维则负责接驾。唐玄宗很精明,三言两语中就发现王维神情有异。

我都怀疑唐玄宗是不是怕有刺客,非要王维说个清楚。王维也没办法,只好将孟浩然请出,并说明了原委。唐玄宗得知是王维的好朋友,也是著名的文人,只是机缘不到,一直没有为官。所以,他有心考校孟浩然,命他当即作诗。

其实,孟浩然紧张得要死,哪里有心思当即作诗。不过,他们这样的文人,平时就是吟诗作对,存货很多,因此孟浩然立即拿出未曾发表的《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没料到,唐玄宗丝毫没有被这首诗的艺术性打动,反而动了脾气:“你说朕不用你,就是‘不才明主弃’,但你自己不来应试,怎么反而怪到我的头上?”从此之后,唐玄宗记住了孟浩然,并扬言就是不录取他。孟浩然只好断绝了在当官之路,这可不是什么主动放弃,完全是客观条件不允许。

其实,唐玄宗在这一点上气量够小的。孟浩然固然说了“不才明主弃”,但不是也说了“多病故人疏”?他说他因为多病,朋友们都疏远了他。这样的话,怎么没看到王维、张说、李白等人发脾气呢?说来说去,还是唐玄宗狭隘了。

但是,对于李白来说,他却歪曲了历史,颠倒了黑白。明明是孟浩然百般求官不得,却写得他对功名利禄毫不在意。虽然夸了好兄弟、铁哥们,看起来仗义,却得罪了皇帝,抹黑了皇帝。幸好那是宽容豁达的唐朝,如果放在清朝,早就人头落地了。

众说周知,李白、杜甫白居易是唐朝三大诗人,没有人不是读他们的诗长大。然而,系统学习的并不多,其实也没有必要,因为专家已经为我们整理了。平台和书店合作,精挑了三大诗人的诗集,并有详细而独到的见解。李白单独一本,杜甫和白居易合为一本,我觉得价格相当合适,链接推给大家,可以看看。

更多文章

  • 武则天在临死前,下令为一位老臣平反,是谁获此殊荣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褚遂良是何许人也?其实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书法。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受到当时皇帝的称赞,而且还影响到后世,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都提供了借鉴。那这样一个人,是如何与政

  • 杨贵妃真替安禄山“洗三”了吗?如果是真的,唐玄宗为何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历史,唐朝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关系

    安禄山与杨贵妃的交集,莫过于认杨贵妃为母这件事情,要知道安禄山的年龄可比杨贵妃大了16岁,古代一般父女的年龄差也不过如此了吧。那么,安禄山为何要认杨贵妃为母呢?唐玄宗知道后又为何不阻止,反而乐见其成呢?安禄山善于钻营奉承,谋求升职安禄山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末期,他母亲的身份也不简单,是突厥部落的巫师,而

  • 有人批评白居易的诗歌俗气,他却以这首最美的诗歌,做出完美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白居易十首经典诗歌,白居易诗歌风格,白居易的闲居诗歌鉴赏

    中国地大物博,美丽的地方举不胜举,杭州自然作为竞争者之一。在宋朝范成大的《吴郡志》中就提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更有意思的是,自古以来杭州名人多,在杭州当官的名人也多,名气最大的当属白居易和苏轼。因此,杭州也自然而然得到了无数文人的咏叹。然而,大概是因为杭州太美,诗篇又不计其数,反而难有让人久久

  • 古代四大美女的缺陷?杨贵妃的最特殊!却让他们更有魅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贵妃的魅力,中国历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历史中的杨贵妃的美貌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四大美人,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就是形容她们的。但万事万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四大美人也不例外,但她们的缺陷 ,却使她们更加魅力无限。1. 貂蝉,貂蝉最大的缺点就是一只耳朵小,另一只耳朵大,所以她经常一只耳朵戴大耳环,一只耳朵戴小耳环来弥补自己的缺点。没想到,这种特殊的装扮让貂蝉

  •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开始一系列改革,其中最突出就是削弱文官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隋朝杨坚开创的盛世,杨坚建立隋朝后安民措施,杨坚是如何建立隋朝的

    一是减少老爷们编制的修史记录时代,也就是削弱他们“文官的”的身份,在大唐宰相的排行榜单上,几乎被武则天并列。最终实现整个隋唐的统一。第二是削弱官僚主导集团的力量,削弱大批商贾及普通工人,或者削弱他们的纳税收入,使得本来雄心万丈的大宋官僚阶层只能上疏讨说这块地不能卖给那块地。唐修宋修分野,只是隋唐修史

  • 李世民曾拜访一道士,此人身怀异能,一句话引发“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纪实,经典传奇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十分钟看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

    无论正史上怎么强调李世民的被逼无奈导致最后的爆发,毕竟事实还是掩盖不过去,在李世民即位之后,一道不起眼的诏书中的一段更加不起眼的话,已经把他很早就想夺取太子之位的意图表露无遗,“朕昔在藩朝,早获问道,眷言风范,无忘寤寐”。这道诏书是写给谁的?这“早获问道”中的道到底是什么,竟能彻底点燃李世民内心的帝

  • 李世民临终问武则天:朕死了,你怎么办?武则天8字保全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宗宋祖,秦皇汉武,这几个皇帝的故事总是让人热血澎湃。特别是一代皇帝李世民, 利用自己的军功和身边人的辅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围绕李世民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与武则天之间的纠葛。根据《旧唐书本纪第六》记载:“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并州文水人也。父士,隋大业末为鹰扬府队正。”并州,

  • 武则天当了15年皇帝,被迫退位后无权无势,为何没人敢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是被逼退位的吗,武则天被迫退位为什么还能得善终,历史上的武则天退位活了几年

    武则天,她作为我们国家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一直被大家流传了不少的言论,大家很可能认为她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也有人认为她有一些负面的消息。正是由于她的存在,才让我们国家女性的地位得到了一些提升。不仅仅由于她是一个女的皇帝,而在于她一生中创造出来了很多不小的成就,她的名誉也是被大家所认可。在武则天人生中

  • 玄武门之变存在蹊跷,甘肃出土一块碑文,说明太子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玄武门之变的真实历史有多惨烈,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霸占太子妃

    唐朝时期发生的玄武门之变已经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率先发动了进攻,这让太子李建成根本来不及躲避,最终的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这让李渊的三个大儿子损失了两个。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无疑是非常痛心的,毕竟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是什么好事。不可否认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 狄仁杰名声卓著,为何百姓会砸了他的生祠?论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狄仁杰死后为啥身败名裂,世人对狄仁杰的评价,狄仁杰为什么被后世推崇

    其实古代有很多坑爹的例子,狄仁杰的儿子狄景晖就是典型的坑爹专业户。狄仁杰的名声大家都很了解,在电视上那个探案如神的神探,基本符合狄仁杰的形象风格。他一心为了李唐江山而操劳,又跟武则天之间有非常深厚的友谊,所以狄仁杰在唐朝的声望是非常高的,为此,百姓们想到了给狄仁杰建立祠堂的想法。一般只有有公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