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最后一位英明君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国运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晋国最后一位英明君主,英年早逝令人惋惜,国运不可避免走下坡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55 更新时间:2024/1/21 16:45:06

说到晋悼公,估计很多人并不认识。他的事迹,不熟读春秋历史也不太了解。我们先从他继位开始,来讲述他光辉的国君生涯。

[var1]

事情还要从他的前任晋厉公说起。晋厉公时期,晋国又一次爆发了外姓国卿和公室的权力斗争。结果跟晋灵公一样,最终还是国卿势力压过了公室一筹。最后,为了找到一位合适的国君。当时掌控了朝政以及国君晋厉公的栾书和中行堰就看中了这个14岁的孩子。当时的晋悼公还不在晋国,而是在周王室那里做人质。当栾书等人带他回国继承国君位的时候,他的刚毅头一次显现了出来。当时他就跟大臣们说:“如果想让我回国继位,那就必须要听我的。否则,就另寻他人。”具《史记》记载:“今大夫不忘文、襄之意而惠立桓叔之後,赖宗庙大夫之灵,得奉晋祀,岂敢不战战乎?大夫其亦佐寡人!”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就将几个不服从的大臣赶走。可以说,如此强势的国君,真是栾书等人始料不及的。

其实,晋悼公的血缘要从晋文公时候算起。当时晋文公有两个儿子,即后来的晋襄公和晋成公。晋襄公不用说,除去在翟国生的两个,是晋文公在晋国的的长子,顺利继位。在晋襄公继位期间,晋国继续称霸。而问题就出在之后的晋灵公,由于被赵穿弑杀,当时晋国权臣赵盾就迎立在周的公子黑臀为君,这就是晋成公。之后,晋国就一直在晋成公这一脉。之后的晋景公、晋厉公皆为这一脉。可是,到了晋厉公时候,由于晋厉公被栾书杀害,这一脉就断绝。而继位的晋悼公就是之前晋襄公的一脉。这一脉就是晋灵公的弟弟桓叔捷跑到周王室后传承下来的。

[var1]

我们说完了晋悼公的血缘,下面就可以说他要做的事情了。

第一、颁布新政,平衡八卿

晋悼公刚刚继位,此时的晋国正是人人自危,政局混乱的时候。由于晋厉公一刀切的削权方式,使得晋国权力出现了极大的不平衡。为了平衡八卿权力,晋悼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除掉晋厉公时期的老臣,并且将八卿重新分配。由于栾书在朝中强大的政治影响力,所以此时的晋悼公并没有动栾书,而是培养新的贵族。比如,重用韩厥、魏颉和赵武

由于新贵族的根基不深,想要在朝堂扎根,就要听命于新君。正是由于这项举措,独掌朝政的栾书在晋悼公半年后阅兵时,突然就消失了。而且,这一消失就是永远。从这时起,韩厥正式成为中军将,成为了晋国的头牌。不得不说,晋悼公权谋的厉害。只用半年时间,就将栾书掌控的朝局打破,变成了自己的天下。而也是此时起,未来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以及被消灭的智都站上了历史舞台。不得不说,这也是历史的玩笑。这些为晋悼公重掌朝局立下汗马功劳的国卿,最后竟然埋葬了晋国。

[var1]

除了平衡八卿,用新贵族。壮大公室一直是晋国最为紧迫的问题。自从曲沃代翼开始,晋国的公室就一直被不断削弱。而晋悼公废除了晋献公以来“公子不蓄”的方针。大力扶植公室的旁系。比如,与公室同宗的韩氏,羊舌氏以及祁氏。正是大量的扶植这几个姓氏,才使得公室的力量得以复苏。

第二、调整战略,再图中原

晋悼公搞定了内政,接下来就开始与楚国争霸中原了。其实,整个春秋历史,除了早期的郑庄公以及齐桓公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晋楚两国的争霸。而处在中原的郑、宋、蔡等国就成了两国的前沿阵地。

而这其中,攻灭晋国与吴国之间偪阳国最为著名。为什么要打这么一个国家?是因为他的名字比较清新脱俗?当然不太可能,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地理位置。为了制衡楚国,晋国最狠的一招就是扶植吴国。当然,后来证明这一招相当管用,楚国后来元气大伤。而偪阳国由于是在晋国与吴国的通道上,所以消灭这个国家很是重要。

公元前563年,为了坚决贯彻联吴制楚的战略。晋悼公与中原各个诸侯会盟,其中也邀请了当时的吴王寿梦。会盟的主旨很简单,就是加强吴国与中原的交流。而其中,就涉及了一个国家,就是偪阳国。这个国家,在现今枣庄附近。如果熟悉中国地图,会发现这个国家刚好阻挡了中原南下江浙的通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时的晋悼公率领联军攻打偪阳国。

[var1]

看起来,这个国家很小,其实战争也不是很好大。偪阳国虽然城池比较小,但是却很坚固,这样对于兵员不多的偪阳国来说反倒更容易防御。而联军也是有自己的顾虑,因为楚国就在自己的后方。所以,必须在楚军没有动向下,迅速结束战斗。

一开始联军攻城进展不顺利,后来就用计骗开了偪阳国的城门。谁知道,反应过来的偪阳国士兵想把城门的悬门放下,把联军士兵困在城内,来个瓮中捉鳖。好在此时叔梁纥臂力超群,硬是扛住了悬门让联军士兵退了出来。而这位叔梁纥也是大名鼎鼎,他就是孔子的父亲。之后,晋悼公的亲信将领荀偃、士匄身先士卒,终于攻克了偪阳国。

如果说攻克了偪阳国算得上晋悼公的功劳,那么接下来晋悼公所作所为彰显了一个英明君主的谋略。对于这座城,晋悼公并没有自己收下,而是给了宋国。这一招,不仅让宋国扩大了领土,也让宋国更加死心塌地的跟随晋悼公的脚步。

除了扶植吴国,培养宋国,使郑国臣服也是晋悼公的一大重要措施。当时的郑国一直是个墙头草国家,但是在晋厉公和晋悼公时期,郑国却倒向了楚国。这个是绝对不能容许的。郑国一直是中原大国,必须要控制住这样一个国家,才能更好地控制住中原。于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晋国修了一个虎牢城,这就是后世有名的虎牢关。正是,这样一座城池的修建,使得郑国被牢牢地掐在了晋国手里。而这一切,也为后来韩国灭郑提供了一个基础。

[var1]

第三、开创全新“幕府”形式

如果说称霸,春秋五霸各个都是称霸,但是晋悼公的称霸方式不同于其余诸侯,是他创立的这个类似“幕府”的机制。“尊王攘夷”运动从齐桓公开始一直都是各个霸主遵循的方式。而这个一直在周王室生活的晋悼公,却另辟蹊径。那就是将朝贡从周天子那里夺走,变成朝贡自己。在晋悼公的时代,晋悼公多次率军前往虎牢接受各个诸侯国的朝贡。而周天子,仅剩的一块金字招牌也被晋悼公狠狠的踩到了脚下。虽然形式上,晋悼公依然尊奉周天子,但是实际上已经代周天子行使权力。而这既不像齐桓公、晋文公一样,需要讨周天子的册封。也不像楚庄王、吴王夫差一样需要问鼎中原。而晋悼公要做的,就是像将军幕府一样,成为实际上的天下共主。

不过,晋悼公的英年早逝,这一切都随着晋平公的继位烟消云散。可能是天妒英才,晋悼公十五年,仅29岁的晋悼公就去世了。而这个“悼”字,仅剩晋人对这位国君深深的悼念之情。他的继位者,晋平公正如他的谥号,真的平庸无奇。而晋国的霸业,也随着晋平公的继位彻底中断。

参考资料:

《史记》《左传》黄朴民《晋悼公复霸》

更多文章

  • 春秋一大臣,十年时间生七十几个儿子,其方法不被大部分男人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时期各国的有名大臣,春秋时期大臣名单,春秋最牛的大臣

    传宗接代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固有的观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换一种方式地“永远活着”。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传宗接代看得多重。生儿育女既是传宗接代,也是中国人对血缘关系的重视,由此扩展至宗族强大,以此达到自己的各种目的。从古至今,史书记载上谁的儿子最多?相信大部分读者要回答:

  • 晋朝皇室悬案:王妃和无名小吏有染,凭一己之力让谶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宫廷悬案,历史上真实的东晋王后结局,晋朝灭亡后皇室女子的下场

    夏侯光姬,闺字铜环,沛国谯县(今安安徽亳州)的人,夏侯光姬家世显耀,她的曾祖父是征西将军夏侯渊,她的祖父是兖州刺史夏侯威,而他的父亲是淮南太守夏侯庄。也是因为家世的原因,加上幼年时就表现出了非常的聪慧,夏侯光姬嫁给琅琊恭王司马觐为王妃。276年时,夏侯光姬生下了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继承了琅琊王

  • 李白醉酒后在墙上写字,醒来之后,连人带诗都被千金小姐拿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白喝酒后在墙上刻什么,韩信把李白摁墙上,李白喝醉酒后写下了千古残句

    大唐是令中国人心驰神往的年代,尤其是盛唐时,有最英明的君王,战无不胜的大将,足智多谋的文臣,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当然还有潇洒浪漫的李白。就是有了李白,那个时代的天空更增一分明媚风情,就是有了李白,那个时代才更如诗如画。然而,李白本人的命运,却是坎坷多磨的。他从四川走出,就是为了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可是

  • 李白和李渊是什么关系?他真的是李建成的后裔么?有这个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渊和李建成是什么关系,李建成和李渊谁厉害,李白是李世民的什么人

    你要说他是当地人吧,还真不是,他们祖上是避难到碎叶城的,所以是正儿八经的中原人士。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也有人考证为十二世孙。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我们都知道,李渊是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李白应该和李渊还是亲戚关系。当然了《新唐书》里所谓的九世孙未必就

  • 李渊为何故意雪藏李建成?给李世民立功的机会,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义旗初建,遣使密召之,建成与巢王元吉间行赴太原。建成至,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从老家前往太原。这个时候李渊就很高兴了,先见李建成册封为了左领军大都督,封为陇西郡公。主要负责统领左三军。而李渊对李元吉则有这样的安排: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寻进封齐国公,授十五郡诸军事

  • 李世民一个倒霉弟弟,十三岁被斩首,可他生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简历,李世民真的有一个丢了的长子吗,李世民最有名的三个儿子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存在,现如今的人们非常熟悉唐朝。小说隋唐演义的出现让人们对这段历史变得非常熟知。历史上的隋唐时期是一段大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隋唐时期也不例外。这样的乱世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说人们非常熟悉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等,这些都是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大唐王朝建立之后,这些人

  • 杜甫写了首诗热情歌颂他,他带6万人出征无一生还被打成光杆司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的豪言壮志诗,杜甫的哪首诗是为了安史之乱写的,杜甫被谁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仕途艰涩,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因为出身贫寒,没有关系背景,在科举考试中又连遭挫败,使得他的入仕之路分外艰难。唐朝初中期,文人们的主要出路无非这两条,一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二是当上名臣大帅的幕僚,再逐步升迁。杜甫为了能谋得一官半职,屡次参加科考却一再失败,最终也不得不收起读书人的

  • 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很优秀吗?为何没能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三子李恪的结局,如果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会怎么样,李世民三子李恪争取皇位

    为什么?因为分封制严重影响了官员们的权力,你是地方官,不仅要听朝廷的,还要听王爷的,这怎么办事呢?而且这么做,也极大地伤害了中央集权。可是皇帝都是比较自私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世代在地方上做土皇帝。皇位就一个,可诸侯国可以有若干个,于是李世民和朱元璋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将儿子们分封在外。其中,李世民

  • 李白酒后写了副上联,酒醒后自己也傻了:下联咋对?至今无人能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千古绝对上联,李白喝酒后写的上联是什么,李白喝醉酒出的上联无人对下联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的出身跟李唐皇室有那么点关系,不过这事在唐代有点忌讳。他的祖父还有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就连李白自己都很少提到家世,根据后人的猜测来看,他应该是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从小他就十分聪明,五岁的年纪开始读书,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名动长安城。但他的一生也是仕途不顺,或许是因为他的家世,或

  • 此人使出一条妙计,不仅虎口脱险,还平息了东晋历史上一场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晋的五次叛乱,东晋初年发生什么叛乱,东晋时期做过哪些大事

    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虽然对王氏兄弟有所警惕,但已是尾大不掉,无可奈何。他只得倚重于另一位名叫温峤的大臣,每有军政大事,都要听听他的意见。温峤为人精明能干,善于出谋划策,对司马绍更是忠心耿耿。其时,王敦正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驻守在武昌,一直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帝位,恨不得一个早上黄袍加身。但王敦深知,温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