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悬案:明朝的皇陵为何一直没有被盗过?

历史悬案:明朝的皇陵为何一直没有被盗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72 更新时间:2024/1/24 7:55:07

那么为何明朝的皇陵会没有人去盗墓呢?是不是有什么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带着这些疑惑,我带你一起来了解一番关于明朝皇陵的那些事情,也许你就会瞬间明白其中原委了。

清朝皇陵被盗严重

清朝皇陵与明朝皇陵比起来,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我们不分析关外的皇陵,就来说一说关内的清东陵与清西陵,其中清东陵埋葬的包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5位皇帝以及相关的后妃皇子之类的,其中就包括臭名昭著的慈禧。

清东陵在被盗的过程中,结局十分惨烈,除了顺治的陵墓没有被盗之外,其余的都被洗劫一空,尤其是康熙的景陵以及乾隆的裕陵还有慈禧的陵墓,都被盗严重,康熙景陵至今依旧浸泡在深水之中,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陵墓经过保护性挖掘之后,已经成为博物馆供游客欣赏。

清西陵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以及相关的后妃皇子,比起清东陵,清西陵要幸运很多,只有光绪的陵墓被盗,其余保存还算完好,没有什么损失,至于为何清朝的皇陵会被盗这么严重呢?主要就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没有人看守管理,另外一个是地址太偏并且还有乾隆和慈禧两个历史上比较高调的炫富之人,因此吸引了很多盗墓者的眼球。

明朝皇陵被盗情况

明朝的皇陵,除了朱元璋在南京之外,其余的13位皇帝都埋葬在北京的明十三陵中,但是这些皇陵保存都比较完好,只有万历皇帝的定陵,当年在郭沫若等人的考古要求下,发掘朱棣长陵未果,才挖掘了定陵,最终损失惨重。

除此之外,就是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自缢于煤山,其皇陵也被当地土匪盗窃,其余的皇帝皇陵就保存十分完好了,至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觉得主要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的皇陵选址选得好,不管是朱元璋选择在南京还是后来朱棣选择在北京的明十三陵,地址选择得都很不错,处于大城市之中,来往的人流较大,盗墓贼想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去盗墓是不太可能的,而清东陵选择的位置比较偏远,才给了盗墓者足够好的地理位置。

第二个原因就是明十三陵在明朝时期,有明朝军队的保护,到了清朝时期,一样还有清朝军队的保护。这一点是清朝统治者做得比较人性化的一件事情,当年李自成入京之后,还打算对明十三陵动手脚,可是在清军入关后,为了得到广大汉人的支持,不仅没有破坏明十三陵,还派重兵把守,让盗墓者没有任何机会去对其进行破坏,要不然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想必明十三陵早就被盗了。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明十三陵虽然建造在地上,但是其地宫入口十分难找,这就让盗墓贼望而生畏了,别说盗墓者还是偷偷摸摸去盗墓,就连当年郭沫若等人的考古,都延续了一两年才找到地宫入口。

在最开始的一年时间里,他们都在找长陵的地宫入口,可是找来找去没有任何线索,后来才换成挖掘定陵,但是定陵的入口一样还是很难找的,为了找到入口,专家先后挖了三条数十米深的探沟,最后才发现一块写着地宫门口所在地的石碑,按照石碑上的尺寸,专家继续挖了很久,才终于找到金刚墙,可是金刚墙之后的地宫大门,开又花费了专家很多时间。

你看,就连专家去考古发掘都这么困难,要是寻常百姓或者盗墓贼去盗墓,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坚持几年时间去找到地宫入口,想必黄花菜都凉了,作为盗墓者而言,他们盗墓是为了得到钱财的,要是几年时间都一无所获,谁又会愿意去冒这种风险呢?

当然了,还有一些民间传言说地宫里存在各种诡异的东西或者机关,所以盗墓贼不敢去盗墓,其实这些说法只是增加一些神秘色彩,至于明十三陵被盗的原因,这显然不是主要的,你看历史上那么多号称各种神奇的皇帝陵墓,最后不都被盗了么?

结语

明朝皇陵之所以没有被盗,其实原因无外乎就是皇陵自身构造比较复杂,再加上选址比较好,因此盗墓贼想要动手都没有机会,也没有办法长期铤而走险,所以就只能放弃了,除了自身优越的条件之外,还得益于明清两朝皇室对皇陵的重视,让重兵把守,盗墓贼没有机会也不敢去盗墓,这才得以让这些皇陵完整保存下来!

更多文章

  • 梁山好汉征方腊死伤惨重,到底是方腊太强,还是宋江太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方腊,八州二十五县,做为一个自立为王的小朝廷,各编制一应俱全,有良好的民众基础,为兵源与后勤提供了保障,能战的兵力不会少于10万人,估计最多也不会超过20万人,毕竟以前一个郡县也就几万人,也做不到全民皆兵,手上也有一堆文武大将,最出名的有八大王等,像石宝(杀梁山好汉最多的将领,估计超过10个以

  • 梁山好汉最终死伤惨重,真的都是因为宋江招安?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江为何希望被招安,真实的宋江有没有被招安,水浒传宋江为什么拼命都要招安

    《水浒传》应该是最最家喻户晓的一部书,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一起,并称为四大名著,其成书时间是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一部描写徽宗朝农民起义造反最终投靠官家的事件,遗有《宣和纪事》,但史实和本书出入巨大,这里不做参考,只就宋江在小说中的表现发表观点和意见。我们口中经常说的一个词,叫做逼上

  • 历史中真正想要害岳飞的是秦侩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的岳飞真是秦桧害死的吗,南宋时期秦桧是害死岳飞的凶手吗,岳飞和秦桧的前世

    按说这支“岳家军”没有食国家俸禄,民间自发组织的武装是没有任何朝廷背景的,只是跟水泊梁山宋江一样受了诏安。那么这支军队素来对付金军很有心得,总是以最小兵力击败金军大部队,使高宗颇为欣赏。虽说“岳家军”是南宋军队的顶梁柱,但终究是一支军阀部队,难免出现一些号令不一的事情,这里没有说“军阀”是贬义词,人

  • 明朝建了长城,为何不守于长城,非要将战略决战设在宁锦防线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为什么不修河套长城,明朝修建长城的原因是什么,明朝时期修筑长城的原因

    明朝中前期,明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辽东地区,在永乐九年还建立了奴儿干都司以统辖今天吉林和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果没有对包括宁锦地区在内的东北地区的掌控,就无法应对明宪宗时期东北女真人的第一次崛起,更不可能有“成化犁庭”这样的大捷。“成化犁庭”的主导者:明宪宗朱见深相反,如果没能控制辽东,单薄的长城防

  •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被朱元璋赐死的功臣,也算是位传奇人物了。李善长,字百室,1314年时生于凤阳府定远县,算是朱元璋的半个老乡。不过,比起朱元璋的家境,李善长家可要殷实多了。李善长这个人读书并不多,但脑子十分灵光,是个很机智的人,史书称其“策事多中”。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时,郭子兴的队伍开始壮大起来,占领了濠州。当时,

  • 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剩下四人为何不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都杀了哪几位功臣,朱元璋成功后杀了哪些功臣,明朝朱元璋没杀的功臣有哪些

    关于明初开国功臣人数的疑问关于明初开国功臣人数,有很多不同说法,有的只算开国公爵25位,有的只算列入功臣庙的21位,有的只算淮西24将,有的把开国所有封爵的150位全部算进去。无论如何计算,明朝都没有34个开国功臣的说法,这种说法出自不负责任的网文。1,入功臣庙的21人根据《明史·志第二十六·功臣庙

  • 农民起义唯有刘邦和朱元璋成功,如果他们俩对上,谁能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与朱元璋哪个统一难度大,为何刘邦朱元璋能夺取天下,朱元璋和刘邦谁是草根出身的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社会底层人物跃升称为国家之主。刘邦还好,朱元璋算是困难户,父母去世后连埋的一块地都没有。为什么说农民起义都没有成功呢?很简单,因为农民从来没有翻身,无论封建时期的任何朝代。刘邦集团和朱元璋集团的共同点:1,身份低微。刘邦是亭长,对于平民来说已经不错了,在官员中很低微;朱元璋是困难户,

  • 明朝灭亡是因崇祯个性和用人水平?李自成发现皇帝圣旨,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标志着明朝276年的历史结束了这是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封建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一个朝代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虽然国家取得到统一但整个国家的经济是国穷民也穷朱元璋巡视扬州时只有三户人家经过洪武、永乐、仁宣几位皇帝的励精图治明朝逐渐发展到鼎盛时期但随着“土木堡

  • 明朝被农民起义打垮,软弱的宋朝却能轻松平定,为何差距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和宋朝的实力对比,明朝和宋朝有多强大,明朝和宋朝共同点

    韩山童战死后,他的儿子韩林儿又被拥戴为小明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是小明王的部下。或许正是冥冥之中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朝和宋朝的命运也是非常相似。这两个朝代都曾遭遇外部军事力量的持续攻击,不同的是,明朝无论是对待清军还是从海上来的葡萄牙舰队,都表现出死战到底的姿态。相比之下,宋朝就软弱的多了,

  • 明朝朱祁钰各方面都胜过哥哥朱祁镇,为何却被哥哥轻松夺回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皇帝朱祁镇和朱祁钰什么关系,朱祁镇与朱祁钰,明朝皇帝对朱祁钰评价

    相比于景帝,他哥英宗就缺陷不少了,土木堡这件事就让人诟病,葬送了几十万精良军队,把以张辅为首的军功集团几乎葬送了,导致文官做大,北京城都差点沦陷,说的难听点就是与国家安危于不顾。一般皇帝御驾亲征除了有必胜的把握就是国家有大危险,英宗显然不是这种情况下发动战争。为什么英宗夺门之变这么容易,景泰帝甚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