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的皇族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那清朝的皇族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清朝的皇族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那清朝的皇族是如何划分等级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4/1/16 15:38:55

这几年随着清朝宫廷剧的热播,大家对于清朝的爵位,多了几分兴趣。听到最多的可能黄带子、红带子,还有上三旗等,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些东西,本身都是一知半解。事实上这些东西,牵扯到范围不是一般的广,某种程度上还是地位的象征。

清朝的皇族等级,划分相当厉害,这种要从血缘和自己努力换来。每个人都想要获得一个高的爵位,这样的话,不仅自己生活不错,还能惠及到自己子孙后代。如果是嫡系,那么未来就会享受到皇家优惠,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有这份运气。不少人纷纷猜测,清朝皇族究竟是怎么划分,大家都很好奇呢?

清朝爵位背景,本身继承明朝政治基础上,并且根据本民族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并不仅仅局限于八旗,不少人知道上三旗为镶黄、正黄、正白,内廷侍卫人员都是从这里面挑选,属于皇帝的亲信。

事实上他们,还要按照血缘关系,对皇族内部进行更详细划分。有宗室和觉罗之分,觉罗按照满族人的意思,就是远方,属于旁系。努尔哈赤这族刚开始,就是属于觉罗,只不过他父亲发迹,才使他们族强盛起来,成为宗室。

从努尔哈赤这辈人算起,都是属于嫡系,就是宗室。他的那些伯伯叔叔,变成觉罗,这种完全属于赢在血统上。为了区分他们,在穿着上特意做出区分,宗室腰上系着黄带子,觉罗腰上系着。如果他们犯了错,被剥夺身份,就会有黄带子和紫袋子,这种更代表一种“卑微的成分”。

到了皇太极时期,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形成现在的爱新觉罗。清朝的皇室族谱叫做玉蝶,分为帝系、宗室和觉罗,都是有详细记载。那些被废黜皇子,依然会有单独记载。并且还要特意标记,因为什么事情被“废除身份”,以防止将来和同宗同族结婚。

根据爵位的不同,他们的待遇上,种类自然不同,主要有入8分和不入8分。前者待遇上,肯定会更高一些,为亲、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和辅国公。至于不入八分,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分为一二三级别。

这个代表着待遇的问题,强调朱轮、紫缰、宝石顶、双眼花翎、牛角灯、茶搭子、马坐褥和门钉,爵位越高,享受生活质量更高。譬如入八分的高官,才能戴宝石顶,双眼以及三眼花翎。这种反映到社会细节上,门口上门钉数量相当多。

和硕亲王是所有皇族中,待遇最高,每年的俸禄是10000白银,禄米是1万斛。还能够上书立世子,每年俸禄也是相当高。爷两个一年的收入,基本上就满足一家子日开销。至于往后的那些爵位,则是依次减少。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但凡是有爵位,日子过的都很宽敞,皇族才是封建社会最大的资本控制者。

在古代这些皇亲究竟过的如,主要是看皇帝态度,是否被统治者重视。入了八分之人,必须在京城中长期担任,自由上受到很大控制。不能随意离开北京,皇上属于随叫随到,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典礼,要跟在皇帝后面。

至于那些不入八分,有些这辈子,都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基本上属于闲散宗室。当然也有好处,就是没有太大的差事,自由度挺高。如果有事,可以随意离京。也不用经常见皇帝,平时举行典礼时候,主要是跟在旗主的后面。相对于宗室来讲,这些觉罗的俸禄真的是低太多了,特别是越往后,日子混更加不好。

一般在一个王府当中,老王爷在的时候,日子还能够好过一些。等到他去世,家产大多数都会被世子给继承,有些庶子可能就会被撵出去。如果平时关系处不错,还能够一些财产,日后维持生计。若是那些不受宠,日子将会过的非常艰难。

事实上那些远支觉罗,对于自己处境,可是相当清楚。就算是宗室,不代表所有的人,都能有好日子过,享福的人还是少。有些人为了日子好过一些,会想出办法来提升爵位,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参军。那段时间确实有不少人,借助于这个办法实现身份的转变,日子相对来讲过的还不错。

除此之外,在清朝的封爵方式,还有好几种。除了有军功被册封之外,还有袭封、恩封、袭封等方式。袭封就是说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但是这种都是有一个前提,就是指的儿子承袭父亲的爵位。不过并不是完全继承,每次继承就会降一个级别。等到“最底层”,基本上就不会降,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当然也有人特殊,就是铁帽子王,这种属于世袭罔替。只要不是犯太大的错误,基本上子孙后代无忧。事实上在清朝,这样的人家,一共只有12家,有8家都是靠军功发家。至于其4家,主要是靠恩封,就是皇帝的宠臣。他们跟皇帝的关系很近,备受帝王的信任,就像怡亲王胤祥,就是康熙第十三子,如果不是站队成功,可能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至于最后一个就是考封,这种属于封爵难度最难,属于皇族内部的科举制度。这种更多考验,那些皇室子弟的能力,就是满汉水平、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真的相当难。对于那些庶子来讲,算是一种方式,都会想办法努力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现在我们常说,有些人就是赢在起跑线上,事实上对于那些皇子们来说也是这般。如果有幸投胎一个好人家,成为嫡子,基本上不用努力,也能获得一个好的生活。相对于过去那些王朝来讲,清朝的封爵制度整体还算合理,保证他们生活,还会控制好人数,不让其成为国家的负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此人反清复明,却被雍正皇帝给放了,乾隆登基后立刻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反清复明,雍正年间反清复明,乾隆对反清复明的看法

    他是明末清初非常著名的文学家,对于明朝有着很深的感情,因此明朝灭亡后,他写了不少抨击清朝以及反清复明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当时没什么反响,但在后世却影响了一位叫做曾静的人。曾静出生于1679年,是清朝永兴县,也就是现如今的湖南人。这个人酷爱道学,曾在去靖州考试的时候,无疑间看到了当年吕留良留下的作品。这

  • 清朝大名鼎鼎的令妃,她的封号有什么特殊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令妃是满族吗,清朝令妃真实照片,清朝的令妃是真的存在吗

    近几年,清宫大戏连台上映,尤其是乾隆一朝,基本被翻拍了个遍。得益于电视剧的宣传,乾隆皇帝的后妃基本被人认了个遍,这其中以令妃娘娘最受关注,普及程度也最高,比如说《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历史原型就是令妃。《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角色设定可谓是近年来电视剧女主角中的一股泥石流,她不是傻白甜,她心地善良却有底

  • 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能比得上康熙大帝吗?康熙算是千古一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跟朱元璋谁厉害,明代皇帝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康熙vs朱棣

    因此不少人觉得,康熙皇帝几乎是明清两朝中最为优秀的皇帝。甚至有人提出这种无语的论调,认为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加在一块儿,才能跟康熙比一比业绩。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一、康熙的业绩,有过分夸大的嫌疑。文治武功中,我们就拿他的武功业绩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毕竟这些东西是后人吹捧最多的。第一,擒鳌拜。这算

  • 民族英雄林则徐后人如何?3个儿子个个显赫,五世孙更是赫赫有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林则徐后人的资料,林则徐后代有哪些,林则徐后代家族图谱

    在我国走向全面解放的进程中,更是有无数志士和将领奉献了他们的热血和生命。在我们封建王朝统治将要灭亡的时间里,当时的中国内忧外患面临着多重打击,外国列强的欺辱中国内部的种种社会矛盾,都让中国一下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虽然有很多官员想要拯救这一局面但都无功而返。一、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起清朝官员

  • 嘉庆登基大典突发变故,乾隆贪权不愿交玉玺,刘墉劝了一句才撒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或许会好奇,既然乾隆八十多岁还身体硬朗,为何不像其他皇帝一样,等到驾崩之后再让位呢?因为这里还有个小故事。原来,在乾隆还没正式当上皇帝时,他曾许过一个诺言,若能继承大统,他也不奢望像皇爷爷康熙一样能在位61年,他只要60年就知足了。乾隆许这个愿望,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敬重崇拜皇爷爷康熙,

  • 洪秀全死后,曾国藩为了解恨,真的把他放在大炮中轰出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炮轰洪秀全,洪秀全和曾国藩都有什么历史贡献,曾国藩怎么评价洪秀全死因

    随着安庆失守的消息传来,洪秀全已陷入了一种半疯狂状态。当李秀成劝他“让城别走”时,洪秀全大怒道:“朕承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做天下万国独一真主,何惧之有?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天京此时仅有一万多太平军,洪秀全明显是产生了幻觉:“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在最后关头,洪秀全精神彻

  • 深山发现“航空母舰”?墙上布满神秘文字,专家:天地会联络暗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探索发现航空母舰,雷达如何发现航母,档案揭秘航空母舰

    2001年时,有记者在江西黎川的一个小山村采访的时候,拍下了一张很俯视图,在这个图中,村子的村落排列在一起,就像是航空母舰一样,尤为的壮观。看到这么庞大且 又有特色的建筑群,自然是很吸引人的,于是,这个记者便开始在工作的同时,向当地的村民了解关于这个古建筑群背后的故事。原来,这个看起来“奇怪”的建筑

  • 清朝立储将名字藏在“正大光明”匾后,为什么没人偷换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把传位诏书放匾后面不怕改吗,清朝如何立储,清朝立储制度解读

    我想这时候很多操心的网友都会和我产生一个一样的疑问:古代又没有摄像头,把那么重要的东西藏在这种公之于众的地方,不怕被偷换吗?您别说,还真不怕。我们一直说,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万里长城、紫禁城,这一座座堪称奇迹的建筑,就足以说明古人一点都不笨。那么像这种藏密函的小事情,当然不

  • 洋务运动:复苏之后为何突然一败涂地,蜕变为清王朝最后的挣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洋务运动历史记录,洋务运动实力,洋务运动最后是怎么失败的

    “三最”人生李鸿章的一生和坚韧不倒的曾国藩与虎气雄风的左宗棠都不同,李鸿章是真正看到了清王朝日落的人,也是最屈辱、最曲折、最挨骂的一位,李鸿章这一辈子与其说是权臣,不如说是个管家,一辈子都在伺候这个王朝最后的时光。李鸿章的高光时刻不多,不过是平定太平天国,还是收复新疆,李鸿章都没有什么存在感,所有他

  • 民国军队的“督战队”是怎样一个存在?其实并没有这个常设编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打火队是什么编制,民国早期军队编制,民国军队序列

    一般来说,督战队并非民国军队的常设编制,而是在战役期间进行临时编成,它的编成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大小军阀会以贴身卫队或者警卫部队在战时组成“督战队”,监督作战部队的行动。第二种是国民党军队的督战队,它在师一级单位都已经设置了“政训处”这个部门,战时就以这个单位为主再抽调师直属部队的部分士兵组成督战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