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少人觉得,康熙皇帝几乎是明清两朝中最为优秀的皇帝。甚至有人提出这种无语的论调,认为明朝的朱元璋和朱棣加在一块儿,才能跟康熙比一比业绩。那么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一、康熙的业绩,有过分夸大的嫌疑。
文治武功中,我们就拿他的武功业绩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毕竟这些东西是后人吹捧最多的。
第一,擒鳌拜。
这算武功业绩吗?这纯粹是收拾一个权臣好不好?少年康熙的确很厉害,16岁就想办法将权臣鳌拜给办了。
但是康熙这么做,只能算是他夺取权力的一种手段,并不能说这是他的业绩之一。要这么说实在是太恶心他本人了,毕竟后来他自己都觉得对不起鳌拜,还给他平反了。
第二,平三藩。
这件事就更让人无语了,当初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人,那是清朝自己封的三大藩王。他们仨帮助清朝问鼎天下,为的就是将来分红,占地为王。
结果康熙上台后,发现藩王的存在,实在是太影响清朝的发展了,因此主动削藩。这才造成了三藩之乱。
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是康熙自己挑起的,如果等到吴三桂老死,这事儿说不定就能和平解决。因此这能算康熙的业绩吗?这只能算康熙给自己制造的麻烦善后罢了。
第三,收台湾。
这我们就要说道说道了,当初台湾被荷兰人占领的时候,是郑成功一手收复了台湾。郑成功是明朝的旧将,所以说这地方说到底算得上是明朝的旧地。
结果清军入关,把大陆都给占了。为了让郑氏集团活不下去,康熙与荷兰人合作。你没有看错,跟荷兰人合作的的确就是康熙!
康熙十八年,康熙与荷兰国王合作,协同他们一起攻打台湾。而且在《台湾外志》个显示,康熙承诺,如果荷兰打下台湾,清军便将这里的一切财富都交给荷兰人。甚至允许荷兰人在这里定居。
为啥康熙会这么干?主要是因为清朝当时没有合适的海军力量。后来荷兰拿不下台湾,而康熙手里又有了施琅训练的海军,所以他这个时候才抛弃了荷兰,自己拿下了台湾。
第四,拒沙俄。
也就是著名的《尼布楚条约》,这事儿几乎让人吐血,一件带有耻辱性的事情,居然被传唱成了康熙的功绩。
这一条约签订的时候,康熙已经坐稳江山了,而彼得大帝才刚刚登位。此外沙俄在远东兵力较少,且后勤跟不上,而清朝在东北,那绝对有主场优势。
而且当时西伯利亚、堪察加半岛等地,都是古老的游牧民族们的聚居地,可以说是蒙古人的地盘。就算当时这里不属于清朝,可也肯定不属于沙俄。结果沙俄派了那么一点儿兵马就顺利地攻占了大片远东地盘,而康熙却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直接就是从国家层面上宣布,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远东地盘,全都成了沙俄的地盘。这不就是拱手把游牧民族的地盘割让给了沙俄?这有啥好沾沾自喜的呢?
第五,灭噶尔丹。
这倒是值得点赞的一件事,因为当时噶尔丹所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实力强大,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超过了清朝和沙俄。
所以康熙能够宰了噶尔丹,对清朝的西北边境是有很大好处的。问题是,麻烦解决了吗?并没有啊!西北地区在雍正、乾隆时期依旧战乱不断。
也就是说康熙只是杀掉了噶尔丹,并没有彻底解决西北地区的麻烦。以至于雍正时期的策妄阿拉布坦、罗卜藏丹津,乾隆时期的噶尔丹策零等人都先后与清朝作战。
由此可见,看似全都是功绩,可其中的水分实在是太大了。真正拿得出手的功绩,也就是灭了噶尔丹,可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二、朱棣也就算了,朱元璋总能碾压康熙吧?
由于影视剧的影响力太大,导致康熙的名气盖过了不少帝王。但是我认为没有理由能盖得过朱元璋吧?
朱元璋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是泥腿子出身,从小过着艰苦的日子,父母哥哥都被活活饿死,他为了活命只能出家做和尚,化缘填肚子。
长大以后朱元璋选择参军,从基层做起,一步步走上了高层,成为了一方诸侯。在争夺天下的时候,朱元璋先灭了强大的陈友谅,后吞并了富有的张士诚,最后选择北伐与元朝决战。
中国历史上的北伐鲜有成功的案例,可朱元璋偏偏做到了从南向北一统天下的奇迹。建国以后的朱元璋,与民休养生息,创造了洪武之治。
这样的帝王不足以跟康熙相提并论?只能说是彻底盖过了康熙吧?诚然朱元璋的手段确实毒辣了些,诛杀了大量功臣,牵连了若干无辜。可康熙也不遑多让啊,在文字狱方面下的苦功夫也不少。
至于朱棣,夺取天下的手段恶心了些,但是后面干活的确不错。几次北伐打得北边的游牧民族嗷嗷直叫,在位期间多次让郑和下西洋,弘扬中华文化,创造了万国来朝的局面。同时把国家交给儿子朱高炽打理,创造了永乐盛世,也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总结:让百姓安居乐业的皇帝,才值得点赞。
很多人觉得南征北战的皇帝,就一定是好皇帝。其实这要从谁的角度来看了,从皇帝个人的角度来看,打仗能给自己创收,他自然喜欢打仗。可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呢?谁愿意打仗啊!
国家富强,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才是所有百姓们所追求的状态。谁能够给百姓们创造这样的生活,谁就值得点赞。
康熙这辈子南征北战,打了不知道多少仗,结果呢?康熙康熙,吃糠喝稀,康熙到了晚年也做出了反省,不能再打了。反观朱元璋夺取天下以后,选择与民休养生息,结果换来了太平盛世,这就是差距。
打仗厉害,这不算真本事,知道自己打仗厉害,还能够及时收手,这才是真本事。这一点朱元璋比康熙要强得多。
参考资料:《清史稿》、《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