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朝廷在用人上,讲究“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使用自己信任的人,那么,道光皇帝驾崩后,曾国藩作为道光时期的旧臣,他为何能获得咸丰皇帝的器重?
并非是朝中除了曾国藩,就不能运转了,而是曾国藩善于权谋术的原因:
一是不参与任何派系。
清朝时期,官场上十分黑暗,朝中的王公大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形成各种派系,以在朝中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
曾国藩进入官场后,由于和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有一层师生关系,从而得到穆彰阿的提携,不断获得升迁。
穆彰阿是道光时期最有权势的人,尤其是在道光皇帝晚年时期,几乎把持着朝政,结党营私,引起朝中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比如我们熟知的肃顺,后来成为咸丰时期的八大顾命大臣之首,他就对穆彰阿十分不满。
穆彰阿的势力过大,也直接影响咸丰皇帝的权威,因此,仅仅登基10个月时间,就将他扳倒。曾国藩作为穆彰阿的弟子,又是穆彰阿提拔的人,他怎能脱离关系呢?
这就是曾国藩非常厉害的地方,自古以来,权臣都没有一个好下场,为了自保,曾国藩在道光晚年时期,借政见不同,趁机和穆彰阿脱离关系。曾国藩和穆彰阿的关系来往,在《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订阅下方卡片链接订阅,这里不再累述。
二是始终将朝廷和皇上的利益放在首位。
曾国藩能获得咸丰皇帝的器重,靠得是忠心。自始至终,曾国藩都将朝廷和皇上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个方法,曾国藩在官场上屡试不爽,在道光时期,曾国藩为了帮助朝廷整顿旗务,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奉道光皇帝的命令核查顺天府大兴县县学,以及吏治的时候,亲自将19名八旗子弟送上断头台,从而震慑住那些不学无术、好逸恶劳的八旗子弟。
这是道光皇帝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曾国藩洞悉道光皇帝的心思后,才勇于为他背负骂名,推动旗务改革。
任何一个皇帝,都需要忠臣。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继位后,曾国藩依旧采取同样的方式,不断向咸丰皇帝表达自己的忠心。
比如咸丰皇帝刚刚登基,就面临财政困难,而洪秀全等人在广西揭竿而起造反,以及山东、河南境内黄河决口的事件时,曾国藩力排众议,认为朝廷在银库空虚的情况下,应该缓发官员们的俸禄,先“剿匪”和赈灾,以避免更多的匪患。
这也是咸丰皇帝的想法,可他作为一个皇帝,并不能以权来强迫缓发官员们的俸禄,否则就会被官员们责骂,认为他不是一个仁义的君主。曾国藩的做法,依旧是成为众矢之的,但却得到了咸丰皇帝的认可。
曾国藩的这些权谋智慧,在《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中,有详细介绍,在近30万字的讲解中,按照曾国藩获得升迁的时间顺序,将曾国藩在官场上所使用的权谋术,进行了首次披露,是了解曾国藩为官一生最为理想的读物。
感兴趣的读者,只需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即可订阅和购买。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文史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