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锦衣卫、东厂分不清?明朝两大特殊机构皆为加强皇权的工具

锦衣卫、东厂分不清?明朝两大特殊机构皆为加强皇权的工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826 更新时间:2024/2/18 0:19:45

历史上更迭的朝代数不胜数,而元朝是少有的非汉族建立起的王朝。但正是因为统治者是外来民族,所以当时国家中存在十分明显的民族歧视,上层阶级对汉人百姓的压迫十分严重。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令百姓民不聊生,汉人即使遭遇了强盗,官府衙门也不会特别重视,社会阶级的矛盾愈演愈烈。

百姓被剥削的太久最终民怨爆发,人民纷纷揭竿而起,造反的理由名正言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也就有了后来的红巾起义。

明太祖朱元璋亲手结束了蒙古民族的统治建立起了明朝,自此历经不足百年的元朝覆灭了。平民百姓出身的朱元璋深知超纲紊乱、压迫百姓的利害,对内对外皆需稳定的秩序。

于是明朝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开始对外征讨屡屡进犯边境的游牧民族,从根本上解决了针锋相对的民族矛盾,御驾亲征的朱棣甚至打到了封狼居胥。

外患暂时得以解决,接下来就是对内的整治了。内部政权不稳同样是导致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所以朱元璋意欲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整肃朝廷官员的作风。

但仅仅严惩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还不够,也需要详尽的掌握满朝文武大臣的动态和情况,于是就设立了锦衣卫。明朝延续的二百多年时间里,锦衣卫一直尽职尽责的为皇家办事。

但篡位的朱棣怕大臣们不满他的上位,于是加强了对官员的管控,但锦衣卫也有力不能及的时候,于是朱棣新设立了东厂这个特务组织。

一、锦衣卫力压东厂

锦衣卫是军政搜集情报的机构,在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它的存在,上至保护皇帝监督藩王,下至审讯犯人搜集情报,锦衣卫都发挥出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而且锦衣卫只听命于皇帝只为皇帝办事,所以很多皇亲国戚、朝堂大臣都不敢招惹锦衣卫,生怕自己的小秘密被挖出来,所以锦衣卫在明朝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但由于锦衣卫在多起案件中有过许多不光彩的事情,所以朱元璋就裁撤了锦衣卫,这一特务机构在朱棣上位后才重新开

但统领人锦衣卫指挥使由于利欲熏心意图谋逆,被朱棣发现后立即处死了。但这也让朱棣明白,过于信任锦衣卫就会导致一家独大,为了制衡锦衣卫的权利,朱棣着手设立了大内特务机构东厂。

有特色的是,东缉事厂是由太监掌管的,最高统领厂督同样也是太监的身份。皇亲国戚有可能会谋反,文武百官又怎会真正的跟自己一条心,左思右想下朱棣将目光放在了宫中的宦官身上。

因为是服侍的奴仆,没有立场没有野心,所以更好掌控,但东厂平日里总干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这群宦官一直被他人鄙视。

二、东厂蒸蒸日上

其实东厂刚开始建立时并不受人待见,锦衣卫处处压他一头,但后来锦衣卫的权利被制衡后,二者就没有直接的强弱之分了。

但由于东厂组成人员的特殊性,更会阿谀奉承皇帝,所以地位升的也比较快。况且平日里和皇帝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习惯喜好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可以准确的揣测出圣意。

许多事情皇帝可以借东厂的手去办,既不会给他人落下口舌,又可以很好的斩草除根。宦官大多从小就进宫服侍了,很难跟其他大臣接触,也难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所以东厂愈发受皇帝重用。

明英宗时期,东厂的势头逐渐盖过了锦衣卫,指挥使马顺还认了东厂厂督王振为干爹,可见其势力发展之大。

最开始的抓捕犯罪之人是由东厂来负责,但是审问及后来的事情就需要交给锦衣卫了。虽然明朝有明确的规定不允许宦官干政,但影响了朝纲的宦官仍然不少。

仗着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就开始滥用私权,以至于东厂的势力一度碾压了锦衣卫,在宫中的势力越来越大了。

但好景不长,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便不再信任东厂了,二者的地位发生了翻转。即使是明英宗驾崩后,东厂与锦衣卫之间的纠葛仍然没有停止,锦衣卫的地位也忽高忽低。

后来不愿意任用锦衣卫的成化帝,又不信任东厂的办事能力,进而一手创办了西厂,统领西厂的都督汪直仍然是太监。

但太多的大内特务机构很难掌控,各个机构间很容易串联勾结,导致统领人权势过高。所以西厂后来就被取消了,重新回到了锦衣卫和东厂相互制衡的情景。

西厂只是短暂的存在了一段时间,但因为不好掌控就撤销了,随着明朝存在了两百多年的,依旧是屹立不倒的锦衣卫和东厂。

明朝时期的权势空前加强,中央集权的巩固离不开锦衣卫和东厂两大机构的辅佐,二者之间也在明争暗斗。但明朝中后期统治者太过重用宦臣,以至于令东厂的势力发展越来越大,甚至开始涉及朝政了,这也逐渐形成了宦官干政的局面。

原本只是为皇帝服务的两个机构,但东厂所行之事动摇了国政,这是万万不该的,最后招致数年的骂名也是罪有应得。

参考文献:《明史》

更多文章

  • 锦衣卫烈女奇冤,狠毒继母杀死继子,恬不知耻诬告继女奸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十大奇案之锦衣卫烈女,锦衣卫烈女奇冤,锦衣卫犯下的命案

    明朝嘉靖四年,嘉靖帝因即位后的“大礼仪之争”杀了很多忠臣,为了收拢人心,嘉靖帝让锦衣卫查办冤假错案。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是一位正直刚正的官员,接连破获数起冤案。正是这个时候,一名叫做李玉英的死囚疾呼鸣冤,因为陈述案件太过离奇,引起了嘉靖帝的注意,并且下令陆炳彻查。李玉英自小长在一个富庶的家族之中,

  • 重庆工地挖出明朝文物,估值几个亿,考古队:你们快撤,让我们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考古学家首次发现青花瓷墓,瓷器发展繁荣不久后,考古专家也来到了现场,经过初步的挖掘,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有一座非常特殊的古墓,这座古墓的墙是由青花瓷砌成的,这是国内第一次发现这样的古墓。而工人挖到的这一个碗,应该是埋葬时没有埋好,掉落出来的,这只碗与砌成墙的青花瓷有着一样的花纹和做工,由此可见这只碗

  • 非著名诗人的两句诗,被王维直接窃取,宋代评论家却说是点化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维的诗对后世的影响,王维最著名的四句诗,王维以什么诗最为著名

    众所周知,诗歌艺术在唐朝时达到了顶峰,我们熟知的往往是金字塔尖的那一些风流人物。其实,正如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如果要出现巅峰,离不开庞大的群众基础。在唐朝,能写诗,能作诗的人很多,因为他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的光芒万丈。比如《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两千多位诗人的作品,

  • 西夏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时,带走多少陪嫁品,让西夏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夏皇后和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为啥娶西夏公主,成吉思汗在西夏多少年

    西夏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时,繁重的陪嫁品,直接将富庶的西夏拖垮,迅速走向衰落。西夏公主嫁给成吉思汗时,到底带走多少陪嫁品,会让西夏从此一蹶不振?成吉思汗的胃口,可不是一般大,对于战败的敌人,他不仅要人、财兼收,还不会让敌人有翻身的机会。历史以来,西夏和草原上的部落都没有仇恨,和成吉思汗更是素无往来。和周

  • 郑成功的孙子为何成了《鹿鼎记》中的花花公子?真实经历惨多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郑成功的孙子,郑成功一共几个孩子,康熙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儿子郑经和孙子郑克塽与之相比名气要差得很远,关于郑克塽的印象,大多数人都恐怕停留在金庸老先生《鹿鼎记》中的那个忘恩负义、胆小懦弱的花花公子形象。郑成功像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郑克塽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先来看一段文字。郊外,小道上一辆华美的马车奔驰而来,车上坐着一位

  •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陆游出生于东京,他出身江南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其高祖、祖父和父亲都曾入朝为官,且大多身居高位。陆游生于母亲进京的水路上,所以取名为陆游。然而就在陆游出生的这年冬天,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三千多皇室宗亲和大臣,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陆游的父亲陆宰南下投奔东阳,

  • 辟谣: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睡姿,欣然跟随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对于古代的智者是非常崇拜的,比如诸葛亮,虽然只是辅佐刘备建立并不算强大的割据政权,也被推上了神坛。又比如刘伯温,在民间的传说比诸葛亮只多不少,被视为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其实,大明的地盘比蜀国大得多,但刘伯温的功劳和地位远比不上诸葛亮,按照明朝初年论功行赏的爵位来说,刘伯温在功臣中的排序甚至在百名

  •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和解缙,解缙与朱棣的关系,朱棣怎样评价解缙的

    明初大才子解缙是江西省吉水县人,自幼便以聪慧绝伦、博闻强识著称。据史书记载,解缙在襁褓之中时便开始识字,5岁时便练就诗文只听一遍即能诵读的本领,7岁时开始写文章,11岁时能做到日诵千言且终身不忘,12岁时读尽《四书五经》且能贯穿它们的义理。总之一句话,解缙就好比是上天的文曲星下凡,天生的一块“读书料

  • 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在金国,结局如何?真是坐井观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钦宗在金国的真实生活,宋钦宗和金国关系,靖康之变金国实力

    辽国被金灭亡时候,宋朝派兵去落井下石,反被辽国给打的屁滚尿流;而未曾想到金国看到宋国的弱小,也因此,收拾完辽国后,没过多久,金国举兵攻入东京,而这时候的钦宗皇帝还相信市井小徒的撒豆成兵,当金国打入东京城,也意味着北宋王朝彻底毁灭。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生活怎样?而昏庸无能的钦宗皇帝直接被俘虏,

  • 靖康之变:金人“赐金浴”到底是什么,让宋朝妃子宁死不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时期,王朝更迭,在历代王朝中有的创造了天下盛世,有的以奇葩出名,但若是最悲惨的王朝莫过于北宋了。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变”让整个王朝背负了言说的耻辱,更是让后世代代为之痛惜、不耻和无法释怀。当初宋朝以武建国,赵匡胤黄袍加身举兵造反,因此在建国之后,对于武将格外忌惮,为了避免前朝颠覆之祸,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