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辟谣: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睡姿,欣然跟随造反?

辟谣: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睡姿,欣然跟随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14 更新时间:2024/1/17 10:38:40

中国人对于古代的智者是非常崇拜的,比如诸葛亮,虽然只是辅佐刘备建立并不算强大的割据政权,也被推上了神坛。又比如刘伯温,在民间的传说比诸葛亮只多不少,被视为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其实,大明的地盘比蜀国大得多,但刘伯温的功劳和地位远比不上诸葛亮,按照明朝初年论功行赏的爵位来说,刘伯温在功臣中的排序甚至在百名开外。

关于刘伯温投奔朱元璋,民间还广泛流传一个说法。当年,朱元璋家境贫苦,给富人家放牛。有一次闲暇时,他便躺在地上呼呼大睡。此时,一个过路的道人路过,看到朱元璋仰天而睡,四肢伸开,头顶放着一条赶牛的鞭子,活像一个“天”字。

道士并没有太过在意,可正在此时,朱元璋又翻了一个身,采取侧姿方式躺在草地上。他将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另一只脚抡到身后。如果是别人,可能依然不会在意。但这个道士就是刘伯温,他立即想到朱元璋的第二个睡姿,不就是一个“子”字吗?难道结束元末乱世的英雄,就是眼前的放牛娃?

于是,刘伯温在旁边恭恭敬敬等待。直到朱元璋醒来后,他才跪地磕头,认朱元璋为主,将满肚子的奇谋诡计献给他,助力他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

这个说法,流传度很高,常见于许多野史之中,而且很有画面感,符合老百姓心目中布衣天子朱元璋的形象。然而,细细想来,这个场景实在经不起推敲,应该是子虚乌有的不实之词。

首先,从朱元璋的经历分析就没有说服力。他确实当过放牛娃,但十六岁的时候,就因灾荒跑到於皇寺当和尚了。顺便说一句,广泛认为朱元璋的出家之地皇觉寺也是以讹传讹的。刘伯温要遇到放牛娃朱元璋,必须在其十六岁之前。

要知道,朱元璋加入反元义军还是二十五岁的时候。如果刘伯温这么早就遇到了朱元璋,还跟随了十来年,那绝对是嫡系中的嫡系,称为从龙第一功臣都不为过。如果有这个资历,也绝对不会在分封功臣的时候,连公爵都没有捞到,只是诚意伯。

其次,从刘伯温的生活经历看,也没有任何根据。刘伯温比朱元璋大了17岁。在朱元璋六岁时,二十三岁的刘基入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因为战火纷飞,他在家赋闲了三年,二十六岁才出山做官。此后,刘伯温长期担任元朝的官员,虽然官职不高,但也是公务在身,忙得很,哪有闲工夫云游四海。

刘伯温清闲的时候,是在至正四年,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时,检举监察御史,却反被责难,只好上书辞职。然而,这一年也就是公元1344年,朱元璋告别放牛生活,成为了一名和尚。

再次,根据两人生活的范围和轨迹来看,在那个时候很难相遇。朱元璋要放牛,也是在安徽放牛,刘伯温任官时是在浙江、江苏两省,隐居是在丹徒、杭州一带。虽然现在看起来相距不远,但在那个年代却是隔着崇山峻岭,大江湖泊。

所以,刘伯温投奔朱元璋,还是要以史实说话。《明史》中记载得很清楚,朱元璋于1352年加入起义军,1356年被拥为吴国公,并且攻占了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以此为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直到1360年,他才邀请到刘伯温出山,任命为自己的谋士。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手握重兵的一方枭雄,又岂是区区放牛娃。仅仅七年之后,他任命徐达等人挥师北上,驱逐了元朝统治者,再过一年,他就建立了明朝。刘伯温之所以在明初分封时爵位并不算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来得太晚。

那么民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说呢?小珏认为,朱元璋在称帝之后,虽然左一句“朕本淮右布衣”,右一句“江左布衣”,不怕别人笑他出身贫寒,但是在称帝之前,为了强调政权的合法性,编造了大量的个人神话。

比如他说曾得到过神仙的认可,得到过“绛衣、冠履、宝剑”等神物。又比如说他吹嘘自己的外祖父做过宋朝皇帝的护卫,通晓巫术。而且,他还将刘伯温打造为“张良”一样的奇人。刘伯温曾在江浙一带当官,名气很大。在盛行谶纬之学的古代,刘伯温经常编造一些天象的吉言给起义军打气。甚至连朱元璋的诏书中引用刘伯温的偈语,除了突出必胜的天意外,也将刘伯温的名气越推越广。所以,民间牵强附会甚至“状伯温类妖”也不足为奇了。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涌现出了无数个性十足的历史人物,现在也有一大群明粉。有些读者私聊小珏,想了解更多的明朝故事,要看哪些书籍。其实,最好当然是看《明史》这类正史,再结合明清两代人的笔记。但是,那都是文言文,读起来确实太累,普通读者没有这个必要。还不如看《明朝那些事儿》这类的爽文,身心愉悦。而且,这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平台和书店搞活动,只要一顿火锅钱,就可以买到一套九本书。小珏认为是近期最划算的正版书,销量不错,好评如潮,链接为您奉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和解缙,解缙与朱棣的关系,朱棣怎样评价解缙的

    明初大才子解缙是江西省吉水县人,自幼便以聪慧绝伦、博闻强识著称。据史书记载,解缙在襁褓之中时便开始识字,5岁时便练就诗文只听一遍即能诵读的本领,7岁时开始写文章,11岁时能做到日诵千言且终身不忘,12岁时读尽《四书五经》且能贯穿它们的义理。总之一句话,解缙就好比是上天的文曲星下凡,天生的一块“读书料

  • 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在金国,结局如何?真是坐井观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钦宗在金国的真实生活,宋钦宗和金国关系,靖康之变金国实力

    辽国被金灭亡时候,宋朝派兵去落井下石,反被辽国给打的屁滚尿流;而未曾想到金国看到宋国的弱小,也因此,收拾完辽国后,没过多久,金国举兵攻入东京,而这时候的钦宗皇帝还相信市井小徒的撒豆成兵,当金国打入东京城,也意味着北宋王朝彻底毁灭。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生活怎样?而昏庸无能的钦宗皇帝直接被俘虏,

  • 靖康之变:金人“赐金浴”到底是什么,让宋朝妃子宁死不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时期,王朝更迭,在历代王朝中有的创造了天下盛世,有的以奇葩出名,但若是最悲惨的王朝莫过于北宋了。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变”让整个王朝背负了言说的耻辱,更是让后世代代为之痛惜、不耻和无法释怀。当初宋朝以武建国,赵匡胤黄袍加身举兵造反,因此在建国之后,对于武将格外忌惮,为了避免前朝颠覆之祸,宋朝

  • 被贬黄州无人问津,此人素未谋面却来拜访,苏轼为他写下一首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因何事被贬黄州,苏轼被贬黄州的真实原因,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经历

    在北宋时,对于文人的尊重达到了顶点,也催生了宋词等文化形式的极度繁荣。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最顶尖的人才中,都有苏轼的身影。苏轼太过于耀眼,将如此文化鼎盛的时代也抛在身后,他自负才高,遭人嫉妒,直接成为了“乌台诗案”的主角。两宋对文人的优抚,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有宋

  • 金国灭亡时有多惨烈?这是宋朝自“靖康之耻”后积累百余年的怒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国灭宋的真正原因,靖康之变金国实力,靖康之变后宋朝怎么样了

    当然了,此时金兀术所率领金兵本质上已经变质了,而不是一开始的那支队伍。真正能打的,还是最初的女真起兵时的那一队拐子马,而“靖康之变”时那数量庞大的金兵,其实是归附女真的北方汉人、契丹人等所组成的。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出金国的强大。这便是汉人王朝史上第一奇耻大辱——靖康之耻。然而,天道轮回,

  •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无人敢续,多年后竟被朱元璋对出后两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历史上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定的交集,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插曲吧。具体是什么方面的交集呢?我们来看看。我们都知道古人非常喜欢吟诗作对,特别是在唐朝的时候。不论是文人还是贵族都能随口吟上几句诗词。“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很好理解,唐朝的诗宋朝的词,足以说明唐宋年间非常流行诗词。为何唐朝对于诗

  • 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看他的3大战略布局,他才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正德皇帝深度分析,正德皇帝可以复兴明朝吗,正德皇帝有没有军事才能

    说到正德皇帝或许这个年号不怎么出名,但提到“豹房”则是历史爱好者较为熟悉的名词,它的拥有者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能够把美女与野兽都安置在一处的大概只有正德皇帝一人了,豹房是他最喜爱的玩乐场所,在这里他做尽了荒诞之事,看到这里无论如何他都与明君、仁君靠不上边。在正德皇帝的宠信下,太监再次兴起,以刘瑾为首

  • 还原一个真实的建文帝:他真的斗不过朱棣吗?也许只是运气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和建文帝谁更厉害,朱棣对建文的态度

    所以我认为不存在什么削藩过急这种说法,你就算是温水煮青蛙,那个温度到了一定的临界值,难道青蛙会任由自己被烫死吗?可见,这本身就是由于分封制和中央集权之间产生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的,藩王都希望皇帝不要来管自己,而皇帝肯定想把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皇帝只要一削藩,藩王肯定反。毕竟藩王也不傻坐等

  • 郑和与哥伦布相比差在哪里,为什么七次下海没有发现新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和跟哥伦布谁厉害,郑和和哥伦布比较,郑和相关资料简介

    航海条件,二人天差地别首先哥伦布航海的时候,根据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最初的目的是开辟一条新的航线来到达东方,获取当时非常稀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甚至十几年来曾经四处游说欧洲各国的王室,却遭到了屡屡碰壁,更多的是被人们当成了一个骗子,最终好不容易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但是航海之时装备非常简单,船上

  • 靖康之耻后的宋徽宗与宋钦宗,过着什么样的悲惨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饥饿、寒冷,长伴徽宗、钦宗二帝首先宋朝皇室众人长期以来生活在南方,身体自然难以适应北方的苦寒之地,而且被俘虏带走时身上还穿着那当时的绫罗绸缎,根本不耐寒。另外被金人带走北上之时,正值年初,虽然不如大寒时那么冷,但这时候的严寒,也不是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皇帝们能够承受的,随着不断地往北方走,气温自然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