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70 更新时间:2024/1/20 11:22:17

明初大才子解缙是江西省吉水县人,自幼便以聪慧绝伦、博闻强识著称。据史书记载,解缙在襁褓之中时便开始识字,5岁时便练就诗文只听一遍即能诵读的本领,7岁时开始写文章,11岁时能做到日诵千言且终身不忘,12岁时读尽《四书五经》且能贯穿它们的义理。总之一句话,解缙就好比是上天的文曲星下凡,天生的一块“读书料子”。

待学业大成之后,解缙便在科场上一展身手,19岁时考取江西省乡试的解元,次年又考取进士,被授予中书庶吉士,旋因才华晋升为翰林学士。解缙侍奉明太祖期间,因才华横溢、机警聪明深得宠信。朱元璋因为喜欢他,某次曾推心置腹地讲到:“朕与你从道义上是君臣,但从恩情上如同父子,所以若有好的建议,便当知无不言。”

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见《明史·卷一百四十七》。

不过话虽然这样讲,但等到解缙真的在朝堂上犯言直谏,弹劾兵部尚书沈潜、御史袁泰,并上疏为大功臣李善长辩冤时,却一再激怒朱元璋,最终被遣送回原籍读书,直到朱元璋驾崩,都没能再出仕。解缙第一次仕宦生涯,仅有4年时间而已(1388-1391年)。等到朱元璋驾崩后,解缙遭到前政敌袁泰的诬陷,一度被贬谪为河州卫吏。

解缙当然不肯将满腹才华埋没在西北苦寒之地,为此通过好友礼部侍郎董伦向建文帝陈请,得以重新入朝做官,担任翰林待诏。不过解缙侍奉建文帝没多久,后者便因“靖难之役”的失败,被叔父燕王朱棣篡夺皇位,而他本人或自焚而死,或化装成僧人出逃,此后便再无下落,时在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

对于解缙的才华和机警,朱棣早在做藩王时便有所耳闻,所以等到他篡位称帝后,便对这位大才子进行刻意提拔,不仅委任他为翰林侍读,而且命他与心腹重臣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人一起进入文渊阁参预机务。永乐二年(1404年),解缙晋升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仕宦生涯达到巅峰。

但就在解缙仕途得意之际,危机却悄然而至,并最终要了他的性命,而究其原因,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据正史记载,解缙做官期间不仅喜欢议论时政、臧否人物,并且不懂得揣测圣意,常常率性而为,由是屡屡触怒皇帝,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解缙之所以被杀,其“导火索”便是向朱棣建议立朱高炽为太子一事。

原来朱棣称帝之初,对于择立太子一事颇伤脑筋。虽然就身份、才能、品行而论,嫡长子朱高炽最有资格担任储君,并且他也得到大多数文官的拥护,但在朱棣和大部分武将看来,曾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嫡次子朱高煦,更应该获得太子之位。正因如此,朱棣便向解缙征询意见。

解缙心向朱高炽,便一再大夸特夸他的优点,但在看到朱棣无动于衷后,便改而夸赞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称他是“好圣孙”。朱棣固然不喜欢长子,但对孙儿却是喜欢的不得了,如今听闻解缙夸赞朱瞻基,立时间笑逐颜开,并决定册立朱高炽为太子。就这样,因为解缙的一番话,帮助朱高炽父子两代人谋得皇位,后者对他的感激自然不需多言。

朱高煦本来极有可能被立为太子,如今却被解缙“搅黄”,心中不禁愤恨至极。为了报复解缙,朱高煦便在朱棣面前百般诬陷他,再加上解缙本身有疏阔散漫、口无遮拦的“毛病”,所以渐渐地便失去皇帝的宠信,不久便被贬谪到安南。4年后,解缙又因入京述职时私自与太子朱高炽接触,并且在没有得到皇帝同意的情况下便出京,由是被关进诏狱接受严刑拷打,时在永乐八年(1410年)。

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向皇帝献上囚犯花名册,结果朱棣在其中看到解缙的名字,便大为不满地问道:“怎么解缙还活着呢?”纪纲会意,回去后便将解缙灌得酩酊大醉,随即把他埋入雪堆中,将其活活冻死。解缙遇难时,年仅47岁。事后,解缙的家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

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逮缙下诏狱,拷掠备至……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明史》

更多文章

  • 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在金国,结局如何?真是坐井观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钦宗在金国的真实生活,宋钦宗和金国关系,靖康之变金国实力

    辽国被金灭亡时候,宋朝派兵去落井下石,反被辽国给打的屁滚尿流;而未曾想到金国看到宋国的弱小,也因此,收拾完辽国后,没过多久,金国举兵攻入东京,而这时候的钦宗皇帝还相信市井小徒的撒豆成兵,当金国打入东京城,也意味着北宋王朝彻底毁灭。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生活怎样?而昏庸无能的钦宗皇帝直接被俘虏,

  • 靖康之变:金人“赐金浴”到底是什么,让宋朝妃子宁死不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时期,王朝更迭,在历代王朝中有的创造了天下盛世,有的以奇葩出名,但若是最悲惨的王朝莫过于北宋了。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变”让整个王朝背负了言说的耻辱,更是让后世代代为之痛惜、不耻和无法释怀。当初宋朝以武建国,赵匡胤黄袍加身举兵造反,因此在建国之后,对于武将格外忌惮,为了避免前朝颠覆之祸,宋朝

  • 被贬黄州无人问津,此人素未谋面却来拜访,苏轼为他写下一首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因何事被贬黄州,苏轼被贬黄州的真实原因,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经历

    在北宋时,对于文人的尊重达到了顶点,也催生了宋词等文化形式的极度繁荣。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最顶尖的人才中,都有苏轼的身影。苏轼太过于耀眼,将如此文化鼎盛的时代也抛在身后,他自负才高,遭人嫉妒,直接成为了“乌台诗案”的主角。两宋对文人的优抚,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有宋

  • 金国灭亡时有多惨烈?这是宋朝自“靖康之耻”后积累百余年的怒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国灭宋的真正原因,靖康之变金国实力,靖康之变后宋朝怎么样了

    当然了,此时金兀术所率领金兵本质上已经变质了,而不是一开始的那支队伍。真正能打的,还是最初的女真起兵时的那一队拐子马,而“靖康之变”时那数量庞大的金兵,其实是归附女真的北方汉人、契丹人等所组成的。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出金国的强大。这便是汉人王朝史上第一奇耻大辱——靖康之耻。然而,天道轮回,

  •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无人敢续,多年后竟被朱元璋对出后两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历史上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定的交集,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插曲吧。具体是什么方面的交集呢?我们来看看。我们都知道古人非常喜欢吟诗作对,特别是在唐朝的时候。不论是文人还是贵族都能随口吟上几句诗词。“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很好理解,唐朝的诗宋朝的词,足以说明唐宋年间非常流行诗词。为何唐朝对于诗

  • 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看他的3大战略布局,他才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正德皇帝深度分析,正德皇帝可以复兴明朝吗,正德皇帝有没有军事才能

    说到正德皇帝或许这个年号不怎么出名,但提到“豹房”则是历史爱好者较为熟悉的名词,它的拥有者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能够把美女与野兽都安置在一处的大概只有正德皇帝一人了,豹房是他最喜爱的玩乐场所,在这里他做尽了荒诞之事,看到这里无论如何他都与明君、仁君靠不上边。在正德皇帝的宠信下,太监再次兴起,以刘瑾为首

  • 还原一个真实的建文帝:他真的斗不过朱棣吗?也许只是运气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和建文帝谁更厉害,朱棣对建文的态度

    所以我认为不存在什么削藩过急这种说法,你就算是温水煮青蛙,那个温度到了一定的临界值,难道青蛙会任由自己被烫死吗?可见,这本身就是由于分封制和中央集权之间产生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的,藩王都希望皇帝不要来管自己,而皇帝肯定想把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皇帝只要一削藩,藩王肯定反。毕竟藩王也不傻坐等

  • 郑和与哥伦布相比差在哪里,为什么七次下海没有发现新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和跟哥伦布谁厉害,郑和和哥伦布比较,郑和相关资料简介

    航海条件,二人天差地别首先哥伦布航海的时候,根据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最初的目的是开辟一条新的航线来到达东方,获取当时非常稀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甚至十几年来曾经四处游说欧洲各国的王室,却遭到了屡屡碰壁,更多的是被人们当成了一个骗子,最终好不容易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但是航海之时装备非常简单,船上

  • 靖康之耻后的宋徽宗与宋钦宗,过着什么样的悲惨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饥饿、寒冷,长伴徽宗、钦宗二帝首先宋朝皇室众人长期以来生活在南方,身体自然难以适应北方的苦寒之地,而且被俘虏带走时身上还穿着那当时的绫罗绸缎,根本不耐寒。另外被金人带走北上之时,正值年初,虽然不如大寒时那么冷,但这时候的严寒,也不是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皇帝们能够承受的,随着不断地往北方走,气温自然越来越

  • 贫寒女子在墙上题诗,陆游见过后啧啧称奇,连人带诗收为己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陆游在梅园题诗,陆游为武侯祠题诗,陆游写诗60首

    唐宋之时是文人辈出的时代,无数顶尖的人才站在金字塔尖,留下了辉煌的唐诗宋词。其实,之所以那个时代如此璀璨,是因为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贩夫走卒尚能吟诗作对,当然能孕育出文以载道的千古风流人物。今天,小珏想说的就是陆游小妾的故事,它出自于宋末的《随隐漫录》,清朝《词苑丛谈》也将其记录下来。我们知道,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