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陆游是爱国诗人,南宋文人为何说他晚节不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59 更新时间:2024/2/3 21:03:10

陆游出生于东京,他出身江南的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其高祖、祖父和父亲都曾入朝为官,且大多身居高位。陆游生于母亲进京的水路上,所以取名为陆游。然而就在陆游出生的这年冬天,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及三千多皇室宗亲和大臣,北宋灭亡。北宋灭亡后,陆游的父亲陆宰南下投奔东阳,一家人这才免于被掳之祸。

陆游出生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危难之际,民族的浩劫、国家的倾覆、家庭的流离,给只有几岁的陆游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陆游《感兴》诗曰:“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兴许是接连的磨难锻炼了陆游的意志,他从小就聪慧过人,意志坚定,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声名远扬。显赫的家世,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谋略,这是陆游在少年时就已经拥有的特质,所有人都觉得这位少年郎将进入官场,平步青云。可是,秦桧的一句话,却断送了陆游的仕途。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参加锁厅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将他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则位居陆游名下。这让秦桧愤怒不已,他降罪于主考,并于次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的时候,指示主考官不得录用陆游。当时的秦桧只手遮天,陆游在他的打压下,一直仕途不顺。

直到秦桧病逝以后,陆游才初入仕途。没了秦桧的打压,陆游的才能被充分地展现出来,他先任地方官,政绩斐然,很快就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当时高宗为了拉拢宗室大族,加封了大量的爵位,由于涉及太多人的利益,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但陆游在入京之初,就进言道:“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宋史》) 。

此后,陆游多次谏言,劝谏高宗不要沉迷于珍稀玩物,让他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掌管禁军的杨存中权势愈发膨胀,陆游见状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了陆游的建议,他见陆游刚正不阿,就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让他负责司法工作。

孝宗即位后,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这是一个纯粹的文职,但陆游的心思却不在编修史书上,他心系家国,梦想着收复故土,解救北方的百姓,于是他上疏建议加固江淮防备,整顿军备,徐图北伐。孝宗上位初期,只知在宫中玩乐,对于北伐并不重视,陆游见状找到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这下子陆游算是得罪了皇帝,于是被贬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元年(1163年),孝宗以张浚主持北伐,陆游以为国家即将振兴,他建言献策,让张浚徐徐推进,切勿莽撞出兵。张浚不听,结果宋军大败。这一战的惨败让主和派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

陆游始终支持北伐,他指责主和派,斥责奸臣,连当时掌权的龙大渊和曾觌都曾被陆游参过。结果,主和派不断打压陆游,同时诬陷他“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孝宗大怒,将陆游一贬再贬,最后直接罢免了陆游的官职。

没了官职,陆游却没有一蹶不振,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只身前往南郑,到王炎的南郑幕府任职。在幕府中,陆游提出了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他作《平戎策》,认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在这里,陆游常常深入和金军战斗的一线,这让他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也让他的北伐策略更加完善。可是令陆游痛苦的是,朝廷坚定的否决了他的北进策略,并解散了王炎的幕府。

此后,陆游在蜀地为官。接连的打击让陆游心灰意冷,他在蜀地以文会友,不重官职,多次写文章抨击南宋苟且偷安,不知进取,朝廷将他再次免职,他就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在这里,陆游作《躬耕》曰:“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

孝宗驾崩后,光宗即位,用陆游。陆游再次上书北伐,朝廷不允,众多官员纷纷抨击陆游,弹劾他“不合时宜”、“风花雪月”,结果朝廷再次将陆游解职。

绍熙五年(1194年),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发动政变,将赵惇废除,立太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韩侂胄上位后,培植党羽,排除异己,独揽大权,陆游写诗谴责于他。但是,韩侂胄却很看重陆游,朝廷诏陆游入京,让他负责编修史书。

在这期间,韩侂胄主张北伐,这与陆游的抱负不谋而合。陆游因而对韩侂胄大为改观,和他多次合作,并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北伐金人,收复故土。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得知以后欣喜若狂。然而韩侂胄用人失察,重用了陆游早就提醒过的吴曦,结果掌管西线数万大军的吴曦叛变,而东线的丘崈又主和,韩侂胄陷于孤立。次年史弥远发动政变,杀了韩侂胄,并带着他的头颅前往金国赔罪,订下耻辱的“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听闻后悲愤不已,忧愤成疾,于嘉定三年(1209年)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 直到临终时,陆游想的还是北伐金国,收复中原。然而当陆游死后,人们却以他投靠奸臣韩侂胄为由,抨击他“晚节不保”。这对于陆游,对于宋朝来说,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参考资料:

《宋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辟谣:刘伯温看到朱元璋的睡姿,欣然跟随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人对于古代的智者是非常崇拜的,比如诸葛亮,虽然只是辅佐刘备建立并不算强大的割据政权,也被推上了神坛。又比如刘伯温,在民间的传说比诸葛亮只多不少,被视为朱元璋的第一功臣。其实,大明的地盘比蜀国大得多,但刘伯温的功劳和地位远比不上诸葛亮,按照明朝初年论功行赏的爵位来说,刘伯温在功臣中的排序甚至在百名

  • 解缙被朱元璋视若亲子,深得朱棣器重,为何最后被埋入雪堆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和解缙,解缙与朱棣的关系,朱棣怎样评价解缙的

    明初大才子解缙是江西省吉水县人,自幼便以聪慧绝伦、博闻强识著称。据史书记载,解缙在襁褓之中时便开始识字,5岁时便练就诗文只听一遍即能诵读的本领,7岁时开始写文章,11岁时能做到日诵千言且终身不忘,12岁时读尽《四书五经》且能贯穿它们的义理。总之一句话,解缙就好比是上天的文曲星下凡,天生的一块“读书料

  • 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在金国,结局如何?真是坐井观天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钦宗在金国的真实生活,宋钦宗和金国关系,靖康之变金国实力

    辽国被金灭亡时候,宋朝派兵去落井下石,反被辽国给打的屁滚尿流;而未曾想到金国看到宋国的弱小,也因此,收拾完辽国后,没过多久,金国举兵攻入东京,而这时候的钦宗皇帝还相信市井小徒的撒豆成兵,当金国打入东京城,也意味着北宋王朝彻底毁灭。靖康耻,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生活怎样?而昏庸无能的钦宗皇帝直接被俘虏,

  • 靖康之变:金人“赐金浴”到底是什么,让宋朝妃子宁死不受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时期,王朝更迭,在历代王朝中有的创造了天下盛世,有的以奇葩出名,但若是最悲惨的王朝莫过于北宋了。北宋末年发生的“靖康之变”让整个王朝背负了言说的耻辱,更是让后世代代为之痛惜、不耻和无法释怀。当初宋朝以武建国,赵匡胤黄袍加身举兵造反,因此在建国之后,对于武将格外忌惮,为了避免前朝颠覆之祸,宋朝

  • 被贬黄州无人问津,此人素未谋面却来拜访,苏轼为他写下一首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因何事被贬黄州,苏轼被贬黄州的真实原因,苏轼第一次被贬黄州经历

    在北宋时,对于文人的尊重达到了顶点,也催生了宋词等文化形式的极度繁荣。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最顶尖的人才中,都有苏轼的身影。苏轼太过于耀眼,将如此文化鼎盛的时代也抛在身后,他自负才高,遭人嫉妒,直接成为了“乌台诗案”的主角。两宋对文人的优抚,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更体现在给予了充分的自由。有宋

  • 金国灭亡时有多惨烈?这是宋朝自“靖康之耻”后积累百余年的怒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国灭宋的真正原因,靖康之变金国实力,靖康之变后宋朝怎么样了

    当然了,此时金兀术所率领金兵本质上已经变质了,而不是一开始的那支队伍。真正能打的,还是最初的女真起兵时的那一队拐子马,而“靖康之变”时那数量庞大的金兵,其实是归附女真的北方汉人、契丹人等所组成的。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出金国的强大。这便是汉人王朝史上第一奇耻大辱——靖康之耻。然而,天道轮回,

  • 赵匡胤随口作出半首诗,无人敢续,多年后竟被朱元璋对出后两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历史上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赵匡胤有一定的交集,也可以说是一个小插曲吧。具体是什么方面的交集呢?我们来看看。我们都知道古人非常喜欢吟诗作对,特别是在唐朝的时候。不论是文人还是贵族都能随口吟上几句诗词。“唐诗宋词”这四个字很好理解,唐朝的诗宋朝的词,足以说明唐宋年间非常流行诗词。为何唐朝对于诗

  • 若正德不死,明朝不亡?看他的3大战略布局,他才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正德皇帝深度分析,正德皇帝可以复兴明朝吗,正德皇帝有没有军事才能

    说到正德皇帝或许这个年号不怎么出名,但提到“豹房”则是历史爱好者较为熟悉的名词,它的拥有者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能够把美女与野兽都安置在一处的大概只有正德皇帝一人了,豹房是他最喜爱的玩乐场所,在这里他做尽了荒诞之事,看到这里无论如何他都与明君、仁君靠不上边。在正德皇帝的宠信下,太监再次兴起,以刘瑾为首

  • 还原一个真实的建文帝:他真的斗不过朱棣吗?也许只是运气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建文,朱棣和建文帝谁更厉害,朱棣对建文的态度

    所以我认为不存在什么削藩过急这种说法,你就算是温水煮青蛙,那个温度到了一定的临界值,难道青蛙会任由自己被烫死吗?可见,这本身就是由于分封制和中央集权之间产生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的,藩王都希望皇帝不要来管自己,而皇帝肯定想把所有的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皇帝只要一削藩,藩王肯定反。毕竟藩王也不傻坐等

  • 郑和与哥伦布相比差在哪里,为什么七次下海没有发现新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和跟哥伦布谁厉害,郑和和哥伦布比较,郑和相关资料简介

    航海条件,二人天差地别首先哥伦布航海的时候,根据地球是圆的这个理论,最初的目的是开辟一条新的航线来到达东方,获取当时非常稀缺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甚至十几年来曾经四处游说欧洲各国的王室,却遭到了屡屡碰壁,更多的是被人们当成了一个骗子,最终好不容易得到了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但是航海之时装备非常简单,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