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正人心才是最大的,比小钱钱重要多了。让佛教异端壮大是比财政危机更严重的危机。宋儒的功不在禹下嘛。唐宋八大家之首不学无术?韩愈是唐朝的,宋朝苏轼在他的祠堂提了“功不在禹下”的字,用韩愈赞孟子的话来夸韩愈为儒学正本清源,有问题吗?什么叫归结于儒家头上?韩愈本身就是推崇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你去看《原道》,韩愈在里面明确说了要把僧尼还俗,把寺产充公,把佛寺改成住宅,这一套可比迎佛骨,皇帝佛寺分肥来的厉害多了。因为后来佛教被控制住,你们觉得没啥,如果是绿教呢,清朝没钱了还搞捞钱,卖官也是捞钱,崇祯为平辽还各种加响捞钱,搞到完蛋的。难道还有人认为攘异端正人心的思想是宋代突然爆出来的?
韩愈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怎么会同意搞什么迎佛骨?为什么不能取消僧侣道士不纳税不服役的特权呢?纯好奇,这个操作难度比灭佛还大的多,按当时的基层控制力,世俗人的税很多都收不上来了,对宗教势力收税根本没法执行的,反正当时的情况靠正常税收肯定不行的,必须想些花活来圈钱了。你让和尚道士上战场杀敌?且不说他们能否打仗,这群只信教不认君主的神棍不临时倒戈就不错了。打仗这个我想的是刚招募的农民也不会打仗啊,都是经过训练的。
宗教人士没特权了,所以得交税;和宗教团体需要大量裁员,所以得交税。两者结果上没有太大区别,而后者可持续发展性要高一些:等哪天皇帝没钱了,把裁下来的位置卖出去就能解急。杀生违背他们的戒律,这点和农民还是有区别的。日本和尚和中国的不一样,人家能吃肉能取老婆,有的还在大学当教授,正常上班,只是在寺院挂个名。
取消官僚士绅的特权就比这个容易。因为佛教本来就没那么多规矩,吃素都是中国皇帝发明的。古代人没有马克思主义,别人说你下地狱你肯定怕啊,不怕的都灭佛了。所以韩愈是真看不出来皇帝在干什么,还是自己被皇帝敲竹杠心里不爽?估计是后者吧,面子话还是要说的。
迎佛骨应该是自愿给钱的,不信佛哪里会被敲竹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外呼而已。目前这个操作是必须的,皇帝进入这个市场里的是不是该加上梁武帝?我感觉梁武帝舍身出家也是一个道理,逼着贵族捐几个亿赎他,这几个亿应该有一部分归梁武帝。考虑到南北朝时期士族豪门对皇权的威胁,梁武帝出家是不是也是削弱士族豪门,巩固皇权的手段?我猜是的,逼着贵族捐几个亿赎他。以前督工说过,不信教的人也能从宗教中受益匪浅,其中最值得学习的就是宗教的商业营销手段。饮鸩止渴?一次性收点钱,以后更多人长期避税?是啊,需要周转资金。没有过桥资金撑过这一关,直接就崩了,还谈什么以后。以前看到过,南宋初年,金军入侵,战事紧急,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就给前线将士发放度牒,作为紧急周转资金使用。岳家军就曾经领了200张度牒作为军费使用。这时候度牒就相当于有价证券了。
后来人灭佛再薅一边羊毛,宗迎佛骨还是不合适,钱不是这么好赚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贵族官僚的钱是天上掉的。对皇帝来说,屁民手里的钱和达官贵人的钱不都是一回事?贵族的钱收不上来啊。潮州鳄鱼表示,韩愈?意思就是说皇帝带头掏钱,然后忽悠王公贵戚、文武官员、土豪富商一起掏钱,事成之后,皇上掏的钱如数奉还,皇上和和尚分王公贵戚、文武官员、土豪富商的那点钱。这个剧情好像在哪里看过。本来是逃脱名利场的救命稻草,却被名利客拿来换钱。
萧衍是不是也是为了薅羊毛,楞严宣称之焚指燃香(人体)消宿世债,诚伪经邪法。韩昌黎谏迎佛骨哪里是“心知肚明演好角色”,这邪伪大乘教,上坏先王法言,下毁世道人情,使民风浇漓,竞入邪伪,又尝篡改文明,败我根基,清末会道门就是直接后果。自韩愈而来,沙门列为儒家第一打击目标,理学诸子群起攻之,都是因着经济问题?这么一说古代帝王想鬼点子赚钱比现在那些开动印钞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