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什么密旨,让乾隆稳坐63年江山?

雍正临死前下了两道什么密旨,让乾隆稳坐63年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4/2/16 20:03:21

一、“秘密立储”的传位诏书。

雍正继位后,有感于康熙年间诸位皇子因为储君的位置而展开残酷争夺的事实,于是决定建立“秘密立储制度”,雍正皇帝即位一年后,就秘密拟好立储君诏书,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的后边,等雍正皇帝去世后,皇子和诸位大臣共同拆开密旨,新皇帝才能即位。当时立储的皇子是弘历(将来的乾隆皇帝),不过在雍正施政过程中,大臣们早就已经看出弘历就是未来的储君,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清朝皇帝头上的正大光明殿牌匾是存放立储君的诏书的地方)

雍正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皇子们为争夺皇储而爆发暗战。不过事与愿违,雍正皇帝的三子弘时不甘心,仍然秘密积蓄力量企图登上皇位。1727年,弘时居然被雍正皇帝过继给政敌允禩(老八)做继子,后削去宗籍,轰出了紫禁城。乾隆继位后,也采取了“秘密立储制度”,立永琏为储君,不过他9岁就去世了,秘密立储制度受到打击,以后,乾隆采取反复观察和考察选择储君。乾隆晚年,乾隆的第十一子永瑆和十五子永琰之间也爆发了皇储争夺战。

无疑秘密立储制度是失败的,只是保留了形式而已。

二、第二道密旨。

第二道密旨是雍正为自己的儿子乾隆留下的政治遗产,主要是顾命辅佐大臣。密诏也是早就拟好的,里面有这样的内容:

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张廷玉怀抱纯全,忠厚供职,每年遵旨钞缮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平易近,其功甚巨。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平易近察吏,绥靖内地,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一向不渝。朕万年以后,二臣著配享太庙。

这是早在1730年6月就拟好的密诏,里面主要的政治人物都健在,因此雍正皇帝去世前(1735年)没有改动。按照雍正去世前的安排,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为顾命大臣,他们都不肯做顾命大臣,以总理事务大臣任职。

在这封密诏中,雍正皇帝特别推荐了汉臣张廷玉,居于满人大臣鄂尔泰之上,这里面有特殊的政治含义。康熙雍正时期,汉人官员的地位比较低,而满族贵族的地位很高,同样级别的官员汉人官员要低于满蒙官员,这样的安排就是让乾隆将来满汉大臣并用,互相制衡,不能让一头做大,对皇帝和国家的将来很不利。

再者,张廷玉和鄂尔泰被雍正和乾隆同时重用,他们两个共事十几年,有时候两个人一天一句话也不交流,一旦鄂尔泰有差错,张廷玉必然说话讽刺,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差,可见雍正乾隆用人厉害之处。

乾隆继位后,任命张廷玉教导皇子,重用张廷玉。每次乾隆皇帝出行,张廷玉和总理事务王大臣共同主持京都事务,并且允许夜宿紫禁城。不过上了岁数的张廷玉特别固执,爱激动,惹得乾隆皇帝不高兴,晚景坎坷,不过最终乾隆皇帝还是遵照雍正的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这两道密诏是否能让乾隆稳坐皇位63年?

这两道密旨传承下来的第一个是清朝的立储制度,以后清朝储君即位诏书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成为了固定的规矩。

第二个是先皇顾命大臣制度,这个制度后世清朝皇帝一般也遵循。雍正第二道密旨传达的治国理念是满汉并用,以确保大清的千古伟业,这个理念,贯穿清王朝始终,清朝才得以享国这么久。

康熙皇帝基本将清朝版图稳定,雍正皇帝治理国家内政,国库盈余众多,乾隆的祖父、父亲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执政基础,这才使得乾隆皇帝能够稳坐江山,此外乾隆皇帝的执政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康熙皇帝为雍正留下了800万两左右的国库盈余,雍正13年为乾隆留下了6000万两左右白银国库盈余,是清朝皇帝为儿子留下钱财最多的皇帝。乾隆虽然后期将国库挥霍一空,不过为嘉庆皇帝留下了和珅,俗话说: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更多文章

  • 提携保护兄弟,尊重爱护妻子,带你认识贪官和珅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和珅的个人简历,贪官和珅的为人之道,大贪官和珅的一生到底是对还是错

    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在短时间内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和珅是凭借什么从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在贪婪的面皮下和珅真正的灵魂又是怎样的呢?和珅虽出身满足,却九岁时就父母双亡。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他一直奋发读书。和珅有着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且善于审时度势,他知道光凭文采要想出名还是太难,必须要有一技之长。和珅的一

  • 左宗棠是不是官场“愤青”?看看他在“樊燮案”中的表现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左宗棠和樊燮的百年恩怨,樊燮的两个儿子打扮成姑娘,樊燮女儿

    (左宗棠)师爷的地位比较尴尬,一方面,他得到主政官员赏识,有实权;另一方面,师爷是主政官员私人聘请的,无政府编制,也无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临时工,政治地位低下。所以,左宗棠虽然在骆秉章的幕府干得非常出色,骆秉章将事务都交给他打理,但他仍被人瞧不起。在瞧不起左宗棠的人中,有个叫樊燮的,在湖南零陵做总兵。

  • 原来纳兰容若: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还是康熙的情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纳兰容若和贾宝玉原型,纳兰容若个人资料,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吗

    纳兰容若一生有过几个重要的女人,他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控诉一个男子的薄情寡性,据传这是纳兰在他的初恋表妹进入皇宫做了皇妃之后所做,故现如今许多影视剧中喜欢演绎他和康熙之间的三角恋情,但是并无史料记载,这也许只是后人对纳兰这个多情公子的爱情幻想吧。纳兰人生的灵魂伴侣就是他的妻子卢

  • 民国美女别硬演,有人惊艳了时光,有人滑稽像小孩偷穿大人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民国十大美女演员,民国绝色美人,民国女星经典合集

    沉睡了几百年的中华文明,在那时突然被再次激活,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复兴浪潮。民国的美女,也是百花齐放、竞相争艳,好不热闹。至今,她们都是影视作品里的常客。在年代悬疑剧《旗袍美探》里,上海名媛苏雯丽在短短34集的剧集里,就换了上百套华丽的服装,从改良旗袍到西式洋装,可谓应有尽有,充分展现了民国美女的时尚度

  • 古代曾有2人娶九尾狐为妻,一位是暴君纣王,另一位却成了大圣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上九尾狐,皇帝和两个九尾狐的故事,历史上有狐妖的人

    而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曾有过2人娶了九尾狐,他们的结局也是完全不同,一位是亡国暴君,一位却是开国圣贤。亡国的那位暴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商纣王;而他娶的那只九尾狐,正是大名鼎鼎的妖妃妲己。虽然现在大家通常都会骂妲己,但实际上妲己去魅惑商纣王,还是受了女娲大神的示意。封神榜必须得要有神仙身死才能

  • 要不是有人帮助孔宣,姜子牙自己就能打败孔宣!是谁在帮助孔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是怎么击败孔宣的,姜子牙和孔宣关系好吗,姜子牙和孔宣

    姜子牙金台拜将,非常风光,但是出了西岐城之后,就接连遭遇了两场败仗。第一场是南宫适被魏贲打败,第二场就是遇到了实力强大的孔宣。要说孔宣,实力确实很强大。孔宣与别人交战,最厉害之处就是他背后的五色神光,由于孔宣没有被写进封神榜,导致孔宣基本上就处于无敌的状态。不管是阐教的谁,都不是孔宣的对手。甚至,连

  •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那么商朝和周朝没有统一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和周朝关系,秦始皇与商朝,秦始皇对周朝的评价

    我们来先了解一下统一这个词大致的概念是什么?统一一共有三种意思:第一种:部分连成整体,分歧归于一致。第二种:一致的,整体的,单一的。第三种:哲学上指矛盾的两方面活多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而结合的整体。对这三种解释我们内心一定是很清晰,很清楚的,有了这三个意思的解释,我们就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秦始皇的

  • 祸国殃民的妲己究竟有多美?容貌复原图曝光,网友:纣王不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妲己历史照片,妲己的历代变化,最真实的妲己长什么样子

    看过封神榜的人都会熟悉妲己!封神榜妲己是以一个妖女的形象存在的,也是让商纣王醉生梦死天天迷恋酒池肉林,殃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己曾经是商朝一位大臣的女儿,因为她的长相非常的出众,所以当时的商纣王才会把妲己纳为妃,但是在封神榜当中,妲己已经被九尾狐狸精给附身了。妲己,在武王伐纣中的那个形象--妖妃,引诱着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何不效仿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后,曾主持大臣们就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有过一次大争论。在这次争论中,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要是以臣相王绾和博士淳于越为主导,他们认为统一六国的秦帝国,国土已超过300万平方公里,以当时的交通、媒介能力,一个中央政府是无法直接进行有效管理的。所以,应该实行分封制。总而言

  •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他们之间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伏羲蚩尤黄帝炎帝的关系,黄帝炎帝神农伏羲蚩尤是什么关系,盘古和炎帝是什么关系

    伴着一声巨响,天地渐渐分开,缓缓上升的变成了天;慢慢下降的变成了地。天地分离,周围渐渐明亮了起来,盘古的眼前终于有了亮光,周围终于不再是漆黑一片。盘古害怕天地会再次合在一起,他会再次陷入黑暗之中,便头顶着天,脚蹬着地,天每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长高一丈。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逐渐成形,再也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