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膑为何会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一古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严重

孙膑为何会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一古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严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70 更新时间:2024/2/14 11:09:22

一室何所有,书帙对寒釭。当今苦乏才,九鼎从敌扛。翠华尘屡蒙,南北分大江。有酒强排遣,饮湿难空缸。孙膑不再生,畴能死穷庞。——《夜坐》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就伴随着大量的战争,人们为了争夺各种资源,就组织起来另一方发起进攻。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在不断的战争中,人们的各项能力在不断提高,毕竟如果太弱小了,迟早会被别人给灭掉。坏处就是大量本可以好好过一辈子的人,结果却无奈的死在了残酷的战争之中。我国也是这个样子的,不知有多少老百姓死在了战争之中,同时国家的组织性、团结性在战争中不断提高,而且还涌现出了很多的兵法家,就比如说孙膑。

[var1]

一、孙膑与庞涓

提到孙膑,就不得不提一下他被挖去膝盖骨的那个故事。孙膑有一个师兄叫做庞涓,他们俩都是鬼谷子的徒弟,但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师兄弟,而是竞争的对手,庞涓担心师弟抢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就陷害了他,然后造成他膝盖骨被挖,脸上也被刺字。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了很久,大家认为孙膑落到这个局面,是因为庞涓的问题,而此前山东出土了一块古简,发现他做的事比挖骨更严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要从他们两的人生开始说起。

[var1]

孙膑和庞涓同为师兄弟,但庞涓很早就出山了,并且来到了魏国工作,在之后的时间里,他凭借着优秀的能力,在魏国过的是如鱼得水。后来孙膑也出山了,本来师兄弟相见应该是两眼泪汪汪的,可事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庞涓直接在师弟的背后开了一枪。在惨遭庞涓的陷害后,孙膑损失严重,从一个天之骄子变成了只能坐着轮椅出行的残废人,但他并没有因此对人生失去信心,而是下定决心要报仇,于是就来到了齐国。

[var1]

二、围魏救赵

后来魏国与赵国发生了战争,赵国连忙向盟友齐国求援,齐准备直接派遣军队去支援赵国,而孙膑站了出来,他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意见,觉得不用派兵去赵国,可以直接派兵去进攻魏国,这样赵国的危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齐王觉得很有道理,就同意了此意见。事实证明孙膑此次的想法完全是正确的,当齐军兵临魏国城下时,魏王连忙命令庞涓带兵返回保卫魏国,赵国的危机瞬间就解除,而孙膑也在庞涓回来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埋伏,一举报仇。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var1]

孙膑的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得很是痛快,英雄报了仇,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有两个问题是非常明显的。首先庞涓身为战国名将,而且也是出自鬼谷子的门下,他为什么会一直这样小肚鸡肠的盯着师弟不放?其次便是以庞涓的能力,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就遭人埋伏?这两个问题是我们以往很少会考虑到的,大家总是认为庞涓是小人,就觉得他没有能力,其实不是的,他要是真的没有能力,怎么可能会在魏国混出头?

[var1]

三、当初的那场战争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引起了很多史学家的疑问,不过大家推论了很久,怎么都没个结果,直到1972年山东出土了一批竹简,这才揭晓了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批竹简详细记录了当初的那场战争。我们都知道魏国之所以要让庞涓归来,是因为魏国的都城被围住了,所以魏王为了挽救都城和自己的命运,才会不惜一切代价的让军队归来。但魏王并不傻,他也知道军队劳师远征归来,是很容易出危险的,所以万不得已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var1]

那么问题就来了,孙膑究竟做了什么,使得魏王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仅仅只是因为都城被围了吗?历史上被围城的故事多了去了,不可能每一次都出现这样的事。其实事实比大家想的更加残酷,当初孙膑派了齐城、高唐两位将军去进攻大梁的门户平陵,而且给他们下了死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这座城市,否则军法处置。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严令之下,这两位将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死于军法。

结语: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成千上万的士兵带着视死如归的的信念发起了进攻,最终平陵被拿下了,但大部分人也战死在了这里。这样的情况就给了魏王极大的震撼,所以才违背了兵家大忌,严令庞涓归来,而孙膑也因此获得了胜利,只不过他的胜利是站在大量将士的尸骨之上,真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参考资料:

《夜坐》

《历史故事》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有7个大人物“将星陨落”,蜀国5人,吴国2人,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演义10个重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三国演义中一共有哪些重要人物,三国演义中的六个重要人物

    蜀国:5人[var1]关羽关羽,是我国古代的武圣人,无论是武功,还是冥王,都是三国演义中的佼佼者。然而,关羽却由于盟友孙权的背叛,襄樊之战兵败,腹背受敌,出征的时候后方好好的,结果回不去了,荆州(南郡)被吕蒙奇袭,家没了。关羽败走麦城,在突围的时候,于临沮被擒。他拒绝了孙权的诱降,不久被杀。关羽死后

  • 孔子在教育上的巨大贡献:让每个中国人都受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对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为教育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啥,孔子教育观点和贡献

    [var1]第一,对教育做出巨大贡献1.孔子私学的背景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因为他除了是思想家外,他还是个教育家。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当时的社会属于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周王朝所建立的制度和礼仪很多都已经消失,是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春秋之前是西周,西周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正式的学校,只是当时的学

  • 孔子被学生气得说了句脏话,流传2000多年,现成老师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随口一句脏话竟流传了两千年,孔子的口头禅是什么,孔子对别人说过什么话

    如果有人问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人物被广大的世界人民所了解,那么孔子一定位于其中。说起孔子,人们往往会想到儒家,想到《论语》,但是说到底,孔子想要表达的是一种规矩,一种约束人、约束社会的东西。[var1]在当时的社会,孔子想用他的智慧去改变、去改造那个混乱动荡的社会,想要让国家变得安定祥和,但是仅

  • 山海经与古希腊都记载同一生物,如今又有新发现,难道它真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海经记载的生物是真实存在的吗,山海经上真实的生物,被证实的山海经神奇生物

    [var1]《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卷》13卷,其中14卷成书于战国时期,另外4卷出现于西汉初年,然而历经数千年,又因为《山海经》中的内容光怪陆离,自古以来对其的争议不断,现今可见的最早版本为晋代学者郭璞的《山海经传》。原本郭璞版的《山海经传》有注、赞、图,不过流传至今,

  • 如果长平之战这么打,赵国早就打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没有长平之败赵国能一统天下吗,长平之战如果赵国赢了,长平之战赵国有可能胜利吗

    那么赵国要怎么打长平之战才有机会取胜呢,后世有很多经典战例可以借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之战,志愿军第9兵团在装备完全劣势的情况下实行运动迂回,打算包围全歼美军陆战一师,这支部队曾在瓜岛、冲绳岛与日军殊死搏斗。在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印军在道路及山谷正面做好战斗准备,没想到解放军翻山越岭,出其

  • 嬴政给吕不韦的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可惜吕不韦没悟透而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嬴政对吕不韦的评价,吕不韦跟嬴政真实关系,吕不韦给嬴政做了什么

    秦王嬴政最后在贬谪吕不韦的时候,对吕不韦说的话是:“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翻译过来就是: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秦王嬴政说的这句话,实际上讲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核

  • 她和西施同时被献给吴王,长的比西施还美,为何后人没人知道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王和西施生活了多久,西施与吴王,吴王和西施的合影

    [var1]公元前494年,越过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抓去做了俘虏,还被吴王羞辱了三年。这三年中,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对吴王看似是非常的顺从。想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重振国家士气。果然,三年之后,吴王就放勾践回到了自己的越国。[var1]回到越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渐渐的越国强大起来。

  •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为何孔子却姓孔,他跟着谁姓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母亲颜徵,孔子为什么姓孔呢,孔子与颜氏关系

    [var1]孔子的父亲:家门显赫,老来得子说起孔子的家世,那也是很显赫的。孔子曾经说过,自己是商朝遗民,由此可知,孔子家族应该是上古圣王殷的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商朝公室之人被封于商丘,建国宋国。而孔子家族此时是宋国公室成员,身份显赫,但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时候,宋国发生了战乱,叔梁纥被迫将家族迁到

  • 山海经中的战神刑天,为什么无头还能存活?历史上竟然可以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海经战神刑天,山海经里刑天有多强,山海经中关于刑天的描述

    [var1]传说刑天手持巨斧和一个盾牌,体型巨大,是炎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在与黄帝大战的时候,即使被砍掉了头颅,依然把双乳作为眼睛,肚脐作为嘴巴,和黄帝进行战斗。刑天本来只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作为炎帝的一名大臣,却酷爱音律,还为炎帝做了一首赞颂人民安居乐业的的曲子《扶犁》。但是他的本性依然好斗。阪泉之战

  •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异族入侵,总是第一个讨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第78代衍圣公,孔子什么时候被封为衍圣公,孔子是怎么当上衍圣公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止,它在奔流不息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芸芸众生,生命的长度中终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总有一些人的名字可以被铭记,比如孔子。不只是在中华大地,即便是放眼全球,孔子的名字也始终清晰而又响亮。两千五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