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异族入侵,总是第一个讨好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异族入侵,总是第一个讨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13 更新时间:2024/1/31 1:07:45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

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止,它在奔流不息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芸芸众生,生命的长度中终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总有一些人的名字可以被铭记,比如孔子。不只是在中华大地,即便是放眼全球,孔子的名字也始终清晰而又响亮。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创立儒学,周游列国,宣扬周王朝的“仁义”“礼乐”,试图结束春秋战国的战乱,但无奈孔子的礼乐思想与当时君王的急功近利背道而驰,政治上的抱负虽未能实现。

但其在教育方面的地位,却无人质疑,他被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周游的同时,也育人无数,同时孔子也打破了当时社会的教育垄断,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孔子一生共有三千多弟子,其中在后世留有贤名的便有七十二人之多,更有多人在东周时期的各国担任高官,皆为栋梁之才。

[var1]

子之名,流芳百世,其后人也得借孔子之名在社会和经济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殊遇。孔氏族谱完整,又加之孔子盛名,所以孔氏有着“天下第一家”,“儒家第一姓”的美称。提起孔子的后人,就不得不说一说衍圣公这个称号了。

衍圣公,为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历经宋、金、元、明、清、民国,直至1935年,才被中华民国废止。虽然说衍圣公这个名号在宋朝才正式被册封,但实际上,孔子后人一直都被各国国君所优待。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嫡系长孙便有了世袭的爵位,之后的千年时间里,封号也变了许多,直到1055年,宋朝皇帝封衍圣公,后世才一直沿袭封号。孔子美名,天下皆知,那他的后人又如何呢,又是如何做到历经多朝而不衰呢?

虽说“龙生龙、凤生凤”,但是时过境迁,孔子的众多后人中也并不全是刚正不阿的爱国之辈,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审时度势、见风使舵之人。在靖康之变中,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弃宗庙南逃,推进了南宋的诞生。

[var1]

在1128年,金国大举侵宋,宋王朝无力抵抗,节节败退,后来的南宋高宗决定南逃,孔端友以应诏书“拜谒圣天子”为名,仓皇逃离了曲阜,背负孔子的楷木雕像跟随着皇帝难逃,成为了孔氏南宗始祖,这一宗历经六代衍圣公,约两百年。如果说这一代的衍圣公是迫于形势,那么接下来这位就显的有些“离经叛道”了,公元1252年,第五十代衍圣公孔元措去世,当时正是蒙古族占领中原时期。大明王朝面临覆灭,处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身为孔子的后人,他们并没有带领人们“精忠报国”,而是争着向他们的新主子忽必烈谄媚。

据说当时的衍圣公为了自己的地位和特权,一方面私下里笼络人心、一个方面去争先恐后的讨好忽必烈,希望能够谋求一官半职。而自古在草原上长大的忽必烈信奉的则是马背上夺天下,便告诉他们,要回去好好读书,有了才能,才可能获得一官半职。时间静静的走着,来到了明末清初,又到了改朝换代的时节。

当时多尔衮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北京城,满人入关,作为当时的衍圣公孔衍植还写了篇文章来讨好满清的君王,丝毫没有表现出孔圣人后代的“名族气节”。而在一番称颂之后,孔府也迎来了回报,让他们仍然可以享受到朝廷给予的优待,清廷承认了孔子后人在明朝时的一切地位和特权,也允许他们仍然沿用衍圣公这个称号。

[var1]

后来朝廷颁布剃发令之后,当时的衍圣公孔衍植甚至率先带领族人剃发为表决心。在乾隆时期,衍圣公与朝廷的联系达到了顶峰,就连当时的帝王乾隆也曾多次前往曲阜。直到清廷覆灭,1935年,民国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孙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延续了八百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

几千年以来,华夏大地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朝换代,这是历史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进步的需要。而孔子的后人,衍圣公们却能一直延续,到也是令人惊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孔子巨大的影响力,在宋朝时期,还曾经出现了二宗并立的局 面。

每当改朝换代,外族入侵之时,衍圣公的俯首称臣和外族首领的欣然接受,又何尝不是一种相互利用呢,衍圣公们想保全自己的特权和优待,而外族首领则需要孔子之名的支持,两者各需所需,何乐而不为呢。

与其感叹衍圣公的千年不绝,不如赞叹孔子之才。虽逝去千年,对后人的影响不减反增,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舞台,先人的智慧,犹如山间甘泉,连绵不绝而又沁人心脾。

[var1]

衍圣公因得益于先祖孔子的荣耀,才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千年而不断绝的特殊公爵,与朝廷各取所需,成就了孔府天下第一家的美名。一人荣耀可供后世子孙沿用千年,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叹为观止了。

在中国,孔子的名字无人不晓,孔子的思想早已渗透中华文明的每一寸胫骨,有人评价“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论是经济思想、政治思想还是教育思想,这都是孔子给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放眼世界的舞台,孔夫子的魅力不仅没有消亡。

反而是与日俱增,从“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到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到现在孔子学院的学院已达190万之久,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有一个词叫做历久弥新,愿孔夫子之智可以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文/史海观复

更多文章

  • 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没有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恩怨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与鲍叔牙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对哪个感触最深,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如何

    史书说管仲“贾人,南阳之弊幽”,管仲家族可能在齐襄公时代就已经在经营商业谋生。在周人的正统观念中,经商之人的地位不高,但并不代表这些经商之人就很穷,相反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商人富可敌国。那么管仲当时的经商情况如何呢?管仲自己曾说“吾始贫也;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愈,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可见

  • 如果不用此人,也许秦昭襄王早就统一了六国,可惜为时已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昭襄王有机会统一吗,秦昭襄王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分别是哪六国

    [var1]秦昭襄王剧照那时,天下的基本形势已经确定,可以说是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基础。秦昭襄王延续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强盛,手下也有众多杰出的人才,可惜他用错了一个人,否则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统一六国。秦昭襄王幼年曾在燕国为人质。后来,秦武王去世,昭王在魏冉、右相樗里疾、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

  •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话,让她被后人骂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弟子怎么评价孔子,孔子的简介及孔子的思想,孔子纪录片中孔子形象

    孔子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当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智者,他聪慧贤能,见多识广,素有孔圣人之称。孔子不但自己有才能,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授给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而他也因此声名远扬,千年以来备受尊崇,一生当中几乎没有污点,然而他却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险些被众人误会。这位女子就是宋国的公主南子。两人的矛盾

  • 孔子的母亲,为何不愿告诉孔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谁?她有何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孔子的母亲多少岁生下孔子,孔子父母如何养育孔子的,孔子父亲和母亲相差多大

    [var1]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说起。虽然每一个人都曾经前程的学习过孔子的儒学理论,虽然每一个人都被孔子驾着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所感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孔子的一生还是非常曲折坎坷的。公元前549年开始,孔子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前537年,孔子已经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并且他已经进入了思想认知上

  • 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近170万,吴起出生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东137县人口排名,吴起县有多少人口,山东78个县总人口

    [var1]一首先,曹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点海拔66.8米,东北部最低点44.8米,高差22米。黄河历次决口泛滥,对境内地貌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决口时由于流向流速不断变更,形成复杂的地貌类型。境内微地貌形态主要有如下六种:砂质河槽地,占总面积的1.23%;决

  • 山海经记载过的一怪人,如今在新疆发现证据,传说难道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海经中记载的全部怪物,山海经发现的怪人,山海经记载的奇怪的人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古籍,是一部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奇书。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人们能够从《山海经》中寻找到许多和现实生活相似的动物。比如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一个怪人,人们一直以为是传说中才会出现的物种。但是在近年来,却先后在宁夏和新疆发现了这种怪人存在的证据。无论是宁夏上古就存在

  • 山东出土千年竹简,揭开孙膑伪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骨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的真实记载,山东出土孙膑竹简,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

    然而随着山东出土的千年竹简,却也揭开了孙膑伪善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刺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妨让我们好好看下。[var1]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了位于临沂县银雀山的汉墓,发现了包括陶器、青铜器在内的大量陪葬品,不过最具有价值的,莫过于4942枚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文献,其中更是

  • 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三家分晋”,晋国能否抗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不分裂可以阻挡秦国吗,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秦国与晋国的争霸

    周成王先是将一片剪成玉圭形状的桐叶,赏给了叔虞;接着周公出来说话,认为玉圭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举是册封叔虞。尽管周成王予以否认,但周公以“天子无戏言”反驳,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又称为唐叔虞,这便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执政30年去世,其子燮父即位,将国都迁往晋水河畔,并将国号改为“晋

  • 孙膑被挖膝盖一点不冤?山东挖出一竹简,揭开孙膑遭遇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膑之死真相大揭秘,孙膑真实历史,山东孙膑竹简

    [var1]残忍陷害,恩怨情仇根据记载,庞涓当初已经成为韩国的大将,而当时的孙膑却还没有遇到千里马。但是庞涓深知孙膑富有才华,担心有一天孙膑出大风头,盖过自己。于是他便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韩国,和自己一起工作,但孙膑刚一到韩国,庞涓就借自己的职务之便给孙斌判了一个罪名,最后孙膑还被残忍的挖去了膝盖骨。因

  • 山西出土俩铜戈,揭白起自杀的真正原因:长平之战的胜者并非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白起长平论兵完整视频,长平之战历史上真实的白起,白起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

    [var1]公元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并攻占了野王郡,切断了韩国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上党郡郡守冯亭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与其做秦国人,不如投降同为三晋国家的赵国。由此,上党举郡并入赵国。由此,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分别派数十万重兵进入上党,展开了持续3年的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