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为何孔子却姓孔,他跟着谁姓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徵在,为何孔子却姓孔,他跟着谁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4/1/26 3:50:32

[var1]

孔子的父亲:家门显赫,老来得子

说起孔子的家世,那也是很显赫的。孔子曾经说过,自己是商朝遗民,由此可知,孔子家族应该是上古圣王殷的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商朝公室之人被封于商丘,建国宋国。

而孔子家族此时是宋国公室成员,身份显赫,但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时候,宋国发生了战乱,叔梁纥被迫将家族迁到了鲁国。

[var1]

叔梁纥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史书中说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孔武有力,且能文能武”。在举家搬迁到鲁国之后,叔梁纥受到重用,获封为陬邑大夫。我们知道隋唐演义有一个熊阔海,能够力抗城门,其实这件事情叔梁纥早就干过。

[var1]

在一次征战之中,狡猾的敌人突然打开城门,攻城的士兵趁机突入,但是敌方突然又把城门放下,这样的话,已经突入城门的士兵就成了瓮中之鳖了,情急之下,叔梁纥用自己的身体抗住了城门,让士兵从城里冲了出来,也因此,叔梁纥名声大振。

但是,叔梁纥一直都有一个烦恼,就是子嗣不旺,叔梁纥过了六十岁,他的妻子都没有生育一个儿子,他的妾倒是生了一个儿子,还是一个腿疾的人,叔梁纥很不满意,为此,年过六十的叔梁纥决定再娶。

[var1]

叔梁纥前往鲁国贵族颜氏家中提亲,颜氏共有3个女儿,大女儿和二女儿都觉得叔梁纥年岁太大而且性格急躁,不想出嫁。只有三女儿颜徵在表示,父亲的意见很重要,愿意听从父亲的安排,颜父就把她嫁给了叔梁纥。

年老的叔梁纥想要儿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夫妻二人四处祈祷,最后在尼丘山祈祷后,颜徵在怀孕。孔子出生后,因脑袋上有一个凹陷,又在尼丘山得子,因此取名丘,家中排行老二取字仲尼。

[var1]

子之父为何不姓孔:姓氏文化太高深

关于孔子的姓氏问题,其实根源在于中国传统,尤其是先秦时期姓氏文化的复杂。

现在的都有名,有姓,而古代则会有字,有号。就比如,我们都知道,李白,他的字是太白,他还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号,青莲居士,而在先秦时期,姓氏不分,关于人的命名就更复杂了。

所谓姓,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姓里会分出很多小的支族,也就是氏。先前咱们写到,孔子祖上是商朝贵族,是殷的后代,根据史料查知,商朝的王族为子姓,因此,孔子也是姓子的。

[var1]

《孔子家语·本姓解》里写得很清楚,孔子家族传到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的时候,已经“五世亲尽”,也就是说,孔子的家族已经经历了五代,应当自立门户,另立一族了,既然都要分家了,那就得取一个好的氏,孔子家族一商量,就用族长孔父嘉的名号作为氏,至此,才正式有了孔氏家族。

可能还是有人会问,既然从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开始就已经有了孔氏家族了,为何孔子的父亲要叫叔梁纥呢?

[var1]

原因很简单,春秋战国时期,是姓氏分离的关键时期,当时人的称呼其实是很混乱的,有称呼姓名的,有称呼氏名的,有称呼字名的,还有直接称呼名的。

下面我们可以简单地举几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了,我们很熟悉秦始皇,对于他的称呼,我们采用的就是姓名的形式,其实秦始皇嬴姓赵氏,叫做赵政也是没毛病的。

[var1]

再比如我们很熟悉的诗人屈原,就是氏名的形式,其实屈原是芈氏屈姓名平字原,当时他的名字应该叫做屈平,后世人表示尊重,称呼他的字,屈原。

再比如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父亲叔梁纥,都是称呼字名的,其实孔父嘉,字孔父,名嘉;叔梁纥,字叔梁,名纥。

在有些时候我们还是直接称呼名的,比如夫差勾践等等,如果觉得别扭,可以加入官职,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var1]

说到此处,大家应该明白,孔子的父亲为什么叫叔梁纥了吧。先秦时代,中国的姓氏文化十分混乱,大家很多时候都搞不清某某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究竟姓什么,叫什么。这是很正常的,多加了解,你会发现,姓氏文化也是一项有趣的研究。

更多文章

  • 山海经中的战神刑天,为什么无头还能存活?历史上竟然可以考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山海经战神刑天,山海经里刑天有多强,山海经中关于刑天的描述

    [var1]传说刑天手持巨斧和一个盾牌,体型巨大,是炎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在与黄帝大战的时候,即使被砍掉了头颅,依然把双乳作为眼睛,肚脐作为嘴巴,和黄帝进行战斗。刑天本来只是一个无名的巨人,作为炎帝的一名大臣,却酷爱音律,还为炎帝做了一首赞颂人民安居乐业的的曲子《扶犁》。但是他的本性依然好斗。阪泉之战

  • 孔子后人衍圣公:何以历经多朝而不衰?异族入侵,总是第一个讨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孔子第78代衍圣公,孔子什么时候被封为衍圣公,孔子是怎么当上衍圣公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千百年来,历史的长河从未停止,它在奔流不息的同时,也带走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芸芸众生,生命的长度中终究是有限的,但生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总有一些人的名字可以被铭记,比如孔子。不只是在中华大地,即便是放眼全球,孔子的名字也始终清晰而又响亮。两千五百

  • 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没有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恩怨纠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管仲与鲍叔牙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对哪个感触最深,管仲和鲍叔牙关系如何

    史书说管仲“贾人,南阳之弊幽”,管仲家族可能在齐襄公时代就已经在经营商业谋生。在周人的正统观念中,经商之人的地位不高,但并不代表这些经商之人就很穷,相反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很多商人富可敌国。那么管仲当时的经商情况如何呢?管仲自己曾说“吾始贫也;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愈,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可见

  • 如果不用此人,也许秦昭襄王早就统一了六国,可惜为时已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昭襄王有机会统一吗,秦昭襄王为什么能一统天下,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分别是哪六国

    [var1]秦昭襄王剧照那时,天下的基本形势已经确定,可以说是秦昭襄王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基础。秦昭襄王延续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强盛,手下也有众多杰出的人才,可惜他用错了一个人,否则秦昭襄王绝对有实力统一六国。秦昭襄王幼年曾在燕国为人质。后来,秦武王去世,昭王在魏冉、右相樗里疾、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

  • 女子拒绝和孔子共乘一车,孔子说了一句话,让她被后人骂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孔子弟子怎么评价孔子,孔子的简介及孔子的思想,孔子纪录片中孔子形象

    孔子是我国上下五千年当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位智者,他聪慧贤能,见多识广,素有孔圣人之称。孔子不但自己有才能,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传授给弟子,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而他也因此声名远扬,千年以来备受尊崇,一生当中几乎没有污点,然而他却因为一个女子的出现,险些被众人误会。这位女子就是宋国的公主南子。两人的矛盾

  • 孔子的母亲,为何不愿告诉孔子他的亲生父亲是谁?她有何苦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孔子的母亲多少岁生下孔子,孔子父母如何养育孔子的,孔子父亲和母亲相差多大

    [var1]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说起。虽然每一个人都曾经前程的学习过孔子的儒学理论,虽然每一个人都被孔子驾着牛车周游列国的故事所感动。但是不得不承认,其实孔子的一生还是非常曲折坎坷的。公元前549年开始,孔子就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前537年,孔子已经进入了青少年时期,并且他已经进入了思想认知上

  • 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近170万,吴起出生于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东137县人口排名,吴起县有多少人口,山东78个县总人口

    [var1]一首先,曹县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最高点海拔66.8米,东北部最低点44.8米,高差22米。黄河历次决口泛滥,对境内地貌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决口时由于流向流速不断变更,形成复杂的地貌类型。境内微地貌形态主要有如下六种:砂质河槽地,占总面积的1.23%;决

  • 山海经记载过的一怪人,如今在新疆发现证据,传说难道是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海经中记载的全部怪物,山海经发现的怪人,山海经记载的奇怪的人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历史古籍,是一部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奇书。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人们能够从《山海经》中寻找到许多和现实生活相似的动物。比如在《山海经》中就记载了一个怪人,人们一直以为是传说中才会出现的物种。但是在近年来,却先后在宁夏和新疆发现了这种怪人存在的证据。无论是宁夏上古就存在

  • 山东出土千年竹简,揭开孙膑伪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骨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的真实记载,山东出土孙膑竹简,孙膑被庞涓挖膝盖骨

    然而随着山东出土的千年竹简,却也揭开了孙膑伪善的一面,难怪会被庞涓挖膝盖刺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不妨让我们好好看下。[var1]1972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了位于临沂县银雀山的汉墓,发现了包括陶器、青铜器在内的大量陪葬品,不过最具有价值的,莫过于4942枚汉朝竹简,上面记载了许多重要的文献,其中更是

  • 如果历史上没有发生“三家分晋”,晋国能否抗衡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晋国不分裂可以阻挡秦国吗,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秦国与晋国的争霸

    周成王先是将一片剪成玉圭形状的桐叶,赏给了叔虞;接着周公出来说话,认为玉圭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此举是册封叔虞。尽管周成王予以否认,但周公以“天子无戏言”反驳,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故叔虞又称为唐叔虞,这便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执政30年去世,其子燮父即位,将国都迁往晋水河畔,并将国号改为“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