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动手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动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301 更新时间:2024/2/3 4:54:24

堪称励志典范的刘备,在自己的晚年,却是发动了一场本就不该发动的战争,夷陵之战。不过在这场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中,相对于魏国来说,原本就是一场十分有利的战争,可是魏国的选择却是坐山观虎斗,为什么曹丕没有出手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var1]

一、夷陵之战的整体局面

夷陵之战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是一场损人不利己的战争。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突然性,对于两个曾经的友好国家来说,孙刘联盟早已经不复存在,有的则是敌我的双边关系。可是在整个夷陵之战的过程中,虽然说最终东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可是这场胜利,对于整个三国的局面来说,完全是有利于曹魏的。

因为战争不管胜负,更多的则是劳民伤财,东吴虽然经历了这场战役,最终拿下了梦寐以求的荆州,可是这对于东吴来说,并非是一件有利的事情。鲁肃在世的时候所提供的的策略便是孙刘联盟,并且等待天下有变的情况下,然后开始谋取天下。可是吕蒙的白衣渡江,似乎并没有按照鲁肃的大规划进行操作,更多的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

[var1]

那么对于蜀汉来讲,刘备可以说是损失最大的,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失败后,史料记载是独自一人跑到了永安城,并且在那里守住了蜀汉的门户。可是夷陵之战的过程中,刘备率领的部队,完全就是蜀汉的精锐部队,从荆州出发到后来的平定汉中,再到夷陵之战的前半场,刘备的这支军队,可是可谓是强大到了无敌地步。但是夷陵之战之后,蜀汉的整体军事实力的大幅下滑,也让这个新兴的政权处在了风雨飘摇的状态中。

二、曹魏为何不动手

其实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接管了曹魏的政权,但是在夷陵之战前期,孙权为了防止曹魏的偷袭,孙权也是下了血本的选择了向曹魏称臣,以此来换取双方缓和的关系,为自己的战争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也可以说是麻痹自己的对手。如果说想到这里的话,那么曹魏或许是被东吴蒙蔽了,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

[var1]

曹丕本身就是初登大位,战争并不是想打就打的,而是要考虑一定的因素。当时的曹丕刚刚接管政权,那么首先要做的便是稳定好内部。并且在当时的曹魏的边境地带,依然存在着众多的不安稳的因素存在的。辽东和西域这两个地方,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再加上当时的蜀汉,本身在汉中这个入蜀的门户囤积了大量的防守。虽然说诸葛亮在军事上的作为并非那样神奇,但是在防守方面来讲的话,诸葛亮自然会在刘备出征的时候,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当时的诸葛亮就是蜀汉的丞相,在那个时候的丞相,其实也就是曹操的另外一个翻版。在朝廷当中皇帝不在的时候,有着绝对话语权。老成持重的诸葛亮,仔细想想也不会给曹魏机会。

[var1]

三、战争背后是利益

虽然说曹魏有着很好的机会,可以进行攻击蜀汉或者是东吴。但是如果说曹魏举兵进行战争的话,很有可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孙刘联盟,是否会重新再联盟。事实证明,肯定会的。在夷陵之战之后,孙权和刘备在一定程度上又达成了联刘抗曹的协议。这背后绝对是利益的驱使。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曹魏出兵显然是不合适的。并且如果说在自己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如果孙刘再次联盟,那么对于曹魏来说,损失无疑将会是巨大的。毕竟在战争和坐山观虎斗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在消耗敌方的力量。

[var1]

结语:

其实在孙权和刘备的战争中,并不是曹丕不选择随意进攻,而是整体的局势的变化,根本就是一个不可靠的局面。更何况一个刚刚即位的曹丕,有比战争更重要的事情,这边稳定自己内部的势力,确保曹魏可以稳定的发展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文章

  • 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若成功能拯救燕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秦王派谁去攻打燕国,荆轲刺秦王以后是怎样对付燕国的,燕太子丹与荆轲

    在三十多年前的长平,秦赵两军血战三年有余,最终秦国人取得胜利,这也成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赵国四十万热血男儿丧身于秦国大军,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秦国摧毁性的军事作战能力也彻底摧毁了韩魏两国的意志,数年而后韩魏两国皆沦为秦国附庸。当长平之战而后数年之间,一个在赵国成长起来的秦国王子回到了秦国,成为了

  • 骗了我们千年的荆轲刺秦,被《大秦赋》“扒光”内幕:难怪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成功了吗,荆轲刺秦发生的历史背景,荆轲刺秦失败的真实原因

    第一个细节是樊於期的死,第二个细节是机智救秦王的成了李斯。历史上,樊於期并不是被太子丹逼杀,他是为了报答太子丹慷慨就义;当荆轲刺秦王时,机智投出药箱子的也不是李斯,而是医官夏无且。[var1] 当然,忠心救主的人改成李斯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部以嬴政李斯为主线的戏,但把太子丹和樊於期演成反目成仇,就有

  • 夏侯惇没有什么战功,为何在魏国地位却高得吓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侯惇有哪些战功,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的地位高,夏侯惇正史厉害吗

    负土知忠力,敬师见高风。啖睛失一目,孤勇敌万军。壮哉盲夏侯,大名列三分。[var1]作为一个整日里在枪林箭雨中穿行的武将,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沙场上,再也无法见到明天清晨升起的朝阳。咱们普通老百姓纠结的是贫与富,暖与寒;枭雄们纠结的是成与败、兴与亡;文臣们纠结的是高与低,得与失。兵者,大凶也。而

  • 墨子不仅擅长机关术,更是堪比欧几里得的数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数学家墨子简介,墨子图片,墨子的三大定律

    [var1]第一,墨子主要贡献墨家兴起于战国初期,当时诸子百家一直为自己的学派著书立说,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比如大家熟悉的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但是儒家却非常的重视文教而轻视自然科学,不仅仅是儒家,当时的很多学派对于自然科学都是持消极或者不重视的态度!而墨家则是代表的底层小工业者的利

  •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体系,抓住了民众心理,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各个政策的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的贡献,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

    那么商鞅变法中到底有哪些改革方式呢?竟使得秦国崛起于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其实,商鞅变法中的改革途径有很多,例如废井田,推县制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它的奖励体系,它抓住了民众心理,帮助秦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模式,提高了民众积极性。[var1]商鞅的奖励体系,一般要与管仲的利出一孔

  • 大秦赋:吕不韦有3次想杀了李斯,看穿其心思的李斯令他胆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斯为什么害吕不韦,如何评价大秦赋中的吕不韦,李斯和吕不韦谁死得惨

    [var1]不过在吕不韦推荐李斯之前,吕不韦起码有三次是想杀了李斯的。[var1]第一次是在吕不韦得知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诡计的时候,当时王绾为了留下李斯,情急之下,说出了李斯和郑国相识这件事,很快吕不韦就明白了,秦国求着郑国修渠,其实是李斯的诡计而已。[var1]当时吕不韦就说过要杀了李斯,而且已经

  • 大秦帝国3大高手较量:嬴政狠,李斯奸,吕不韦被逼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秦帝国三大名将,大秦帝国嬴政,大秦帝国秦国四大势力

    [var1](嬴政)吕不韦回洛阳后,本想专心务农,可他实在是专心不了。因为六国国君听说他解职,纷纷派使者至洛阳,以高官厚䘵为条件,求他出山。其盛况空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描述:宾客络绎不绝,道上站满了人,一眼望不到头……这让吕不韦感到害怕,他倒不是害怕六国宾客过多,会出什么乱子,而是害怕此事被嬴政知

  • 商鞅作为外人,为何敢削掉公子虔的鼻子,进入真实的历史一探究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鞅为啥要割赢虔鼻子,商鞅历史经历,商鞅的势力

    削鼻子,在古代被称为劓刑,属于中国古代肉刑五刑之一,在隋朝之后被废弃,肉刑五刑主要是:墨、劓、剕、宫、大辟,按照罪行的轻重顺序可分为:墨刑即黥刑,意为在身体上刺字;劓刑,割掉人犯鼻子的刑罚。剕刑即刖刑,指断足宫刑,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的刑罚。大辟,死刑一般而言在春秋战国时期,依照“刑不上大夫”的原则,

  • 韩非到魏国购粮,却受外祖母刁难,红莲反应让网友们偷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非个人简历,韩非去魏国购粮,红莲和韩非最后的对话

    韩非奉命到南阳救灾并查明南阳灾情,却屡屡受到翡翠虎的刁难,但是韩非其实轻言放弃之人,只得去解决粮食问题,没想到自己的四哥也不帮自己,而且自己也在翡翠虎处百般的被羞辱,结果发现新郑的粮食早已被翡翠虎全被购走,而粮食也是有价无市,却在市面上基本没粮。[var1] 而在新的剧情中韩非不得不与翡翠虎打赌,虽

  • 韩国挖出《山海经》残页,刻画了世界地图,西方学界:坚决不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出土山海经残页,山海经记载的世界地图,超大高清山海经古代地图

    [var1] 就拿《山海经》来说吧,其作者的身份至今没有定论,据悉可能是先秦时期的某个大神所写,主要描绘的就是神话故事的奇书,可是或许正是因为《山海经》中记载的事件过于的神话,由此导致了历代学者都对《山海经》持着嫌弃的态度,认为就是一部胡扯瞎编的书籍,没有任何的学术价值,在几千年历史中,《山海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