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长平之战前期,一直是廉颇进行对秦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廉颇认为对付秦军,先需要采取守势以避开秦军锋芒,待秦军疲惫松懈之时再采取主动进攻的策略,这样的策略后来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当时的秦军,在经历自秦孝公之后的几代人努力后,秦国国力强盛,秦军战力也已经是战国时期的相当强悍存在,在加上秦军还有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秦军想要在野战中击溃、团灭战国其他军队都是非常有把握的。廉颇也知道这一点,虽然长平之战的初期,秦军并没有打出主将白起的旗号,但是野战能力对于秦赵两国军队来说,秦国更胜一筹,所以“守”至最明智的选择,你秦国军队想要进入我赵国境内,可以啊,来攻城吧,攻城的战损比例一般都会在1:10或者以上。秦国纵使国力强盛,兵多将广,也承受不了高战损比,何况赵国当时的国力也不弱,兵源也很充足,攻城战一个不好将会把秦国拖入战争的深渊,就此疲软下去也并非没有可能。白起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直都在等待,等到廉颇能够主动出击,放弃城墙屏障,面对面一决生死。
[var1]
廉颇很能沉得住气,任你百般挑衅,我自岿然不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顺着你的心意来打。在长平之战前期,赵国获胜不多,但总归是保住了充分的战斗力。
然,所谓“久守城池必有破绽”,千年一计“反间计”再次发挥了其强大的威力,秦国散布消息“廉颇不可怕,可怕的是赵括”。一传十、十传百,加上赵括打小就展现出其军事天赋,以及其父马服君赵奢的威名,赵王终于忍不住更换了廉颇,自此长平之战拉开大幕,一场血腥的战争就此开启。
[var1]
故,廉颇不是能力不强,是不逢其时,被其他名将的光环所掩盖了一部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