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把兵权交给李严的原因是什么?

刘备把兵权交给李严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7 更新时间:2023/12/24 7:53:35

刘备把兵权交给李严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个误会。

刘备令人困惑的遗命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李严传》

“刘备以李严掌兵权”的说法来自上面的记载。

这个任命令人感觉有些自相矛盾。

首先,“统内外军事”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确实是史书上唯一一次出现的说法。

三国时期,掌握最高军权的任命,用的都是“督中外军事”。

曹真、曹爽司马懿姜维诸葛恪孙峻,全部都是用“督中外军事”。

李严的这个统中外军事,是个什么意思?

会不会这里的“统中外军事”就是“督中外军事”的意思呢?

不会!

曹真、曹爽、司马懿、姜维、诸葛恪等人,获得“督中外军事”权力时,或已是大将军,或已是太傅,都已是最高职位的大臣。

李严一个中都护,如何掌管中外军事呢?

其次,“留镇永安”显得与中都护、“统中外军事”自相矛盾。

中都护,是中军的重要职务,自然要随中军一起行动。

可是,刘备死后,中军自然要随刘禅回到成都,李严留在永安,如何行使中都护的职责呢?

而偏居永安的李严,又如何统内外军事呢?

虚衔事实上,刘备对李严的任命,基本上都是以“尊崇为主”:名头很响,但都留了后手,不给实权。

刘备在永安时,李严被任命为尚书令。

西汉后期到东汉中期,这是一个职权极高的职务,被称为“三独坐”之一,是直接对君主负责执行一切政令的首脑!

可是,东汉后期,当大将军、三公录尚书事时,尚书令就被压制下去了。

而蜀汉一开国,诸葛亮就已经以丞相录尚书事了!

李严“统中外军事”的名号也是如此。

曹丕以曹真“督中外军事”,是在废除了相国之位之后。即没有明确首辅的情况下,“督中外军事”才有意义。

可是,刘备以李严“统中外军事”的同时,又令后主对诸葛亮“以父事之”,明确以诸葛亮为首辅!

意思很明显:李严的“统中外军事”,只是一个名号!

李严,并没有真的掌握军权!

蜀汉统治的一贯作法有学者对蜀汉政权有职有籍可考者做过统计:一共189人。其中,随刘备、张飞的北方故旧22人,11.64%,诸葛亮等荆州人士66人,34.6%,巴蜀集团(含东州派、益州派)92人,48.1%,马超、姜维等陇西人士9人,4.7%。

从数据上看,巴蜀集团人士的比重是最高的,占了近一半。

可是,观整个蜀汉历史,几乎没有巴蜀集团人物在中央担任过实权大的重要的职务!

作为外来统治者,蜀汉集团一直不敢对巴蜀人士以实权相托,他们更喜欢用虚衔拉拢!

此后,诸葛亮要召李严到汉中,再次祭出这个招数:以李严为骠骑大将军。

只是···这不过又是一个虚名而已!

李严不是制衡诸葛亮的棋子许多朋友认为刘备以李严来制衡诸葛亮。

其实,夷陵之战后,当时的蜀汉已经疲弱不堪,刘备哪里还有资本来玩制衡术,制造内部权力斗争呢?

当时,制衡的基本方式是:以宗亲集团、功臣集团一起辅政。其中,宗亲集团是主要的“监护人”。

可是··刘备没有靠谱的宗亲集团呀!

人为制造一个与诸葛亮抗衡的李严,刻意制造权力斗争,结果有三个:

1、诸葛亮败了,李严掌权。那么,蜀汉江山更安全吗?

2、李严败了。那么,制造这出竞争干啥呢?

3、久拖不决,勾心斗角,本就最弱的蜀汉越搞越乱。

显然,刘备没有必要非要找人来制衡诸葛亮!

而且,李严,无论是资历、威望还是资源都完全不可能拿来制衡诸葛亮呀!

何况,李严为人孤傲,人际关系并不好,完全不是一个权利游戏的玩家呀!

所以,刘备即便要找人制衡诸葛亮,也是不会找李严!

总的来说,李严虽然确实也是托孤之臣,获得了很高的尊崇,但他并不是制衡诸葛亮的棋子,更没有掌管军权。

蜀汉集团一直在拉拢巴蜀人士,但多以尊崇和地方权力为主,至于敏感的军权,是不敢托付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事实的真相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刘禅,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刘禅一直被人们当做“扶不起的阿斗”,就算是一直到了最后的时候,仍然没能保住他的父亲给他留下来的蜀汉地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但是作为聪明的刘备的儿子,刘禅真的是扶不起吗?还是他一直隐藏着自己的聪明,不去表达?就连在他身边的诸葛亮都没能真正的看透他的聪明才智,一直到了最后的时

  • 陈登本是刘备的谋士,为何最后却投靠了曹操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刘备自起兵到创建蜀汉政权,身边聚拢过不少的人才,虽然大多数能“从一而终”,但也有中途退出者,而且大部分都转投曹操。在这批人当中还有一位让刘备无比推崇之人,不仅施政能力极佳,而且品德、谋略、胆识均过人,是难得一遇的综合性能臣。此人,便是曾帮助刘备获取徐州的陈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

  • 秦灭燕之战什么时候发生的?简介其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灭燕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秦灭燕之战,是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7年-前22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的作战。战争背景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参见秦灭赵之战)。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鞠武主张西与代联合,南与齐、楚结盟,北与匈奴结好,共同抗

  • 朱允炆削藩与康熙帝削藩有何区别?为何结果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削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历史现象。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藩王:指拥有封地或封国的亲王或郡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一般拥有兵权,镇守地方;藩王可以是皇帝的宗室成员,开国功臣或是地方势力首领。基于此,在封建王朝下,藩王和皇帝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几乎是在所难免了,也即皇帝希望掌控天下

  • 针灸鼻祖皇普谧,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针灸鼻祖皇普谧,他的一生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这个人就是晋朝的皇普谧,他的那部著作就是《针灸甲乙经》。但是到了皇甫谧这一代他家已经中落,皇甫谧年轻时生活十分拮据,俨然是破落贵族。皇甫谧虽然贫穷,但是却不坠青云之志,他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在医学上最主要的贡献

  • 耿精忠为什么谋反?耿精忠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耿精忠为什么谋反?耿精忠被谁杀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耿精忠(1644年—1682年),辽东盖州卫人(今营口盖州),清朝靖南王,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耿精忠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恢复衣冠,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被清军

  • 胡亥为何只用了三年,就把秦朝玩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胡亥为何只用了三年,就把秦朝玩完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大明的皇帝中,朱厚照一直不受人待见,他不喜政务,整日嬉闹玩耍,还造出来个臭名昭著的豹房,可是,在朱厚照在位的十几年中,大明王朝仍然稳健,也没有什么大规模动乱。胡亥也是有名的昏君,虽说这家伙心理比较阴暗,同样不管政务,每日饮酒作乐

  • 李恢是什么人?他都立下了哪些功业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用来形容蜀汉政权中后期将才匮乏。其实,蜀汉也有一些看似不知名的将领,却是战功赫赫,为蜀汉政权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李恢就是其中之一。李恢何许人也,他有何过人之处,立下了哪些功业呢?对话历史将为您一一讲述。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一、出身建宁,爨氏之侄李恢字德昂

  • 火筛是谁?他有哪些事迹与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火筛,明朝,历史解密

    火筛,又亦称为“科赛”、“郭锡”、“浩锡”,明朝蒙古右翼满官嗔(蒙郭勒津、蒙古贞)部领主,军事家,脱罗干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368年明军在攻陷北京城后,元朝残余势力退居至蒙古草原,号称“北元”。蒙古人虽退居草原,但仍一直觊觎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彻底消除隐患明朝边境隐

  • 清朝时期的刀尖药效果那么好 最后为什么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清代刀尖药,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清代有一种神奇的“刀尖药”,为什么后来却消失了?有钱都买不到我们都了解古代是一个封建落后的朝代,不管是生活条件还是思想文明,都要比现在落后许多,而清代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个封建统治的王朝,在清代入关后,发布了许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