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皇叔英年早逝,皇子却尚年幼,诸葛只能去代劳了,诸葛刚开始是平定自己国家内部的一些事情,南方的蛮夷之地便是其中一步。当蜀国经济取得一定发展,战士们都被训练的嗷嗷叫了,他向刘禅请求出师,恢复中原,只是可惜军力不济,每次都出现了不同的意外。人们觉得蜀国无法与魏国正面抗衡,怎么还去发动讨伐战争?南方的蜀国和北方的魏国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还是将帅的才能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呀!但是诸葛孔明可不是糊涂蛋,他还是很有底气的,至于他为何坚持北伐,小编为您揭晓。
第一点,当时北方的魏国形势不同乐观,因为遭受了在其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疯狂打击,这让本来相安无事的曹魏显得有点措手不及,经济在进步的他们突然被人捅了刀子,所以,这个时候魏国的很大一部分军事实力都被少数民族和地方上面的叛乱给牵制住了,所以这个时候,用来抵抗南方蜀国的军队显得相形见绌了。
第二点,便是诸葛的忠诚,诸葛死后,后世为他封侯,封的便是忠武侯。他一直是蜀国的忠臣,一个在南阳种地的农夫,居然让一个皇叔三次拜访,受到了极其高的尊重。此后,诸葛之命便成了刘备之命,鞠躬尽瘁,他将自己的所有人生规划都与北伐扶住联系起来了。白帝托孤之后,诸葛深感内心责任之重,当他夙夜不能合睡之时,便会想到皇叔最后的嘱托,他暗暗发誓要竭尽所能,要是死他也要让自己死在冲锋的路上。
第三点,天时地利人和是兵家规律,诸葛可能察觉到了司马家族对曹氏政权的惦记,所以越是晚打下魏国,以后就更难打下来。毕竟人家司马可是比曹丕厉害很多。况且两国军事经济上的差距也只会越来越大。等到了他们主动进攻的时候,防守起来就显得更加艰难。
第四点,当最高统治者刘备死于白帝城后,蜀国内部统治集团便开始出现各种混杂的组织,内部矛盾也开始呈现出来,睿智的诸葛想通过北伐来化解内部的矛盾,将两国之间不可化解的矛盾上升为最重要的矛盾。这样就能一举两得。第五点,诸葛亮拥有很高的军事指挥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战士们的战斗积极性,诸葛也会发明了一些先进的武器,这确实非常有用,在当时,不得不说他是一代奇人,有他在,成功的可能性便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