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去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盖住了墓碑上一字,康熙痛快跪下磕头

康熙去孔子墓不愿跪拜,大臣盖住了墓碑上一字,康熙痛快跪下磕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33 更新时间:2023/12/29 18:29:20

按照规矩,皇帝应该在孔子这位圣贤的墓前一跪三叩首。随行的大臣铺好地毯,摆好祭品,把康熙恭恭敬敬地请了出来,举办祭礼。本以为就是走个形式,没想到皇帝走到墓碑前皱了皱眉,然后就直接杵在原地一动不动。

[var1]

开弓没有回头箭,像祭祀这种庄严肃穆的事儿,于情于理都不应该半途而废。皇帝这样做其实是件很失礼的事儿,只是在清朝的时候皇权早已高度集中,武百官只是皇帝驾驭的工具。

尤其是满族官员往往以奴才自称,说话办事儿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掉了脑袋。他们根本就不敢对皇帝的行为指手画脚,随行的大臣也跟着傻傻地站在原地,像哑巴一样一声不吭。不过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var1]

孔子的后人孔尚任为了避免事态继续恶化,于是从随行的队伍中站了出来。他先是把皇帝派人请到一旁休息,然后派人用黄绫遮住了先祖墓碑上的字。

等康熙回来之后,孔子墓碑上的称号从大成至圣文宣王,变成了大成至圣文宣。这一字之差,让皇帝的眉头舒展了开来。康熙痛痛快快地跪下行礼,完成了整个祭祀,文武百官的心也跟着安稳了下来。

[var1]

根据《康熙起居注·二十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记载: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逮公卿士庶罔不率也。这句绕口的话就是康熙对孔子的评价,认可只是孔子圣贤先师的身份,所以才会做出那种拜师不拜王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解立场,有的事儿对一部分人来说只是鸡蒜皮的小事儿,而对某些人来说却可能是值得钻牛角尖的大事儿。

[var1]

企业家亨利福特说过,如果有一个成功秘诀的话,那就是想办法摸清别人的立场,然后从对方的观点出发,寻找满足的途径。《影响人类行为》里提到:行动是由我们的基本欲望所产生的。

几乎所有人的行为都在有意无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对方纠结的事儿是什么,只要能够洞悉对方行为背后的目的,就能给出对应的鱼饵,孔尚任正是用这种抓住了皇帝的这种心理。

[var1]

仅仅遮住了一个字,就让康熙这位文治武功的皇帝有了台阶,让孔子的祭祀顺利的进行下去。当然能有资格跟皇帝一块出巡,参加祭祀的官员都不是傻瓜。除了孔尚任之外肯定有不少人能猜出来康熙不愿意跪拜的原因。

只是他们并不愿意当出头鸟,唯恐引起皇帝的不满,谁也不愿意承担额外的责任。只有孔尚任因为孔子后人的身份站了出来,孔子曾说过: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var1]

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意识到了一言堂的弊病,臣子在君主行为不当的时候也不敢站出来反抗,只会导致国家逐渐消亡。康熙拜了孔子,却并没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吸取他的知识。

只是为了统治将孔子的思想当成了控制民心的工具,所谓祭祀更像是一种作秀的形式,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持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

更多文章

  • 战国三晋地区,从重义到重利,从节俭到奢靡,为何会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春秋三晋和战国三晋,战国三晋形势图,战国中的三晋关系

    它就把所有封建的、宗法的和纯朴的关系统统破坏。[var1]它无情地斩断了那些使人依附于天然的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即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别的联系了。”从重义到重利的变迁学者们对于春秋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一直有不同的观点,总体而言,不外乎是“礼”

  • 成于法家,败于法家的秦国,严刑峻法下的利弊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与法家相对的是什么学派,法家思想在秦国的典型实践是什么,秦国所推崇的法家思想

    秦朝的一统天下得益于法家的帮助,但它的覆灭也因为法家的严苛。后人评价秦始皇,常用暴秦来冠以之名,在今天看来,这种看法实属于偏见,对于有秦之功的士大夫,几乎无人因秦而逝,何来暴秦之言?[var1]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皆有不同之言,但法家在秦国的崛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家思想下秦国的兴亡公元前

  • 孔子的“孝”,小看家庭,大看国家,千年过去我们该如何看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的孝包括哪些方面,孔子论孝名言100句,孔子怎么看待忠与孝

    [var1]他们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从而得到了人们的信服和尊敬。因此,在古代中国,圣人和名人往往极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他们的言行举止或留于青史,或流于传记,或经过人们口口相传,都会影响当时民众,甚至是后人的思想观念。儒家思想认为圣人应当协助统治阶级治天下,这也正好迎合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 秦国的崛起真的是商鞅变法吗?答案可能在这70年的历史空白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没有商鞅变法秦国能一统天下吗,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现状,秦国商鞅变法简介

    [var1]对于秦国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叫商鞅的人,而商鞅变法分别是,1、土地私有,叫废井田开阡陌,只要自己种地的收成按照国家标准上交之后,剩下的全都属于自己,2、编户齐民,让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秦国的一颗“螺丝钉”,用现在话来说,就是“我是国家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3.二十等爵制,这项制度可

  • 一位落魄公子,为何春秋五霸中有四个都看好他?终成春秋最强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秋五霸谁最牛,春秋五霸的各个下场,春秋五霸的十大特征

    春秋五霸中谁最仁义呢?这个恐怕就要属宋国的宋襄公了。宋襄公曾经说过“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意思就是君子不杀已经受伤的人,不擒获已经头发发白的人。要说这五霸中最名不副实,被称为“蠢猪式仁义”的宋襄公了,毕竟他是五霸中实力最弱、最没号召力的。五霸之中最憋屈的当属秦穆公,秦国一直是有实力的,只不过地处西

  •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罕见公开发表对六国的评价,果然位置决定观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统一后怎么对待六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现状,朕统六国天下归一是秦始皇原话吗

    随后嬴政迅速清除权倾朝野的相国吕不韦的党羽,并将吕不韦放逐,真正的成为了天下最强国的王。[var1]嬴政拥有了正高无上权力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部署对六国战略,此后六国领土相继归入秦国彀中: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了赵王,赵名义

  • 司马师逼迫郭太后,废掉魏国皇帝曹芳,而司马师女婿是郭太后堂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司马师和郭太后关系,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司马师与曹芳关系

    在废掉曹芳之后,司马师在立新皇帝的人选上,与郭太后产生了争论。两个人的意见不一样,因为,选的人不一样。[var1]司马师想立曹据为皇帝,曹据是曹操的儿子,被封为彭城王。而郭太后反对说,彭城王曹据是他的叔叔,论起辈分,她是曹据的侄媳妇,如果曹据被立为皇帝,她的身份将非常尴尬。因此,郭太后主张立高贵乡公

  • 春秋外交家与战国外交家有何不同?春秋重信义,而战国重名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谋略家,春秋时候战国时候的外交家有哪些,战国时期的外交家叫什么

    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礼乐征伐出自天子的周礼遭到破坏,周天子威严不再,再也没有征召天下诸侯的能力,自此礼乐崩坏,诸侯王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诸侯国之间各行其是,相互称霸。此后,在短短的百余年间,诸侯国中相继出现了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闺闻、越王句践等霸主,他们为了争夺霸权

  • 春秋战国:为何高爵位诸侯国越混越差,低爵位诸侯国反而越混越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诸侯国谁的爵位最高,春秋诸侯国爵位排名,春秋诸侯国解析

    武王伐纣,灭商建周之后,为了管理庞大周王朝的领土,也为了犒赏追随自己的功臣,采取了分封诸侯的策略。以至于后来的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诸侯并起,直到秦国西出函谷,灭六国而一统天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强大诸侯的实际爵位其实都不高,而分封初期那些爵位高的国家反而在后世的争霸中只能

  • 战国最后一次合纵,联军打到秦国咸阳附近,为何撤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东五国最后一次合纵攻打秦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结果,合纵联盟

    联军的挂名统帅虽然是春申君,但是在实际行动中,指挥联军作战的还是赵国的庞煖。统兵作战可是马虎不得的,就连春申君也甘愿听令。[var1]此前中原军队攻打关中,只有三个可行的通道,函谷关、武关、临晋关。函谷关,是秦国正东面的雄关,关城修在峡谷中,因为深险如函而得名。函谷关扼守“1崤函通道”的咽喉,西接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