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有些影视剧中,朱元璋曾经投降过元朝,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在有些影视剧中,朱元璋曾经投降过元朝,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030 更新时间:2024/1/27 9:23:26

首先在回答之前,我们先要知道影视剧里的朱元璋是在什么情况向元投降的,又是向谁投降的,是以什么方式来说明投降的意图,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元朝末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中原,同时各地也陆陆续续开始响应刘福通的起义,徐寿辉起于湖北罗田,芝麻李起于江苏徐州,张士诚起于江苏泰州,郭子兴起于安徽濠州,明玉珍起于湖北随州,可以说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元朝开始逐渐走向崩溃,长江以南地区已经几乎全是汉人的天下,刘福田所领导的红巾军攻占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领土并不断地向北方和西北扩张,也就在这个时候徐寿辉称帝于武昌,拥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拥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称王于四川,并据四川、云南等地,那么此时的朱元璋在哪里呢?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才刚刚接手郭子兴死后留下的军队和地盘,其势力范围也只是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地方,也就是说现在的朱元璋实力可以说是最小的,说的难听点要不是刘福田的红巾军在与元军打的火热,朱元璋早就被灭了,但实际上朱元璋的运气不可谓不好,这个时候元军突然出现了一个旷世奇才,这个奇才堪比宋之岳飞、唐之郭子仪啊,那么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元末的旷世名将察罕帖木儿,他率领的元军仅仅只用10年的时间就将北方近百万的红巾军全部消灭,并顺利帮元朝夺回了北方之地,可以说这个时候察罕帖木儿无人可挡,百战百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给察罕帖木儿,在信中朱元璋表露出了归顺的意思,并主动派出使者和察罕帖木儿通好,察罕帖木儿也就顺势接受了朱元璋的归顺之意,并作出承诺会让元廷册封朱元璋为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并且在之后的不久,元朝廷也派遣户部尚书张昶、郎中马合谋与奏差张琏带着御酒、八宝顶帽和宣命诏书来册封朱元璋,但是就在这过程中,由于察罕帖木儿的事情太多吧,他竟然忘记把朱元璋的使者放回来了,仅仅只是寄了一封书信,这就使得朱元璋害怕察罕帖木儿是骗他的,所以朱元璋迟迟不愿意接受元廷的册封。

也就是在这僵持的过程中,元朝廷竟然发生了内讧,结果唯一可以救元朝的察罕帖木儿竟然就被刚刚归降的田非和王士诚给合谋给杀害了,不得不说朱元璋能做皇帝很大一部分就因为运气,朱元璋听到察罕帖木儿的死讯之后,大喜过望跳起来大喊“天下无人矣!”,随之彻底的拒绝了元朝廷的招降,并且朱元璋害招降了张昶,并杀掉了其他的元朝使臣,继续与元朝战斗,直至最后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以上就是影视剧所讲的朱元璋投降元朝的事情,但真实的历史真实这样吗?这里我就给大家讲下史书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记载:

第一、朱元璋的确向察罕帖木儿写过书信,也派过使者,但信中的内容和使者的意图并没有记载,所以不太清楚这书信到底写的是什么?或许是归顺的书信,但也许只是希望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但到底如何真的不得而知。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八月,遣使于元平章察罕帖木儿。时察罕平山东,降田丰,军声大振,故太祖与通好。”

第二、察罕帖木儿的确也因为某些事情忘记了让朱元璋的使者回来,并只是寄了书信说明,可以说如果察罕帖木儿记得把朱元璋的使者放回来,朱元璋恐怕早就接受了元朝廷的册封啦,这样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明朝啦。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六月戊寅,察罕以书来报,留我使人不遣”

第三、至于朱元璋在听了察罕帖木儿死讯之后,有没有说过“天下无人矣”这句话历史并无加载,包括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实录、明通鉴等史书都未见记载。

第四、朱元璋向元朝廷写通好的书信,派使者这件事情除了《明史》有过记载,其他的史书都未见记载,如《明史纪事本末》甚至直接跳过二十二年正月这段记载,直接到二月,所以不确定到底有没有这件事情。

总的来说史书对朱元璋向元朝廷投降的事情,并没有多少的记载,甚至可以说没有,除了明史有几段极少的记载外,其他的史书几乎就没有记载过,所以到底是真是假真的不可而知。只能说历史就是这样,扑朔迷离的历史才算是历史吧。

原创不易,难免有错误的地方,错误地方请指教,并请多关注,多点赞,谢谢

更多文章

  • 太平天国最高级的五大王,最后都死得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拜上帝会众万人在金田村“恭祝万寿”,并将这一天定为金田起义纪念日。3月23日,洪秀全在广西武宣登基自称太平王,后改称天王。这年年闰八月初一日,太平军攻克永安城,这是为太平军自金田起义以来占领的第一座城市,初七日,洪秀全进入永安。十月二十五日,洪秀全下诏,封杨秀清为东王

  • 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不关心朝政,很像文人,为何雍正还要囚禁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雍正三子胤祉,胤祉对雍正皇权的态度,三阿哥胤祉是不是被雍正折磨死的

    当太子与大阿哥失势后,胤祉就成为最年长的阿哥。在古代封建社会,比较注重礼法,在没有嫡子可选的情况下,胤祉身为年长者,自然具备夺嫡的身份优势。胤祉文武双全,为人友善谦和,一直是康熙特别倚重的一位皇子,康熙晚年去他家做客的次数高达十七次之多,这些足以让胤禛与其他皇子羡慕嫉妒恨。在胤祉周围,聚集着许多有声

  • 乾隆一生风流成性,为何依然能够长寿?与这三件事密不可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人家下江南,并不是去寻找美色,而是有着多重政治目的,所以不存在沿途风流的可能,所以,美色方面,虽然他是一个才子,有追捧佳丽的喜好,但这些并没有摧毁他的身体。又或者说,就算是频繁宠幸妃嫔,他也有足够的长寿资本。满清前中期的皇帝个个身体好得很,并没有因为美色而早死的记载,似乎只有溥仪有明确的记载,说

  • 和珅收礼时, 光收银子不刺激, 自己发明一招, 一直到现在都有人学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读书观史,谈古论今,传承人文,守望正义。清朝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很多人一开始了解清朝,都是通过经典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里有一个幽默有趣的形象,就是和珅,他看起来一团和气,实际上满肚子坏水,所以经常被乾隆爷和纪晓岚联手欺负。而真实历史上的和珅,可不像电视剧里那么窝囊,他是乾隆末期最有权势

  • 罕见老照片:美艳的她被慈禧特招入宫做女官,畸形审美下的束腰女孩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真实老照片,晚清时代慈禧的真实老照片,晚清慈禧真实影像

    两个被带上枷锁的犯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展现在相机前,罪犯也是最底层的人,往往也是能折射这个社会最基本的保障,图中的犯人连一件完好的衣服都没有,棉花都翻在了外面,而此时树上的树叶早已落光,冬天席地而坐,必定是体力不支或是身染重病,或许熬过这个冬天也是奢侈的愿望。图:束腰。旧时欧洲的陋习,如同中国缠足

  • 康熙爱女蓝齐儿有多惨?生母刷马桶,驸马葛尔丹又被康熙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葛尔丹死后蓝齐儿嫁给谁了,康熙和蓝齐儿的关系,葛尔丹蓝齐儿视频

    《康熙王朝》主要讲的就是康熙在位期间的风风雨雨,里面更多的是讲述了男人对权势的争夺,里面的女性角色屈指可数,但是也有几个让人深刻的女性:孝庄太后、苏麻喇姑、赫舍里皇后、容妃和格格蓝齐儿,前面三个其实还是算幸福的,得到了康熙的敬重,容妃和蓝齐儿就悲剧了。容妃和康熙的感情原本很好,可是却因为容妃坚持孝庄

  • 大小金川之役中,4个打败仗的清朝统帅,后来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平定大小金川,小金川之战是在乾隆期间发生的吗,清朝平定的大小金川在哪里

    这个做法是为了加强朝廷对少数民族的控制,但势必引起惨烈的博弈。因为少数民族土司在当地经营那么久,现在搞归土改流,就等于把他们的权力都剥夺了,自然容易引起土司反抗。清朝初期,云贵地区推行曾推行归土改流的政策,比较成功。但对四川地区的土司,朝廷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当地民风彪悍,以懦弱为耻,人人善斗,

  • 奕能文能武,咸丰身体残疾资质愚钝,为何道光反而选了咸丰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道光与咸丰,道光对咸丰的评价,道光与咸丰有什么关系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奕的能力显然要高于道光,无论是文治方面,还是武功方面,道光的能力都要稍逊之。道光唯一比奕强的,就是他会演戏,有一个好师傅。但恰恰就是这么一点点的优越,让咸丰赢得了皇位。道光虽子嗣不少,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活下来的子嗣共有六位:皇四子咸丰、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

  • 大清藩属国申请改名,嘉庆帝盛怒,将其国名颠倒,至今在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各藩王名字,清朝皇帝对藩王的处理,清朝的藩王有权力吗

    中国有句老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作为长期以来一直站在世界顶端的中国,也收复了不小的周边小国。只是并不同殖民地,藩属国的国家主权依旧存在。这其中有不少想依赖中国,寻求保护的藩属国,但也有不少想脱离控制,甚至夺得中国领土的藩属国。如今的越南便是其中之一,在清朝嘉庆皇帝时,当时的越南便因“改国号”被

  • 太平天国猛将林凤祥被押进京,咸丰静坐许久只字未说,长叹一口气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天国林凤祥之死,林凤祥任职公示,清末人物林凤祥简介

    在清朝末年,因为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大型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太平天国也曾经发动过北伐,也是以失败告终。后来忠王李秀成在狱中写下回忆录,其中提及这次北伐,将其称为“十误之首”。北伐失败,直接导致太平天国猛将林凤祥被俘虏,他被押解进京,咸丰见了他呆坐良久,没说一句话,只是长叹了一口气。北伐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