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勾践的后代在汉朝建立神秘王国,刘邦允许,汉武帝:必须灭掉

勾践的后代在汉朝建立神秘王国,刘邦允许,汉武帝:必须灭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39 更新时间:2024/1/19 18:51:01

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若按地理位置来说,相当于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越南等地。在《过秦论》中也有:“

南取百越之地……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var1]

问题来了,百越中的“越”,指的是什么呢?有人说,越同“粤”;也有人认为,“越”指的是越族。其实,目前最被接受的观点是,百越中的“越”是古越族的泛称,这里面有吴越、闽越、骆越、扬越等不同分支。其中,闽越这个分支不得不提,因为在汉朝初年,刘邦特地允许建立闽越王国,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个神秘王国被撤销了。

一、大禹后裔建越国,勾践称霸七代亡

提起越国,人们就很容易想到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越国的始祖是夏朝第六代君主的儿子无余,属于大禹的后裔。在那个时代,越国地处偏僻,很少和中原地区发生联系。春秋末期,吴王阖闾侵犯越国,最终受伤身亡,导致吴越两国长达三十多年的相互征伐。后来越王勾践通过卧薪尝胆一举灭掉了吴国。勾践灭吴后,迁都琅琊,吸收中原文化后,曾一度让越国国力达到顶峰。根据《荀子》版本的说法,越王勾践曾是“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霸。

[var1]

勾践虽然独霸江淮多年,遗憾的是,勾践去世后,越国连续发生了三次弑君事件(“越人三弑其君”),导致越国国力大减,而邻国的楚国早和越国结下仇怨,待到勾践的第七世孙

越王无疆

时期,楚威王暗中准备多年,终于灭掉越国。从此,越国王族后裔分散各地,各自称王,建立不同的“越国”。例如,战国末年,勾践的第14世孙无诸

闽越国国王

,而和闽越国相邻的

东海国国王

驺摇也是勾践的第14世孙,他们的地盘虽然不同,但都称自己是越国正统。

后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平定百越,为了稳定百越,秦始皇让闽越王

无诸

继续管理闽越地区,只是,削去他的王爵,封他为闽越君长。

[var1]

二、离楚归汉立勋功,恢复旧国得汉宠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六国遗民纷纷响应。

无诸

早对秦朝的苛政不满,他果断带领闽越百姓起义,在东方响应陈胜吴广,成为第一批起义的秦朝官吏之一。

[var1]

巨鹿之战后,天下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项羽成为最强势力,而刘邦占领了秦都咸阳,势力也不容小觑,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到了这时,成了楚汉两方之争,其他势力只能选边站了。

由于项羽的综合实力较强,在秦末另一位枭雄吴芮的建议下,无诸率领闽越将士投奔了项羽。无诸以为,以自己昔日闽越王的身份,再加上身后闽越部将的支持,项羽肯定会重用自己。遗憾的是,项羽当年大封异姓王,其他加盟项羽的枭雄都被封王,唯独无诸没有被分封。因为项羽认为“楚、越旧隙”。

[var1]

啥意思呢,众所周知,项羽乃楚国将领项燕之孙,自称“西楚霸王”,他自认为代表楚国;无诸是越王勾践之后,自认为是越国正统。在战国时期,楚国和越国恩怨不断,越国正是被楚国所灭。项羽认为,楚越之间有旧仇,怕无诸得势后会报复自己,所以没有给无诸封王。

无诸觉得项羽格局太小,不是天下之主,于是改换门庭。《史记·东越列传》记载:

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率越人佐汉。

无诸趁着刘邦攻打项羽的时候,阵前倒戈,带着数万闽越将士投降刘邦,导致项羽兵败。

[var1]

俗话说,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楚汉之争初期,刘邦处处挨打,无诸的加盟,让刘邦倍感温暖。刘邦得知无诸是越王勾践的后裔、闽越王国的身份后,为了让无诸死心塌地,刘邦当即表示:若夺取天下后,会重新恢复无诸闽越王的身份。无诸感激涕零,表示一定肝脑涂地,帮汉王夺取天下。

事实证明,无诸的选择是对的,楚汉之争时期,无诸的势力主要在项羽的背后,他利用小股势力不断骚扰项羽,给项羽的大后方造成很大困扰,为刘邦的正面战场赢得了很多战机。垓下之围后,刘邦胜出,后来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履行了当时的承诺,册封无诸为闽越王。无诸也成为汉朝为数不多的异姓王之一。下图为无诸雕像:

[var1]

三、汉高祖的宠爱,汉武帝的无奈

且说无诸被封为闽越王后,在汉朝的管辖下,闽越国实现“高度自治”,他积极发展农业和渔业,大力发展金属冶炼技术,推广铁器和农具,闽越国的势力很快得到提升,成为一个富庶之国。

无诸一生,对汉朝都忠心耿耿,对汉朝皇帝毕恭毕敬,从未逾矩。但无诸去世后,他的后代则不一样了。

闽越国富庶之后,军事实力也大增,成为了周边封国极力拉拢的对象。公元前174年(汉文帝六年),刘邦的第七子、淮南王刘长起兵造反,闽越国暗中提供经济援助,后来刘长失败了。

[var1]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爆发,闽越国又成为吴王刘濞拉拢的对象,这一次,闽越国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出兵协助刘濞。最后,七国兵败,很多谋反的大臣为了逃命,纷纷逃到闽越国的境内,闽越国王不但没有将这些罪臣交出去,反而提供庇护。此举让汉景帝非常恼火,只是闽越地形复杂,又有瘴气,汉景帝觉得出兵攻打不划算,咽下了这口气。

[var1]

到了汉武帝时期,闽越国仗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断出兵吞并周边区域,例如,另外一个越族国家东瓯国就被闽越国不断侵扰,最后上奏朝廷要求举国搬迁到庐江。闽越国越来越放肆,让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忍无可忍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闽越国发兵侵略东越,太尉

田蚡

(汉武帝的舅舅)不赞成出兵,觉得出兵不划算,汉武帝没有听舅舅的话,他决定给闽越国一些教训。于是,汉武帝派会稽太守

严助

为主帅,大将军

王恢

韩国安

为副将,兵分三路攻打闽越。闽越国虽然兵强马壮,但面对中央王朝的镇压,很快扛不住了。当年,闽越王被弟弟

余善

弑杀,向汉朝投降。汉武帝决定将闽越国一分为二,分为东越国和越繇国。分而治之,间接削弱闽越的实力。

[var1]

四、吃一堑未长一智,分二国仍生二心

闽越国一分为二后,并没有就此安分下来。东越国国王余善韬光养晦,等待时机。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二十五年),汉武帝出兵攻打南越叛军,东越国暗中和南越勾践,出兵8000人,名义上帮助汉朝,实际上却在帮助南越,最终事情败露,汉武帝震怒不已。

[var1]

汉武帝这时终于明白,若想彻底解决闽越的问题,靠分而治之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取消他们的封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于是,汉武帝刘彻一纸令下:撤销东越国和越繇国(原闽越国)的封国地位,并且派兵驻守在其境内,虽然余善等人曾起兵反抗,但很快被汉武帝镇压。此次事件之后,汉武帝将大量闽越人迁到江淮一带,彻底解决了闽越问题。

[var1]

五、历史与君读,笔者有话说

《史记》云:

“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

站在西汉统治者的立场来看,闽越国反复无常,多次反叛,必须要撤销掉。但站在闽越统治者的立场上来说,闽越国乃大禹、勾践的后裔,他们早有复国的打算。再加上闽越国远离汉朝长安,天高皇帝远,给他们作乱提供了机会。下图为越王台:

[var1]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时代,汉武帝刘彻又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君主,闽越国的反复无常,最终迫使汉武帝拔掉这颗“毒瘤”。至此,闽越国300年再未发生叛乱,对中华民族的统一意义重大。

更多文章

  • 甘戊出使齐国遭到船夫的嘲笑,而他只用几句话就让对方哑口无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甘丞相为什么要去齐国,甘戊与船夫,甘戊与船夫原文注音

    原文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④,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⑤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⑨之君,万乘之主,

  • 楚共王:父亲楚庄王对其影响多大?生前自拟谥号,子囊巧妙更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楚共王谥号,楚共王死于哪一年,楚庄王和楚襄王什么关系

    当然,谥号有褒义、中性和贬义之分。比如,文帝、武帝中的“文”和“武”都是褒义。而隋炀帝、周厉王中的“炀”和“厉”则都是贬义。帝王自然是都想去世后有个好的谥号,但是这也由不得他们,毕竟谥号这个东西是后人给的,他们很难做主。[var1]不过,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君王,他在死前就替自己想好了谥号,而且还

  • 出土的这九件战国秦汉文物,带给我们一个与《史记》不同的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墓出土文物图,秦始皇文物,秦始皇最有价值的文物

    1九年相邦吕不韦戟/戈秦始皇的出生,与吕不韦关系密切。吕不韦本是商人,因看中在赵国的秦质子异人,于是游说秦太子妃收养异人为嫡子;并将姬妾赵姬嫁给异人,生下未来的秦始皇。之后异人即位为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相国。秦庄襄王去世后,秦王政即位,继续仰仗吕不韦,并称其为“仲父”。出土文物有大量“相邦吕不韦”的

  • 勾践消灭吴国后,为何越国也突然消失了?什么原因导致越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勾践灭了吴国后怎么了,勾践消灭吴国的真正原因,勾践灭吴国的全过程

    [var1]就在中原大地各国拼命扩张的时候,在当时周朝影响力最东南的区域却有两个国家,在远离中原富饶地区却拥有着一支强兵劲旅,体量虽小却在后来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为辉煌的篇章,这两个小国一个是吴国一个就是越国。而在我们所熟悉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之后,竟然把强大的吴国给灭了,可是为何随后越国也突然消失了

  • 从春秋战国的量变到质变,看春秋与战国的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战国各有什么特点,春秋战国的细节和感悟,春秋多少年战国多少年

    [var1]文化上的变化在当前的史学界,比较认同的说法是,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从春秋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事件。这两者的共同特征在于,以下克上,都是诸侯底下卿大夫抢占了诸侯的合法地位,这是宗法制的彻底崩坏,“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在《资治通鉴》中,就如此描述了三家分晋

  • 春秋和战国时期普遍存在的战争观,尚武精神盛行,重信守礼是常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正确评价春秋战争,解析春秋战争,春秋时期大的战争格局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和诸侯的争霸导致战争频繁发生,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动荡期。在当时,与“游说”和“论战”相比,“武力”成为最有利的工具,谁的武力强大,谁就有最终发言权。因此,“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战争观。本文以尚武观为中心,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观,并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其原因。[v

  • 扁鹊没有治好我的腿伤,无奈之下,我去东汉末年觅名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名医扁鹊的读后感60字,名医扁鹊真实故事,扁鹊是怎么变成名医的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场梦,并没有过多在意。直到我对历史有一定研究之后,才发现梦中出现很多的场景居然与正史中记载的事件是基本吻合的。难道我的梦是真实的?我不知道,也不敢确定,但我觉得我应该写下一些文字,记录一些我梦中的场景,并结合权威的史料,还原出历史真相。[var1]大白战国之旅,因腿伤偶遇扁鹊时光

  • 《左传》中引人注目的“兄弟”——贤德的子鱼与不智的宋襄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左传襄公十五年的故事,左传中的重要事件,左传中宋襄公的形象

    宋襄公虽然名列“春秋五霸”,但在位仅十四年,宋国国力不强,霸业如昙花一现,对列国情势之影响有限,所以《左传》中有关宋襄公的事迹并不多。然而,在极少的篇幅之中,《左传》以简洁的风格、利落精要的笔法,将宋襄公迂腐固执的形象,作了一番完美的刻画,这正呼应了宋襄公如昙花一般的霸业——虽然短暂,却令人印象深刻

  • 历史上BUG一样存在的人物之“星二代”孙膑升职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的个人资料及介绍,孙膑最终怎么样了,孙膑历史人物资料

    [var1]孙膑动漫形象为什么说孙膑是“星二代”呢?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规划为一个时期,而孙膑的老老老爷爷是孙武,孙武虽然在孙膑出生之前已经去和上帝去打牌了,应该是玉帝打牌去了,但是孙膑只要在哪里提起孙武别人也会对他刮目相看的,这就是明星效应,“星二代”孙膑不仅出身好而且导师也是世界级著名教授鬼教

  • “仲父相邦”和“一字千金”的来源,原来背后是和吕不韦相关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仲父吕不韦简介,吕不韦一字千金的典故,吕不韦故事讲解

    今天我们讲一个词“仲父相邦”。这词语的意思是要先从嬴政的亲爹子楚说起,子楚有一次到吕不韦家去吃饭,就发现吕不韦身边的妻妾如云,他发现其中一个长得挺漂亮,就要跟吕不韦讨要。[var1]吕不韦开始觉得生气,后来转念一想送人情就送个整的,结果最后就判给了他就算成就你们的好事。这个女孩就叫赵姬,后来居然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