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左传》中引人注目的“兄弟”——贤德的子鱼与不智的宋襄公

《左传》中引人注目的“兄弟”——贤德的子鱼与不智的宋襄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60 更新时间:2024/1/25 8:16:58

宋襄公虽然名列“春秋五霸”,但在位仅十四年,宋国国力不强,霸业如昙花一现,对列国情势之影响有限,所以《左传》中有关宋襄公的事迹并不多。

然而,在极少的篇幅之中,《左传》以简洁的风格、利落精要的笔法,将宋襄公迂腐固执的形象,作了一番完美的刻画,这正呼应了宋襄公如昙花一般的霸业——虽然短暂,却令人印象深刻。而令人过目不忘的原因,除了宋襄公本身具有鲜明的性格之外,自是得力于《左传》作者灵活运用了“对比法”来塑造人物。

[var1]

宋襄公画像

在《左传》中与宋襄公对照的人物,正是与其同进同退的子鱼——“襄出则子鱼立,襄入则子鱼退”。子鱼和襄公的对比演出,不仅汇集了读者的目光,更让两位主角的性格有了立体且完善的呈现。

一位是贤德睿智的谏臣,一位是迂腐不智的君。这一对,不愧是《左传》中最引人注目的兄弟、君臣。

子鱼器识卓越,智慧过人

宋襄公即位后,遂任命子鱼为左师掌理国事,宋国因此而大治。在《左传》的记载中,作者以一“治”字作为结尾,行简洁利落,为子鱼的智慧和能力作了有力的见证,亦展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

《左传》中对子鱼和宋襄公的描写最多、刻画最深的自然是“泓水之战”。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讨伐郑国,楚国伐宋以救郑。

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子鱼去年冬天预言之灾祸发生了。宋军和楚军在泓水对峙,子鱼认为敌人尚未渡河,可以即刻下令攻击,遭到宋襄公的反对;楚军渡河后,列阵未成,子鱼再度请求攻击,宋襄公则再次反对;待到楚军摆好阵势展开攻击,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也在此役中受伤。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宋襄公剧照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三传对“泓水之战”的记载,以内容而言并无太大差异;就人物而言,《左传》、《谷梁传》都以宋襄公及子鱼为主角,《公羊传》则以“有司”替代了子鱼的位置,对于官吏姓名并未提及。

就叙述手法而言,《公羊传》、《谷梁传》以对话为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依序记录臣子不断请求攻击楚军,而宋襄公一再拒绝;但《左传》则采用“先叙后议”的方法,将“泓水之战”分成两部分,并分别处理:前半部分以对话来呈现作战过程,后半部分则阐述宋襄公和子鱼的作战理念,在史料处理及谋篇技巧方面,《左传》显得独具一格。

宋、楚“泓水之战”被后世列为《左传》十大战役之一,作者仅用六十个字叙述,非常简洁。子鱼两度请求进攻时,宋襄公一再反对,《左传》只用“未可”、“不可”四字带过。

在玲珑看来,作者此举“故弄玄虚”,只记录事实,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读到这里大家都认为宋襄公胸中自有甲兵数万,且胜券在握。此乃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写作手法。

前半部分读者们满心期待的结果,却是令人气结的扼腕叹息——“宋师败绩,公伤股”;后半部分先记宋襄公“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写子鱼“明耻、教战,求杀敌也”,可见子鱼言战之淋漓痛快,足破宋襄公之迂腐。宋襄公不合时宜的思想,对照子鱼精确求变的兵法论述,君臣二人精拙立见。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宋襄公剧照

又,宋、曹、邾、鄫四国在曹南会盟,鄫子来不及参加,结果宋襄公要求邾文公杀死鄫子来祭祀土地神,子鱼以“得死为幸”强谏;两月后宋军包围了不肯顺服的曹国,子鱼再度诤谏,期盼宋襄公偃武修德。相比迷信、鲁莽的宋襄公,静、理性的子鱼,和他谋国处事的明确理念,显得格外出众。

在战场上,子鱼是胸中自有甲兵的军事家;在庙堂上,子鱼是见解犀利、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他对传统的德治观念自有坚持,却不因此拘泥而墨守成规,无愧是一位文武兼修、具有多元智慧的贤臣。

子鱼直言直谏,忠心耿直

每当宋襄公有所举动,《左传》便记载子鱼以讽刺之言贬之。《左传》不仅以对比的手法刻画了子鱼和宋襄公之形象,也肯定了子鱼之善谏。为了呈现子鱼直言直谏的特质,从子鱼出场到退场,作者极尽语言描写之能事,鲜活了子鱼的谏臣形象。

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宋桓公生病,太子兹父再三请求父亲立年长且仁德的子鱼为君,子鱼则以为能让国的兹父才是仁者,自己不如他且受国不合礼制,便快跑而出。

在玲珑看来,“兄弟让国”在诸雄争霸的春秋时代本属异事,《左传》特别以当事人现身对话的方式来表现,显得格外生动、深刻。子鱼先破“仁”字,后驳“长”字,可见《左传》运用了“倒换”之笔法。无论是有意还是巧合,这种笔法恰好为子鱼和兹父日后的对立,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线索,亦暗示了子鱼的谏臣身份。

行动是人性格的表现,语言则是人内心世界的显露。因此,对行动的描写一定要选择最有意义的行动,最好是有思想性且又能显示人物性格的行动。正因如此,除了条理清楚的对话之外,《左传》对人物行动的描写亦匠心独具,“遂走而退”四字,不仅与对话相呼应,也显示出人物果断、耿直的性格,子鱼的谏臣形象已呼之欲出。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齐桓公剧照

在上文“宋公要求邾文公杀鄫子祭祀神灵”这一事件中,子鱼对宋襄公失德越礼的行为,感到义愤填膺。他以“用”字为轴心,先提出“用人祭祀难道不违反礼制吗?”其次质问“如果祭祀的目的是为了人,那么用人祭祀,谁敢享用?”宋襄公一心想效仿齐桓公,子鱼便以齐桓公作为例子,说明霸者尚德的道理,最后直“怼”宋襄公:“如今一会盟就侵害两国国君,霸业如能成?”

子鱼连续说了四个“用”字,字字铿锵;连续三次提问,条条入理;最后子鱼以“得死为幸”作结,锋利简洁,令人叹服。这段诤谏宋襄公的言辞,不仅突显出子鱼仁厚的性格,也显露出他具备智者的见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子鱼忠心耿直的谏臣形象。“得死为幸”四字不仅展现出他直言无讳的气概,也流露出他内心深深的忧愤。

遗憾的是,子鱼这番诤言似乎没有让宋襄公觉醒,宋襄公仍然想依赖武力称霸。这对当年互相让国、后来齐心协力的兄弟,开始显出不同的性格和政治理念。

[var1]

《东周列国·春秋篇》宋襄公剧照

僖公二十一年春天,宋襄公举行了“鹿上之盟”,子鱼认为小国争当盟主是灾祸,宋国恐怕要灭亡了。子鱼此诤言,言犹在耳,但宋襄公不能听,结果秋天时宋襄公在孟地会盟时便被楚国俘虏,直到冬天才被释放。

《公羊传》详细地记载了这一起“绑架事件”。简而述之,就是:楚国背信,俘虏了宋襄公,并且以此要挟宋国,没想到子鱼临危受命、回国继位,如此一来,宋国有了新君,楚国的诡计便无法得逞,只好释放了宋襄公,子鱼亦不负所托,归政宋公。

《公羊传》的记载,显示出兄弟二人互信互助、无私无我的高尚情操;反观《左传》的记载,则着重在子鱼对宋襄公的诤言。子鱼两次诤言中出现了三个“祸”字,与之前宋襄公让国时的连续三个“仁”字相映成趣;宋襄公虽然被释放,但子鱼仍指出“祸犹未也”,显示出子鱼之忧患意识,也为宋襄公的命运预作暗示。

[var1]

《春秋左氏传》

子鱼言辞虽简短,但直言直谏的气势十足,他当已意识到宋襄公之不自量力、称霸心切,所以言语愈加激烈。子鱼示警频频、宋襄公一意孤行,二人已渐行渐远,在《左传》作者对比手法的描写下,这对兄弟的形象更加鲜明:一是仁厚贤明,一是昏庸愚昧;一是高瞻远瞩,一是短视近功。

宋襄公的迂腐不智,不仅让子鱼痛心,也让后人气结。面对执迷不悟的宋襄公,子鱼不断诤谏,即使在“泓水之战”战败、宋襄公重伤之际,子鱼依旧直言直谏,其忠心耿直的性格全然流露,而这一段精彩的退场谏言,亦为他的谏臣形象画下了完美的句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BUG一样存在的人物之“星二代”孙膑升职记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膑的个人资料及介绍,孙膑最终怎么样了,孙膑历史人物资料

    [var1]孙膑动漫形象为什么说孙膑是“星二代”呢?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规划为一个时期,而孙膑的老老老爷爷是孙武,孙武虽然在孙膑出生之前已经去和上帝去打牌了,应该是玉帝打牌去了,但是孙膑只要在哪里提起孙武别人也会对他刮目相看的,这就是明星效应,“星二代”孙膑不仅出身好而且导师也是世界级著名教授鬼教

  • “仲父相邦”和“一字千金”的来源,原来背后是和吕不韦相关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仲父吕不韦简介,吕不韦一字千金的典故,吕不韦故事讲解

    今天我们讲一个词“仲父相邦”。这词语的意思是要先从嬴政的亲爹子楚说起,子楚有一次到吕不韦家去吃饭,就发现吕不韦身边的妻妾如云,他发现其中一个长得挺漂亮,就要跟吕不韦讨要。[var1]吕不韦开始觉得生气,后来转念一想送人情就送个整的,结果最后就判给了他就算成就你们的好事。这个女孩就叫赵姬,后来居然给子

  • 春秋战国阴晋之战,秦国找到了差距,吴起检验了魏武卒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吴起魏仲虎,秦国吴起生平,秦国攻魏之战

    春秋战国秦国的历史上有两个秦惠公,在写到后一个秦惠公时,《史记》里面并没有记载秦惠公发动秦魏阴晋之战的事,相反,而是着重描写了秦惠公派兵攻打巴蜀,收复南郑一事。那么,秦后惠公在位十三年,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秦后惠公是秦简公的儿子,由于他继位时年龄也不小了,所以对秦简公时期丢失河西走廊的事耿耿于怀,在

  • 春秋战国各国都有人才投奔,为何没有投奔周天子?这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周天子哪去了,春秋时期各诸侯争霸有何利弊,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三个原因

    [var1]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呢,这一些诸侯国有自己的封地,在自己的领地上是君主,周天子实际上如同联邦制元首一样,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他没有多少力量干涉诸侯国的内政。此后,周人又因为功勋、血统一直分封,导致的结果就是周天子的直属领地越来越少。早先,虽然周天子的领地少了,但多年塑造的威望还在

  • 项羽为何不过乌江?项羽在那首诗里,已经把理由讲得很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为什么宁愿死也不过乌江,项羽乌江古诗原文,项羽为什么要渡乌江

    项羽当时是做过解释的。“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意思是说,他带着江东子弟兵出关打天下,结果回去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因此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这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解释的。当初他受江东父老的嘱托,带着各家子弟出去打江山,挣

  • 关羽被困麦城,侄儿刘封为何见死不救?诸葛亮的这盘大棋无人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麦城被困刘封能救得了吗,关羽败走麦城刘封见死不救,刘封救关羽全过程

    关羽兵败麦城汉中之战,刘备终于在正面战场堂堂正正地击败了曹操,令天下大惊。不过事实上,刘备此战也打得非常辛苦,整个益州几乎到了“男子战,女子运”的地步,所以按照常理来说,接下来刘备集团就应该进入休整阶段,尽量避免对外发动大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刘备在听闻曹操要联合孙权图谋荆州时,竟然直接命令关羽对外

  •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多奢华?引得后世接连盗挖,连项羽都在其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陵墓到底有没被项羽挖过,关于秦始皇陵墓的资料和照片,项羽挖掘秦始皇墓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秦王赢政先后攻灭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数百年以来的战乱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秦王朝盛极一时,但由于作为统治者的秦始皇滥用民力,不顾百姓死活,使得秦朝在统一之后仅仅统治了十多年就灭亡了。其中一项劳

  • 若北伐成功,诸葛亮会拥兵自立吗?曹操说出自己的看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评价诸葛亮四句话,诸葛亮对曹操北伐的看法,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会怎么样

    诸葛亮的选择第一点要考虑到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做自己的主公,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实现自己所提出的“三分天下”的想法,或者说是简单地因为刘备请了他三次,自己被感动了就出山。诸葛亮是一个谋士,他之所以选择刘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复兴汉室。古代不比现在,凡事要讲究一个“礼”,一旦在道德上不占理,就会被天下人

  • 马谡当年真的是被诸葛亮斩了吗?或许结局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马谡,诸葛亮马谡搞笑视频,刘备历史说过马谡不堪重用吗

    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具有未卜先知,能够预言后世的能力,那么诸葛亮为何当初不听刘备的临终劝告,非要让马谡前去镇守街亭呢?这主要还是得从这两人的渊源说起。马谡和诸葛亮的渊源颇深。马谡的哥哥马良曾是诸葛亮最欣赏的人,两人的关系不仅非常的友善,而且马良还曾以尊兄来称呼诸葛亮。当年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兵败之

  • 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丢弃十万楚军只带八百骑突围?真相悲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为什么被围垓下,垓下之围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项羽兵败垓下小故事50字

    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虽然是婉约派的代表,但是她的这首《夏日绝句》至今读起来仍然豪气冲天,力透纸背。不过李清照对项羽有点误会,因为项羽不是不肯过江东,而是真没办法过江东。当然,这个误会的产生不怪李清照,只能怪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给项羽安排了一个乌江自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