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鞅有个发明,官吏害怕,百姓喜欢,现在仍然很先进

商鞅有个发明,官吏害怕,百姓喜欢,现在仍然很先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869 更新时间:2024/1/23 12:43:42

[var1]

变法

除了这些呢,一些对法律条的解释,以及地方上记载的一些经典案例,都具有法律效力,以上林林总总,都成为秦国的法,一起构成秦国庞大的法律体系,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基本涵盖了国计民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后人统计,已知的律,如《田律》《工人程》、《内史杂》等就有三十余种,在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饲养牛马,如何储藏粮食、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等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要求。

那么,如此之多的法律,该如何执行呢?商鞅的这个发明,就此脱颖而出了。

一:儒家的如意算盘

在治理国家方面,儒家讲究愚民政策,讲究“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只需要让老百姓知道怎么干就行,不需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不需要老百姓知道?可以保持神秘感,让老百姓警惕起来,时时刻刻都非常小心,话说老百姓一旦小心起来,犯错的机会自然会减少,天下不就好治理了吗。

儒家打的就是这样的如意算盘,总之就要让君、律法如神龙之见首不见尾,才是个合格的管理者,然而商鞅呢?

[var1]

商鞅

有人居然说他是穿越过去的,好像有点道理,因为他关于驭民的思想,放在现在,也是很先进的,商鞅怎么想的?

“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聪明人制定的法律,一定要浅显易懂,让老百姓很容易就能明白,因为商鞅认为,只有老百姓明白,才能“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老百姓都明白,才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使遵法成为一种很自觉的行为。

商鞅就能有这么先进,很早就知道普法,在两千多年以前,这基本上能称之为一种很先进的发明了,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

二:商鞅的发明

这项发明记载在秦国解释法律条文以及记载成熟案例的《法律答问》当中,因此,同样具备法律效力,在秦国一直沿用下来,可为什么是官吏害怕,百姓喜欢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针对官吏的。

[var1]

治狱吏不直者

人们常说秦法严苛,事实上,他只是对官吏严苛,大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大约搞过五次大规模移民,前213年,迁往北方修建长城的那一次,就特别有意思,什么意思?这次发配到边疆修长城的,不是别人,全是“治狱吏不直者”,贪赃枉法的官员,一次处理的官员就能有这么多,秦律中就有规定,老百姓盗五钱的财物是谇(警告),害盗(主管捉拿盗贼的官吏)呢?同等罪行,他受到的惩罚是劳役,差别就能有这么大。秦,对于官员,要求就能有这么严。据说孟姜女的老公范喜良,就是修长城时累死的,也许,他就是个“治狱吏不直者”吧。

具体一点,商鞅很直接的要求:天下百姓以吏为师,老百姓有不懂的,可以主管官吏去询问,主管官吏呢,必须给老百姓解释清楚,还得有书面记载,有固定的格式,上面得写清楚问事人,回答人,内容,以及问答发生的时间、地址,一切记载清楚以后,一式两份,一份交给百姓,一份装在匣中,盖上官印,放府库中保存。

[var1]

以吏为师

倘若老百姓过来询问,官吏大摆官架子,就是不说,或者不好好说,不好意思的很,以后百姓犯罪,而且还恰恰是他询问的这条罪,官吏就要以同等罪名加以处罚,而且处罚的比老百姓还严重。

这样的规定,老百姓能不喜欢吗?而官吏呢,很害怕啊,老百姓来询问时,自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个不小心,没给老百姓解释清楚,人家以后就犯这条罪,那么,麻烦肯定大了,有了这样的规定。

老百姓问话,官吏敢不好好回答,敢置之不理吗?,两千多年以前的秦国,两千多年以前的商鞅,他的发明就能有这么先进,通过法令的方式让官吏很热情的为老百姓服务,这项发明,现在看来,仍然是很先进,很值得后人学习的。

参考文献:《史记》、《剑桥秦汉史》、《商君书》、《法律答问》等

更多文章

  • 三国最难过的一年:蜀国痛失3名骨干,吴国大都督去世,魏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时期蜀国死得最惨的将领,三国时期蜀国到底有多强,三国时期蜀国什么时候最强

    导语:有读者说《三国演义》后期比较枯燥,前期各方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精彩,但后期晋国一家独大,吴蜀两国毫无招架之力。其实三国后期趋于平淡是有历史原因的,之前登场的那些英雄人物,大多集中出生在公元160到公元180年之间,所以当他们老了也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去世。最夸张的是有一年,短短十二个月内魏蜀吴

  • 柏举之战:楚国20万大军输给了吴国3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柏举之战对吴国影响,柏举之战的战争过程,柏举之战的历史故事

    然而,这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楚国兵力达20万人之多,且“楚之为兵,天下强敌”,战斗力很强,而吴军却只有3万多人。[var1]而且,楚国疆域辽阔,吴国如果只是一直在边界地区来回争战,耗不过人家。但要想给予楚国致命一击,需要深入楚国腹地,师行千里,犯下“劳师袭远”的兵家大忌!然而,最终,吴军却

  • 孙子、孙武、孙膑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武与孙膑是哪里人,孙膑和孙武孙子是一个人吗,孙武与孙膑有何关系

    在春秋战国时期,“子”是对人的尊称,如老子、孔子、孟子、荀子等等。孙子当然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兵家著作《尉缭子》中,记载着“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同样,《史记》中也记载道:“孙子武者”。而战国时期,还有一位军事名家孙膑。[var1]那么,孙子、孙武、孙膑又是什么关系?既然“子”是一种

  • 力压秦军的战国六大名将,他们可给秦国带来不少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最厉害的十大名将,战国时期唯一打败秦军的将领,盘点秦国十大名将

    一方面,秦国所处的地区在七国中的最西部,不管是经济还是人口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人也没有想到,在商鞅变法之后,能够迅速崛起,在军事和政治上,完全和过去不敢苟同。逐渐变强的秦国,消灭的六国,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统一了天下,开创了历史和先河。[var1]虽然秦国在后期有着非常强悍的实力,但是在长平之

  • 历史上的朱家父子长什么样?朱棣威武,太子霸气,汉王英勇,赵王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与儿孙起誓不杀害朱家后人,朱棣时期赵王管哪些事,明代皇帝朱棣照片

    明成祖朱棣原是朱元璋的第四子,生母不祥,在朱棣当上皇帝后自称是马皇后所生,明朝是一个讲究嫡亲的国度,只有马皇后生的儿子才是嫡子,才有资格继承皇室帝位。[var1]朱棣自幼骁勇善战,能文能武,年轻时曾跟着父亲朱元璋南征北战,在军中颇有威名。天下既定,立朱标为太子,14岁的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封地北境。为

  • 春秋战国刺客大盘点: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聂政刺韩傀的故事简介,春秋战国五大刺客图片,战国几大著名的刺客

    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混乱大交融时代,各个诸侯国互相征伐兼并,战乱不休,而朝堂恩怨更是此起彼伏,所以刺客也就一个运而生了。虽然说是刺客,但是他们的行为却更想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大侠,要不然太史公司马迁也不会在《史记》里专门写了一篇《刺客列传》吧。《刺客列传》一共记载了五位刺客,分别是曹沫、专

  •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鞅在秦国什么地方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有多少年,商鞅和谁都是为秦国变法的

    当我们去认真审视,“商鞅变法”前的时代;在商业经济的推动下,土地兼并,旧氏族贵族迅速向两级分化;势力庞大的氏族贵族对君权构成极大的威胁;列国纷争局势的愈演愈烈;小农经济萌芽,并伴随着铁制工具与牛耕的推广,体现出巨大的发展动力。[var1]蝴蝶效应“商鞅变法”之前,是氏族新老贵族统治的时期。氏族贵族们

  • 别看蜀国与魏国势如水火,但是张飞见到曹操,还得喊一声叔叔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飞与曹操是什么关系,张飞打曹操的视频,白脸的张飞黑脸的曹操歌名叫什么

    汉末三国之际,受当时瘟疫、饥荒和战乱影响,人口的流动与迁徙,始终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这也造成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魏蜀吴三国有不少文武重臣,其亲戚反而隶属于他国。[var1]比如诸葛亮在蜀,其兄长诸葛瑾和族弟诸葛诞却分仕于吴魏两国。又如潘濬与蒋琬这一对表兄弟,也分别做了东吴和蜀汉的高官。这就导致

  • 华夏第一相:管仲,连诸葛亮都对他佩服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管仲和诸葛亮谁最好,诸葛亮和管仲谁的成就大,管仲比诸葛亮厉害吗

    [var1]管仲早前经历他就是管仲。相,作为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仅次于君权,甚至偶尔高于君权的人,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自古以来担任过丞相的人太多了,但是如果论功绩,管仲可稳居首位。[var1]管仲,姓姬,管是他的氏,名夷吾,字仲,为表尊重,后人多称其为管仲。他年轻的时候常常和管叔牙一起玩儿

  •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站在马车右边的人都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时马车上左右为尊,春秋时期马车,古代马车车夫坐左边还是右边

    读者朋友,我们在翻阅历史书籍时,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历代君王都非常重视站在马车右边那个人的选择。这些人通常都会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去拼杀甚至牺牲自我。那么,这个站在马车右边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呢?据史料记载,古代战车分为指挥车和普通战车,在指挥车上,一般是三个人。中间站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