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站在马车右边的人都很厉害?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站在马车右边的人都很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93 更新时间:2024/1/16 15:38:58

读者朋友,我们在翻阅历史书籍时,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历代君王都非常重视站在马车右边那个人的选择。这些人通常都会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去拼杀甚至牺牲自我。那么,这个站在马车右边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身份呢?

据史料记载,古代战车分为指挥车和普通战车,在指挥车上,一般是三个人。中间站着的是指挥官,左边是驾车的车夫,右边站着的是车右,也就是保镖。而在普通战车上,只有两个人,一个指挥官和一个赶马车加保镖的,再低一级的就只有自己赶车了。

[var1]

别看这个职务不咋的,一般人是轮不上的。在君王坐的战车上,对车右的职责和要求都很高,普通人是当不上车右的。担任车右的人,主要有两项重要任务,一项是保护主人的安全,所以要求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他们身上都有几样兵器和一技之长;一项是随时准备推车。因为古代行军作战,没有现代条件下那么好的道路,战车随时都有可能掉入泥坑或者沟渠,所以担当车右的人必须是个大力士,身体不健壮的人基本上干不了这活。

实际上,在春秋战国连年征战中,这些车右所担负的职责远远不止推个车当个保镖,他们更多的还要替主人去抵挡刀枪箭棍,有的甚至以生命换取主人的安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春秋战国晋国时几个车右发挥的作用。

[var1]

以冤报恩。晋文公重耳外出逃亡之前,他父亲晋献公和他弟弟晋惠公曾两次派一个叫勃鞮的人追杀他。这个勃鞮也叫寺人披,是晋国无人能敌的大力士,当然也是晋献公的车右了,当他看到重耳深得人心后,便有意放他逃跑,随手拿重耳的一件衣服砍下一截衣袖回去交了差。

重耳继位当上国君后,因勃鞮两次追杀的事,重耳不想见他。可是,当有两个人密谋要加害重耳时,又是勃鞮发现情况报告了他,从而避免重耳遭到暗害。就在重耳准备起用勃鞮作车右时,曾经随他逃亡时的头须又回来投他,因这个头须当初把食物全部带走逃跑后,才发生了介子推割肉奉君的故事。

看到头须回来,晋文公想杀了他,但勃鞮和齐姜都建议留着他赶车,就这样,两个曾经跟重耳有恩怨的人,一个当了赶车的车夫,一个做了他的车右,天下人看到晋文公大仁大义,纷纷投他而来。

[var1]

自讨苦吃。下面这则是说晋惠公没用好车右被活捉的故事。秦晋韩原之战时,晋惠公本来想用庆郑当车右,但庆郑经常向他劝谏不要跟秦国作对,就没用他。但他也知道庆郑是晋国最好的赶车手,打仗时,晋惠公还要他一直跟在屁股后面。

两军对阵开始后,晋惠公看到秦穆公的战车就在前面,就让临时找来的车夫赶车加速,他想亲自把秦穆公抓活的。但这个车夫赶车的技术不行,战车陷在了泥坑里。晋惠公只好大声招呼庆郑过来帮忙,没想到庆郑瞅了他一眼说,当初我让你不要跟秦国作对,你不守信用不说,还跟人打了起来。像你这样背信弃义的人,老天看着呢,现在战车陷进泥坑,这是天意,活该。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因为这,晋惠公被秦军逮了个正着。

舍身救主。提弥明是晋国三朝元老赵盾的车右,因为常年跟着赵盾东征西走,非常了解主人的性格,每逢喝酒到三杯,他就要大声喊叫让赵盾退出。但这一次,他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赵盾撤退。

[var1]

原来,晋灵公是个小毛孩子继位的,因为是晋文公所托,赵盾不得不有些惯着他。可这个晋灵公也真是不着调,不仅贪图享乐,还喜欢做些伤天害理的事,不是劳民伤财建高塔,就是拿着弹弓站在城楼上打下面的行人,很多人劝谏不是挨骂就是杀头。

赵盾和荀息都是跟着晋文公打天下的老臣,也是晋灵公的老师,见他这个样子,荀息首先上去劝谏,但晋灵公表面答应,背地里仍然我行我素。见荀息劝谏无效,赵盾决定自己亲自劝谏,没想到劝谏不成,还惹来了杀身之祸。

为了对付赵盾,晋灵公专门养了一条藏獒,每次吃食前,都在狗的眼前画一个赵盾的画像,让狗把画像撕开就可以吃到食物,时间久了狗就形成条件反射,看到赵盾的画像就扑上去咬开肚皮。

这天,晋灵公偷偷地在朝堂安排好刀斧手,又派人把赵盾请来喝酒,酒过三巡时,提弥明见朝堂后面有动静,他马上喊道,“主公已经敬过三杯酒,该回家休息,再喝就失礼了。”说完扶起赵盾就要离开。

晋灵公见赵盾要跑,马上放出藏獒,提弥明边与藏獒搏斗,边让赵盾快跑,结果他被埋伏的刀斧手杀死,赵盾也连夜逃出了皇宫。好在,他的弟弟赵串见哥哥有危险,把晋惠公射死,重新在边界上把他找了回来。

[var1]

通过以上几个赶车的事例可以看出,古代人对车右的使用还是很讲究的。主要是,古代出行离不开车马,所以人身安全就变得非常关键,他不仅事关坐车人的生死,还事关一个国家的兴亡。

读者朋友,你对车右一职有什么看法,请到点评区分享你的感想吧。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文章

  • 扁鹊医书刚出土,历史教材就将名医扁鹊删除了,为何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扁鹊墓出土的扁鹊医书内容是什么,扁鹊治病扁鹊是什么品质,扁鹊医书对后世的影响

    [var1]历史上扁鹊的一生是他师从长桑君(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一生都在不停的专研医学,他的艺术高明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神医,在他周游列国行医、悬壶济世的时候还得到了很多达官贵人的赏识,只不过正是他高明的医术被秦国的一个太医所嫉妒而遭暗杀,一代名医终成历史。据说长桑君曾给了扁鹊一种神药,扁鹊喝了这个

  • 北洋时期的百家争鸣:黑暗中也有光明,教育是重中之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百家争鸣结束的标志,北洋时期的文化教育,晚清教育的局限

    在北洋史上,庙堂之上的鸡零狗碎,沙场喋血的肆虐兵蕤,连年的军阀混战,宦海暗无天日,天下生灵涂炭。但在这片黑暗的混沌之中,真的就没有一丝希望,一点曙光么?在这一时期,文化堪比春秋的百家争鸣,教育与清朝相比,也是一个耀眼的黄金时代。在北洋军阀执掌中枢时期,虽说多是武夫当国,但是各种思想文化,如雨后春笋般

  • “战神”白起的悲剧祸因,随着“长平之战”的结束而滋生、蔓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神白起的历史影响,白起之死的真正原因,千古战神白起简介

    可惜的是,公元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悲剧性地终结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究其缘由,透过其于长平之战后的行为,可窥一斑。公元前260年,白起以坑杀四十余万赵国降卒而胜利终结秦、赵之“长平之战”。就在白起欲率胜利之师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之际,秦昭王令白起班师回国。白起虽然觉得失去乘势攻陷赵国都城的机

  • 曾经称霸中原一百年的魏国为何不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魏国统一天下的三个关键原因,魏国统一天下了吗,魏国为什么能统一天下

    并且魏国是最早变法图强的国家,后来的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借鉴李悝变法的。《史记·平淮书》中记载:“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彊君。”正是因为变法的成功才有了强大的国力,才能在战国初期率先脱颖而出。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令诸侯畏惧的强国为何会在后来的争霸之中一蹶不振呢?[var1]魏国处在黄河流域,

  • 敢和秦国硬碰硬的赵国,为何没被历史选中,沦为被统一的对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国真的打得过秦国吗,赵国真的能够跟秦国抗衡吗,战国时期赵国能与秦国抗衡吗

    赵国,与秦国一般,出自嬴姓,两国公室同根同源,公元前四百零三年建国,公元前二百二十八年覆灭,享国一百七十五载,传十二世。在赵国历史上,出现过赵武灵王、赵孝成王等英明之主,有过蔺相如、楼缓等贤相,也有过忠心侍奉三朝的老将军肥义、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的廉颇、李牧,况且赵国铁骑之名威慑天下,可就是这样一个

  • 千万别被电视剧误导了,秦国可不是靠什么军国主义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是军国一体吗,秦国的军事模式,秦国军队简介

    [var1]因为商鞅的变法让整个秦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争机器,所有人都成了这台机器里面的零部件,而其他的国家也因此显得像极了一群待宰的肥羊,在秦国面前几乎无力招架,这个观念甚至有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我看具体的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地,我在仔细查阅了资料后发现,秦国的强大绝对没那么有简单,也绝对不是靠

  • 大明风华:敢起兵谋反的汉王和赵王,为何会害怕被迁出族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明朝汉王和赵王的下场,历史明朝汉王赵王谋反了吗,汉王和赵王为什么谋反失败

    [var1]随着朱棣的去世,汉王和赵王开始在明面上为难新帝,不仅在朱棣的葬礼上捣乱(虽然按照电视剧的安排,汉王和赵王的怀疑很合理),随后更是逃出京都,带兵开始起义了!面对这样的两兄弟,老大朱高炽内心是很苦逼的:杀也杀不得,打又打不过。还好,最后朱高炽以退为进,用软刀子把这俩兄弟拿下了。只是,劳心劳力

  • 曹操一生因为5件错事导致魏国最终没有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操一生犯过的五大错,曹操为魏国做出的贡献,曹操一生的征战历程

    [var1]错爱上一个女人小编在前面的文章中就提到过曹操此人一生风流喜欢网罗天下美貌与才华并肩的美女,然而正是他这种喜好差一点导致他被杀害,故事发生在宛城大战期间,曹操发现宛城守将张绣的婶娘,即张济的遗孀长得颇有姿色,就想要把张绣的婶婶纳为己有。结果逼使张绣降而复叛。宛城一战,曹操兵败如山倒,不仅自

  •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主都称“公”,唯独楚国称“王”,底气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春秋诸侯称公为何楚国称王,春秋各国对楚国称王的态度,楚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称王

    周朝的时候,统治者就懂得了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分封的对象不外乎是同宗同姓的自己人,和国中名人名士的后代,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var1]至于分封的等级,基本上有五个。最高等级为"公爵",再低一个级别就是"侯爵",再往下就是第三极"伯爵",伯的后面是"子爵

  • 历史上特聪明的商人,既非吕不韦,也非胡雪岩,而是散尽家财的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跟胡雪岩同时期的有名商人有哪些,十大商人胡雪岩,历史上最精明的商人是谁

    就如同剧中的沈一石一般,开场的时候他是多么的风光无限,狂妄霸道。然而结尾,却还是不得不一把大火焚烧了宅子,也焚烧了自己。他成于官商这个身份,败于官商这个身份,说到底是与“官”打交道惹的祸。历史上像他一样的商人比比皆是,比如说清末的胡雪岩,胡雪岩成败的关键在于左宗棠。[var1]他帮着清军运军火、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