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分封制对周王室来说意味着什么?因分封而强,因分封而亡

分封制对周王室来说意味着什么?因分封而强,因分封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76 更新时间:2024/2/5 3:24:10

一、周王朝和分封制度

虽然我们将先秦时代的夏商周并称,但是夏商周三个朝代与后来的秦汉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夏、商,他们只是名义上华夏大地上各部落联盟的大酋长,并不具有对属下各部落实际上的行政管理权。而那些诸侯并不是夏和商分封的,他们原本就存在,只是名义上服从与大酋长的领导权。仅此而已。

周代殷时,周只是将殷商的中央政权摧毁,在东夷和巴蜀,还有许多服从于商的部落存在。周武王为此彻夜难眠,与其弟周公和宰辅姜尚商议,如何才能使周的宗主权更加稳固呢?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周王朝创立的一套完整的分封制度,在武王时期,将文王诸子和武王诸子,以及重要的功臣封于周王朝与外藩交叉的地区,来拱卫王室、监视夷狄。

然而这套分封制在周成王时期就出了岔子。成王年幼,武王之弟管叔蔡叔联合原来的商王之子武庚叛乱,意图夺取王位。

周公经过艰难的战斗终于平定了叛乱,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周公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

其一,营造成周洛邑,并建立成周八师。洛邑即是现在的洛阳,此举相当于为西周增加了一个政治和军事中心,对巩固东方属地,监视东方诸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二,进一步将殷商遗民分化为卫、宋等多各诸侯国,分别置于姬姓大国的监视之下,以防止殷商遗民再次发生叛乱。

其三,制定了更加规范的诸侯分封制度和管理体系-《周礼》。周礼不仅从礼的角度约束各阶层的义务、权力和行为规范,还规定中央派人到诸侯国中担任卿士,执诸侯国之政,并随时向中央报告诸侯的动向。

通过这些措施,西周首次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体系。夏和商只是作为名义上的诸侯共主,而周的诸侯大多数却是由历代周天子分封的,因此周天子对其具有相当的约束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分封制在西周时是先进的制度,诸侯们是周天子权威、周王朝强大的有力保证。所以整个西周,不会有人说废黜分封制,反而会更加的贯彻分封制度。

那么,分封制后来又如何成为限制周王室的发展的因素,使周王朝缩水到了百里地面呢?

二、周王室权威下降和多核运转

实际上,周王室的权威下降分为很多个阶段,并不是东周迁都一下子就完成的。

首先是周昭王征楚损失了天子六师的军事力量,其次是周厉王时周王朝的经济崩溃,最后是周宣王时连成周八师也没了,周宣王晚年,亲自到太原料民,可见周王室的经济和军事危机已经十分深重。

王朝衰落时,统治者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休养生息、积累财富、征召军队了。

而这时,分封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周礼》使得周天子高高在上有了法理依据,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夫卿士阶层也凭借《周礼》巩固自己治民的合法权而剥夺周天子的直接治民权,而只保留了其治理贵族的权力。

这就是为什么周厉王改革经济制度而被国人流放;而周宣王在太原料民的举动同样引起了中山甫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还发明了一个新词汇叫做-与民争利。

因此,周王室衰落之后,却没有机会亲自料民。既然开不了源,那么节流呢?

不好意思,也做不到。周王东迁之后,还不得不分封了秦、虢等诸侯,对护王室东迁的晋、郑、卫等诸侯进行了加封。

因为在分封制的体制下,周王奖赏诸侯的方式最普遍方式的就是增加封邑。那么,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呢?

有的,比如册封方伯,但这同样会使之具有主持诸侯会盟的权力,稀释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因此,对于周王室来说,这更加的不划算。

但随着春秋的发展,周王室还是不得不先后册封了齐、晋、秦等大国成为方伯。从此,随着霸主的诞生,东周进入了多核运转的阶段。

而没有军事力量辅助的周王室,又被稀释了王权,此时,如果废除分封制,是不是可以了呢?

三、成也分封,败也分封

周赧王最后被秦所灭时,周王室仅仅剩下了百里土地,却还有东周公和西周公相互争利。那么,为什么周不废除分封制呢?

答案是,做不到。

首先,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成熟的、可以替代分封制的其他行政制度。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也是采取的分封制,以致于到了春秋末年,各诸侯国同样陷入了内乱的隐患,晋之六卿、齐之诸卿、鲁之三桓、郑之七穆,都是分封制下的产物。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的封君制度同样由分封制演化而来,实际上各国执行的情况来看,与分封制差别并不大,孟尝君田文、穰侯魏冉都曾使自己的封地成为国中之国。

因此,对周王室来说,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制度可以学习模仿,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实行分封制。

其次,周王室并没有革新制度的土壤和动力。

各诸侯国能摆脱分封制的束缚,内因是各诸侯国必须要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力量、削弱贵族力量,才能在大争之世更好的生存下去,甚至于进行争霸,否则,就会被别国吞并。在这样的刺激下,诸子百家产生了。在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推动下,逐渐进化到了更有效的封君制和郡县制。

但周王室并不具备这个内因,换句话说,周王室虽衰,却一直没有生存之危。因此,周王室没有产生改革思想的土壤,也没有学习改革思想的想法,更没有改革的动力和行政、民众基础。

第三,周王室不具备改革的内外条件

虽然春秋战国时,周王室的权威屡屡受到挑战,以致于微不足道。但是从形式上来说,周王室作为天下诸侯共主而存在,这是周王室得以存在于春秋战国之世的原因。即使到了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都还需要周王室的册封才能生效,得到列国的承认。如果周王室要废除分封制,那么势必会引起极大的震动,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也将不复存在,因此,周王室改革的外部条件不成熟,诸侯们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存在的。

同时,周王室虽然今非昔比,但就算是百里之地,仍然有贵族存在。这些贵族是分封制的受益群体,没有了分封制,就没有了他们的优渥的生活和地位,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诸侯国从分封制到封君制度尚且经过了很多次的改革才得以实现,相比于各诸侯国,周王室的总体力量更加弱小,而贵族力量更加强大,因此周王室内部也是难以抚平这些贵族的反对声音的。

因此,分封制是周王室一手创建,而周王室也因分封而逐渐衰亡,但已经被绑上了战车,周王朝势必要与分封制共存亡。所谓成也分封,败也分封,诚如是也。

文/子彧

更多文章

  • 关于夏朝记载的让人疑惑的问题:夏王在位时间为什么如此之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王什么时候在位,夏王的现状,历史上有真实的夏朝吗

    ,所以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为夏“有王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根据今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夏朝诸王在位时间分别是:大禹7年,启16年,太康4年,仲康7年,相28年,少康21年,杼17年,芬44年,芒58年,泄25年,不降59年,扃18年,胤甲8年,孔甲9年,皋3年,发7年,桀31年。总共为362年

  • 姜子牙的姓氏之谜,他究竟是姓吕还是姓姜?一生经历神秘莫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吕是一家吗,姜子牙姓吕,姜姓与姜子牙有没有关系

    吕氏得以被赐姓吕氏(今天的吕姓),并不是在周文王、周武王时期,而是比这个时期更加久远。太颠、泰颠、泰山指的一定是周武王的岳父,也就是我们说的那位姜太公。师尚父是一种敬称,和项羽称呼范增为“亚父”、秦始皇称呼吕不韦为仲父是一样的。我们不能因此说范增氏为亚,吕不韦氏为仲。实际上那时候的吕氏是姜姓,在先秦

  • 仿佛一夜之间,西周王室从坐拥9师到覆灭,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周军队一览表,西周军队怎么覆灭的,西周王室的势力

    战争最后的结果,西周灭掉了东夷人建立的徐国,此战也是西周王朝最后一次的辉煌。穆王时代结束后,西周王权统治日渐式微,很难再重现成康时代的盛世,又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直到西戎族颠覆西周。弹指一挥间,就从巅峰坠落谷底,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西周怎么一步步走向衰败的?西周王室外部环境不稳定1、矛盾的根源西周从开

  • 他是姜子牙后代,在别国已当上总统,多年来不忘先祖而回国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及认祖归宗这件事,历史上还真是有许多的令人心生好奇的人物,比如李白的出生,就一直存在争议,有说他是高丽人,韩国教授说他是韩国后裔,但都不准确。历史之事,真真假假,不能尽信。但有这么一位人物,他硬说他自己是姜子牙的后代,但是他又在别国当了总统,却每年都会回到自己先祖的家乡祭拜。他就是韩国的第六任总统

  • 写进《史记》的“狼来了”故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史记,史记中烽火戏诸侯真实发生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全文

    不过这种男人犯下大祸却让女人背锅的行为违背了太史公的初衷,以致很多人开始怀疑历史上并没有“烽火戏诸侯”这回事。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这只是司马迁在写史书的时候,为了增加趣味性、可读性而用的一种修饰手法,况且诸侯接到烽火示警到率军勤王,都是要时间准备的,所以根本不可信。那么这个被记录史书并被历代帝王用作自

  • 伊尹怎样辅佐商汤推夏建商,训诫太甲重回正道,一心发展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汤与伊尹,伊尹是怎么辅佐商汤,商汤与伊尹是什么关系

    他年幼时期便十分聪慧,虽然只是一介奴隶之身,但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了治国之术。在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在在莘国当做奴隶在田间耕作。后来凭借着才华逐渐闯出了名声,得到了商汤的看重,之后便一直跟随在商场身边,帮扶着他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立有大功的伊尹也被封为丞相,继续辅佐商汤治理国家。在他的帮助下,商朝

  • 充满谜团的商朝来自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商朝是怎么来的,有关商朝的常识,商朝从哪年到哪里

    3000多年了,他们留下了许多谜团,有些已经解开,有些则仍然充满神秘。商朝人来自哪里?商朝人生活在今天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按说他们应该是如假包换的古代中原人。但是商朝人的来源却从一开始就扑朔迷离。最早对商朝人头骨、体质特征进行研究的学者发现,殷墟祭祀坑的人骨里可能包括了现代华北人、蒙古人和欧洲人

  • 作为周朝最后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姬延最后的结局,究竟有多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赧王姬延后代,姬延的墓,周朝末代天子姬延的晚年经历

    此时是诸侯各自为敌、相互征伐吞并,各诸侯国为了图强生存为此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这个时期称为“战国时代”。王赧于公元前315年登基即位,王赦在位时期,国势益弱,周王室已经十分衰败,同时加上内部争斗不休,周王室以至分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各自为政,周赧王迁都西周。周赧王其实最初是居住在东周(成周

  • 作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结局有多窝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朝末代天子周赧王,周赧王在位多长时间,周朝末代君主

    昔日天下共主早已被各个诸侯扒的只剩一条底裤,整个周王室的似乎只剩下九鼎,还在诉说着昔日文武成康的荣耀。周赧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的台。周赧王上位的时候,整个周王畿原本不大的地盘,还被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周天子的地盘,以及西周国和东周国两个诸侯国。名义上富有天下四海的周天子,实际控制地盘就和一个镇差

  • 周朝很奇怪:800年后宫只写一人,怎么称呼让史家为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的特点和贡献,周朝的情况,关于周朝的知识

    武姜绘画武姜是申侯之女,不知为何姓姜,大概也是攀附吧,由于好嫁给了郑开公为妻,所以也就叫了武姜。此女心眼原本不坏,只是好有个非常不好的审美观,最终为郑国酿成了一场大祸。武姜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出生时难产,据说是先出了脚,差点要了好的命,好认为不吉利,便给这个儿子取名寤生,意思是倒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