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很奇怪:800年后宫只写一人,怎么称呼让史家为难

周朝很奇怪:800年后宫只写一人,怎么称呼让史家为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70 更新时间:2024/1/9 5:39:20

武姜绘画

武姜是申侯之女,不知为何姓姜,大概也是攀附吧,由于好嫁给了郑开公为妻,所以也就叫了武姜。此女心眼原本不坏,只是好有个非常不好的审美观,最终为郑国酿成了一场大祸。

武姜为郑武公生下了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出生时难产,据说是先出了脚,差点要了好的命,好认为不吉利,便给这个儿子取名寤生,意思是倒生,后来一直都厌恶这个儿子。第二个儿子出生进非常顺利,所以好很是喜欢。后来由于这个原因,她一直都在煽动郑武公废长立幼,但郑武公没有答应。

“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

寤生即位后即为郑庄公,按说好当太后享清福就行了,可好还是由于这个原因一直都不安分。后来又与其二儿子图谋造反,被郑庄公剿灭。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毕竟是新娘,后来郑庄公实在是想见母亲,但又不愿违背当初的誓言,于是有个聪明的大臣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挖条地道当黄泉,他们在地道里面相见了。

在春秋时代有一位美女叫作“西施”,可她的美丽却来自于一个故事,大可以当作传闻。而庄姜的颜值无疑是最高的,她被誉为《诗经》第一美女,“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íu qí),齿如瓠(hù)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说的就是她!西施有她美吗?

黄泉相见故事

但好不光是长得漂亮,而且身世显赫,在当时女子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了。她的父亲是齐庄公,她的亲哥哥是后来的齐僖公,周宣王是她姐夫,周幽王和晋文侯是她大外甥,后来的齐襄公和齐桓公是她大侄子。她这个身份够份量吧!

在那个女人不能读书的年代,庄姜就已经获得了“中国历史第一位女诗人”美誉(朱熹考证),她的诗作比屈原写《离骚》还要早三百多年。她的多篇作品被《诗经》收录,就连孔子都是她的粉丝。

庄姜形象绘画

然而,尊贵的身份和无比的才华,都没有给她带来好运。这个几乎被齐国奉为女神的庄姜,最终还没有逃脱作为一个联姻的工具,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她嫁给了年过半百的卫庄公。年龄不是问题,毕竟人家是国君吗。但悲催的是,这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在她嫁过去时,已经是心有所宠,刀子也只能是坐冷板凳了。

后来由于无子(生子早夭折),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厉妫和戴妫,于是戴妫所生的公子完被养到了庄姜的名下,成了嫡子,也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卫桓公即位不久,被卫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州吁所杀,紧接着石碏大义灭亲,联陈灭君,在一连串的政变中,庄姜的余生也是凄凄惨惨。

石碏灭亲故事插画

这是一个比较不幸的女人,至于她的出生情况史书也是没有太多的记载,所以她也没有太多的故事,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她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大美女。

据说她是卫庄公的一个小妾,大概是因为长期被冷落的缘故,便“红杏出墙”,与公子晋有了私情。大约是卫庄公死后,他们这种关系公开化了,她为公子晋生下了两个儿子。后来石蜡杀了卫桓公,这公子晋便走运当了国君,是为卫宣公。卫宣公也许是因为念及旧情,立他们的长子伋为太子,但好景不长。

夷姜人物绘画

卫宣公给太子定了一门闲事,可在太子娶亲的途中,而卫宣公竟然看上了儿媳妇,他半路截胡,太子妃成王妃。后来,卫宣公为了要立他与“儿媳妇”生的儿子为太子,杀死了公子伋,夷姜羞愤难当,自杀而死。这也许是她自己开的好头,而卫宣公只是效法。

要说宣姜,还得接上夷姜这个话题,夷姜不不幸正是这个宣姜所造成的。宣姜本是齐僖公的女儿,姿色自然是不必说的,大约是由于长得太过漂亮,所以眼光也高,据说她很有姑姑庄姜当年的风采。这齐卫本有联姻的传统,而这位宣姜也似开放,她看上了卫太子伋,于是齐僖公当然也是既然应允。但当送嫁的队伍走到淇水时却节外生枝,卫宣公迎新的队伍却变成了给卫宣公娶亲了。这确实是有点乱,但乱的还在后面。

夷姜蒙羞自杀画

宣姜心里委屈也许只是一时,嫁太子那是将来的王后,可嫁国君就是当下的王后,心里应该没有不乐意的,毕竟暂时与太子还是有名无实吗。她亲爹齐僖公肯定也恼火。后来,宣姜给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即寿和朔。如果只是为了名分和享乐,倒也不错,但宣姜偏不知足,为了让自己的小儿子朔当上太子,想方设法陷害太子伋,后来卫宣公在太子伋出使齐国时将其杀害。

就这样,宣姜的小儿子朔立为太子,后来即位为卫惠公,宣姜也成了太后,目的似乎已经达到。大概也是为政不清吧,后来臣民为公子伋不平,发动政变废了卫惠公。宣姜的兄弟齐襄公为了保护她,又把她嫁给了太子伋的弟弟卫昭伯,又生了三子二女。

宣姜画

文姜是宣姜的妹妹,自然也是一位大美人了。但在诸姜女性中,她却是一位极好权力的姜姓女,而且风流韵事颇多,在春秋时期口碑也是极差的一位。据说她在嫁人之前,竟然爱上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太子诸儿。由于此事纷纷扬扬,齐僖公便急于将她嫁出去,先是选中了郑公子忽,郑公子忽因为得知了他俩的私情,以门第不够为由拒婚,成了“齐大非偶”典故的由来。

可能是想傍上齐国这个大国的缘故吧,倒是鲁国不嫌弃,鲁桓公带着丰厚的聘礼来提亲。文姜嫁到鲁国后和鲁桓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姬同和次子姬季友。在此期间齐僖公过世,太子诸儿即位,成了后来的齐襄公。

齐鲁会盟时,鲁桓公应齐襄公相邀带文姜前往,谁知文姜与襄公旧情复发,鲁桓公察觉后很是生气,私下里骂了几句。这文姜却是受不了便告诉了齐襄公。齐襄公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趁着鲁桓公酒醉,派公子彭生杀了鲁桓公。后来文姜又迫于鲁国压力,杀了彭生做了替罪羊。

这下事情却是做的有点大,她始终无法向对鲁国臣民交待,又加上舍不下情哥哥,在两国边境处住了很长时间,经过齐车与鲁国的交涉,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鲁庄公娶了齐襄公的女儿哀姜,这样两国才算没有彻底撕破脸皮了。

齐襄公动了杀心

在周王朝整个建立和奠基过程中,有一个人却是几千年来公认的周朝的开国功臣,这个人就是姜子牙。姜子牙以自己对周王室的贡献、女儿两嫁(先嫁前太子伯邑考,后嫁周武王),达到了人生的政治巅峰,后被封齐地,为齐国的开国君主。而他的女儿邑姜却是周朝的第一们王后了。自此,姜姓在整个周朝那叫一个炙手可热,诸侯则以娶姜姓女为荣。

文姜迫子娶齐宗室女哀姜

据史书记载,西周共12位天子,光姓姜的王后就有7位之多。而姜姓女嫁与诸侯的也是多不胜数,其美色惊艳自然是不必说的,光是这称呼,就让后世史家们写的是手忙脚乱。在那个时候,古人的姓氏名号并不规范,有时其姓氏与其家庭的渊源似乎并没有关系,尤其是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只知其有姓,但名谁却是无法考证的。这正是史家们写史时的一个难点,他们要挖空心思地想着将她们怎么区分开来。邑姜、文姜、哀姜、叔姜、声姜、出姜、穆姜……这“一桶姜”的前面不得不贯以国籍、特性,甚至丈夫的谥号来加以区分,只有这样,我们读起来才知道这些“姜”到底谁是谁了。

说说你所知道的姜姓女故事。

参考:《史记》;《左传》;《诗经》

更多文章

  • 周王朝分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西周春秋与战国,那么如何区分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上真实的西周王朝,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吗,大周王朝中的西周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带着一大帮正义的诸侯讨伐无道商纣,周军经过牧野一战定了江山。商灭亡后,周王朝也得以建立。不过周王朝的800多年也并非统一完整,因为前后足分为了3个阶段,它们分别是西周、春秋与战国。大伙对这些历史名字非常熟悉,但如何区分那段时间,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这些似乎都让人一时半会

  • 元始天尊:下山去辅佐武王,姜子牙听后,为什么先去辅佐暴君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子牙帮助纣王统治多少年,元始天尊和姜子牙是什么关系,姜子牙元始天尊的秘密

    除此之外,元始天尊还交给姜子牙一个任务,那就是执行封神行动。姜子牙领取了这两个任务后,简单收拾了一下,就下山了。但奇怪的是,姜子牙一下山,并不是直奔西岐武王那里,而是直奔纣王的朝歌城。在朝歌城中,姜子牙投奔了儿时的小伙伴宋异人,在他家里安顿了下来,并且还娶了一个媳妇马氏,过起了小日子。在这段时间里,

  • 商鞅当过的“左庶长”和白起当过的“左庶长”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白起与商鞅是一个时代吗,白起和商鞅谁先出生,白起和商鞅谁的贡献大

    [var1]有意思的是,在秦国历史上除了商鞅之外还有一位著名的大人物曾经当过左庶长,这就是被称为“人屠”的武安君白起。那么商鞅当过的“左庶长”和白起当过的“左庶长”有什么区别呢?[var1]由于各种原因,春秋到战国初期的秦国官制与中原诸侯有很大的不同。“庶长”即“庶民之长”,也就是大官的意思。因为秦

  • 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只有一人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死于白帝城,刘备死后白帝城怎么样了,刘备兵败白帝城完整版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一段你攻我伐的历史,更是一部尔虞我诈的历史。毕竟在这个时代,靠简单的蛮力和军队打仗并不是什么实力的体现,更何况各个割据势力林立,每个人的手上其实兵力都差不多。即便是拥有的兵力多,但最后也可能有因为一子错,出现满盘皆落索的情况,所以势必需要聪慧的谋略家进行布盘。然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秦武王举鼎被砸死后,为什么是嬴稷登上了秦国王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武王举鼎对秦国影响,秦武王和嬴稷,秦国举鼎死的是哪个王

    公元前307年,也就是秦武王四年,攻取韩国重镇宜阳后,秦武王也追随当年楚庄王的脚步,去东周洛邑向周天子问九鼎之轻重。并和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秦武王死时年仅23岁,并没有留下子嗣。秦国立刻陷入了诸公子争夺王位的混乱局面,秦武王后支持公子壮,芈八子支持自己的儿子公

  • 春秋的一个小国,被楚国消灭三次,其子孙后来篡夺了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国齐国,楚国和齐国的情况,春秋战国楚国和齐国

    不过,在这些诸侯国中,有一个诸侯国被楚国消灭了三次,也即前两次,这个诸侯国都成功复国。直到第三次,楚国才彻底占据了这个诸侯国的疆域。并且,这个诸侯国君主的子孙,还跑到了齐国,通过百年的努力,篡夺了齐国君主之位。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诸侯国是哪一个呢?[var1]一首先,这个小国,就是陈国。陈国(公元前

  • 春秋战国:他虽然是百胜将军,却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最厉害的政治家,战国中最厉害的政治家

    [var1]历史上对吴起的评价褒贬不一,或者贬多褒少,司马迁是这样评价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云:“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司马迁说他“刻暴少恩”,他是怎么刻暴少恩的呢?“杀妻求将”当算作一例,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战国初期,齐国进攻鲁国,吴起为了

  • 当年赵国屡胜匈奴,为何到了汉初就不行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国抗击匈奴秦国支援,赵国为啥一直打匈奴,战国赵国和匈奴打过吗

    其中战国时期的赵、燕等国,都曾受到不同程度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威胁,但是各国却能击退侵略者,还曾出兵获得过重大胜利,而到了大一统的汉初,汉廷饱受匈奴人的军事侵略,甚至还不惜屈辱的割地和亲,这是为什么呢?[var1]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匈奴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游牧部落,没有统一的领导指挥,各个部落一盘散沙

  • 商鞅有个发明,官吏害怕,百姓喜欢,现在仍然很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个人简介,商鞅经历的重要事件,大秦帝国商鞅

    [var1]变法除了这些呢,一些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以及地方上记载的一些经典案例,都具有法律效力,以上林林总总,都成为秦国的法,一起构成秦国庞大的法律体系,其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基本涵盖了国计民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据后人统计,已知的律,如《田律》《工人程》、《内史杂》等就有三十余种,在如何保护环境、

  • 三国最难过的一年:蜀国痛失3名骨干,吴国大都督去世,魏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时期蜀国死得最惨的将领,三国时期蜀国到底有多强,三国时期蜀国什么时候最强

    导语:有读者说《三国演义》后期比较枯燥,前期各方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精彩,但后期晋国一家独大,吴蜀两国毫无招架之力。其实三国后期趋于平淡是有历史原因的,之前登场的那些英雄人物,大多集中出生在公元160到公元180年之间,所以当他们老了也会在一段时间集中去世。最夸张的是有一年,短短十二个月内魏蜀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