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争议,主要来源于她在追求成功路上的使用的一些卑鄙手段,如她进入皇宫后,为了击败情敌王皇后,不惜杀死亲生女儿来嫁祸王皇后,这帮助她扳倒王皇后当上了皇后,但她的狠毒残忍却遭人诟病。如武则天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暗中让心腹诬陷亲生儿子,导致儿子的死亡等。
同时,武则天在治理政务上,也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她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如武则天做皇帝期间,大兴改革、任用贤臣等,维系了唐朝的繁荣,很好的起到了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之间的过渡作用。
不过,武则天的能力虽然不输很多男性皇帝,但她在晚年的时候,却输给了一个八十岁的老臣,这让她至死都愤愤不平。
这位击败武则天的老臣就是宰相张柬之。
张柬之襄州襄阳人,从小就喜欢读经史类的文章,所以长大后,凭借着自身的才学,被选召为了太学生。在学习期间,张柬之遇上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伯乐,他的老师国子祭酒的令狐德棻,在令狐德棻的教导下,张柬之的学习突飞猛进,很快在学业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并在同年考上了进士。
进入仕途的张柬之,由于朝中缺少人脉,所以他的官职在李治时期,几乎处于止步不前的地位。李治死后,武则天掌权后,岌岌无名的张柬之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武则天此人很重视人才,所以掌权后,她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人才选拔考试,目的是将天下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出来为她所用。
在这次考试中,张柬之依靠厚积薄发的才学,在数千考生中脱颖而出,夺得魁首,他也因此被武则天任命为御史大夫,负责刑狱之事。
在历史上,忠臣的仕途大多磕磕绊绊,很难平顺,因为他们喜欢直言进谏,这会冒犯皇帝,所以遭贬和遭打压也是常有之事。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为了和突厥搞好关系,想让其侄子孙武延秀迎娶突厥首领的女儿。
张柬之进谏道:“自古无天子求娶夷狄女以配中国王者。”张柬之认为,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才能迎娶夷狄女,而孙武延秀显然不够格,这样做是不合规矩的。虽说如此,但武则天是女的,所以她不能娶夷狄女,而她又想和突厥联姻,张柬之上书,等于坏了她的好事,自然招致了武则天的不满。
武则天将张柬之贬到了合州、蜀州,让他去做地方官去。张柬之到地方后,又针对地方事务的种种弊端,给武则天上了一封书,希望能引起武则天的重视,对其加以改正,但武则天这时候还在气头上,看到张柬之的上书更加气愤,又将他贬到了荆州担任大都督府长史,给了张柬之一个有力的回应。
与张柬之不同的是,狄仁杰在武则天手下就要平顺很多,原因是狄仁杰情商高,说话做事很注重分寸,不会引起武则天的不满。同时,狄仁杰办事能力很强,武则天的很多事都要仰仗狄仁杰,这让她很看重武则天。
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天下哪还有奇才,武则天也希望能多一些狄仁杰这样的人才,这样大唐才会更强盛,她治理事务也更能得心应手。狄仁杰向武则天推荐了张柬之,说他有宰相之才。
武则天对张柬之是认识的,而且还心怀不满,所以尽管有狄仁杰的推荐,武则天只是敷衍地将张柬之升任为了洛州司马。
后来武则天又想她信任的另一个重臣姚崇询问,希望姚崇能为她推荐一些人才,而姚崇也向武则天推荐张柬之。因为有两个人的背书,这让武则天觉得自己可能看走眼了张柬之,所以将他提拔为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凤阁侍郎,后来又因为张柬之在任上表现出色,将其提拔为了宰相。
只不过武则天没有料到,狄仁杰和姚崇都是忠于李唐的大臣,他们推荐张柬之,除了张柬之自身能力强之外,还因为是他忠于李唐,敢干大事。
武则天晚年时期,陷入了传位之争中,她不想将皇位传给儿子,因为传位给儿子,她创建的“武周”就会消失,传位于女儿,江山会落入外姓人之手,传位给侄子,侄子供奉的是他的父母,而不是她这个姑姑,这让武则天陷入了矛盾之中。后来经狄仁杰等人劝说,武则天最终决定还位于李唐。
武则天在晚年重病的时候,她宠信的张易之、张昌宗等人,动作频频想要夺位,同时张柬之也害怕武则天晚年生变,又决定将皇位传给他人,所以暗中联合了忠于李唐的几个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之后又进入武则天寝宫,逼迫武则天将皇位提前传给太子李显。
武则天强势一世,但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她晚年时时候,会被她信任的大臣张柬之等人从皇位上赶下来,所以这让武则天愤愤不平,临死前还骂张柬之等人为“五贼”。不过由于是武则天的儿子当了皇帝,所以失势的武则天也没有遭到清算,她也算是寿终正寝,只不过最后的时光过得比较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