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鱼耶兽耶》 清末《点石斋画报》
鱼耶兽耶
绍兴会稽东乡树木茂密,阡陌纵横,是农人和樵夫聚集之处,有一天人们听到河水激荡,有一头高大的怪物,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它的身子像穿山甲,头部像鹿,两只角锋利,满身都是鳞片,腹部有绒毛,有四只脚,长尾巴,“见人狺狺,如犬欲吠”。有鳞的是鱼,有毛的是兽,却没听说有动物长鳞又长毛,身似兽形却又有着鱼的习性,这是什么怪物?众人大惊失色,有胆小者怕被怪物吃掉,拔腿就跑。怪物没有上岸,仍然回到水里。有人查遍了《山海经》和《尔雅》等古籍,都没有找到这只怪物的踪迹,可惜当地人不知设法捕捉,如能捉获,送到博物馆中,供人们辨识,或许有人会认得。
此处的怪物不知是何物,似可归入不明物种之列,从图像来看,画得更接近龙族的麒麟之类,又或许是鳄鱼之类动物的讹传,由于描绘失真,已经难以辨识。
[var1]
《鼍龙贪饵》 清末《点石斋画报》
鼍龙贪饵
慈西丈亭的石山渡,深秋时节来了一只鼍龙。这种怪物俗称猪婆龙,喜欢挖堤坝,居民都视为大患。听说上虞的潘某有捕捉的方法,便请他来除害。潘某到后详加勘察,对人们说:“这家伙可以钓到。”命人准备小猪一头,宰杀后剖开腹部,掏空内脏,用鱼鳔装了药和酒,把猪填满,里面还藏了大钩。第二天凌晨,将这诱饵沉到了渡口北岸,鼍龙果然跳出来吞下了诱饵。潘某带众人拖拽,将鼍龙拽到了岸上,原来药力已经发作,“已为药力醉倒矣”。
鼍龙即鳄鱼。《点石斋画报》的画师没见过鳄鱼,只得参照了《本草纲目》中的鼍龙图样,画得极为奇异。鳄鱼作为一种凶猛的爬行动物,在古代一直是神奇的存在。有人认为鳄鱼是龙的一种,在文献中称之为鼍龙、土龙、猪婆龙,这些都是鳄鱼的别名。又因鳄鱼能伤人,故而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凶兽。
[var1]
《妖兽变幻》 清末《点石斋画报》
妖兽变幻
昆山周浦镇的居民看见一只怪兽,浑身红色,像猫一样大,跑起来风驰电掣,人们见了大为惊讶。三天后,人们又看到这头怪兽,身子像狗一般大,又过了三天,身子就像牛一样大了。当天夜里,农家所养的鸡犬牛羊都死了,仔细查看,这些家畜的双眼都被挖去。居民请了炮船的兵勇,拿着枪炮去围攻,哪知这只怪兽善于变化,转瞬间已经不见了。
该图署名是何明甫,在同时期的画师吴友如的作品中,有一幅与之形状一致的怪兽图,题为《黑纹海乙那》,据说海乙那是鬣狗的音译。鲁迅《狂人日记》中提到此物:“有一种东西,叫‘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时常吃死肉,连极大的骨头,都细细嚼烂,咽下肚子去。”鬣狗产于非洲草原,昆山为何会有鬣狗?或是海外异闻的本土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