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括40余万降卒被坑杀,为何无人反抗?并非白起个人之功

赵括40余万降卒被坑杀,为何无人反抗?并非白起个人之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64 更新时间:2024/1/25 22:56:23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中华上下五千年明的历史,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在,战争是我们时刻面临的一个问题,每个朝代的更迭兴衰,都是依靠战争来获得的。通过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地、人口,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这算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同时,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统治欲望而发动战争也是十分正常的一件事。

[var1]

在中国历史上,长平之战是十分著名的一场战役,其规模之宏大,参战人数超过百万人,赵括的“纸上谈兵”也被人们时常想起。但是,所有人都十分不解的是赵括有四十万军队,却被“杀神”白起所围,为何不反抗?其实赵国的四十万士兵被坑杀,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能反抗。

坑杀四十万战俘

公元前二六二年,秦对上党郡起了歹意,迫于形势,上党郡联系了赵国,要将上党郡送给赵国。作为一个地处在太行山边界的地方,此处是一块军事重地,交通要道,如若哪个国家能得到这块土地,那就将是如虎添翼。而秦国为了这块土地,也定会跟赵国发生冲突。

[var1]

长平之战中,赵国起初派老将廉颇出战,廉颇以不变应万变坚守不出,但是在秦国的离间计的挑拨之下,赵括上了战场顶替廉颇的位置。赵括曾多次对秦军发动攻势,但是秦军以不敌赵国攻势连连撤退的假象吸引赵括率领士兵离开了阵地。

[var1]

在两军交战之时,秦军建造了强大的防御工事,并且迅速占领了赵国的粮仓,迫使赵国的军队无粮无水,并且用两万五千名骑兵挡住了赵军的退路,此时的赵军正处于一个包围圈中。

赵括的盲目进攻使赵军被围困在一个山谷之中,而秦军占了地理位置优势,易守难攻。赵括作为将领,具有很大的责任,他是一个从未在军营中体会过战士疾苦的将士,对自己的军队完全不熟悉,也没有合理的战略布局来击败敌军。

结果便是赵军在荒野中安营扎寨,一直苦苦坚持了四十六天,每位士兵都是饥肠辘辘,没有一丝一毫的力气可以行军打仗,军心涣散,赵军快要到达崩溃的边缘。

[var1]

赵括决定兵分几路突围,将突围的主要目标锁定在秦军的壕沟和土垒,由于起初兵力进攻激烈,进攻效果十分好,赵括便亲自上阵,却被秦军的剑雨射杀在马上。赵括死后,赵军士气大跌,纷纷投降。

[var1]

赵军投降之后,白起想要坑杀他们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毕竟强弩之末,反咬能力还是很强的。一旦四十万人反击起来,秦军也会损失不小,因此白起对于四十万的战俘开始出谋划策。

白起将他们分批次诱骗到某地,先进行杀害再进行掩埋,如此一来便能避免一次性坑杀可能产生的大乱。而且白起已经将他们的精力耗尽,反抗能力早已完全丧失,对于周围的环境更是没有任何的防备之心。

[var1]

不能反抗

白起是位家喻户晓的“战神”,同时也是一位骇人听闻的“杀神”。在战争中,战俘是不可避免的,而白起对于战俘的态度,往往是将其赶尽杀绝,不留一丝活路,不留一个活口。在长平之战中,更是将赵军的四十万身强力壮的士兵坑杀。而这些士兵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能反抗。

[var1]

第一,在《史记》中记载着赵军已经被困了四十六天,任何人在没有进食这么多天后,体力早已被完全透支了,根本没有任何能力、精力去反抗,即使想反抗也没有将领可以领导他们一鼓作气,很难再像之前一样士气高扬。被秦军俘虏后的他们,整个军队混乱不堪,没有领导者带领他们、没有任何的粮草,即使反抗成功,能活下去的几率也是十分渺茫。

[var1]

第二,军队之间的组织纪律是天差地别,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管理部队的方法,但是因人而异,不同的方法也有着自己的好与坏,在战场上的军事实力也会天差地别。历史表明,即使是一个军队实力十分强悍的军队,无组织无纪律最终也会是一盘散沙,最后沦为战争的牺牲品。

一盘散沙又会有多少战力可言?更何况是赵军这种已经饿到开始手足相残、自相残杀的军队,结果可想而知。

[var1]

第三,在当时变法之下的秦国,对待战俘是十分的残忍,秦朝在变法之后的奖惩制度上也有严格要求,倘若秦军在一场战争中胜利,但是军队的伤亡人数与战败国相比要多的话,带兵作战的将领不仅不会受到奖赏,反而还会面临着十分严重的处罚。

[var1]

长平之战中,白起所带领的秦军的伤亡人数远超于赵军的伤亡人数,作为将领的白起如若不提高赵国的伤亡人数,那么在战争结束后白起和手下将士无疑会受到十分严重的处罚。为了避免受罚,白起只能痛下杀手,亲手造就了坑杀四十万人的场面,同时背负着“杀神”的骂名。

结语

白起虽被尊称为“战神”,是因为在白起一生之中经历的大大小小七八十场战役之中,从未有过战败的一次,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军事将才。因为有着白起的存在,秦国才能以很短的时间迅速扫平东方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封建王朝——秦朝。但是白起同样有着“杀神”之称,对于百姓和俘虏的手段十分残忍,冷酷无情,不符合中国历史中的“仁”,也被人们所无法接受。

[var1]

战争一向是十分残酷的,是缺乏人道精神的,但是,没有战争的爆发,就不会推动历史的进步。长平之战中,赵国四十万的士兵被坑杀,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想要生存唯有强大自身。

感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文章

  • 高雅的贵族品质:春秋“风雅精神”在《左传》中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贵族精神内涵,春秋时期最有贵族精神,春秋战争中的贵族精神

    有周一代“德”“政”统一的“德治体系”与粲然的礼乐文化使得春秋时代的贵族君子们内具高雅的贵族品质,外显彬彬儒雅、威仪抑抑的贵族风度;而《诗》的广为传播则为春秋时期旷世独绝、气象舂容的赋诗活动提供了蓝本。概而言之,春秋时期的“风雅精神”主要表现为高雅的贵族品质、优雅的外在风度与文雅的赋诗活动。《左传》

  • 越王卧薪尝胆时,吴王在做什么?并非沉溺于西施的温柔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王对越王的评价,关于越王卧薪尝胆的资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什么

    编辑搜图“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无疑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戏之一。从周敬王元年,吴侵越时所俘获的战俘刺死吴王余祭开始,吴越双方的矛盾日渐激化,吴王阖闾在周敬王十年大举攻楚之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发兵攻越,周敬王十五年吴军主力攻入楚都郢时,越军趁机侵入吴境

  • 战国“三大巨头”,为何是秦国走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秦国为什么那么强大,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多强,战国秦国有多厉害

    [var1]晋国分裂后,三晋(韩、赵、魏)依然拥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统一号令,一致对外。所以,三晋的分裂给了旁边的秦国机会。“战国七雄”只有秦、楚、齐是主力;燕只能算个替补;韩、赵、魏如果抱团可以作为一个主力,但是拆散后连个替补都不如了,光内耗就够它们折腾了。[var1]秦国的

  • 春秋期间刺客有哪些?彭生杀鲁桓公,齐桓公被劫持,专诸刺王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彭生个人资料,彭生杀鲁桓公,历史上春秋战国彭生杀鲁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变革、发展的时代,周室王权衰落,各诸侯国崛起,在传统政治结构瓦解,新的政治结构逐渐形成,国内外斗争异常激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卿大夫之间权力斗争,他们为了达到擅政或篡夺君位的目的,常常利用刺客进行暗杀行动。刺客经常被用来暗杀一国国君,或者掌握重权的大臣,他们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 古代士兵打仗时,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的办法实属“缺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越王勾践如何给士兵鼓劲,古代打仗个人问题怎样解决,古代打仗士兵如何解决七情六欲

    [var1]冷兵器战场是最原始、也是最残酷的战场,双方士兵需要贴身肉搏,这样在战场上受伤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所以导致古时候一有战事便要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兵。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导致出现战争之后,军队也只能通过步行的方式前往战场。由于战场较远,作战环境又差,危险又大,一场战争打起来就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有

  • 没有三家分晋,中原巨无霸晋国,能否与秦国一争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晋国不分家秦国能统一天下吗,晋国秦国实力

    楚国虽大,而在秦国面前却成了食草动物,一路被秦国各种撕咬。所以,三家没有分晋,可能比三家分晋的局面更糟糕。原因就是:一加一再加一,未必就大于三,甚至可能小于一。[var1]首先,三家不分晋的局面可能更糟糕如果三家没有分晋,那么大概率就不是三家而是四家,因为还有最强智家。要么是赵家联合魏家、韩家对付智

  • 此人对魏国有多重要,他战败魏国国力下滑,死后更是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当时有多强,魏国国力到底有多强,魏国后期最厉害的是谁

    [var1]前言变法之后魏国逐渐强大,在军事上也是拥有10万精兵,这让当时的魏国战斗力爆表。而且魏国也是因为自身“拳头硬”逐渐生出了一些想法,当时和周边的几个国家关系也是非常紧张,于是三晋关系也变得非常差。[var1]魏国内乱给韩、赵、秦机会魏国自魏武侯离世之后便陷入了内战,韩、赵抓住魏国内乱之时开

  • 深度解析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真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主要内容是什么,赵括纸上谈兵对赵国的影响,长平之战赵国真的能坚守吗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秦惠文王开始秦国在跟东方六国的作战中连连获胜,就连被秦国视为最大威胁的楚国也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陷首都,楚怀王也被生擒,楚国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国家能对秦国造成威胁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悄悄崛起。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逐渐强大起来,并

  • 赵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赵”为名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国是怎么被秦国灭亡,赵国灭亡过几个国家,赵国灭亡的三个原因

    [var1]公元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公元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众所周知,在战国七雄中,燕国、魏国、楚国、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国号,继续被后来的朝代或者割据势力所采用。那么,问题来了,赵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赵”为名的

  • 浪漫主义革命家张良曾刺杀秦王,为何在建功立业后选择了归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良归隐成谜,历史上张良活了多少岁,开国功臣与张良之间的矛盾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讲道:革命者本身包含着梦想的完成,但是现实中,一但革命成功,梦想不能再是梦想,必须落实在制度的改革以及琐琐碎碎,大大小小的行政事务上,它便不可能再是诗。[var1]在长诗末尾,张良选择淡漠一切,归隐匿迹,无人问津。张良为什么一心一意要复仇秦王,甚至采用极端的刺杀手段?很大一部分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