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桑丘之战: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结果谁赢了?

桑丘之战: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结果谁赢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57 更新时间:2024/1/22 18:00:51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秦国挟胜魏国之威势,从韩国、魏国借道来进攻齐国,企图借此挫败齐国的威势。对此,齐国自然积极抵抗,从而爆发了桑丘之战。对于桑丘之战,可以说是秦国和齐国第一次正面较量,因为在此之前,包括春秋时期,秦国和齐国因为相距遥远,中间隔了太多诸侯国,所以一直没有爆发过大规模的正面战役。

根据《战国策·齐策一·秦假道韩魏以攻齐》的记载,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前后,秦国派出大军攻打齐国。此战,秦国大军借道韩国和魏国,来到了齐国和宋国交界处的桑丘(今山东省兖州市)。与此同时,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率领齐军前去迎战。在战国时期,匡章可谓一位实力大于名气的将领。除了和秦国的桑丘之战,匡章还指挥了针对楚国的垂沙之战,并率军攻占了燕国。

基于此,面对远道而来的秦军,匡章并没有急于迎敌,而是先和对方进行了对峙。至于秦国大军,虽然是商鞅变法后的精锐之师,但是,因为秦军是孤军深入,又担心韩国和魏国在后方图谋不轨,所以只能虚张声势,比如下令悬赏“有谁能得到齐王首级的,封万户侯,赏赐二万两黄金”。

[var1]

当然,秦军的虚张声势,早已被匡章所看穿。匡章充分利用了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派遣使者和秦军往来,另一方面,匡章借机变更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记,混杂到秦军当中。不过,匡章的这些行为,自然遭到了误解乃至于诬陷,有人甚至向齐威王表示,匡章已经背叛齐国了。不过,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齐威王,显然不为所动。

不久之后,匡章的战术大获成功,秦军被混进军营的齐军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队内外夹攻,所以损失惨重,遭到了溃败的结局。至于齐威王,也因为对匡章的深信不疑,从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桑丘之战后,秦国得知前线败讯,连忙派遣陈轸作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齐国向齐威王谢罪。

[var1]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在秦国历史上,可谓非常屈辱的一场战役中。在战败之后,秦国不仅损兵折将,还要向齐国俯首称臣,乃至于派遣使者前去谢罪。而这,无疑是对秦国声望的巨大打击,也让齐国的声望进一步提升。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日后齐闵王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重要原因。因为韩国、魏国等诸侯国畏惧的秦国,早都败在了齐国手上了。

在桑丘之战后,齐国、楚国、秦国三国会盟于宋国啮桑,秦国改变战略,与齐国继续“连横”,此后二十余年间齐、秦两国再无交兵,直至前298年齐魏韩三国联军伐秦。当然,公元前298年齐魏韩三国联军伐秦,也是齐国主动攻打秦国。换而言之,在五国伐齐之前,秦国一直没有勇气再次和齐国正面较量了。

[var1]

最后,在桑丘之战中,秦国之所以吃到败仗,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秦国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压力较大。而齐国是在主场作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另一方面,秦国大军没有速战速决,等到锐气丧失的时候,被匡章率领的齐军击败。并且,从国力上来看,桑丘之战时的齐国,也要在秦国之上。对于拥有山海鱼盐之利的齐国,长期是战国七雄中最富庶的诸侯国,在击败魏国之后,齐国大军的战斗力也明显增强,从而赢得了桑丘之战的胜利。

[var1]

值得注意的是,在桑丘之战后,秦国主动改变策略,也即向齐国俯首陈臣,从而将目标对准了楚国。公元前312年,秦国张仪欺诈楚怀王,许割地六百里,楚怀王信以为真,与齐国绝交。自此之后,秦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多场战役,比如丹阳之战、蓝田之战等,结果是楚国损兵折将,丢失了汉中之地等疆域。至于齐国,也得以向燕国、宋国等诸侯国扩张,乃至于在公元前288形成了秦昭襄王和齐闵王并称东西二帝的格局。

更多文章

  • 年少的秦始皇,手上没有实权,凭什么击败权臣吕不韦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的名字叫嬴政,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早年,庄襄王在赵国当人质,很喜欢吕不韦的妾姬,就娶了她,之后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姓赵。后来,庄襄王回到秦国,就给儿子改姓嬴,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在赢政十三岁那年,父亲秦庄襄王生了一场大病去世了,他就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王位。那时候秦国已经是一个大国了,先后吞并

  • 赵括40余万降卒被坑杀,为何无人反抗?并非白起个人之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括实力有多强,历史上赵括到底有多厉害,赵括历史战绩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从远古时期一直到现在,战争是我们时刻面临的一个问题,每个朝代的更迭兴衰,都是依靠战争来获得的。通过发动战争,扩大自己的领地、人口,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这算是一个亘古不变的

  • 高雅的贵族品质:春秋“风雅精神”在《左传》中的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贵族精神内涵,春秋时期最有贵族精神,春秋战争中的贵族精神

    有周一代“德”“政”统一的“德治体系”与粲然的礼乐文化使得春秋时代的贵族君子们内具高雅的贵族品质,外显彬彬儒雅、威仪抑抑的贵族风度;而《诗》的广为传播则为春秋时期旷世独绝、气象舂容的赋诗活动提供了蓝本。概而言之,春秋时期的“风雅精神”主要表现为高雅的贵族品质、优雅的外在风度与文雅的赋诗活动。《左传》

  • 越王卧薪尝胆时,吴王在做什么?并非沉溺于西施的温柔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王对越王的评价,关于越王卧薪尝胆的资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为了什么

    编辑搜图“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春秋末期的吴越争霸,无疑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精彩的一场大戏之一。从周敬王元年,吴侵越时所俘获的战俘刺死吴王余祭开始,吴越双方的矛盾日渐激化,吴王阖闾在周敬王十年大举攻楚之前,为解除后顾之忧发兵攻越,周敬王十五年吴军主力攻入楚都郢时,越军趁机侵入吴境

  • 战国“三大巨头”,为何是秦国走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秦国为什么那么强大,战国时期的秦国有多强,战国秦国有多厉害

    [var1]晋国分裂后,三晋(韩、赵、魏)依然拥有很强的实力,但是它们永远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统一号令,一致对外。所以,三晋的分裂给了旁边的秦国机会。“战国七雄”只有秦、楚、齐是主力;燕只能算个替补;韩、赵、魏如果抱团可以作为一个主力,但是拆散后连个替补都不如了,光内耗就够它们折腾了。[var1]秦国的

  • 春秋期间刺客有哪些?彭生杀鲁桓公,齐桓公被劫持,专诸刺王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彭生个人资料,彭生杀鲁桓公,历史上春秋战国彭生杀鲁桓公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变革、发展的时代,周室王权衰落,各诸侯国崛起,在传统政治结构瓦解,新的政治结构逐渐形成,国内外斗争异常激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卿大夫之间权力斗争,他们为了达到擅政或篡夺君位的目的,常常利用刺客进行暗杀行动。刺客经常被用来暗杀一国国君,或者掌握重权的大臣,他们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 古代士兵打仗时,如何解决生理问题,勾践想出的办法实属“缺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越王勾践如何给士兵鼓劲,古代打仗个人问题怎样解决,古代打仗士兵如何解决七情六欲

    [var1]冷兵器战场是最原始、也是最残酷的战场,双方士兵需要贴身肉搏,这样在战场上受伤的概率是非常大的,所以导致古时候一有战事便要全国范围内进行征兵。由于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导致出现战争之后,军队也只能通过步行的方式前往战场。由于战场较远,作战环境又差,危险又大,一场战争打起来就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有

  • 没有三家分晋,中原巨无霸晋国,能否与秦国一争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国和晋国谁的实力最强,晋国不分家秦国能统一天下吗,晋国秦国实力

    楚国虽大,而在秦国面前却成了食草动物,一路被秦国各种撕咬。所以,三家没有分晋,可能比三家分晋的局面更糟糕。原因就是:一加一再加一,未必就大于三,甚至可能小于一。[var1]首先,三家不分晋的局面可能更糟糕如果三家没有分晋,那么大概率就不是三家而是四家,因为还有最强智家。要么是赵家联合魏家、韩家对付智

  • 此人对魏国有多重要,他战败魏国国力下滑,死后更是一蹶不振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国当时有多强,魏国国力到底有多强,魏国后期最厉害的是谁

    [var1]前言变法之后魏国逐渐强大,在军事上也是拥有10万精兵,这让当时的魏国战斗力爆表。而且魏国也是因为自身“拳头硬”逐渐生出了一些想法,当时和周边的几个国家关系也是非常紧张,于是三晋关系也变得非常差。[var1]魏国内乱给韩、赵、秦机会魏国自魏武侯离世之后便陷入了内战,韩、赵抓住魏国内乱之时开

  • 深度解析长平之战:赵国失败真是因为赵括的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括兵败长平主要内容是什么,赵括纸上谈兵对赵国的影响,长平之战赵国真的能坚守吗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变得越来越强大,在秦惠文王开始秦国在跟东方六国的作战中连连获胜,就连被秦国视为最大威胁的楚国也在公元前278年被秦国攻陷首都,楚怀王也被生擒,楚国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没有国家能对秦国造成威胁的时候,北方的赵国悄悄崛起。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之后逐渐强大起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