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为百姓伸张正义,但在自己的香火传承上却十分艰难,直到60岁大寿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子嗣。包拯一生娶过两位妻子,包拯首任妻子李氏,在嫁给包拯之后不久,便因病逝世,两人并没有子嗣。李氏死后不久,包拯娶了董氏为妻,董氏嫁入包家的时候,带了一位陪嫁丫鬟孙氏。
婚后包拯和董氏相敬如宾,包拯35岁那年,董氏生下了一个儿子,中年得子令包拯十分高兴。包拯给长子取名包繶,包繶十九岁时迎娶三朝宰相吕蒙正外孙女崔氏为妻,也算得上门当户对,婚后一年崔氏便上下一个儿子,三代同堂,本来应该是十分开心的事情,但世事总是难以预料。
包繶结婚之后仅一年,就因病逝世,包拯悲痛万分,但谁知祸不单行,儿子死后没几年,年仅5死的孙子又因病夭折, 包拯虽然伤心,但还是希望儿媳崔氏能够改嫁,不希望她年纪轻轻就守寡,没想到崔氏严词拒绝了,她说:“公公乃是天下仰慕之人,我愿意代夫君奉养翁姑”。
此后崔氏便一直待在报复伺候包拯夫妇,而在60岁大寿那天,包拯看着满堂宾客,不禁为自己没有子嗣心生感慨,但这个时候,崔氏却突然抱出一个孩子,跪下对包拯说:“这就是你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前文提到过,董氏嫁入包府的时候带了一位陪嫁丫鬟孙氏,孙氏作为包拯的侍妾,因为一些过错最终被赶回娘家,但是在离开包府的时候,孙氏已经怀孕身孕,这件事情被崔氏知道,她便背着包拯夫妇,派人送衣物和钱财到孙家,等到孩子出生之后,崔氏将他抱在自己房中抚养,就像养母一般,知道包拯60大寿,崔氏才让父子两人相认,包拯看到之后大喜,当即给孩子起名包绶。
包拯死时,包绶年仅5岁,宋仁宗亲自前往灵堂祭奠,当看到年幼的包绶感到一阵心酸,于是下令赏赐许多财物,并封包绶为太长寺太祝,令人记录在案。后来包绶步入仕途,不贪图小利,奉公守法,深受百姓爱戴,称赞其有先父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