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什么辅佐,弱小的刘备,而不是实力强大的曹操或孙权

诸葛亮为什么辅佐,弱小的刘备,而不是实力强大的曹操或孙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173 更新时间:2024/2/5 16:26:47

曹刘孙三个人第一次见庞统两个人都是颜控以貌取人,只有老曹立马毫无保留的信任:请他参观自己的内部机密,听他的建议,立刻给他任务,事后还老夸他。结果,结果庞统就是个大骗子,欺骗曹操的感情。曹丞相杀名士是很有目的性的,庞统虽然也是出身荆襄名流,但是和曹老板在根本的寒门法家问题上没有冲突,曹老板还是很惜才的。赤壁时虽然势大,却还是受困于水战不利,庞统名头大,曹老板也是寄希望于他有良策。至于张松,首先是失其壮志在搞篡位准备,其次当时刘备张鲁未平,刘璋也是多年不曾通供,曹老板只当又来一个混饭吃的,而且张松心气高也擅言辞,校场一番嘲讽没被杀真的是曹操看他远道而来。张松是没有对曹操说献地图的事的,因为张松心高气傲,当时曹操也正意气风发,谈不到一块,所以张松就没说。当时曹操礼贤下士一点,或者张松直接说了,那曹操就接受了也说不定。不过,张松后来跑去找刘备的确是曹操的损失。

曹老板喜欢杀的都是酸腐文人,借用诸葛的话说:口中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这些人都是杠精,挑刺擅长,做事情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年陈宫沮授那样杠他,他不还是想要收服,最后实在收服不了才杀的。其他人是怎么杀的?一小吏带几个凶神恶煞的恶仆恍恍的大摇大摆破门而入,当场处决或者一番牢狱之后问斩。这种侮辱曹操还没无情到用到荀彧身上。所以虽然他们不再志同道合,即使荀彧现在阻挡了他的野心,他也只能让荀彧体面地死去。让荀彧自己选择自尽,是他明白荀彧这个老朋友的风骨,知道忠贞如他是不会吃魏国的俸禄的。如果说陈宫沮授是收服不了痛下杀手的话,对于荀彧这个老友则是造化弄人大局所迫,只能请君自裁以全忠义之名以了相知之谊,这个空盒子是他俩最后的默契。

法家寒族政权里,孙权是第一个放弃的。曹操和诸葛亮接近,但人才选拔机制上,唯才是举才是最突破的创新,易中天先生说,曹操是有梦想无蓝图不是很准确。就是这个唯才是举,打破了豪门对仕途的垄断,为杨坚的科举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至于屯田之类的土地公有制和类国企经济制度,这些方面司马家做的比曹家更彻底,司马炎分封自家兄弟为王也是为了将帝国的统治触手向地方宗族延伸,结果出现八王之乱也是无可奈何。说到底,思想和朝廷系统就无法统治一个地域辽阔且情况复杂的大帝国,而科举制,极大的提高的人才的来源以及巨大身份跨越带来的对帝国的忠诚度。以至于后来的唐、宋都是极大地抑制武臣而重视文臣。所以曹操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在玄学日胜,清谈四起,理论脱离实际,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严重脱节,汉文化走向虚无主义可能像同时期西方的罗马一样出现巨大问题的时候,喊出了唯才是举。这是他最大的政治建树。

乱世先是大小军阀混战,然后强兼并弱而成大军阀,最后是强强对决,曹操不统一北方自有袁绍统一北方,没有袁绍还有其他人统一北方。且袁绍屠城名声没曹操坏吧?曹操的伟大伟在何处?事实是曹操确实有才,但还没到雄才伟略的地步,所以要靠屠城来威慑众人,也说明他治理能力不够。以恶制恶,仁者不为。反观诸葛亮,不靠任何屠杀树威和威慑,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和军事才能,自古崇拜武侯者从帝王将相到寻常百姓十之八九。

曹操孙权帐下也不乏这种人才 而且都是聚堆的,尤其是曹操这里,刘备那边泥腿子居多,所以诸葛亮庞统这种人在那边特别显眼,刘备执政期间只有在收川成功以后才勉强形成两自己的文官集团,当时庞统也死了,而诸葛亮作为刘备自带的第一幕府,说话的分量还赶不上老牌谋臣法正,刘备第一本来自己这边文化土壤就贫瘠,川中粗鄙,比不得江南更比不得颍川琅琊这种文化大省,第二刘备自己也不重视文臣的培养传承,所以就形成后期诸葛亮大权独揽的局面,诸葛亮是威风了,对蜀国实际是不利的。

小编认为:曹操手下能人众多,不下于诸葛丞相的也不少,只不过曹老板可不像皇叔,就算诸葛丞相去了魏国,那么只能是历史少了一个诸葛武侯,曹老板那边的荀彧若是投奔刘备,那么历史可能就多个荀武侯。曹操手下多少能臣猛将?孙权手下如周瑜张昭之人有多少?如果是作为2家企业的话,他们发展良好,人员稳定,需要再高薪聘请一个能手来吗?再说,一山不容二虎,无脑引进可能会造成内讧(比如,庞统和诸葛亮的故事)。反而像刘备这样的创业者,需要一个诸葛亮这样的专业人士手把手的扶持,于是2人一拍即合。

更多文章

  • 此人曾泄露天机给关羽,可保关羽一命,可惜关羽不听,最终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三国而言,恐怕还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经过电视剧的渲染,让我们走进了那段三国往事,让我们对三国有着很深的印象。事实也是这样,三国历史很短,但是人才总是层出不穷,今天有人挂了,明天就回有新的人才出现,这恐怕是任何一个朝代无法比拟的。乱世出英雄,时势造英雄,此言不假,三国冒出了一大批的诸侯,四世

  • 给韩信胯下之辱的少年屠户,为何比韩信结局还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韩信胯下之辱后来报仇了吗,韩信受胯下之辱是为了什么,韩信受胯下之辱的细节

    比如一些吃穿用度,他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只能去亭长家蹭饭吃,可是这种事情是不能长久的。亭长妻子也非常厌恶他,觉得他是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只想占小便宜之人。于是,她早早煮好饭,吃掉。到了韩信去吃饭的时候,就没有人给他准备了。韩信自然也明白人家是什么意思,就只好离去不再去蹭饭。然而,人的需求还是需要解决

  • 曹操为了军饷,发明了“摸金校尉”,刘备的研发却让百姓苦不堪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真的设立过摸金校尉吗,曹操给刘备拨军饷,曹操和刘备的军事实力对比

    曹操本身是一个卖草鞋为生的人,之后才跟自己的一帮兄弟自立门户,和刘备、关于、张飞三人结为了兄弟,也就是历史著名的“桃园三结义”了。这三个人当中,张飞的家室是比较好的,所以一开始他们的成功也是离不开张飞的。后来刘备认识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于是就和她结婚了,也就是后来的糜夫人了,然后刘备靠着妻子家的实

  • 曹操一生染指美女无数, 为什么唯独放不下丁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夫人丁氏,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丁夫人和曹操谁厉害

    曹操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男人,好色成性,甚至沉迷其中。究竟染指了多少女人?这恐怕难以考证。从《三国志·后妃传》的记载中,人们知道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刘夫人、卞夫人,也就是后来被追封的卞皇后。《武文世王公传》中说得更为具体,,除上述三名夫人之外,曹操还拥有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

  • 赤壁大战后,刘备迅速崛起,周瑜为何没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周瑜赤壁战役,赤壁之战后刘备的发展,赤壁之后周瑜打过荆州吗

    周瑜闲下以后,看到刘备那么强大了,觉得不能再纵容他了,必须赶紧对刘备诸葛亮等人进行打压!这时,诸葛亮已经有了准备。他在茅庐隐居的时候,就对江东集团进行了解,对孙权手下的文臣武将很熟悉,知彼知己。所以,他手里有兵有将有地盘,更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猛将,才不怕周瑜做什么小动作呢!由于周瑜战胜了曹操,让曹

  • 都说曹操爱才惜才,那为什么曹操不去争夺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是诸葛亮的名气,诸葛亮的名气只是他身边的几个朋友才知道,旁人基本是没有办法知道,既然别人不知道,自然也没有人来向曹操推荐诸葛亮,其次,当时诸葛亮的年龄太小了,正如我们现在所说的,资历尚浅,所以让曹操像刘备那样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完全不可能的,虽然曹操很重视人才,但是当时的诸葛亮对曹操来说是没有意

  • 董卓最害怕的一位诸侯,不是曹操也不是袁绍,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董卓和袁绍的关系,董卓与袁绍谁的势力大,董卓与袁绍之间的联系

    那么伍琼、周毖等人埋下的定时炸弹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抓住了董卓想要笼络人才从而控制洛阳乃至全国的心理,将韩馥、孔伷、张邈、刘岱等大批的能人都举荐做了各州郡的长官,而且还举荐了袁绍做了渤海太守,在那个特殊时期保护和举荐了一大批人才,可以说是用生命在拯救大汉朝。可是,转眼间关中十路诸侯挥兵讨董卓,这其中

  • 朱元璋为何最恨这个姓,让此姓男世代为奴,女世代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最恨的姓,朱元璋最恨的那个姓是什么,朱元璋最不喜欢的姓氏

    朱元璋最恨的这个姓就是蒲姓,因为蒲姓的一个重要人物实在是做了太对不起当年南宋朝廷的事情,所以朱元璋在登基后不久就发布诏令,将这个姓的余孽都充军,并且永远不能够当官。男的世世为奴,女的代代为娼。这个人就是蒲寿庚,他本来是阿拉伯后裔,他的先人跟随他们的祖先来到了东亚经商。他们先是在越南,后来又到了广州,

  • 蒙古铁骑22年灭西夏,23年灭金,为何灭南宋需要45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南宋与蒙古灭金,南宋联合蒙古灭金过程,南宋和蒙古灭金是在什么时候

    1226年,成吉思汗率大军分东西两路夹攻西夏,大军一路所向披靡,次年攻破中兴府,西夏亡国,前后历时22年。西夏灭亡的同一年,成吉思汗去世,1229年窝阔台继位,次年三路伐金,并且跟南宋达成协议,由拖雷的西路军借道伐金,1234年攻破金的最后一个城池——蔡州,今灭亡,前后历时共23年。灭金以后,也算是

  • 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情况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允炆去哪了,历史未解之谜朱允炆,探秘历史朱允炆下落

    朱棣为何一口咬定建文帝被烧死明史中记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这段描写是很有问题的,给我们留下太多想象的空间。而且,其前后矛盾,是史官故意留给我们的把柄。为什么突然宫中起火?不过是制造混乱,想让建文帝出逃更容易罢了。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