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带五人参加鸿门宴,逃跑时为何独独留下张良?

刘邦带五人参加鸿门宴,逃跑时为何独独留下张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33 更新时间:2024/1/16 13:05:10

知道鸿门宴的人,不难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刘邦参加宴会的时候,是带了5个人,而他逃跑的时候,却带走4个人。这是为何呢?留下的这个人又是谁呢?

其实留下来的那个人就是张良。张良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刘邦能顺利打下天下,离不开张良的出谋划策。张良之所以不离开,那他的心里就是有把握能活着离开,还能让项羽彻底相信刘邦,这岂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儿。

张良如此自信,大概是因为张良和项羽叔父项伯的关系吧。张良和项伯是世交好友,当初项羽知道刘邦已经攻下咸阳,并有意称王时,非常生气,还曾想着要与刘邦决一死战。按照当时的势力来看,刘邦绝不是项羽的对手。幸好张良和项伯是世交,在项羽准备进攻拿下刘邦之前,项伯偷偷的告诉了张良,并劝他逃跑。张良却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张良表面答应项伯要同他一起走,借跟刘邦道别之时,将此事告知了刘邦,并为刘邦献上计策,让刘邦暂时逃过了一劫。为了让项羽彻底相信刘邦,刘邦拜托项伯传话给项羽,说第二天要亲自向项羽请罪。于是便有了第二天的鸿门宴。

鸿门宴上,刘邦对项羽的态度很谦恭,一副臣服的样子,让项羽动了“妇人之心”,但是项羽的大将范增心里却是跟明镜儿似的,总想找机会杀掉刘邦。范增的心思全被项伯看在了眼里,在项伯和张良的周旋下,刘邦成功的带着其他4个人脱身,留下张良来应付项羽。

在说项羽,也是个极其要面子的人,之前已经动了“妇人之心”,说是不杀刘邦的,现在也不能反悔呀,张良更是不用杀了。

更多文章

  • 姜维北伐失败,刘禅不战而降,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禅降魏之后姜维说服了哪位,刘禅为什么要北伐姜维,刘禅怎么投降姜维

    蜀汉的宰相诸葛亮在死之前,没有北伐成功,也没有帮助刘备匡扶汉室,统一中原地区,虽然诸葛亮死了,但是诸葛亮的遗命还是需要有人来完成,而这个人就是姜维,当年诸葛亮在死之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姜维,并且希望他能够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任务。姜维原来是曹魏的将领,后来投降蜀汉,经过几年的观察,诸葛亮发

  • 官渡之战的失败,说明袁绍没有军事能力?这是世人对他有了偏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官渡之战后袁绍的实力,袁绍官渡兵力,官渡大战袁绍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然而即便袁绍势力强大,但他最终却输掉了官渡之战。而在历史记载中,袁绍多次拒绝了手下谋士给予的正确建议,以至于他输掉了官渡之战。比如在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袭杀了曹操在徐州设下的刺史车胄,并就此占据小沛以拒曹操。当时曹操为了避免腹背受敌,而亲率精锐大军征讨刘备。刺史田丰就曾建议袁绍要趁着曹操攻打刘备的时候

  • 刘备倾全国之力伐吴,真的仅仅是为关羽报仇?原来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真的为关羽报仇打吴国吗,刘备为关羽报仇是史实吗,历史上有刘备为报仇去打东吴吗

    其实,为了关羽报仇仅仅是一个借口而已,刘备是一个政治家,当然为了能够逃命,那可是能够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顾的人,所以这个为了关羽报仇的背后, 一定是有着他的深层次的考虑的,这个才是他要考虑的事情了,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动战争都是需要一个借口的,而且两个国家之前还是盟友的关系,这样的一个借口说出来,

  • 刘备死后葬在了哪里,白帝城真有他的墓地吗?结果已经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死于白帝城葬于何处,刘备为什么死在白帝城,历史上刘备是死在白帝城吗

    首先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刘备是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病逝之后,五月份由诸葛亮护送灵柩回到成都,八月份葬于成都武侯祠。但是,后世有一些学者认为陈寿的记载有误,刘备不可能葬于成都,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时的四五月份已处于初夏时节,天气十分炎热,这是十分不利于尸体的运输和保存的。其次由白帝城返回成都,道路十分

  • 刘备最忌惮的将军,马超在他面前一触即溃,只有诸葛亮能收拾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刘备马超,刘备与马超的恩怨情仇,刘备有没有重用马超

    根据《三国志》记载,建安十六年,曹操打算平定中原,可是西凉的马超在背后,让曹操惴惴不安,后来曹操跟马超在潼关一带交战,马超极善于用兵,加上西凉军太过彪悍,曹操吃了大亏,差点被马超杀死,在小说中这一段被写成''割须弃袍'',曹操缓过气来,终于还是赶跑了马超。建安十七年,马超又在陇西起兵,偷袭冀城一带,

  • 刘备封赏关羽和黄忠一个等级,派此人去传达命令,果然不同凡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封五虎上将关羽不服黄忠,关羽黄忠长沙大战完整版老版,历史上刘备和黄忠是什么关系

    刘备称王之后,就开始任命将军,其中有一位就是老将黄忠。但是黄忠名望不是很高,诸葛亮担心其他人不服气。诸葛亮就分析了一下原因,马超和张飞还好,见识过黄忠的功劳,但是关羽本来就不满意黄忠,如果关羽知道后肯定会不同意。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但是还是胸有成竹的告诉诸葛亮,他自有办法。刘备敢说能让关羽接受,是

  • 刘备为何一直不迎回汉献帝?他儿子的名字里潜藏了他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之所以叫三国,是因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经过数十年的战乱,最终剩下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他们三足鼎立,谁也灭不掉谁,最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势。但是在这三国之中,唯有刘备一直以来以正统自居,他是汉王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打着正义的旗号,好像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汉王朝的江山,都是从

  • 刘备得知张飞身亡为何如此镇定,仅四个字,就可以看出二人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啥,刘备听到张飞的死讯完整版,刘备打张飞一巴掌

    我们都知道张飞在成为大将之前以卖猪肉为生,手上是有充足的钱财,在结义后更是利用自己在当地的号召力召集了三百勇士,让刘备从一个没落皇族一下子有了支撑,不再只是光杆司令。刘备在益州得知关羽败走麦城,曾三次哭晕在朝堂,可他在得知张飞身死后只说了4个字:“噫,飞死矣。”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情绪变动,让人不禁觉得

  • 刘备受人推崇的一大原因,就是他会用人,可他真的会用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为什么受人推崇,刘备的十大特质,刘备的用人之道完整版

    事实是,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铆劲儿整顿蜀汉三年,终于恢复大半元气,他不忘先主恢复汉纸之志,于是在公元226年挥师北上,但是因为用了马谡,结果导致惨败。由此部分后人开始讽刺武侯——理政治军尚可,用人不行。这个不行,大概很大程度上,是选择刘备做参照物的。但是这一件事就断定了诸葛亮不会用人,刘备善于用人,

  • 刘备伐吴结局注定惨败,不在带不带诸葛亮,而是将此人错用了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假如刘备伐吴成功,刘备伐吴檄文全文,刘备伐吴的真实情况

    刘备不愧是一位大英雄,虽然遭受重创,但很快从关羽死亡的悲伤中走出来,经过两年的养精蓄锐,毅然决定对吴宣战。221年7月,刘备集结数万大军,对吴发动大规模战争。222年,刘备一路连克至东吴腹地,行至夷陵时,遇到吴军都督陆逊,陆逊采用坚守不出的战略消磨远道而来的蜀军,消磨到6月时,酷暑难耐,将士们哀声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