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称王之后,就开始任命将军,其中有一位就是老将黄忠。但是黄忠名望不是很高,诸葛亮担心其他人不服气。诸葛亮就分析了一下原因,马超和张飞还好,见识过黄忠的功劳,但是关羽本来就不满意黄忠,如果关羽知道后肯定会不同意。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分析,但是还是胸有成竹的告诉诸葛亮,他自有办法。刘备敢说能让关羽接受,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刘备太了解关羽,因为了解他才会用他,他是怎么安排任命的呢?
刘备派费诗去的,他是在刘备打绵竹的时候,投降刘备的。后在刘备手下任前部司马。后来刘备封将军,想着关羽在荆州,就派费诗给关羽授官。
就如诸葛亮分析的,关羽知道黄忠和他一个级别的时候,就很气氛的不同意,并拒绝接受任命。费诗聪明啊,就给关羽举例了,说开创大业的人,什么人都会用,不可能只用一类人。就如汉高祖,当年萧何还有曹参和刘邦都是知根知底的玩伴,而陈平,韩信都是后来才跟随高祖的,但是论排位,韩信可是位置最高的,萧何和曹参对此事也没有怨言啊。
就比如说这次你大哥刘备,汉中王因一时功劳给予黄忠高的职位,但是在你大哥心里,你的位置能撼动吗?还有汉中王本来就是和您发过誓,结义的,同生共死,祸福与共的人,你不应该以职位的封赏介意才对。我费诗就传旨意的,我替你感到惭愧,希望将军不要后悔。关羽一听,觉得很有道理,赶紧按照规定接受了封赏。
不愧是刘备,了解关羽的性格。要不刘备也不会在费诗去传旨意的时候,给他交代,结义时候的誓词,和祸福与共的话,这样关羽一听,定会接受。刘备知道关羽看中的是忠义,要不然关羽当年在曹操账下被封侯,为啥还要回到刘备身边呢。关羽也知道曹操能给他很多,但是他明白刘备的心。要不然荆州怎么会派他驻守,为啥不让诸葛亮和张飞守呢,那是信任。像曹操那样不能自己领兵的时候,派的将军都会是相互制约的,孙权也一样。这充分说明刘备相信关羽。
刘备交代给费诗的话,很多不能明说的,因为得看关羽的反应才能随机应变,而费诗恰恰是这样的一个人。费诗给关羽讲故事,举例子都是在讲他和刘备的事,让他明白刘备的心里,关羽占着很重的地位。
不管费诗用萧何和韩信的比较来说服关羽,然后在引出的当下的事,再让关羽知道,他大哥为什么要用黄忠,那是因为刘备要成就大事业必须要用更多的人。但是说的这些都是给后面做准备的,他最重要的是说出关羽和刘备的关系,是什么,是一体的,是发过誓,拜过天地的。最后再告诉关羽,这事是你和汉中王两个人的事,和他费诗没有关系,这样关羽听后觉得很是在理,最终明白了刘备的良苦用心。
这样的事情凸显了刘备也是一个能人,会用人的人,说明了刘备的智慧。但是刘备在上位汉中王的时候,劝解他的人,却被刘备贬了。这一分析,帝王都喜欢用平衡,因为涉及到他们最根本的利益的时候,再厉害的人也不会得到任用。
不管你多厉害,不能破坏了帝王的利益,不然你的能力就会无用武之地,很可能被放在一边,不如不去破坏君主的利益,做一个按部就班的存丞,这样也能让自己的位置更稳定,可以在以后的路上走的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