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光义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儿?他都用了什么手段?

赵光义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儿?他都用了什么手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96 更新时间:2024/1/24 14:19:10

赵匡胤去世时妻子宋皇后年仅24岁,这位宋皇后算是赵匡胤第三任妻子,也是北宋第二任开国皇后。赵匡胤的结发妻子是贺氏,她也是赵匡胤所有子女两字三女的生母,她与赵匡胤可谓是贫贱共患难,不过很可惜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前贺氏就去世了,赵匡胤后来建立北宋追封她为孝惠皇后。

贺氏去世后不久,赵匡胤被后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委任为殿前都检点,当时的赵匡胤正是中年男人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于是不久之后赵匡胤就娶了年仅16岁的王氏为继妻。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位成功,建立了北宋,王氏就成为了北宋开国皇后,也是北宋第一任的开国皇后,不过王氏命也不太好,北宋建国之后不久王氏就去世了,她生育的一子一女也都夭折,王氏死后被赵匡胤追谥为孝明皇后。

王皇后去世后,比赵匡胤小25岁的宋皇后就嫁给了他,赵匡胤仅比宋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岳父宋偓小了1岁。宋皇后家族出身十分高贵,其父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其母刘氏是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可以说宋皇后家族是三朝国戚。

宋皇后出身如此高贵,她本人自然也是姿色秀丽,气度庄重,是最适合做一国之母的不二人选,这也是赵匡胤为何非要选她当皇后的原因。婚后宋皇后更是温柔可人,与赵匡胤相知相重。

赵匡胤不好女色,所以后宫佳丽并不多,他几乎每晚都与宋皇后同寝过夜。不过宋皇后却很尴尬,她尴尬的地方在于婚后一直没有与赵匡胤生下一儿半女,所以宋皇后只能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搞好关系。

但赵匡胤长子赵德昭还比宋皇后还大了一岁,所以两人名为母子,实际上的关系尴尬得很,因此宋皇后与赵德昭关系比较疏远。而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比宋皇后小了7岁,这样算来两人以母子相称倒也还算可以,况且宋皇后16岁嫁给赵匡胤时,赵德芳当时年纪仅9岁,所以宋皇后在赵德芳年幼时就对他疼爱有加,两人母子关系比较亲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日后宋皇后惹得小叔子赵光义不高兴被他刻薄对待埋下了伏笔。

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的消息后,她立刻命大太监王继恩去召赵德芳入宫继承大统,王继恩却并没有去召赵德芳,而是去了赵光义的晋王府上,王继恩劝赵光义赶快入宫继承大统。

赵光义进宫后,王继恩和太医程德玄力证赵匡胤去世时遗命赵光义继位,这一下宋皇后直接傻了眼,瞬息之际,宋皇后也赶紧向赵光义俯首称臣。

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宋史纪事本末》

虽然宋皇后及时见风使舵拥护赵光义继位,但她曾经打算拥立幼子赵德芳的事情还是被赵光义所知道,因此赵光义继位之后对宋皇后十分不好且刻薄。

赵光义继位之后尊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移居西宫,此后赵光义对宋皇后都是极为刻薄。公元995年宋皇后去世,她去世后赵光义虽然追谥她为孝章皇后,但却不为皇嫂服丧,也禁止群臣临丧。

而且宋皇后死后棺椁也不停放在皇宫中,而是停放到了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的公主府上,这就相当于嫂子去世尸体停到了小姑子家中,这根本就不合礼法。除了这些,赵光义还禁止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神主不能升附太庙。

更有意思的是北宋初期大清官王禹偁当时任翰林学士,他曾经直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这话被赵光义知道后十分恼怒,赵光义于是将他贬为滁州知州。从此之后赵光义刻薄对待嫂子宋皇后的事朝廷上下没有人敢再议论了。

因此一直到宋神宗时期,宋皇后的神主牌位才正式进入太庙,但她却始终未能和丈夫赵匡胤合葬在一起。

不过宋皇后虽然被赵光义刻薄对待,死后也是草草殓葬,但她毕竟在赵匡胤去世后又活了十九年,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则没这么好运了。

赵光义是以“金匮之盟”中赵匡胤与母亲杜太后约定的兄终弟及名义继位,继位之初赵光义为了遵守兄终弟及的规则,曾经册封四弟赵廷美为齐王、中书令兼京兆尹,册封赵德昭为郡王,两人地位高于宰相,位列众朝臣之首。

其实在五代十国期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亲王爵位加中书令兼京兆尹这属于是皇储的标配,几乎等于准皇储,赵光义继位前就是晋王、中书令兼京兆尹,所以从这身份上也能说明赵光义最初是遵循兄终弟及的规则,想让弟弟赵廷美将来为皇储。

在兄终弟及之后还有叔侄相承的话,杜太后临终前与赵匡胤约定“金匮之盟”时,就是担心赵匡胤如果去世的早,儿子年幼,不如让兄弟出来主持大局,这就是兄终弟及,当兄终弟及之后再有最小的弟弟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也就是叔侄相承,先由赵匡胤的弟弟继承皇位,再由最小的赵廷美传位回到赵德昭手中,所以赵德昭也被晋封为郡王,作为后备皇储的皇储。

但是赵德昭作为后备皇储的皇储还没来得及成为后备皇储就英年早逝了,这件事起因于赵光义亲征幽州。

赵德昭跟随叔叔赵光义北伐幽州,在大战期间的某夜,赵光义所统率的御营军队与主力军队失散,一时之间军中无主慌乱一片,这时随军出征的部分朝臣认为赵光义很可能是遭遇了不测,建议赵德昭立刻在军中继位,继续指挥大军战斗,结果赵光义第二天平安无事归来,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

这次北伐是以失败告终,赵光义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十分的郁闷气结,因此赵光义没有奖赏太原之战胜利的功臣,赵德昭因为此事和赵光义争论起来,赵光义盛怒之下说出了“等将来你当皇帝以后再来对他们封赏也不迟”这种话。

这话的意思就是相当于赵光义指责赵德昭有当皇帝的野心,这话也许是赵光义生气之下说出的气话,但也许他就是故意说出来刺激赵德昭的,总之这话说完让赵德昭十分之害怕。

想一想当皇帝说出这话,那就是代表着他已经猜忌你了,那被皇帝猜忌了,这个人的结局可想而知是不会太好的。于是胆小鬼赵德昭就害怕叔叔赵光义将来会害死自己,与其被害不如先自行了断,因此赵德昭在与赵光义吵完架后,回家就自尽了。

之后赵光义表现得非常懊悔自责,他亲自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哭了很久,一直在大喊“痴儿何必如此”,后来赵光义追封赵德昭为魏王。当然赵光义抚着侄子尸体大哭那是做戏还是发出的真情实感那就不好说了。总而言之赵匡胤在世且最年长的儿子赵德昭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

紧接着就是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了,赵光义继位后名义上对赵德芳也还不错,晋封他为节度使、太尉,但赵德昭去世不到两年,年仅22岁的赵德芳也去世了。

关于赵德芳的死更加蹊跷,《宋史》中仅用了三个字“寝疾薨”来记载,“寝疾薨”的意思就是说赵德芳是睡睡觉就死了。用我们现代医学来解释,通常这样睡睡觉猝死的人大多是突发的心脑疾病,这类疾病通常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不过现代也有很多年轻人因身体超负荷工作或者压力过大而猝死,所以也不排除赵德芳年纪轻轻会猝死。

如果赵德芳真是像现代年轻人这样因为巨大压力或者超负荷工作而猝死,那估计也和他的好叔叔赵光义难脱关系。

总结下来就是赵匡胤不到五年时间里,他的长子赵德昭和幼子赵德芳先后都莫名其妙的就死了,他的两个儿子死了谁是最大的受益人?所以说赵光义对待两个侄子不管表面怎么好,单看结果就知道好与不好了。

赵德芳死后其实对赵光义儿子未来继承皇位最大障碍就是赵廷美,于是赵光义就开始在琢磨怎么把赵廷美搞下去。

后来赵光义诱骗赵廷美毒杀了与其关系亲密已经投降的南唐后主李煜,这让赵廷美对赵光义十分不满,后来赵廷美勾结赵匡胤重用的大臣兵部尚书卢多逊,企图遵照兄终弟及的规矩,提前逼迫赵光义退位自己继位。

当然这一切尽在赵光义掌握之中,于是赵光义就以此将赵廷美和卢多逊全部贬谪,赵廷美被流放房州,不久之后赵廷美抑郁成疾咳血而死。

由于赵光义对兄弟和侄子比较残忍,因此他比较钟爱的长子赵元佐为此与赵光义父子关系闹翻,后来赵元佐更因为叔叔赵廷美之死大受刺激因而发疯,可见赵光义对待兄弟和侄子的残忍手段让自己的儿子都害怕。

赵廷美死后,可以说所有的兄终弟及、叔侄相承的继承人全部都完蛋了,所以赵光义很无奈的向天下表明我只能立我的儿子当太子了。

因此北宋自赵光义之后一直到宋徽宗亡国,历代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不过天道好轮回,在南宋高宗之后,由于宋高宗无后,所以后来的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都是赵德芳的后人,而宋理宗、宋度宗以及宋末三幼主都是赵德昭的后人,也就是到了南宋之后皇帝一系又回到了赵匡胤后人手中。

写在最后

虽然清代学者纪晓岚早就说明了“斧声烛影”事件很可能是误会,赵光义并没有做出弑兄篡位之举,但赵光义如此刻薄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子和儿子也都让后世所诟病。

赵光义之所以如此刻薄对待嫂子宋皇后是因为她曾经想拥立赵德芳为帝,赵光义虽然表面对两位侄子加以善待,但两人都莫名其妙而死也着实让人怀疑,毕竟他们俩死了赵光义才是最大受益人。

其实赵光义这么做也是为了确保自己和后世子孙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尤其是皇权利益面前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西班牙屠杀数万名华人,事后向明朝谢罪,万历帝的回复令国人愤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班牙侵略明朝,西班牙与明朝国力对比,17世纪的西班牙对明朝的称呼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殖民者陆续侵入东南亚,在争抢香料、开拓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对久居此地的华人进行迫害,乃至屠杀。在晚明时期,西班牙殖民者曾在菲律宾大肆屠戮华人,遇难者数万人,然而当消息传回国内后,万历帝并未对同胞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亦未严惩西班牙,而是说了一番无情冷血的话,令国人为之寒心。这究竟

  • 朱元璋路过田地遇见一位粗汉在睡觉,从此就有了半个明朝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版图,明朝和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朱元璋遇到的三大危难

    这个常遇春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土匪,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他经常觉得自己的前途十分的迷茫,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辈子,于是他就决定不做土匪了,下山自己找点事情做。这走着走着就困了,于是就在田里面睡觉,突然听见有个声音说,快醒来,你真正的主子来了。他赶紧睁开眼,看到朱元璋经过这里,他立马表示自

  • 朱元璋的劲敌,割据西南并在重庆建国称帝,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初实力相当弱小,而在他兼并群雄、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数位强劲的对手,稍微应对不慎,便不会有明朝的出现。在这些对手当中,明玉珍的实力十分雄厚,堪称朱元璋的劲敌。那么,明玉珍是何许人也?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最终结局如何?明玉珍铜像明玉珍,元末湖广行省随州

  • 欧阳修写诗夸王安石文章写得好,为何王安石却说欧阳修读书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欧阳修王安石,王安石和欧阳修谁的成就大,王安石和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到了1056年的一天,欧阳修终于同王安石有了会面的机会,两个文豪相谈甚欢,惺惺相惜。而在聚会之后,欧阳修写下《赠王介甫》一诗,送给王安石。欧阳修这首诗中充满了对王安石的才华赞赏之意,并将王安石引为知音,“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中还寄于了对王安石的厚望。而王安石拜读了这位文坛前辈赠诗,自然也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册立太子妃之子朱允熥,却要册立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太子朱标之死,朱标死亡片段,朱棣评价朱标

    太子朱标,作为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在其成长过程中朱元璋对他可谓是重视有加,不仅在学习上,让他跟随大儒宋濂学习经传;还在为政上,建立大明王朝伊始便将他敕封为太子,学习处理政务。即便是在个人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为他选配了两位良妻,一位是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女常氏,洪武四年常氏被册立为皇太子妃;另一位便是鸿儒

  • 明宣宗朱瞻基叫停航海,是心甘情愿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宣宗朱瞻基图片,明宣宗对朱瞻基的态度,朱瞻基对明宣宗有责任吗

    朱瞻基登基后,恐怕很多人才发现,他的风格和朱棣有着千差万别。朱瞻基否定了他的爷爷朱棣的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叫停了航海。走上了朱元璋时期的老路,开始了禁海。那么明宣宗朱瞻基叫停航海,是心甘情愿还是另有隐情?朱瞻基是一个守城皇帝,他对于开疆拓土没有什么兴趣,反而在内政上却是一把好手。因此在他统治期间,

  • 朱瞻基给若微的孩子赐名朱祁镇,胡善祥因此和若微彻底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胡善祥朱瞻基,大明风华胡善祥与朱瞻基,朱瞻基与孙若微历史上的感情

    孙若微和胡善祥本是亲姐妹,一个在宫外长大一个在宫里长大,后来两人阴差阳错双双嫁给了朱瞻基,其实朱瞻基内心深处喜欢的是若微,但因为朱棣的授意朱瞻基选了胡善祥为正室。若微和胡善祥嫁给朱瞻基都有自己的用意,孙若微是为了让朱棣赦免在奴儿干都司服劳役的靖难遗孤,所以放弃了家仇嫁给朱瞻基;而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则是

  •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帮助朱棣篡位之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和宁王借兵,朱元璋儿子朱棣是怎么上位的,朱棣和宁王联手视频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想要将子孙后代继位的障碍扫除,于是就发动了洪武四大案。这四大案的出现让明朝的官员人人自危,更为严重的是,明朝因此受到牵连的官员有数十万之多,也就是说,在明朝当官是个高危职业。虽说朱元璋在位期间将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都杀死了,但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自己驾崩后,这

  • 朱元璋身边的人中,谁对他最为忠心?这个家族对他忠心了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晚年最信任的人,朱元璋家族兴旺之道,朱元璋对各家族的评价

    正所谓世事无常,贵族阶层的兴衰更是如此,他们全系于统治者的一念之间。我们都知道,贵族阶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应运而生,但是,最终还是无法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抗衡。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候都是铁律。不过,历史也会有其出人意料的一些地方,就比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云南“沐王府”。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经

  • 李善长拥有免死金牌,为何还会被朱元璋杀掉?真相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善长比朱元璋厉害吗,李善长是怎么被朱元璋斩的,朱元璋李善长经典片段

    而在朱元璋称帝后,朱元璋封赏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也被封为国公之首,还赏赐了一块免死金牌。不得不说,朱元璋对李善长还是不错的。但李善长为何会以悲剧收场呢?其实李善长是个聪明人,知道伴君如伴虎。在70多岁的时候,便申请告老还乡。不过他手中的权力还是不舍得放下,安排了自己的同乡胡惟庸做丞相。没想到胡惟庸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