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的儿子宁王,帮助朱棣篡位之后,结局如何?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帮助朱棣篡位之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25 20:56:42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朝,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想要将子孙后代继位的障碍扫除,于是就发动了洪武四大案。这四大案的出现让明朝的官员人人自危,更为严重的是,明朝因此受到牵连的官员有数十万之多,也就是说,在明朝当官是个高危职业。

虽说朱元璋在位期间将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都杀死了,但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自己驾崩后,这些明朝的开国功臣没有造反,反而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造反了。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只不过朱允炆即位后,开始大肆削藩。

这样一来,朱棣开始不安了,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篡位后,创造了一个盛世——永乐盛世,这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世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后人大概是忘记了朱棣皇位的来路,也就没有人瞧不起朱棣了。

即使是在后来的明史中,清朝的史官对朱棣也是给予了肯定的态度。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一个人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此人就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值得一提的是,朱元璋一生生育了二十个儿子,十六个女儿。

在朱元璋的子女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名留青史的,大部分在历史上都是默默无闻的。真真正正让后人记住的,是非常少的。比如说有太子朱标,四皇子燕王朱棣,十七皇子宁王朱权等等。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对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是非常欣赏的,对这两位皇子的欣赏程度恐怕仅此于太子朱标。只不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由此说来,为了不让明朝出现大乱,于是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可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造反的不是大臣,而是自己最欣赏的燕王朱棣。

由于受到朱元璋的欣赏,朱元璋将朱棣封赏在了北平(今北京);对于同样优秀的朱权,被封为宁王,封地设在今内蒙古地区。由于两位藩王的地理位置卓越,加上两人的能力不凡,朱棣和朱权成为了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甚至可以直接抵抗明朝。

朱棣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兵力虽然不弱,但是要直接和朝廷对抗,肯定不是对手。于是朱棣想到了自己这个弟弟宁王朱权。如何打动宁王和自己一块造反呢?思前想后的朱棣,直接来了一个诡计。朱棣想到的办法就是来到宁王的藩地,和宁王回首过去,感叹过去的日子。

说到情深之处,朱棣还让朱权写了一封信给朱允炆,就是为了看建文帝能不能看在是亲人的份上放过自己。宁王当然也愿意做这个顺水人情,可是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朱棣以兄弟就此别离,不知何时能相见为由,特地要求让宁王亲自送自己出宁王藩地。

这不出了自己地盘没多久的宁王,就被朱棣给挟持了。朱棣不是想要杀死朱权,而是要朱权发兵。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的合作就是筷子的组合,两人结合在一起,那么朱允炆肯定不是对手。两人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帮助朱棣登基后,朱权的结局如何呢?出于表面的尊重,朱棣让他自己选择封地,宁王一开始选择苏州当自己的封地。可是朱权选择的封地都被朱棣否决了。朱棣后来也给这个皇帝重新选择了一个地方,就是江西南昌。

在自己的封地中,朱棣没有伤害这位帮助自己的弟弟。在封地中,朱权是与文学士互相往来,寄托自己的远大志向,自号月瞿仙。于是朱权就有了很多著作,比如说《家训》六篇,《宁国仪范》七十四章,《汉唐秘史》二卷,《史断》一卷,《文谱》八卷,《诗谱》一卷。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身边的人中,谁对他最为忠心?这个家族对他忠心了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晚年最信任的人,朱元璋家族兴旺之道,朱元璋对各家族的评价

    正所谓世事无常,贵族阶层的兴衰更是如此,他们全系于统治者的一念之间。我们都知道,贵族阶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应运而生,但是,最终还是无法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抗衡。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候都是铁律。不过,历史也会有其出人意料的一些地方,就比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云南“沐王府”。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经

  • 李善长拥有免死金牌,为何还会被朱元璋杀掉?真相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善长比朱元璋厉害吗,李善长是怎么被朱元璋斩的,朱元璋李善长经典片段

    而在朱元璋称帝后,朱元璋封赏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也被封为国公之首,还赏赐了一块免死金牌。不得不说,朱元璋对李善长还是不错的。但李善长为何会以悲剧收场呢?其实李善长是个聪明人,知道伴君如伴虎。在70多岁的时候,便申请告老还乡。不过他手中的权力还是不舍得放下,安排了自己的同乡胡惟庸做丞相。没想到胡惟庸猖狂

  • 明朝皇帝爱坑爹,朱元璋的猪腰子脸,其实是儿子朱棣搞的鬼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吗,朱元璋和朱棣搞笑段子,明朝皇帝朱棣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历史中的朱元璋流传下来的画像不少,光是官方考证的就得有十三幅。但都不是一个样子,总结来讲有两种面孔、即两种传世画像。第一种面孔:面阔耳大、目光炯炯、额高鼻圆、霸气侧漏。也就是咱们常看到的那种饱满型的古代帅哥形象。第二种面孔:面似猪腰、眼神猥琐、满脸麻子、气质阴鸷。即题中所讲的猪腰子脸,也称鞋拔子脸。

  • 魏忠贤在当时权倾朝野,为何斗不过年仅17岁的崇祯?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魏忠贤可以干掉崇祯吗,对魏忠贤在明朝的评价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总结了千年来历朝历代兴亡的规律,取消了宰相制度,成立了内阁,建立了六部,监察机构,还建立锦衣卫,东厂等。将国家权力掌握于皇帝手中。虽然魏忠贤权势滔天,但是他也没办法掌控所有的权力机构,特别是内阁,国家大事都是经过内阁商讨之后决定,即使后来他重组了内阁,但是也没办法脱离皇帝的掌控。正

  • 赤胆忠心的杨家将,为何在北宋亡国之际却消失不见?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亡国的时候杨家将去哪了,北宋灭亡杨家将都去哪了,北宋历史上有无真实杨家将

    杨家的家主是杨业,北宋著名的大将,杨业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投入到与辽军的对抗中。在一些评说中,将杨家将塑造成了满门忠烈,甚至男丁几乎都战死沙场,女子们替夫出征,这样的故事虽然振奋人心,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在历史上,除了杨业以及其儿子外,杨家就没有出现过女性将领,杨业最开始也是北汉的将领,之后才投靠与

  • 拒绝借地给朱元璋安葬父母的地主刘德,在朱元璋称帝后是何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光为父母收尸还不够,还缺地下葬,朱重八便去求地主刘德,可刘德丝毫不念及朱重八为他放牛的苦劳,他认为当时饿死的人很多,如果这次破例借地了,万一以后人人都问他借地,岂不是乱了套了。所以不论朱重八怎么请求,刘德都没有丝毫怜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借地下葬。好在邻居刘继祖好心,让朱重八哥俩把父母安葬在了自家的土

  • 朱元璋想封自己的小舅子当官,可他却不想,最后还去当了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为何封小舅子,朱元璋最开始投靠了谁,朱元璋怎么对待他的兄弟

    在洪武年间,当官是危险的。早上上朝哭,晚上在家庆祝。更令人恐惧的是,这样的高风险职业收入很少,基本上不会提高工资。古往今来,没有哪个朝代官员的薪水低于明朝!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个性开阔,性格开朗,尤其是饮酒。在元末风云变幻的岁月中,他与朱元璋一起转向战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明史》记录,朱元

  • 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孙子,而不传给其他儿子?原来朱棣非亲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长子朱标死后,竟然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结果年少的小皇帝,抵抗不住叔叔朱棣的大军,成了历史上一个悲剧的皇帝。那为什么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其他儿子呢?明成祖朱棣是元顺帝的遗腹子,他并非朱元璋亲生的种,这种说法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例如,刘献廷的《广阳杂记》曾记载了一则某明朝遗老说给他

  •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却为啥放过这4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帝王是天神之子,拥有绝对的权力,因此一个不高兴,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古代的臣子在君王之侧,随时都要小心谨慎,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如果粗心大意,可能脑袋搬家。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君主与臣子的矛盾就从未消弭过,到了大明时期,这种矛盾已经尖

  • 很多人都不理解,存世的《永乐大典》只剩4%,为何还是价值连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朱棣决定修一部巨著,用来造福万民,彰显国威,于是先后命3000多人参与到了《永乐大典》的编撰工作中去。这部巨著一共有3.7亿个字,前前后后编写了五年多才初步完成,书籍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阴阳、建筑、历史、文学等多个方面,用了六年修好的这一版,一般会被称为“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