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篡位后,是如何对待后周世宗的妻子、儿子的?堪称仁慈厚道

赵匡胤篡位后,是如何对待后周世宗的妻子、儿子的?堪称仁慈厚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275 更新时间:2024/2/6 3:14:50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最器重的将领,但在柴荣驾崩后才半年时间,便通过“陈桥兵变”,篡夺幼主柴宗训(周恭帝)的帝位。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篡位称帝后,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寡妻宣慈符皇后,以及三个儿子的?

宋太祖赵匡胤画像

宣慈符皇后俗称“小符皇后”,是五代名将、魏王符彦卿的次女,姐姐则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首任皇后-宣懿符皇后(俗称“大符皇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年仅25岁的大符皇后病逝,由于儿子柴宗训年幼无人抚养,所以柴荣便将姨妹纳入宫中,并很快册立她为皇后。3年后,周世宗驾崩,柴宗训继位为帝,而小符氏则以太后身份临朝摄政,但一年时间不到,便被赵匡胤夺走江山。

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尊奉小符氏为周太后,对她甚为礼遇。宋太祖驾崩后,小符氏因为是宋太宗姨姐的缘故(符彦卿第三女嫁与宋太宗为妻),所以继续得到礼遇,但由于此时柴宗训已病死,所以难免会产生出世的念头。正因如此,在宋太宗即位后没多久,小符氏便出家学道,号称玉清仙师。淳化四年十月(公元993年),小符皇后病逝,终年62岁,宋太宗闻讯后,以皇后之礼将下葬。

小符氏被尊为周太后,备受宋朝礼遇

在历朝历代的亡国君当中,后周恭帝柴宗训堪称最冤枉,因为他在位时并无失德之处,而祖先也都是有道明君,他之所以丢掉江山,完全是受到赵匡胤的逼迫。正因如此,赵匡胤在登基为帝后,大约是心中感到惭愧,所以在降封柴宗训为郑王之后,对他极为礼遇。不仅如此,赵匡胤还立下遗训,规定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就算是犯下谋逆大罪,也只能在狱中赐自尽,不得在市曹上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柴宗训退位后,被迁往房州居住,13年后染病而死,终年20岁,时在开宝六年(973年)。柴宗训病死后,宋太祖为他素服发哀、辍朝十日,上谥号为恭皇帝,并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的顺陵(今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郭店村)。宋仁宗在位时,封周世宗柴荣的后裔为崇义公(“仁宗嘉祐四年,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世代相袭,直到宋朝灭亡后才断绝。

后周恭帝柴宗训

制封周帝为郑王,以奉周祀,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奉皇太后为周太后。皇朝开宝六年春,崩于房陵。今上闻之震恸,发哀成服于便殿,百僚进名奉慰,寻遣中使监护其丧。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见《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

根据正史记载,柴荣共有7个儿子,其中长子宜哥和次子、第三子(名字不详)皆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所杀,第四子柴宗训即是亡国之君-后周恭帝,第五子柴熙让下落不明。至于柴荣第六子柴熙谨,某日宋太祖巡视皇宫时被发现,宰相赵普等人建议将他杀死,但遭到赵匡胤的拒绝。事后,赵匡胤将柴熙谨交给大将潘美,并让他当做侄儿来抚养成人。

潘美将柴熙谨抚养成人

潘美将柴熙谨抱回家,为他改名为潘惟吉,对外则宣称是自己的侄儿。潘惟吉长大成人后,历事宋太宗、宋真宗两朝,担任过供备库使、天雄军驻泊都监等职务,在晚年曾以生辰副使的身份出使辽国,前后奉命办事皆以勤勉干练著称。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二月,潘惟吉病故在雄州,真宗闻讯后哀伤不已,下令由官府为其操办丧事(潘惟吉的事迹见于《宋史》和《随手杂录》)。

至于柴荣的第七子柴熙诲,按照《宋越国公传》的记载,同样在宋太祖巡视皇宫时被发现,同样面临被杀的危险,但经大臣卢琰极力劝阻后,才得以保住性命。事后,宋太祖将柴熙诲交给卢琰来抚养,并进封卢琰为越国公。数年后,卢琰告老还乡,并将柴熙诲带回老家,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儿子。

卢琰将柴熙诲抚养成人

宋真宗年间,卢璇凭借养父的恩荫入仕,最终官至殿前防御使,封武烈侯。卢璇在朝中做官多年,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病逝,终年74岁。卢琰共有八子,算上养子卢璇,共分为九支分散居住在各地,世称“九支卢”。时至今日,在浙江省永康、武义、东阳、仙居、浦江、龙游等县市,依然有卢璇的众多后人生息、繁衍,成为卢姓史话中一大盛事。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随手杂录》、《宋越国公传》等

更多文章

  • 赵光义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儿?他都用了什么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和赵光义是亲兄弟吗,赵光义赵匡胤谁厉害,赵光义跟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赵匡胤去世时妻子宋皇后年仅24岁,这位宋皇后算是赵匡胤第三任妻子,也是北宋第二任开国皇后。赵匡胤的结发妻子是贺氏,她也是赵匡胤所有子女两字三女的生母,她与赵匡胤可谓是贫贱共患难,不过很可惜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前贺氏就去世了,赵匡胤后来建立北宋追封她为孝惠皇后。贺氏去世后不久,赵匡胤被后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委

  • 西班牙屠杀数万名华人,事后向明朝谢罪,万历帝的回复令国人愤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班牙侵略明朝,西班牙与明朝国力对比,17世纪的西班牙对明朝的称呼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殖民者陆续侵入东南亚,在争抢香料、开拓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对久居此地的华人进行迫害,乃至屠杀。在晚明时期,西班牙殖民者曾在菲律宾大肆屠戮华人,遇难者数万人,然而当消息传回国内后,万历帝并未对同胞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亦未严惩西班牙,而是说了一番无情冷血的话,令国人为之寒心。这究竟

  • 朱元璋路过田地遇见一位粗汉在睡觉,从此就有了半个明朝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版图,明朝和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朱元璋遇到的三大危难

    这个常遇春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土匪,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他经常觉得自己的前途十分的迷茫,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辈子,于是他就决定不做土匪了,下山自己找点事情做。这走着走着就困了,于是就在田里面睡觉,突然听见有个声音说,快醒来,你真正的主子来了。他赶紧睁开眼,看到朱元璋经过这里,他立马表示自

  • 朱元璋的劲敌,割据西南并在重庆建国称帝,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初实力相当弱小,而在他兼并群雄、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数位强劲的对手,稍微应对不慎,便不会有明朝的出现。在这些对手当中,明玉珍的实力十分雄厚,堪称朱元璋的劲敌。那么,明玉珍是何许人也?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最终结局如何?明玉珍铜像明玉珍,元末湖广行省随州

  • 欧阳修写诗夸王安石文章写得好,为何王安石却说欧阳修读书不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欧阳修王安石,王安石和欧阳修谁的成就大,王安石和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到了1056年的一天,欧阳修终于同王安石有了会面的机会,两个文豪相谈甚欢,惺惺相惜。而在聚会之后,欧阳修写下《赠王介甫》一诗,送给王安石。欧阳修这首诗中充满了对王安石的才华赞赏之意,并将王安石引为知音,“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中还寄于了对王安石的厚望。而王安石拜读了这位文坛前辈赠诗,自然也

  • 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册立太子妃之子朱允熥,却要册立朱允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太子朱标之死,朱标死亡片段,朱棣评价朱标

    太子朱标,作为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在其成长过程中朱元璋对他可谓是重视有加,不仅在学习上,让他跟随大儒宋濂学习经传;还在为政上,建立大明王朝伊始便将他敕封为太子,学习处理政务。即便是在个人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为他选配了两位良妻,一位是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女常氏,洪武四年常氏被册立为皇太子妃;另一位便是鸿儒

  • 明宣宗朱瞻基叫停航海,是心甘情愿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宣宗朱瞻基图片,明宣宗对朱瞻基的态度,朱瞻基对明宣宗有责任吗

    朱瞻基登基后,恐怕很多人才发现,他的风格和朱棣有着千差万别。朱瞻基否定了他的爷爷朱棣的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叫停了航海。走上了朱元璋时期的老路,开始了禁海。那么明宣宗朱瞻基叫停航海,是心甘情愿还是另有隐情?朱瞻基是一个守城皇帝,他对于开疆拓土没有什么兴趣,反而在内政上却是一把好手。因此在他统治期间,

  • 朱瞻基给若微的孩子赐名朱祁镇,胡善祥因此和若微彻底反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胡善祥朱瞻基,大明风华胡善祥与朱瞻基,朱瞻基与孙若微历史上的感情

    孙若微和胡善祥本是亲姐妹,一个在宫外长大一个在宫里长大,后来两人阴差阳错双双嫁给了朱瞻基,其实朱瞻基内心深处喜欢的是若微,但因为朱棣的授意朱瞻基选了胡善祥为正室。若微和胡善祥嫁给朱瞻基都有自己的用意,孙若微是为了让朱棣赦免在奴儿干都司服劳役的靖难遗孤,所以放弃了家仇嫁给朱瞻基;而胡善祥嫁给朱瞻基则是

  • 朱元璋的儿子宁王,帮助朱棣篡位之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棣和宁王借兵,朱元璋儿子朱棣是怎么上位的,朱棣和宁王联手视频

    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想要将子孙后代继位的障碍扫除,于是就发动了洪武四大案。这四大案的出现让明朝的官员人人自危,更为严重的是,明朝因此受到牵连的官员有数十万之多,也就是说,在明朝当官是个高危职业。虽说朱元璋在位期间将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都杀死了,但是朱元璋万万想不到,自己驾崩后,这

  • 朱元璋身边的人中,谁对他最为忠心?这个家族对他忠心了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晚年最信任的人,朱元璋家族兴旺之道,朱元璋对各家族的评价

    正所谓世事无常,贵族阶层的兴衰更是如此,他们全系于统治者的一念之间。我们都知道,贵族阶层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应运而生,但是,最终还是无法与历史发展的趋势抗衡。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任何时候都是铁律。不过,历史也会有其出人意料的一些地方,就比如我们今天要提到的云南“沐王府”。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