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将以谋逆罪受审,挣扎着撕开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放人

大将以谋逆罪受审,挣扎着撕开上衣,朱元璋沉默良久:放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1 更新时间:2024/1/25 11:28:34

洪武三十年,有一个爆炸性消息在朝廷传至民间。开国功臣郭英锒铛入狱,罪名是私养家奴一百五十人,且有五人因私刑致死。这个消息举国哗然,倒不是因为郭英是洪武三年时受封的武定侯,因为当时的34位功臣不是被杀就自杀,唯有郭英一根独苗,而是郭英刚刚作为耿炳文的副将平定了陕西的匪患,实在是劳苦功高。

然而,朱元璋就是这样特立独行,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私养家奴是大明律明文禁止的,有谋反的嫌疑,这是历代皇帝最忌惮的罪名,更何况朱元璋把皇位看得比命重要得多。至于说杀人,在别的朝代可能没什么,但朱元璋穷苦出身,最看不得百姓受苦,最恨欺压百姓的官员。

所以,朱元璋稍微做了个姿态,假装不想追究,其实就等待御史更进一步的反应。明朝士大夫有骨气,执意要在皇帝面前争出个结果。《明史》中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御史裴承祖劾英私养家奴百五十余人,又擅杀男女五人。帝弗问,佥都御史张春等执奏不已,乃命诸戚里大臣议其罪。

以郭英的地位,两项罪名肯定是确有其事,而且被御史掌握了证据,这才敢一而再弹劾。朱元璋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根本不是调查情况,而是直接“议其罪”。看来,郭英很难逃过一劫。然而,就在庭审的时候,郭英却做了一个特别的举动。他挣扎着起来,当众撕开自己的上衣,袒胸露背。朱元璋也在当场听审,郭英显然是做给他看的。

郭英是个粗人,但这个举动却非常成功。朱元璋显然没有料到这一出,他沉默良久,最终做出了决断——议上,竟宥之(《明史》)。

朱元璋不是能随便糊弄过关的人,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才动了恻隐之心呢?原来,郭英撕开上衣后,露出了身上累累伤痕。《三世家典》中说他经历大小五百余战,身被七十余伤。这些伤疤,就是为了朱家天下,也是为了朱元璋本人。

郭英不仅是功臣,而且还是朱元璋的旧臣。当朱元璋刚刚在红巾军中崭露头角时,郭英和哥哥郭兴就来投奔,而且他们的妹妹郭宁妃也是此时嫁给朱元璋的。一开始,兄弟二人就是朱元璋的侍卫,这种工作不是心腹之人,绝对不可能担当

后来,朱元璋的事业逐渐做大,郭英也被安排到更重要的岗位。虽然明朝能征善战的将领太多,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冯胜等人光芒太盛,他只能担任副手,但每一次都顺利完成任务。北征伐元,平定云南,出兵金山,都有他的身影。

在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生命中最为重要的战斗,郭英也立下了大功。当时敌将陈同佥找了个空挡偷袭朱元璋,准备实行斩首行动,逼得朱元璋也大呼救命。还是郭英挺身而出,带人拼死护卫住朱元璋,并且斩杀了陈同佥。如果没有他,鄱阳湖之战还不知道鹿死谁手,中原大地更不知是谁家天下,所以他一直都被朱元璋当恩人看待。

); }

【书苑】明朝那些事儿全套9册全集当年明月全新修订1-9册

¥168

购买

即便是大局已定后,朱元璋一贯对他都非常信任。每当有战事时,都派他担任副将,其实也暗含牵制、监视主帅的作用,每当郭英从前线凯旋而归后,又回到宫中执掌禁军。即便开国功臣遭到清洗,郭英还是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案。

只是这一次,天威难测,再加上证据确凿,群情激愤,所以朱元璋也动了杀心。假如郭英有半分骄横,胡乱说话,恐怕也会步那么多战友的后尘。然而,他没做过多的辩解,只是以情动人,可见粗中带细,打动了朱元璋。

其实,私养一百多个家奴能做什么事?用这些人造反,还不如利用手头现有的禁军。虽然杀人偿命,但郭英毕竟是侯爷,在封建社会中,几个下人的性命实在轻如鸿毛。而且,郭英不仅是恩人,还是大舅子,念及此,朱元璋还是做出了让步。郭英也成为了明初所封公爵与侯爵中唯一善终的。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涌现出了无数个性十足的历史人物,现在也有一大群明粉。有些读者私聊小珏,想了解更多的明朝故事,要看哪些书籍。其实,最好当然是看《明史》这类正史,再结合明清两代人的笔记。但是,那都是文言文,读起来确实太累,普通读者没有这个必要。还不如看《明朝那些事儿》这类的爽文,身心愉悦。而且,这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经典。平台和书店搞活动,只要一顿火锅钱,就可以买到一套九本书。小珏认为是近期最划算的正版书,销量不错,好评如潮,链接为您奉上。

); }

正版【全套1-9集】明朝那些事儿全套 中国历史小说明朝历史图书

¥169

购买

更多文章

  • 太监都目不识丁?当然不是,明朝秉笔太监,都是学霸学神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最有影响力的太监,明朝太监实力排名,明朝最正直的太监

    当然普通低级宦官出身贫寒,因家里供养不起,迫不得已被早早送进皇宫当太监,这样的情况当然有,但如果把皇宫里的所有太监都当作目不识丁,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而出卖身体的庸庸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他们有可能不仅不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且极有可能是饱读诗书,受过最优质教育的人,其学识、才华、头脑随

  • 大明王朝:张三丰血经到底是真是假,为什么血经一出,严党必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三丰血经是真的假的,嘉靖接受张三丰血经,血经是真的吗

    很多人认为齐大柱这个人设是多余的,是暴露狂,这条支线对主题没啥作用,其实不然。严党为什么非要置齐大柱于死地,主要原因并不是真的恨齐大柱,而是要维持震慑力。即使杀掉齐大柱,对严党并无直接的好处,真正的作用在于对其他人的震慑,就像当初周云逸的死。但是,严党最后的努力还是破灭了,要是究其原因的话,就在于一

  • 大宋唯一得善终的战神, 领兵打仗40年百战百胜, 还被敌人视为神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的古代中每个朝代都会出现一些英勇善战的大英雄们,他们英勇杀敌,抵抗那些欺负百姓的恶势力。他们的事迹都可以在历史的史册中被一一查询到。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不仅仅带兵打胜仗,而且深受被占领土地中的百姓们喜爱。既是一名征战四方的大英雄还是一位深受百姓们爱戴与尊敬的将军。宋太宗当皇帝的时候,情况有点悲

  •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为何聪明的嘉靖会成为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嘉靖是昏君还是明主,嘉靖为什么叫嘉靖,嘉靖真是昏君吗

    嘉靖确实是最为聪明的皇帝之一,原本皇位和他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可由于正德无子,他就以外藩的身份入主。嘉靖继位都是比较仓促的事情,当时明朝的政局相当复杂,杨廷和负责国内的政务,他的权势相当大,有着拥立皇帝的能力,还得到了外廷官员的支持。唯一能和他对抗的武将力量,也经过杨廷和的打击,彻底失去了权力。嘉靖一

  • 大臣衣服有破洞,朱元璋:是个清官,刘伯温: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户部尚书掌握财权,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在亮明自己的身份后,朱元璋也对他高看一眼,能当上户部尚书说明这个人还是有点本事的。于是朱元璋就动了挖墙脚的心思,他想把张昶给策反,让他投入自己的阵营。朱元璋这时候最缺的就是人才,一个熟悉财权的人如果能投入他麾下,能给他省去不少力气。张昶起初没有同意,朱元璋便将他留

  • 大臣应被凌迟处死,朱元璋却说:看你父亲的面子,给你留个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处死百官,朱元璋对大臣有多残忍,朱元璋手下大臣是怎么被处死的

    “蓝玉案”的成因众说纷纭在笔者看来,“蓝玉案”与燕王朱棣不无关系。我们都知道,蓝玉是朱标妻子的舅舅。这层亲密的关系,加上蓝玉以显赫的战功被朱元璋器重,必然会对燕王朱棣构成威胁。燕王表面上伪装成忠厚老实的人,实际上其内心中早就觊觎皇位了。朱元璋剧照太子在世时,朱元璋为儿子组建了当时超一流的辅佐班子,那

  • 大明风华:使者想见皇帝,朱瞻基装扮试探,使者一走,朱棣: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大明风华朱棣和朱瞻基谈话,大明风华朱瞻基与朱棣温情时刻,大明风华朱瞻基让朱棣暂避锋芒

    朱棣这个情节有可能是虚构的,但是这位使者的原型确实非常厉害,他叫也先,咱们知道大明朝最丢人的一个事件就是土木堡之变,在这场战役中,明朝精锐损失殆尽,连皇帝都被抓了,幸好于谦力挽狂澜,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最终大明才没有被灭。这个差点干掉大明的人能不厉害吗,下面咱们就回顾下他的生平。、也先是简称,

  • 大明王朝:为何不能得罪“清流党”?来看看陈洪被坑得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杰出皇帝之一,然而他因多疑而宠信宦官,也为后世埋下了一个大隐患。权倾朝野的宦官正是极度中央集权的产物。明太祖开创宦官干政之先河,明英宗设司礼监允太监拟旨,明熹宗时期更是朝廷上下阉宦奉行之员。明朝有祸乱朝纲的宦官,也有正义凛然的清流。有大权独揽的王振就有两袖清风的于谦;有祸

  • 天下大旱,朱元璋让刘伯温想办法,刘伯温说把一人斩首,就能下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赶走刘伯温,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置,刘伯温传奇神机妙算刘伯温片段

    这个人当然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不愿意迷信是从小时候开始的,他出生于1328年贫困的濠州地区,接连到来的旱灾、蝗灾、瘟疫,一下子就把他全家都击垮,都说这些大难是老天发怒,当时有不少人祭祀、敬神,但毫无用处,他匆匆把家人的尸体埋掉,然后就和兄弟各奔东西、自寻生路了。1348年变成小和尚,后来顶着光头到处化

  • 大明风华:朱棣段位太高,出征前揭穿孙若微,给孙子神助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戳破孙若微身份,大明风华朱棣对孙若微说的话,大明风华孙若微替朱棣挡剑第几集

    影视剧自然有其杜撰的成分,但也恰恰说明了朱棣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皇帝,他也有温暖善良的一面,孙姑娘之前为他挡过箭,如果灭口显然有点不好意思,但放到外面,又怕再次联合建文帝,对自己不利,加上孙子很喜欢孙姑娘,所以也就默认这种把她引进宫的方式。但是朱瞻基明知道孙姑娘的身份,却迟迟不告诉爷爷,这让爷爷十分